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30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麒璁(韩洞)说明:这篇资料是依据邵彦教授的课堂讲授为基础编的。
书法与工艺美术暂时没有编入。
这篇资料文字较多,是本学期知识通览。
非常感谢各位同学共享笔记,这才能完成这篇资料。
因为这个做的挺赶的,麒璁最近又一直头晕得很厉害(当然我一直是要死要死的节奏),所以内容有疏漏多多包涵......建筑与雕塑平江图现代苏州(旧称平江府)的古代城市地图。
这里是一个地方政治中心,是两重城。
这也是南方的重要城市,很多地名现在还在用。
燕云十六州处于辽和北宋之间,是后唐和后晋之交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其在军事上十分重要,为此有两位中原皇帝死去。
这一地区属辽,但汉文化保留较好,属于汉文化地区。
在十六州以北的辽地,也受汉文化影响。
代表有大同宣化张世卿墓的十二宫星象图,有传统汉元素、佛教元素、西方元素。
2.26寺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0)。
外看两层,中有夹层,实为三层。
内有一尊巨大的观音造像(16m 高),直通三层。
建筑有较强的唐代样式,斗拱巨大,出檐硕大,柱子低矮粗壮,悬唐式竖彼匾。
现四角支柱是清代后加。
大同薄伽教藏殿(辽)内雕塑内有经橱,有模仿木构建筑的装饰,称为“天宫楼阁”。
该寺是皇家寺院。
二仙观道帐,山西晋城,北宋道帐是神仙上方的遮冕。
太原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北宋建筑有一定的唐代风格。
鱼沼飞梁是木石混合结构桥梁,上桥面是石材,水面下是木材。
河北正定隆兴寺唐称龙藏寺,有隋代的龙藏寺碑。
现存建筑是宋代始建。
其摩尼殿是从檐歇山顶式。
入口处有两个抱厦,四面皆有抱厦。
抱厦及殿内都有壁画。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南宋其歇山顶边檐更斜,飞檐向上飞得更厉害,有窗户,是典型的南方风格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南宋晚清重修。
补间铺作由一个变为两个,也是宋元式的。
佛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外看五层,实为九层。
六面塔身,楼阁式。
此塔距今千年,几次修整但外形未大变,几次地震未倒。
全身木质,内有覆斗形斗拱。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一):宋、辽、金士人画-1一、宋代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
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
运用多采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
在两宋,有着过去时代少有的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三支庞大的队伍,他们既相互独立,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
宋代绘画艺术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创作题材上,更多关心现实生活尤其是平民生活,表现城市生活尤其是市民生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杰出代表,即使是宗教壁画,也更多的重视生活素材和展示热闹场面,是这一时期宗教美术中值得注意的现象,应该说画家们萌生了一种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倾向。
其中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从唐代以画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绘因战乱和复杂的民族关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绘画非常流行,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忧患意识。
绘画中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在深入自然,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创造了以不同的笔法去表现不同的山石树木的方法,使得名家辈出,风格多姿多彩。
南宋山水画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展,在追求表现内容的单纯完整,形象上的鲜明突出,表现手法上的精炼有力等方面又有新创造;宋代花鸟画家极注重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并为此而养花养鸟。
画花果草木,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后先,务求生动逼真。
因而评画者视画中猫之瞳孔为竖线而指出《牡丹狸猫图》系画正午景候,及赵佶对孔雀升墩必先举左足的论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实合理;宋代绘画分科更加细致、专门。
宋徽宗时期办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6科。
第七章宋、辽、金美术(960——1279年)概述历史文化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赵宋政权,是为北宋。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同年宋室南迁,此后偏安江左,是为南宋。
1279年南宋亡于元。
宋王朝统治的区域并不大,与北宋并存的,在北方有属契丹族的辽(916——1125年),在西北有属堂项族的西夏(1032——1227年)。
兴起于东北的女真族建立的金(1115——1234年),先后灭辽和北宋,长期与南宋对峙。
此外,与宋政权并存还有: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古格,“白蛮”在云南、四川西南建立的大理(937——1254年),西迁的契丹族在新疆及其以西建立的西辽(1124——1218年)等少数民族政权。
