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联想测验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隐联想测验综述

1.内隐联想测验的由来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通过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评价性联系从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新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

众所周知,内隐社会认知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一种自动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其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很难通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测外显态度的方法来进行直接测量,而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传统的常用的用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较的间接测量方法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反应时法、情景测验法、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某些方法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情景测验法等存在难以定量分析、主观性太强、对实验者本身素质要求太高、说服力不够强等问题;也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则存在只能涉及社会认知的知觉层面而难以深入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由于所呈现的刺激多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其必然引起被试心理的复杂反应,这些刺激可能与内在需要或内隐态度相一致,也可能与之相矛盾,刺激所暗含的社会意义不同,被试的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就会不同,从而反应时的长短就会不同。在快速反应条件下,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形式是很难有意识控制的,在这种条件下所获得的社会认知结果通常认为是内隐的。并且,此前反应时法已经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Greenwald 等在既有的反应时范式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反应时方法加以改进和发展,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测量方法——内隐联想测验。

2.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范式

2.1 实验原理与基本思想

内隐联想测验在生理上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结点上,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在认知上,内隐联想测验以

态度的自动化加工为基础,包括态度的自动化启动和启动的扩散。有关内隐态度的研究表明,对评价性的语义内容的加工是一种在视觉基础之上的自动化过程。内隐联想测验就是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它也是以反应时为指标,基本过程是呈现一属性词,让被试尽快地进行辨别归类(即归于某一概念词)并按键反应,反应时被自动地记录下来。概念词(如国产、进口)和属性词(如喜欢、不喜欢)之间有两种可能的关系:相容的(国产—喜欢,进口—不喜欢)和不相容的(或相反的)(如国产—不喜欢,进口—喜欢)。所谓相容,即是指二者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致,或日对被试而言二者有着紧密且合理的联系,否则为不相容或相反当概念词和属性词相容,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二者联系较紧密时,此时的辨别归类在快速条件下更多的为自动化加工,相对容易,因而反应速度快,反应时短;当概念词和属性词不相容,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时,往往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此时的辨别归类需进行复杂的意识加工,相对较难,因而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长;不相容条件下的与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内隐态度的指标。这样,概念词和属性词关系与内隐的态度一致程度越高,联系越紧密,辨别归类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因而反应时越短,而不相容条件下,认知冲突越严重,反应时自然会更长,其间的差就会更大,表明内隐态度越坚定。总之,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是当两个概念相似或者在被试的记忆中有联系的时候,比两个概念不相似或在记忆中没有联系的时候反应快。

2.2 基本实验程序

施测分为五个阶段:1 、呈现目标词,比如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让被试归类并做出一定的反应(看到国产品牌按F 键,看到进口品牌按J键) 。2 、呈现属性词,比如喜欢和不喜欢;并让被试做出反应(喜欢F ,不喜欢J ) 。3 、联合呈现目标词和属性词,让被试做出反应(国产品牌或喜欢F ,进口品牌或不喜欢J ) 。4 、让被试对目标词做相反的判断(国产品牌J ,进口品牌F) 。5 、再次联合呈现目标词和属性词,让被试做出反应(进口品牌或喜欢F ,国产品牌或不喜欢J ) 。这五个阶段分别做20 次,各阶段之间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

上述每一反应的反应时及对错情况均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按照Greenwald,

McGhee和Schwart(1998)提出的记分方法,先把低于300ms的以300记,大于3 O00ms的以3 000记,错误率超过20%的予以删除;接下来对所有原始反应时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再对相容组和不相容组(本例中的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计算其平均反应时。最后,把不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减去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这样,所得到的分数便为被试相对于不愉快的词而言,把愉快词与自我相联的程度,即内隐自尊的强度。

3.内隐联想测验的应用

由于诸多社会认知现象均涉及到评价性联想,故内隐联想测验一经提出,便在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内隐自尊等领域迅速得到运用。Greenwald等率先(1998)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黑人、白人种族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以一些典型的黑人姓氏及白人姓氏和包括积极和消极词在内的形容词作为材料,设计了一个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不相容部分的反应时明显长于相容部分,这说明人们更易于将白人和好的属性连在一起,而将黑人和坏的属性连在一起,证实了种族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还发现种族内隐刻板印象和相应的外显态度测量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Greenwald等(1998)还研究了日裔美国人和韩裔美国人对日本民族和大韩民族的态度,发现了明显的内群体——外群体效应,即他们更容易把快乐的词语与具有他们自己的民族的特征的名字相连,不快乐的词语与具有对方民族特征的名字相连,并且内隐态度间的差异比外显态度间的差异要大。

Greenwald等(1999)还运用内隐联想测验研究内隐自尊、组内偏差、社会同一性,发现个体当把自我词和积极的词相联系时比与消极的词相联系时要快得多,女性更为偏好女性,更倾向把自己认同为女性,并且内隐自尊和组内偏差的关系受个体自我认同的影响。Greenwald等还以内隐联想测验及传统的自尊量表为工具,运用实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揭示二者存在低的正相关。

在国内,蔡华俭等(2001)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大学生的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不管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如何,都显著地把理工科和男生相联,把人文学科和女生相连,并且,内隐刻板印象和相应的外显测量间相关很低,二者是相互分离的蔡华俭等(2002)还以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测量为工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