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22
内隐态度测量方法一、IAT程序步骤次数任务描述(左上侧)标签(右上侧)呈现材料120 属性词辨析积极——消极积极或消极词汇220 目标词辨析助人——非助人助人或非助人词汇所有词汇320 相容联结任务(练习) 助人+积极——非助人+消极420 相容联结任务(测试)同上同上520 目标词辨析非助人——助人非助人词汇所有词汇620 不相容联结任务(练习) 非助人+积极——助人+消极720 不相容联结任务(测试)同上同上二、ST_IAT测量程序组块测验数量功能反应左键右键1 20 练习积极消极2 20 测验积极自我+积极3 20 测验自我+积极消极4 20 测验积极他人+消极5 20 测验他人+积极消极三、SC_IAT测量程序组块测验数量功能反应左键右键1 24 练习积极+自我消极2 72 测验积极+自我消极3 24 练习积极消极+自我4 72 测验积极消极+自我四、SA_IAT测量程序组块测验数量任务和功能反应左键右键1 20 辨别任务自我他人2 20 初始联合任务(练习)自我他人+积极3 40 初始联合任务自我他人+积极4 20 相反联合任务(练习)自我+积极他人5 40 相反联合任务自我+消极他人五、BIAT测量程序组块测验数量任务反应左键(非焦点键)右键(焦点键)1 20 部分1联合任务他人+消极自我+积极2 20 部分2联合任务自我+消极他人+积极3 20 重复14 20 重复2六、GO-NO-GO组块测验数量任务和功能反应左键右键1 20 辨别任务目标类别(fruit/bugs)属性类别(good/bad)2 20 联合任务1 Fruit+good(反应) 不反应(bugs+bad)3 20 联合任务2 Fruit+bad(反应)不反应(bugs+good)4 20 联合任务3 Bugs+good(反应)不反应(Fruit+bad)5 20 联合任务4 Bugs+bad(反应)不反应(Fruit+good)。
内隐自尊的研究综述作者:李静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1期摘要:内隐自尊概念是1995年被Greenwald等人提出,对内隐自尊的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如下:越是对内隐自我评价高的学生,外显自我可能会表现得越谦虚,但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个体对自我的无意识积极评价即内隐自尊的高低,是与其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的。
关键词:内隐自尊;内隐联想测验;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2-0031-02一、内隐自尊的概念的提出内隐自尊的概念在1995年被Greenwald等人[1]提出: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表现出的一种无法通过内隐察觉的态度。
内隐自尊的预期效应是:一旦事物与自我建立了联系,人们就会对其产生积极的评价。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外显自尊还是内隐自尊都是对自我的一种态度评价,只是内隐自尊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获取,即这种自我评价倾向往往是无意识的。
内隐自尊现象表现为个体会对自我和与自我相关的客体评价过高,而对于与自我无关的客体却不产生这种现象。
所以,内隐自尊是对主体自我的一种无意识的态度,是自我态度长期累积所形成的一种积极倾向的自动化状态。
内隐自尊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内隐自尊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二、内隐自尊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一)内隐自尊的功能席明静[2]通过失败反馈任务来探讨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的稳定性。
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人,抑郁患者容易受失败反馈的影响,他们内隐自尊是不稳定的。
研究同时也表明内隐自尊的稳定对于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研究表明内隐自尊的补偿效应对于焦虑的缓解起重要作用。
朱跃宗[3]对威胁情境下得自尊补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有一定环境压力的情况下,自尊威胁情境和自尊威胁刺激都会引发内隐自尊的补偿效应。
补偿效应的其目的是控制刺激和环境引起的焦虑。
而外显自尊则对自尊威胁不够敏感,相对比较稳定。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变式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作者:苏曼来源:《卷宗》2018年第06期摘要: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因其本身具有的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不断地修正和改进。
国内研究者们也将IAT、GO/NO-GO联想任务、单内隐联想测验等变式广泛运用于内隐刻板印象领域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GO/NO-GO 联想任务;单类内隐联想测验一、内隐联想测验的不足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以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诸多社会认知现象涉及到评价性联想,故内隐联想测验在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等领域迅速得到运用。
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纵深发展,其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出来。
由于IAT是一种相对测量,使用概念和属性的互补对,考察一目标对象相对于另一目标对象而言与某一属性的联结程度。
因此这一工具难以得出某一对象与属性的绝对联结水平,只能得出相对于另一目标对象来说某一目标对象与属性的联结程度。
此外,为目标对象寻找合适的比较对象是困难的,尤其当只有一个目标对象可以运用到研究中时。
例如研究对民族间内隐信任态度的测量,或是对不同能力残疾人的刻板印象的测量等。
当研究难以配对时就难以运用IAT相对测量。
同时比较对象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可能会影响到内隐评价。
当意识到外显测验存在社会赞许效应等影响测验结果的局限后,内隐联想测验在刻板印象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大量内隐测量发现内隐刻板现象等内隐测量结果与外显测量结果分别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物在两个层面上的态度。
如在民族偏见的研究中,大量研究表明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相关性很低,甚至不相关。
但相对于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具有更强的预测力,因为内隐联想测验过程中,被试难以察觉测量的真实目的,测量结果更多真实反映个体的态度(贺雯,梁宁建,2010)。
藏族青少年对宗教的内隐态度?发布时间:2021-01-12T08:11:13.43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期作者:陈中雅1 周颖2? 陈国典2(通讯作者)[导读] 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的范式对藏族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查对宗教行为、宗教人物、宗教圣地的内隐态度。
1.成都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都 611130;2.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都 610066摘要: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的范式对藏族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查对宗教行为、宗教人物、宗教圣地的内隐态度。
