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案美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变迁及启示

方案美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变迁及启示

方案美国公司控制权市

场变迁及启示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公司控制权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概念以及控制权市场的分类,然后详细分析了美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变迁过程,最后,根据美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变迁,得出对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完善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公司控制权公司控制权市场变迁

自Berle和Means于1932年首次提出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命题以来,控制权理论就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内容,且长盛不衰。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理论认为,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Alchian and Demsetz,1972;Jesen and Meckling,1976),而作为委托人的股东总是希望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能够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出发来管理;但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Grossman and Hart,1980)以及代理人自身的道德风险问题(Holmstrom,1979),促使股东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机制以获取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的权利。

公司控制权概念的界定

从实用角度出发,伯利和米恩斯(1932)将控制权定义为无论是通过行使法定权利还是施加压力,实际上有权选择董事会成员和其多数成员。从宏观层面上看,Jensen(1993)将控制权分为四个部分:资本市

场的影响;法律、政治和法规制度;产品与要素市场的影响;以董事会为领导的内控体系。从立法角度上看,各国都是针对母子公司之间、控股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做列举式的界定。对于控制权的界定一般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判定标准就是控制权能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以及对企业相关者的利益产生实质性影响。

公司控制权市场概念的界定

最早对公司控制权市场进行研究的经典文章是Manne于1965年发表的“兼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他提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其股票价格有着高度的正相关性”,认为“除了证券市场,我们没有任何衡量管理效率的客观标准”。遵循曼尼的思路,Jensen和Ruback(1983)将公司控制权市场定义如下:“我们将公司控制权市场(通常也被称作收购市场)看成是一个由各个不同管理团队在其中相互争夺公司资源管理权的市场。”因而控制权市场其实是为争夺控制权而采取的各种机制或方式的集合,这些机制有的是通过证券市场发挥作用,有的则直接在公司内部产生效力。

根据公司资源管理权(控制权)的争夺方式,可以大体上将公司控制权市场分为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和公司内部控制权市场两个方面。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指依托证券市场的控制权争夺,即股权收购(Takeovers)的一些方式;这些方式主要包括:代理投票权竞争(Proxy Contest)、要约收购(Tender Offers)、兼并(Merge)以及这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Jensen,1984)。公司内部控制权市场则主要指公司管理者内

部竞争和激励、董事会的构成和大股东的监督等(威斯通、郑光和候格,1996)。

美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变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公司控制权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迁。本节对美国20世纪最后20年中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变迁进行分析。

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情况

根据Holmstrom和Kaplan(2001)的研究,美国证券市场中由于杠杆收购而私有化的资本在20世纪80年代显着上升,在1988年达到最大值,占证券市场总市值的%,而进入90年代后这个比值一直趋近于0。同样,在80年代,要约收购占总市值的百分比位于20%—40%之间,而到了90年代,这个比值一直低于15%,并且不断降低。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产生两个疑问,一是大规模的以杠杆收购为主的敌意收购是否真的改善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价值;二是美国的证券市场为何在该时期如此活跃。对于第一个问题,人们普遍认为80年代的那场大并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给企业带来了收益。对于这个结论Holmstrom和Kaplan做出了如下的解释:首先,杠杆收购的发起者一般是管理者。通过杠杆收购,一方面管理者拥有的公司股份数大幅度增加,对其产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杠杆收购给管理者带来沉重的债务包袱,迫使其努力工作,用于还债。其次,杠杆收购形成的大量负债对公司管理产生了强有力的债务约束,经营者再也不能随意的投资,一定要考虑资本的回报,若资本项目收益过低,必然会产生债务危机。最

后,杠杆收购的发起人或投资者可以更近的监督和治理他们所收购的公司。一般来说杠杆收购的公司董事会规模较小而且被拥有较多股权的投资者所控制。实证研究的证据也支持了杠杆收购提高公司效率的论点。

对于第二个问题,一般认为并购浪潮背后的深层动因在于对因管理效率的提高而导致的利润增长的需求(Holmstrom and Kaplan,2001)。对于这一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Jensen(1989,1993)就认为80年代的并购浪潮是因为美国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失败所引致的。他认为美国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失败问题由来已久。例如对管理层的激励不足,管理者在公司中拥有的股份数不断缩减,董事会过于偏袒经理人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等等。这些问题不断积累,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资本所有者终于忍无可忍,通过资本市场做出了巨大的反应,掀起了敌意收购和杠杆收购的狂潮。Shleiffer和Vishny(1990)认为80年代的并购浪潮是人们对企业集团经营绩效感到失望后做出的反应。Donaldson (19994)从另一个角度对此做出了解释,他认为这场并购浪潮是由于在80年代机构投资者拥有股份额的迅速上升和个人投资者的减少所产生的权利从公司相关利益者向股东转移的结果。最后,Holmstrom和Kaplan 总结说“20世纪80年代的并购是以上所说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他们特别强调了两个原因:一个是金融市场在80年代规模的迅速扩大,即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个是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失败。

