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体验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926.00 KB
- 文档页数:18
网易云音乐产品体验报告1. 产品概述1.1 体验环境体验版本:7.1.80体验设备:iPhone X体验时间:2020/07/02-2020/07/041.2 产品简介(LOGO/SLOGAN)网易云音乐(以下简称“网易云”)是由杭州网易云音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音乐产品,依托专业音乐人、DJ、好友引荐及社交功用,在线音乐效劳主打社交、歌单、个性引荐、云村社区、主播电台、明星入驻、综艺独家音源版权等特征,营造出一个以发现和分享为主的社交类音乐APP。
产品的Logo是一个有设计感的红色音符,彰显了年轻、生动跃动的觉得,与年轻用户的定位相匹配;产品的slogan是“音乐的力气“,音乐能带给人力气,给人一种心情上的支撑,这也和产品的社交属性相对应;从苹果手机APP Store的简介也能看出网易云音乐主打的社交评论模块,努力于让听歌的用户不再孤独。
1.3 产品定位网易云旨在处理音乐喜好者收听歌曲时的社交需求,网易云主打歌单、社交、发现和分享;此外,依据用户听歌的习气给用户引荐个性化的歌曲,让每个人可以听到喜欢的歌曲时,感遭到这个APP懂得本人的爱好,从而提升了用户粘性。
网易云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播放器,其主打的差别化特征就是社交属性;从乐迷的心理上剖析,听歌的人在听歌的同时一定是怀着一种心情,开心的时分想听舒缓轻快明朗的歌曲,难过的时分想听温和治愈抚慰的歌曲,歌曲自身就是一个人类情感的载体,这时音乐评论的呈现让听者不知不觉走进了和本人怀着相同或类似的听者的世界,这个世界不用面对面交流,因而缓解了社交恐惧心理;这个世界温顺而又治愈,似乎真的有人在你身边陪伴。
而歌单的存在,让具有相同听歌偏好的人能享用同一个歌单,发明歌单的人作为平台的内容创作者可以发挥本人的创作才气,同时也能在平台取得奖励。
网易云创立了云村、云圈的功用,将听歌用户的心情展示在乐评墙上,让用户听歌的同时,走进他人的世界领会类似的心情,仿佛这个APP能走进人的内心;而云圈又是汇集了一批批兴味喜好相投或跟随同一个爱豆的用户,让用户在音乐中相遇,营造一种家的觉得。
产品定位品牌定位: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的《2014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实力矩阵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到2015年主要数字音乐产品在实力矩阵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做如下解读。
从数据图中可看出,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发生很大的改变,更需求创新,其中酷狗、QQ 音乐仍占领先位置,2013年才推出的网易云音乐后来居上,以创新为品牌特色发展迅速,迎合用户需求。
市场需求网易云音乐第一版推出并不是优先推出PC端客户端,而是ios和Android版本。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的时代,网易云音乐以“不走PC播放器”的方式推出,和走传统PC端为主的酷狗和QQ音乐竞争,并以歌单、社区等标签独树一帜,被众多用户评价为“业界良心”。
随着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移动音乐市场也急速发展,根据速途研究院对移动音乐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从2014年,政府对于文化版权的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移动音乐市场再一次发展起来。
从PC端和移动端占比分析图看出,2015年第一季度数字音乐市场中67%的用户才去移动端听音乐,PC端的占比下降为33%,移动端逐步成为主流音乐市场。
从速图研究院的2015年第一季度移动音乐重度用户职业分布图看出,重度音乐爱好者主要集中在学生群体和企业基层员工群体,体现在他们的闲暇时间比较多,收入低,可以休闲娱乐的方式较多选择低廉的移动音乐方式为主。
从重度音乐用户对音乐关注点分布图看出,重度用户最关注的点是音乐资源的丰富和歌曲的音质,分别占比89.2%和77.1%。
功能丰富占比65.5%,成为重度用户愿意花时间用一款app的重要原因,这里的功能丰富就包括了音乐社交和音乐推荐等功能,另外用户习惯和界面设计也占很大的比例。
人群分布百度指数中网易云音乐人群分数图和地域分布图显示:从年龄分布看,更多20-30岁的年轻人使用,在性别分布上,男性远远大于女性,这和男性、年轻人会比较快接受新事物追求创新有很大关系,网易云音乐自2013年推出开始,推出只有2年时间,很多人这么多年已经用习惯了酷狗和QQ音乐,并不会短期内换一款新的应用,另外这和网易云音乐不能直接分享到微信也有很大关系,数据显示女性会比男性更喜欢在听歌时候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到社交平台。
关于网易云音乐的调研报告网易云音乐是中国领先的在线音乐平台,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它提供高品质的音乐服务,可供用户在线收听和下载音乐。