自唐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两大变迁,一是南北经济文化的转移,宋室南渡,更加速了这一进程;一是贵族门第的逐渐衰落,门第衰落后,政治权利解放更普遍,军人亦逐渐失去左右政局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
宋代经济以牺牲农村为代价,换来东南城市工商经济近乎畸形的发达,而与商业化并行的历史进程是文化的普及化和通俗化。
在有宋一代的各种文艺中,无论是诗词、话本、类书还是歌曲或绘画,均可见出当时社会变迁和文化普及的影响。
中华文明的许多方面在宋代都处于辉煌顶峰。
宋代文化是中华文明所曾经产生出的最精致优雅和最具品味的文化类型。
宋代是一个崇尚智识的时代,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是这种智识时代中两种突出的思想标志。
无论是对自然秩序的理性清理(即理学的“格物致知”),还是直接参悟(即心学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他们都开始将目光与兴趣由传统儒家抽象的伦理原则和神秘的精神理念转向具体的自然万物和人文事务。
对美术而言,重要的是它们从两个方向,即崇尚物理格法和追求天然灵性上影响了宋代的艺术创作。
美术有宋一代,与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皇室贵族对美术的普遍爱好和重视、文人士子购藏赏鉴书画、城市平民生活对于美术品的大量需求等历史文化氛围相对应的是,宋代美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技巧的成熟和创作的繁荣以及种类、题材、风格的更进一步的多样化的等方面,如:(一)宋画与宋瓷是中国中古时期文化的双葩,其艺术上的细腻体贴和精致表现,实是同时期的中世纪欧洲所无法梦想。
辽金元代名家名画赏析中国绘画简史之四(精图)辽金元代名家名画赏析中国绘画简史之四(精图)中华民族文明史,不仅体现在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元代短短的98年历史中,绘画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对传承唐宋绘画精华,再造明清辉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辽金西夏绘画与五代和北宋同存一个时代的辽(契丹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且受唐宋文化潜移默化影响。
宫廷仿照北宋设有翰林画院,辽兴宗特别擅长绘画。
据《辽东行部志》载:翰林待诏田承制在宿懿州严宝寺画《二十八宿》。
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重熙九年(1040年)遣使于宋,自画《千角鹿图》为献,宋仁宗挂之于太清楼,召君臣观赏,成为宋辽友好美谈。
《辽史》还提到一些怀有绝技的画师,但大都没有作品传世,实为遗憾。
相反,在宋元诗文集和《宣和画谱》中提及的李赞华及胡瓌父子却与辽关联,且有传世作品考证,可见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党项族在西部建立的西夏政权,前后经历了196年,历十帝并与宋、辽、金相对峙。
创造了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壁画,期间或有木板彩绘和受藏传佛教影响的宗教绘画,但名家名画不多。
1125-1127年,北方兴起的女真族大金与北宋联合灭辽,“靖康之变”金又灭繁盛的北宋,徽、钦二帝及十万人被俘。
至此,原辽全部疆土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都归于金的统治范围。
优越的经济基础和汉文化的滋养,使得金的绘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宫廷秘书监下设书画局,相当于北宋文思院。
宫廷书画收藏也是在所缴获的汴梁宣内府所藏名作基础上征集充实起来。
金章宗完颜璟甚至直接仿效宋徽宗所创的瘦金体为画卷题签,因此金的绘画艺术超过了同为少数民族的辽。
这一时期的的画家及代表作分别有王庭筠、武元直、张瑀《文姬归汉图》和《明妃出塞图》。
李赞华(899-936),五代·后唐画家,本名耶律培,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
926年契丹人灭渤海国,其被册封为东丹王,统领渤海国旧地。
3、花鸟画花鸟画在两宋时得到空前发展。
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笔墨之中,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①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宋初的花鸟画延续了五代画风。
在宫廷画院中,以黄筌的儿子黄居寀为代表的花鸟画;继承了黄筌画风。
作品工笔重彩,富丽华贵。
这种以深入体察自然,力求真实生动、风格端庄富丽、绘制精细不苟的绘画,深得皇室的赏识。
院体风格的确立,甚至影响宋代宫廷达90余年,并一度成为皇家画院评鉴优劣、录用舍去的标准。
院体画的繁荣,宋代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作用。
涌现了一大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黄居寀、赵昌、崔白、易元吉、吴元瑜、赵佶、李安忠、林椿、李迪等均在艺术上独有专长。
崔白的影响尤大。
黄居寀,是黄筌的三子,深得家传,擅长花竹飞禽,精于勾勒,用笔挺劲,画怪石山水超过其父。
传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轴》。
作品细腻精工富丽华贵,生机勃勃。
赵昌,善画花果,兼工草虫。
赵昌常于清晨朝霞未干时,观察花木神态,然后描绘,故自号“写生赵昌”。
易元吉,长河人,善画獐和猴。
他除了常深入到山林中观察动物,而且还在家中养各种动物,细致观察、反复实践,所画动物特生动自然。
崔白,工人物、山林走兽,以花鸟画成就最高。
作画重视写生,常不打草稿,放笔挥写。
技巧纯熟,一改黄氏父子的刻板精工的路子,擅于表现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的物象情态,营造出动人真切的气氛。