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情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的控制权市场发生了显着变化。证券市场上的杠杆收购和敌意收购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内部控制权市

场的完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Holmstrom和Kaplan(2001)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造成的:以激励为基础的报酬制度的兴起。Hall 和Liebman(1998)发现,在90年代美国公司CEO的报酬以股权数为基础的情况急剧上升。这就使得管理层把公司的目标从新定位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因为当股东权益增长时,自身的收益也就随着上升。对资本成本的重新认识。由于很多杠杆收购的公司具有很大的负债,公司的投资项目必须有足够的回报才能支付债务。这就促使了各种新的成本计量方法的出现,如EVA、TBR等等。实证研究表明(Biddle, Bowen and Wallace,1999)这些新的计量资本成本的方法对经理人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因为经理人的监督和报酬程度是与资本报酬减去资本成本的剩余相联系的。对管理层的监督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杠杆收购的发起人或投资者会通过董事会更近的监督管理层。以机构投资者为例,由于企业的绩效和企业的股价相联系,从而与机构投资者的收益相挂钩,他们就有激励在更大范围内监控企业。其次,SEC在1992年修改了关于代理权争夺的规定,降低了代理权争夺的实施成本,使得股东能够更方便的进行代理权争夺,无形中加大了对管理层的约束,促使管理层努力提高公司的业绩。法规和税收政策的变化。如SEC1992年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高管的报酬情况以及和公司绩效的关联性,尤其是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这就使得董事会更加注重股票价格的变动;同时把高于1993年对高管报酬的抵税限额做出了最高限定,但报酬是以公司业绩为基础的情况下则不受****。这就促使了以业绩为基础的报酬方式广泛被采用。因此,Holmstrom和Kaplan认为,由于管理层对股东价值最大

化理念的接受和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使得管理层通过股价的上涨而获得了大量的收益,其结果是90年代出现了以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为主的公司重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权市场和外部控制权市场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当一个市场的控制效率出现了问题,另一个市场就必然活跃起来。这两个市场或者说两种控制机制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增加企业价值,满足人们对利益的追求。

美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控制权市场变迁的分析,对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完善来说,我们得到如下的几点启示。

加快完善外部控制权市场的步伐。根据上文分析,我们知道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通过以要约收购和杠杆收购为主的并购****促进了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当前杠杆收购和要约收购正是我国控制权市场的薄弱环节。由于我们关于杠杆收购的相关法规和监督措施的不完善,出现了不少违规的MBO,使国有资产变相流失,“郎顾之争”以顾雏军的失败而告终,充分反映出我国控制权市场的不完善。然而从美国市场的发展来看,管理层杠杆收购是提高企业效率的有效途径,关键是要规范杠杆收购的相关程序与监管,让管理层确实感受到债务约束的压力,以实现杠杆收购的真正目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另一方面,我国正在进行国民经济产业调整,国有经济正在有计划的退出竞争性领域;同时加入WTO 后,海外资本加大了抢滩中国市场的力度。这就使得要约收购对民营资

本和海外资本来说变得非常迫切。虽然目前我国对控制权市场的制度安排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股票的定向发行、回购、吸收合并、征集投票权等法规制度依然空白,而且现有部分法规制度的操作性较差。因此我们要加快完善外部控制权市场,尤其是关于杠杆收购和要约收购的操作规程与监管制度。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权市场。根据前文分析,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内部控制权市场的兴起,从本质上说是因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所导致的,如报酬制度、监管制度及法律制度的完善等等。尤其是以激励为基础的报酬制度的兴起,更是使得管理层把公司的目标从新定位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然而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确实不尽人意,突出表现为对管理层报酬制度的不完善。现在我国企业管理层的报酬大多脱离企业的绩效基础,出现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的情况。当出现激励不足时,“59岁”现象在所难免;当出现激励过度时,员工与管理层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企业绩效却徘徊不前,甚至不断恶化。因此我们要大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其重点在于企业管理层报酬制度的改进。

注重内外部控制权市场发展的互动。因为内外部控制权市场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两个市场或者说两种控制机制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满足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由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我们在发展控制权市场时要注意内外部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政府监管部门在制定并购法规和公司治理监督政策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系统

性和一贯性,防止发生冲突,影响了内外部控制权市场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内外部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品牌推广策划方案

品牌推广策划方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品牌推广策划方案 一、市场背景 1.产业背景 即:基于整个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产业发展趋势等背景资料的收集及分析。譬如:随着电力、石油、冶金等行业生产装置的大型化和生产管理的复杂化,设备和各管理系统需要更好的协调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专业的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是这些行业所必须的。 我国总体的缺电形势,使电力行业的建设及生产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中火电厂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将为专业自动化控制企业进入该行业提供广阔空间。 国家对DCS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支持和扶植政策 ......