以下是关于网易云音乐的调研报告。
首先,网易云音乐拥有庞大的音乐库和多样的音乐内容。
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古典音乐等等。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推荐和排行榜等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同时还可以关注喜欢的音乐人和其他用户,以便获取更多的音乐推荐和互动。
其次,网易云音乐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服务。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建自己的歌单,并可以随时进行编辑和分享。
网易云音乐还根据用户的音乐偏好推荐相似的音乐,让用户能够发现更多感兴趣的歌曲和音乐人。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评论和点赞等互动功能与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音乐心得和喜好。
第三,网易云音乐注重用户体验和社交交流。
平台提供了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浏览和操作。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定制个性化的音乐推荐和信息更新。
同时,网易云音乐还提供了倾听音乐和与音乐人互动的机会,为用户打造了一个更加全面的音乐社区。
用户可以参与在线音乐派对、音乐现场和音乐节等活动,与喜欢的音乐人和其他音乐爱好者进行互动和交流。
此外,网易云音乐还为音乐人提供了自我展示和推广的平台。
音乐人可以通过上传自己的音乐作品、创建个人专辑和参与线上演出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
通过与其他用户的互动和分享,音乐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网易云音乐作为中国领先的在线音乐平台,在音乐内容、个性化服务和用户体验等方面都具备优势。
它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音乐收听和下载服务,同时还营造了一个丰富多样的音乐社区,让用户与音乐人和其他音乐爱好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网易云音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首选音乐平台,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网易云听歌报告网易云音乐是一款音乐分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来收听和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
根据我的听歌报告,我在网易云音乐上收听了大约500首歌曲,包括国内外的流行歌曲、经典老歌、摇滚乐、民谣、电子音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
首先,我发现在网易云音乐上可以找到几乎所有我喜欢的音乐。
无论是热门的流行单曲,还是一些冷门的小众乐队的曲目,网易云音乐都能够满足我的需求。
通过搜索功能,我可以轻松地找到并收听到我想要的音乐,而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其次,我发现网易云音乐的推荐系统非常准确。
每次我登录网易云音乐,它都会根据我的听歌历史和喜好向我推荐相似的音乐。
有时候,我甚至会发现一些我之前没有听过的音乐,但是却非常符合我的口味。
这使得我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了解自己喜欢的音乐。
此外,我还喜欢网易云音乐的歌单功能。
我可以根据心情或者场合创建自己喜欢的歌单,然后将自己喜欢的音乐添加到这些歌单中。
这样,我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收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而不需要每次都搜索和选择。
同时,我还可以将自己的歌单分享给其他人,让他们也能够听到我喜欢的音乐。
另外,我在网易云音乐上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广告比较多。
每次听歌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广告突然出现,打断了我的听歌体验。
其次,网易云音乐有一些地区限制。
有些国外的歌曲在中国可能无法收听,这让我有时候无法找到自己想要收听的音乐。
综上所述,网易云音乐是一款非常好用的音乐分享平台。
我在网易云音乐上收听到了大量我喜欢的音乐,并通过推荐系统发现了一些之前未知的音乐。
歌单功能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分享我的音乐。
尽管有一些广告和地区限制的问题,但总体来说,网易云音乐依然是我收听音乐的首选平台。
第1篇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收获的季节,网易云音乐为我们呈现了一份特别的年度总结。