结果发现:藏族大学生在宗教人物、宗教圣地和宗教行为三大宗教要素上均存在显著内隐积极的态度;在宗教的三大要素中,对宗教行为的内隐效应最强;在文化背景差异上,藏区大学生在宗教法事行为上的内隐态度上显著高于内地藏族大学学生,而其他宗教各要素的内隐态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藏传佛教;内隐态度;藏族大学生;单类内隐联想测验1 引言在藏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形成的藏传佛教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藏族各阶层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繁杂,但从藏族现实社会中宗教世俗化信仰而言,藏传佛教在世俗信众身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宗教人物信仰,包括宗教传承中的佛与现实世界的活佛喇嘛;二是宗教圣地信仰,如寺庙神山圣湖等神圣的地方;三是宗教行为实践,如转经磕头等。
藏族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大多从小接受学校的科学文化主义教育,但也从小从家庭开始就接受藏传佛教文化的熏陶,同时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下还会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那么在科学文化及其它民族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的背景下,藏族大学生对自己民族的宗教态度尤其是稳定的内隐宗教态度的状况如何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瑟斯顿(Thurstone. L. L. 1927)认为态度主要是一种情感的反应,即对一定的客体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即为态度。
内隐联想测验、简式内隐测验、单类内隐测验测评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效果GUO Jingying;FENG Zhiyuan;YANG Xinguo;CHEN Lulu;HUANG Xiani【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年(卷),期】2018(032)012【摘要】目的:比较内隐联想测验(IAT)、简式内隐测验(BIAT)、单类内隐测验(SC-IAT)3种实验范式对大学新生内隐自杀意念的测量效果.方法:在广西大学2016级全体新生(n=6951)中选取261名学生进行IAT、BIAT和SC-IAT测评,剔除无效数据后,3组有效被试各80人.以每个实验的效应指标值(D值)为内隐自杀意念的指标值,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条目15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条目25的得分评估外显自杀意念.结果:3组的总样本和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的D值与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之间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IAT 组的D值最大.SCL-90条目15、UPI条目25得分与IAT、BIAT、SC-IAT实验测量D值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BIAT和SC-IAT相比,IAT测量的效应指标最高,敏感性最好,测量大学新生内隐自杀意念的效果更好.【总页数】6页(P1034-1039)【作者】GUO Jingying;FENG Zhiyuan;YANG Xinguo;CHEN Lulu;HUANG Xian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4.2;C913.9【相关文献】1.多因素特质内隐联想测验(MFT-IAT)在多维度自我概念内隐测量中的应用 [J], 陈进;梁宁建;杨福义;杨文圣2.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评估自杀意念的有效性初探 [J], 李诚;董燕;岳俊超;侯桂芝;周晓梅3.父母对子女与情绪词联结的内隐态度及与情绪预测的关系:基于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发现 [J], 张颖; 边玉芳4.中国人的内隐辩证自我:基于内隐联想测验(IAT)的测量 [J], 柏阳;彭凯平;喻丰5.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J], 晋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一、本文概述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心理测量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个体对特定对象或概念的内隐态度。
自其诞生以来,IAT因其独特的非自我报告特性,即能够在个体无意识的情况下揭示其真实态度,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任何一种测量方法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信度、效度检验,才能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内隐联想测验的信度、效度及其背后的原理,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要点。
随后,文章将重点探讨内隐联想测验的信度问题,包括其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等,分析影响信度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测验的稳定性。
在效度方面,文章将关注内隐联想测验的构念效度、预测效度等,通过对比研究验证其在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文章将深入挖掘内隐联想测验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探讨其与传统显性测验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其在揭示个体内隐态度方面的独特优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的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期望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进一步推动内隐联想测验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二、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一种用于测量个体内隐态度或内隐偏见的心理学实验方法。
它基于认知心理学中的联结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结构是由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结形成的,这些联结强度决定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测量个体对两个概念(如自我和积极评价词汇)之间的联结强度,来推断其内隐态度或偏见。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快速的分类任务,这些任务要求他们将特定的刺激(如词汇、图片等)归类到不同的类别中。
青春岁月大学生相亲的内隐与外显态度研究12□ 王 睿,周伟伟(1、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2、罗湖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本文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大学生的内隐相亲态度,并利用问卷来考察大学生对相亲的外显态度。
通过对相亲的外显态度以及其内隐态度分析,从而对大学生的相亲态度达到一个整体的认识。
结果发现,年级与是否愿意相亲、是否降低相亲标准的外显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恋爱状况也影响相亲态度。
