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63.64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分析

财务管理133

小组成员:

赵雪瑞20130913086

高玉玉20130913087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一、亚当斯密和李斯特的贸易理论及其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2)重农学派(3)绝对优势理论(4)

比较优势理论(5)保护贸易理论(6)相互需求理论。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2)里昂惕夫悖论

3.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新贸易理论:(1)新生产要素理论(2)偏好相似

理论(3)动态贸易理论(4)产业内贸易理论(5)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

第二阶段(1979-1991年):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部分的贸易开放

第三阶段(1992年-2001):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是良好的,中国进出口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自从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就面临严峻的形式,为了逆转这种形式,于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今年以来,企业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价值,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应该采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将有利于增强进出口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好转,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实现年内首次月度

同比正增长。据海关统计,11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08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8%,环比增长5.4%;其中出口值1136.5亿美元,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进口9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9%。海关统计显示,1至11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9640亿美元,同比下降17.5%。其中出口10709.8亿美元,下降18.8%;进口8930.2亿美元,下降15.8%。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779.6亿美元,减少30.6%。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1至11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262.7亿美元,下降17%。同期,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665.4亿美元,下降13.4%。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1至11月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033.3亿美元,下降17.4%。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由上表可知,经季节调整后,2009年12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1.5%;其中出口增长16.1%,进口增长55.4%。进出口总值环比增长6.7%;其中出口增

长5%,进口增长8.7%。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继续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

2014年1月份国进出口增长分析

1月出口进口

1.27万亿元 1.07万亿元

增长7.60% 7%

2014年1月我国进口能源增长分析

能源进口增长

铁矿砂8683.5万吨33%

煤3590.9万吨17.50%

原油2815.5万吨11.90%

三、对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建议

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理论界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向来占主流地位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我们称之为传统贸易理论。另一种是随着国际贸易的空前繁荣和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迪克西特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新贸易理论。以上两种理论归结到国家外贸政策上就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对这两种政策国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传统贸易理论更适合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不切实际另一种则恰恰相反。

我国现阶段不具备战略性贸易政策赖以实施的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不乐观,所以传统的贸易理论更适合我国

1、我国贸易的伙伴国多为发达国家。有资料显示,与我国贸易的伙伴国多为与我国资本劳动比率差别大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如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

欧盟是我国的四大贸易伙伴。以2007年出口为例,至2007年11月底,我国出口额为11036亿美元,对上面四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就占我国出口总额的62.9%。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理应并且必须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2、我国出口商品更多地面临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控制

能力差。我国目前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绝大部分是粗加工的轻纺产品和一般机电产品,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且不具备生产资料的独占性、规模收益和专利技术等形成垄断的因素。但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3、当前世界经济正趋步走向全球化、一体化各国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日

益融为一体,特别是WTO的加入各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正逐步取消,顺应这股国际潮流,才会有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

当前,世界经济正逐步走向全球化、一体化,各国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日益融为一体。只有用比较优势理论来指导各国的对外贸易实践,才能顺应这股国际潮流。简言之,无论是从经济理论的逻辑推演还是从贸易实践看,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现阶段贸易战略的理性选择。因此,我们不能妄加断言地说哪种理论好,哪种更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应该切合我国自身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来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