作为学生,我们在这个平台上不仅享受着音乐的陪伴,更记录下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网易云音乐年度总结。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听歌数量的增长。
从年初到年尾,我的听歌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首,相当于每天都要听上5、6首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自己之前未曾接触过的音乐风格和歌手,比如民谣、摇滚、电子等等。
这些音乐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了放松和愉悦。
其次,年度歌手的评选也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多样性。
在众多歌手中,我选出了我最喜欢的几位。
其中,既有国内的实力派歌手,如华晨宇、毛不易,也有国外的流行歌手,如Ariana Grande、Ed Sheerman。
他们用音乐讲述着各自的故事,让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关注他人的生活。
在年度最爱TOP10歌曲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经典歌曲的喜爱程度从未减少。
比如《平凡之路》、《匆匆那年》等,这些歌曲陪伴了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时光。
同时,我也在年度最爱TOP10歌曲中找到了一些新晋歌手的作品,如《起风了》、《飞鸟与鱼》等,这些歌曲让我对音乐有了更多的期待。
除此之外,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还让我关注到了一些个性化的角度。
比如,深夜听的歌、最爱的小众歌曲、年代最久远的歌等。
这些角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音乐品味。
深夜听歌,往往能让我在寂静的夜晚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而小众歌曲,则让我在众多流行歌曲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当然,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关于评论的记录。
在平台上,我看到了许多热心的网友分享着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比如,有位网友在听《平凡之路》时,写下了自己在外地求学时的心情,让我感同身受;还有位网友在听《遥远的她》时,分享了自己与初恋的故事,让我回忆起了自己的青涩岁月。
手机端:网易云音乐与虾米音乐用户体验对比一.背景手机音乐APP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性和全新的音乐市场,引的许多音乐APP商家开始竞争,随着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有更多的用户愿意花钱购买歌曲,为了吸引用户,不同音乐APP都拥有不同歌曲的版权和自己独特的功能特点。
相比出现较早的QQ音乐,酷狗音乐等播放器,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都是以各自的独特风格吸引了大批用户,可以说是后来居上。
在这篇报告中,主要对网易云和虾米音乐进行分析对比。
二.功能特色介绍网易云的主要特色是:歌曲多且音质高,乐评,视频社交,智能推荐,明星入驻。
虾米的主要特点是:歌曲多,专业图书馆,优秀原创歌曲,社交互动,横屏,免流听歌。
两者的产品定位,网易云主要拥有精品歌曲,高质量评论,大量明星歌曲,视频社交。
虾米主要是包括很大原创歌手,并且有清晰的曲目分类,更加懂用户的智能推荐。
三.信息架构从两款音乐产品的架构图可以看出,主要的功能模块相差不大,主要有:我的音乐:用户自己的下载歌曲,收藏歌曲,收藏歌单等发现:主要根据用户的历史听歌记录推荐其他歌曲,歌单,视频,电台等音乐圈(朋友圈):主要展示用户的好友动态模块,满足用后之间的交流需求。
四.核心功能网易云热评:网易云的评论一直是一大亮点,许多用户已经养成了“听歌看评论”的习惯,每一个听网易云音乐的人都在评论了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和自己的心情。
网易云的评论门槛低,任何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评论,很多经典的评论又吸引了其他一大批用户。
虾米音乐趴间虾米的“趴间”像是一个聚会的派对一样,每个用户都可以开一个新的音乐趴间或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房间,参与后可以在里面聊天,发表实时言论。
这个功能特点会自动聚集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容易找到同一类人。
这让用户感到不会在像单纯一个人听歌,而是有许多朋友的陪伴,能让用户觉得不那么孤单。
五.交互设计与UI两种听歌软件初始的进入页面都是推荐页面。
可以看出两者的推荐页面模块基本相同,主要都包括每日推荐,电台音乐,排行榜。
第1篇一、引言网易云音乐,作为一款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的音乐软件,一直以来都以独特的文艺情怀、丰富的音乐资源和便捷的操作体验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