但在内隐态度上,年级、恋爱状况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相亲;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态度;外显态度(2)内隐测验。
本文采用E-prime1.1软件,让被试对褒贬词一、背景汇进行判定,记录反应时间,反应键设定为“F”键与“J”键。
相亲,中国传统婚礼礼节之一,亦称相门户、对看。
20世纪整个实验包括了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相容任务让被试对积极初,现代化思想冲击着中国古老的封建主义根基,也掀起了青年词按F,相亲+消极词按J,不相容任务让被试对相亲+积极词按F,男女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狂潮。
因此,相亲也随着婚姻自消极词按J。
实验练习阶段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各进行24次,正由的浪潮有所消减。
2010年以后,相亲热潮伴随着新的模式卷土式实验阶段各48次。
重来,相亲节目以一种娱乐新潮、蓄意策划的风格形式,迅速赢5、数据分析得高份额的收视率。
社会学视觉下的相亲热中认为电视相亲热既采用Karpinski等2006年在研究中所使用的SC-IAT分数计算方为当代未婚青年的婚恋交友提供了新型的平台、增强了电视娱乐法。
反应时高于10000ms,低于350ms的实验删除。
对于错误反应性、促进了公众的思想解放,也存在过度供给、误导电视观众、的反应时进行修改,将其替换成其所属组块的正确反应的平均反引起浮躁文化泛滥等负面影响。
内隐联想测验综述内隐联想测验综述1.内隐联想测验的由来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通过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评价性联系从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新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
众所周知,内隐社会认知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一种自动化的过程。
正是由于其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很难通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测外显态度的方法来进行直接测量,而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传统的常用的用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较的间接测量方法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反应时法、情景测验法、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某些方法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情景测验法等存在难以定量分析、主观性太强、对实验者本身素质要求太高、说服力不够强等问题;也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则存在只能涉及社会认知的知觉层面而难以深入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由于所呈现的刺激多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其必然引起被试心理的复杂反应,这些刺激可能与内在需要或内隐态度相一致,也可能与之相矛盾,刺激所暗含的社会意义不同,被试的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就会不同,从而反应时的长短就会不同。
在快速反应条件下,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形式是很难有意识控制的,在这种条件下所获得的社会认知结果通常认为是内隐的。
并且,此前反应时法已经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Greenwald等在既有的反应时范式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反应时方法加以改进和发展,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测量方法——内隐联想测验。
2.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范式2.1 实验原理与基本思想内隐联想测验在生理上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
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结点上,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
内隐联想测验(IAT)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董妍,俞国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1)=摘要>本文介绍了内隐联想测验(IAT)及其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是比传统自我报告测验更好的一种研究不合理信念的新工具,现已在社交焦虑、抑郁与成瘾行为等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最后,本文讨论了内隐联想测验的局限性与其在临床心理学应用中的前景。
=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IAT);不合理信念;临床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8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4)04-0432-03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 linical PsychologyDONG Yan,YU Guo-liangKey Laboratory of Mental Heal th,Institute of Psych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Chi na=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sychology.IAT was a new tool for studying dysfunctional associations and it could provide a better way to assess those associations than traditional self-report measures.It had been used in studying of social anxiety,depressi on and addicti ve action.The limi tations of IAT and its broad perspective in clinical psychology were discussed.=Key word>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Dysfunctional association;Clinical psychology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 t Association T est,IAT)是1998年由Greenwald等提出的一种以反应时为指标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新方法[1]。
内隐联想测验概述-精品文档内隐联想测验概述1. 内隐联想测验(IAT)的提出科学方法的发展推动了理论的进步。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发展。
内隐联想测验是Greenwald 等于1998年提出的。
在社会认知研究中,一般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刺激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所以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的时候往往会带有掩饰,从而会出现掩饰效应;第二,由于被试的内省能力有限,从而造成被试不能够对自己真实的态度进行反应。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目前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较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投射测验法、传记分析法、情境测验法以及反应时法等。