传世作品《双喜图》,在技巧上融入水墨画的效果,打破了北宋院画“黄氏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
寒雀图崔白赵佶,北宋宫廷花鸟画在徽宗时达到创作高峰。
赵佶在政治昏庸无能,但在书画上却贡献极大,他亲自指导画院创作,勤于实践,造诣精湛,山水、花鸟、人物皆能。
他注重写生做到精工逼真、富丽堂皇。
传他画禽鸟,常以生漆点睛,形成点形突出于画面,亮而有神。
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听琴图》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1.2 工艺美术的定义解释工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2.1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石器等。
2.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半坡遗址的彩陶等。
第三章: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3.1 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2 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青铜器、玉器等。
3.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商周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等。
第四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4.2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漆器、陶器等。
4.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佛教艺术等。
5.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等。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6.1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6.2 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金银器等。
6.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隋唐五代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唐代的越窑青瓷等。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7.1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7.2 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建筑装饰等。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__美术史课后习题第一章:史前美术一、简释题1.红山文化雕塑2.良渚文化玉琮3.龙山文化黑陶二、论述题1.简述造型艺术的起源以及__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形态。
造型艺术的起源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劳动是其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人类的劳动实践,尤其是制造和使用石质工具的实践,在审美发生和造型艺术起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__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作为工具的石器造型上,只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少量装饰物和刻纹制品。
2.什么是彩陶?简析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色。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
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当于纸上作品,更具张力,彩陶艺术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有多姿多彩的珍品。
仰:半坡类型彩陶和庙底沟类型彩陶半坡类型器物造型主要为圆底和平底盆装饰图案绘于器表显眼部位或器物内部图案以黑彩为主。
庙底沟类型器物以盆,钵为主,多用黑彩绘制,纹样全部绘于器物表面,未见内壁施彩过。
马: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石岭下型构图疏朗,风格简洁明快。
后三种装饰面大,构图繁密,纹样灵动,色彩热烈。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一、简释题1.三星堆铜塑2.金沙石雕3.楚漆木雕4.商甲骨文5.西周金文二、论述题1.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随着青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造型从功能上分为:礼器、实用器具、装饰品和雕塑。
从功能和种类上分:炊具器、饮食器、水器、酒器、工具、乐器、兵器、车马器及其他杂器。
风格:神异动物纹、仿生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画像故事纹,锥刻、刻画、嵌铜、错金银、鎏金等新手法。
2.试论商周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及象征意义。
礼器就是体现礼治的器物,用于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祭祀工具,久放于王侯贵族宗庙中的祭器。
礼治的核心是通过尊崇王权和明辨等级,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