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去,回首这一年,网易云音乐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为您盘点网易云音乐2023年度总结,带您回顾这一年的精彩瞬间,并展望未来。
二、网易云音乐2023年度亮点1. 音乐内容丰富,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网易云音乐始终坚持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的听歌需求。
2023年,网易云音乐在音乐版权、独家音乐、原创音乐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1)音乐版权方面:网易云音乐与各大唱片公司、音乐平台达成深度合作,引进了更多优质音乐版权,丰富了用户的听歌选择。
(2)独家音乐方面:网易云音乐独家推出了众多热门音乐作品,如《逆流而上的你》、《亲爱的,热爱的》等电视剧主题曲,以及多位歌手的全新作品。
(3)原创音乐方面:网易云音乐致力于扶持原创音乐人,为原创音乐人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2023年,网易云音乐原创音乐平台推出了众多优秀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2. 个性化推荐,让音乐更懂你网易云音乐凭借强大的算法推荐能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音乐推荐。
2023年,网易云音乐在个性化推荐方面进行了优化,让音乐更懂你。
(1)智能推荐:网易云音乐通过分析用户的听歌习惯、喜好,为用户推荐合适的音乐作品。
(2)场景推荐:网易云音乐根据用户的实时场景,如运动、工作、休息等,推荐相应的音乐作品。
(3)情感推荐:网易云音乐通过分析用户的情绪变化,推荐与之相符的音乐作品。
3. 社交互动,让音乐更精彩网易云音乐注重用户间的社交互动,为用户提供一个分享音乐、交流心得的平台。
2023年,网易云音乐在社交互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1)评论区互动:网易云音乐评论区成为了用户分享音乐故事、交流心得的重要场所。
(2)音乐人互动:网易云音乐举办多场音乐人线上直播、互动活动,让用户与音乐人近距离接触。
下图为截止到2015年6月6日,Apple store音乐类应用下载数据。
由上述数据可得,在Andorid和ios两大平台上,网易云音乐基本处于音乐类应用排行榜(除荔枝FM ,铃声类应用之外)第8名左右,安卓平台平均下载量700万左右。
目前,与前四甲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天天动听分别的市场占有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增长率却十分高。
如今移动音乐市场上,酷狗,酷我,QQ音乐为第一梯队,优势在于海量的乐库以及长时间的用户积累,主打播放器功能。
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大都沿用PC时代的套路,一层不变的播放器+乐库模式,凭着长时间的用户积累以及PC端用户的迁移在移动互联网上站住脚跟。
天天动听,百度音乐为第二梯队,市场占有量比第一梯队略低,依然主打播放器功能。
虾米音乐,多米音乐,咪咕音乐,网易云音乐为第三梯队,主打发现好音乐,更多的是针对对音乐需求高的群体。
QQ音乐是2007年推出的,天天动听成立于2008年,酷狗音乐的第一个版本是2004年,酷我音乐成立于2005年,千千音乐2006年便被百度收购,并在2013年更名为百度音乐,2006年虾米音乐成立。
网易云音乐是明显的“后来者”,不过如果从用户量增长上来看,网易云音乐才是“后来者居上”。
数据显示,虾米音乐5年才有2000万注册用户,天天动听3年的装机量才3000万。
而网易云音乐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就获得了5500万用户,其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这其中有必然也有非必然。
然而,网易科技在2013年4月才推出的网易云音乐如今用户数已突破5500万,究竟它有什么不同呢?三.产品介绍网易云音乐主打社交分享,歌单推荐,乐评特色,通过社交分享帮助更多的人发现好音乐。
目前,网易云音乐拥有国内最大,最优质的“歌单”库。
它是国内首个以“歌单”作为核心架构的音乐APP,强化“歌单”的概念,让用户批量发现好音乐更简单,弱化了“单曲”的概念。
用户还可以轻松创建“歌单”与人分享。
社交关系,发现全新音乐,你可以关注明星、DJ和好友,通过浏览他们的动态、收藏和分享,发现更多全新好音乐。
手机电脑,歌单实时同步,只要一个帐号,你就可以同步在手机、电脑上创建、收藏的歌单,随时随地畅享好音乐。
听音识曲,助你疯狂猜歌,歌曲很动听却不知道歌名,歌名在嘴边却想不起来……用听音识曲功能,几秒钟就知道歌名。
1.3 背景分析随着Apple公司品牌效应的逐渐增强以及Retina MacbookPro和新Macbook的推出,Macbook已经在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使用该系列产品。