但是投射测验法、传记分析法、情境测验法却难以进行量化分析,因此难以开展科学的研究。
反应时方法则可以进行量化,从而日益受到特别的关注。
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内隐联想测验本身也引发了许多的研究。
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通过测量目标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联系强度从而对个体的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是反应时范式在社会认知中应用的结果[1]。
我们认为如果刺激所暗示的社会意义与被试的内隐的社会态度或需要相一致,则被试的反应则会易化,从而被试的反应时间将会比较短;如果刺激的暗示意义与被试的内隐的社会态度与需要不相一致,则被试需要更多的心理能量和时间来处理这种不一致,从而做出所要求的反应。
由于在快速反应条件下,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形式是很难有意识控制的,这种情况所获得的社会认知结果通常认为是内隐的。
Greenwald等在既有反应时范式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反应时方法加以改进和发展,把实验设计的思想运用于测量之中,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测量方法――内隐联想测验。
2. 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原理内隐联想测验以概念网络模型为基础,认为在人的知识网络中存在着一个社会认知的网络结构,用不同的节点表示各种事物、概念或评价。
内隐态度研究热点综述杨贝贝(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一、内隐态度的概念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态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态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稳定性和评价性的内部心理倾向,并且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行为。
关于态度的结构,有两种主要的争议,一是三元论,认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要素;另一类是一元论,主张态度是指对客体的评价性的赞同或反对的情感。
Greenwald和Bana在圆园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内隐社会认知”,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心理学界的大量关注,研究者由此得到启发研究态度,形成了对内隐态度的研究热潮,强调个体经验及先前态度这种无意识的心理现象怎样影响当前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倾向。
在此基础上,Wilson和Lindsey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其测量方式和态度改变技术等方面研究的反思,这也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该理论认为外显态度是能被人们意识到的,能报告出来的态度,内隐态度是无意识的,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自动激活的。
对同一种客体,人们往往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它们共同作用影响着人们当前的行为。
双重态度模型认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共同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它们是相互独立的评价系统。
拥有双重态度并不意味着个体处于矛盾心理中,但个体对同一客体既有积极的评价,又有消极的评价。
双重态度模型激起了人们对传统态度理论的新认识及新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态度的实证研究,包括态度的测量及态度的改变技术。
二、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内隐态度的测量不像外显态度那样使用自我报告法等直接测量的方式,内隐态度的测量使用的是内隐性认知技术,包括Stroop任务、语义启动、评价性启动、无意识启动、Simon任务等。
内隐态度的测量依据是分析“对象与评价的联结”,当个体对客体与评价之间联系比较密切,可接近程度较高时,就说明这种评价是与无意识紧密相连的,几乎是自动激活的,更接近于“内隐态度”。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28-833型:竺竺垩!业!:鲤型竺兰——评价单一态度对象的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温芳芳佐斌(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命中联系作业(GNAT),外部情感西蒙作业(EAST),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是测验内隐社会认知的4种新方法,是内隐联想测验(IAT)的继承与发展,都可以用来评定对单一态度对象的联想强度.文章通过实例分别对这4种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的设计程序,信度以及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评价和展望.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命中联系作业,外部情感西蒙作业,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分类号B842;C911前言积极(或更少的消极评价),这意味着一个人对黑人过去20年来,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许多暗中存在着内隐偏见,还是象征着对白人名字的积社会认知发生在意识知觉或意识控制之外【l删。
社会极评价和对黑人名字的中性评价呢?再如,研究者认知的最新研究表明,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不仅可能对和单一的靶子概念之间的可估价联想感兴是一个外显的过程.而且还有一个内隐的无意识的趣。
比方说.研究者使用I AT来测量自尊.已经测出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即在传统的外显的社会认知之某人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或者说自我和非自我相比外.还有一个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较).对自我的正性和负性的联想。
但是,如果只测究正处于一十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推动这一发展量与自我之间的可估价联想.而不用互补对【1 ,I.AT 的重要因素是内隐社会认知的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范例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吐心理学家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大量的以联想为基另外,I AT的相对的本性可能存在疑问的另一个础的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工具【6J,其中,最具有代领域就是在只有一个日标对象可以用到的研究中。
表性的是由Greenwald(1998)等人提出的内隐联想比方说,当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一个明确的官能障碍测验(I mp li ci t Assoeiation Te s t,I A T)171.IA T在内联想(dysfunetional asso ciati ons)时【“】.就是这种情隐社会认知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