对于喜爱音乐的人来说,Macbook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专业的音乐人有使用GarageBand,Logic等Mac专有应用的需要,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更是可以在Mac上享受到高质量的MV画质和优秀的扬声器体验。
另外,按照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Itunes并没有很好地满足需求。
所以说,开发一款好的Mac音乐软件是十分必要的。
1.4 用户特征及需求分析根据百度指数近30天的数据,83%的搜索来自于pc端(包含mac),可以看到用户对于网易云音乐pc端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
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我们依然要给予pc端十足的重视。
此外,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倾向年轻化,20-29岁用户占比超过50%,且男性占绝大多数。
不可否认的是,使用Mac的用户,很多对于品质和体验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的。
且网易云音乐作为一款后来居上的音乐软件,也需要降低它的学习和操作成本。
所以总的来说,网易云音乐Mac版的需求分析如下:在Mac上可以享受到高品质(包括软件界面和音乐品质)的音乐软件;可以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收听网络歌曲及本地(Itunes)歌曲,并且能满足基本的音乐软件功能;找到新的需求点,由音乐引发的社交需求。
通过网易云音乐上的介绍,可以发现网易云音乐的主要用户定位和特色功能如下:“百万曲库”,实现音乐软件的核心功能强大的曲库能力;“千位明星”,在百万曲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壁垒,营造曲库的特色,吸引更多的用户;“社交关系”,歌曲都有大量的评论,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共同的喜好来进行音乐社交,同时也加强了用户的黏着度;“实时同步”,让用户可以在多个平台上无障碍地切换,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成为一款用户可以依赖的产品,将用户抓住不流失;“听音识曲”,新生功能,在为老用户提供新的体验的同时,也抓住了一部分新用户,也解决了用户有时“会哼但不知道曲名”的痛点。
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网易云音乐陪伴我们度过了又一个充满音乐的美好时光。
在这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一年的听歌历程,总结一下我们的音乐生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年度歌曲。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听了多少首歌曲呢?数据显示,我总共听了XXXX首歌曲。
其中,最受欢迎的歌手是XXX,他的歌曲XXX、XXX、XXX 等,成为了我这一年里反复聆听的佳作。
当然,还有一些小众歌手,他们的音乐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年度歌单。
在网易云音乐上,我创建并收藏了多个歌单,它们分别代表了我这一年里的不同心情和生活阶段。
比如,“深夜狂欢”、“工作压力释放”、“心情低谷时的慰藉”等。
在这些歌单里,我精心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歌曲,让音乐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日子。
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日子,让我印象深刻。
比如,我在某个特别的日子单曲循环了一首歌曲,那天晚上我沉浸在歌声中,仿佛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光。
还有,我曾在深夜里反复聆听一首歌曲,那首歌陪伴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在网易云音乐上,我还发现了一些小众歌曲,它们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些歌曲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也让我更加热爱音乐。
当然,网易云音乐不仅是一个听歌的平台,还是一个充满温暖的社区。
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分享音乐,一起交流心得。
在评论区,我看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回顾过去一年的听歌历程,我发现自己在音乐上的品味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前,我可能只会盲目地追求流行歌曲,而现在,我开始关注更多有内涵、有深度的音乐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音乐,学会了品味生活。
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还揭示了我的一些听歌习惯。
比如,我最喜欢的听歌时段是晚上,那时我会在音乐的陪伴下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此外,我还发现自己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听歌偏好,春天喜欢听轻快的歌曲,夏天喜欢听动感十足的歌曲,秋天喜欢听抒情的歌曲,冬天喜欢听温暖的情歌。
网易云音乐年度体验报告引言网易云音乐是国内最火的音乐播放平台之一,具有庞大的音乐库,丰富的音乐资源以及个性化的推荐功能。
每年年底,网易云音乐都会发布一份《年度体验报告》,总结用户在过去一年里的音乐喜好和使用习惯。
本报告将从用户量、音乐流派、热门歌曲和个性化推荐等方面,对网易云音乐在过去一年的表现进行分析。
用户量与活跃度根据《年度体验报告》,截至2021年底,网易云音乐的用户数量已达3亿,其中活跃用户占比超过70%。
这一数字表明了网易云音乐在国内市场的巨大影响力。
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也证明了网易云音乐作为一款音乐应用的强大吸引力。
音乐流派和热门歌曲《年度体验报告》显示,网易云音乐用户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流派,从流行、摇滚到古典、爵士等等。
其中,最受欢迎的音乐流派是流行和摇滚,因其广泛的时代感和能够引起共鸣的歌词。
在过去一年里,最受用户欢迎的热门歌曲有《只因你太美》、《演员》、《盗将行》等。
这些歌曲不仅在网易云音乐上播放量极高,也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个性化推荐的优势网易云音乐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个性化推荐功能而闻名,该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音乐喜好和播放历史,精确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音乐。
根据报告,约60%的用户表示他们发现了许多新的喜欢的音乐和独立艺人,这都得益于网易云音乐的个性化推荐。
与此同时,40%的用户表示他们通过网易云音乐了解到了各类音乐活动和演唱会,这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推动国内音乐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内音乐市场的中坚力量,网易云音乐积极推动着国内音乐产业的发展。
根据报告,网易云音乐在过去一年里签约了多位新晋歌手和独立音乐人,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同时,网易云音乐还举办了多场音乐盛典和线下演出,将优秀的音乐人们推向了更多人的视野。
用户意见与展望作为用户调研的一部分,《年度体验报告》的最后给予了网易云音乐用户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机会。
大部分用户表示对网易云音乐的服务体验非常满意,但也有少数用户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例如优化搜索功能、增加曲库中的曲风种类等。
⽹易云⾳乐⽤户体验分析最近陆续看到了很多有关“⽹易云⾳乐”的分析。
⽂章多侧重于产品结构、功能模块、交互细节、视觉表现等维度阐释⽹易云⾳乐怎么怎么好,怎么优于其他竞品。
本着对该产品的热爱和“第⼀原理思维”的认同,我希望能够从⾃⾝的⼀些真实感受来谈谈我对⽹易云⾳乐看法。
有关产品分析对象选择的那点事 ⾸先在“关于⽆线C端产品的⼀些UX建议”中我曾经举过Eric对PC与移动端的实验研究成果:“情感反应(Emotional Response)将会提升PC产品的参与度是,⽽对于移动产品影响不⼤。
”⽽当下我看到的众多有关⽹易云⾳乐的分析均是基于移动平台,并且去讨论它做的有多么Emotional!我不知道这份Emotional是怎么感知的。
通过⽤户的访谈,我们了解绝⼤多数的⽤户是在稳定的场景下,由于其强⼤的推荐算法匹配到了他们喜爱的歌曲类型,紧接着看到了基于点赞数的热门神评论,由此产⽣了情感闭环,即爱上PC端的⽹易云⾳乐,然后再基于这份情感闭环(良好的⼝碑)去附带移动端。
因此去讨论⽹易云⾳乐移动端多⽜逼,是典型的“头痒挠脚”。
其次只去讨论它的结构设计多么好、功能模块规划的多么⼈性抑或交互细节、视觉表现做的多么细腻,也是⼀种赵括式的纸上谈兵,最终不仅害了⾝边卖命的将军,还误了整个赵国!我们都知道辣条很好吃,即感知层⾯和⾏为层⾯的质量都很棒,但是我们看过新闻对它制造⿊幕⼯艺的曝光,我们最终对它的综合评价依然是消极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脱离⽤户真实情感去讨论所谓的产品结构、功能模块、交互细节、视觉表现去评价⼀个产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种不落地的产品分析,即我经常讲的“你的情怀我不懂!” Law在2009年就提出产品使⽤层⾯只是⽤户满意的“保健因素”,对应于KANO模型中的基本型需求,遵循质量-满意度的反⽐例曲线分布,随着该层质量的提升,满意度会趋于某⼀固定值,即围绕产品设计本⾝的⼀些匠⼼规划,并不意味着让你做⼀个⾃嗨的匠⼈!否则就会出现我们不能理解的“伪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