2.整体市场环境 根据我公司的总体战略,为电厂提供“热工自动化完整解决方案”和“管控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是我公司的核心业务。那么基于电力行业和我公司核心业务的国内竞争状况。即是我们要收集和分析的中观环境。 ...... 3.区域市场环境 针对公司近期战略,计划开拓的区域目标市场,深入了解该区域电力行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目标客户状况、竞争状况等环境。即是我们要收集和分析的微观环境。 ...... 二、基于调研报告的区域市场环境分析 根据公司营销战略,针对目标区域市场作更进一步的市场调研,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访问 2. 电力企业相关高层领导拜访、座

谈 3. 电力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拜访、座谈 ...... 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采取问卷的方式。 三、推广策划的目标 针对目标市场,通过系统的形象包装、宣传推广,准确传播“********”的品牌形象和技术服务优势: 首期目标:整体品牌推广,让“****”品牌达到较广泛的公众知晓; 中期目标:优势/卖点推广,让“****的技术和服务优势”达到目标公众的深度知晓并关注; 最终目标:专家式点对点沟通,让“****的技术和服务优势”达到目标公众的认可并产生购买等合作行为。 四、企业形象设计——构建全面的企业形象识别体系 CIS战略长期以来成为企业的管理、经营、宣传推广的基础,全面导入CIS

美国社区医疗以及启示

美国社区医疗以及启示

美国社区医疗以及启示 一、美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美国的社区医疗服务是以家庭医生、医院和商业保险为基础,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辅以对特殊群体的社会医疗救助与照顾,以弥补医疗服务市场化造成的社会不公平。 (一)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美国社区医疗的主要力量。居民就医时一般先找家庭医生,如果需要专科服务则由家庭医生转诊。每个家庭在医疗保险公司的建议下可以自由选择一位他们信任的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可以是一般开业医生,也可以是有一定专长的医生,如内科医生、儿科医生或妇产科医生。家庭医生与病人之间完全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如果医生服务态度欠佳或医疗技术不能让病人满意,他就可能失去病人,其医疗收入就会受到影响。 (二)医院。医院有不同规模的门诊或急诊部,患者不需预约即可随时就诊。也有医院开设单独的门诊部,除面向社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外,还向家庭医生出租诊室用以接诊患者。 公立医院包括各级政府和公立大学办的医院,由政府

拨款,占美国医院总数的约30%;私立医院有非营利性和营利之分,分别占医院总数的约55%和约15%。非营利性医院一般由私立大学、宗教团体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经营。美国的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但不能忽视公立医院的作用。公立医院主要位于私立医院服务不能到达的地区,承担私立医院一般不愿意承担的医疗服务。比如库克郡公立医院,年收治病人100多万人次,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低收入人群。 (三)护理院。对于某些出院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可以进入社区的护理院。护理院有公立、也有私立,大多数是私立的。护理院中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由患者的家庭医生负责,日常医疗工作主要由护士承担,各级护士在护理院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芝加哥圣康宁疗养院及康复中心就是一个华人举办的面向老年人尤其是痴呆症患者的私立医院,医院有注册护士提供护理服务、营养师指导膳食、社工提供心理辅导。 (四)医疗人力资源。医疗人力资源主要有:全科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 美国的医学生需经过4年综合院校本科、4年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毕业后要参加美国医生执照考试(united medical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后才能进入3~8

(整理)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作者:李雪寒 内容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 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 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

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 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 第4位。

争夺控制权5大模式

企业发展之下争夺控制权不可避免,如何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以最小的成本,最巧妙的方法,来夺取或保护企业控制权? 模式一:管理层收购(MBO) 股权过于分散的企业,极有可能被管理层收购股权。施行MBO之前,新浪的股权相当分散,由于股权分散性企业注重短期收益,无人敢对长期收益负责。2009年底,新浪CFO余正均、COO杜红、总编辑陈彤、无线业务总经理王高飞、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以及CEO曹国伟,共同出资在英属维尔金群岛注册了新浪投资控股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新浪约560万普通股,由此在新浪持股比例达到9.41%,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增持的目的是彻底解决新浪股权分散的历史问题,加强管理层对于公司的控制权。”曹国伟的观点说明了管理层收购带来的好处。

融资设计是MBO中最重要的环节,在目前国内的融资市场远未成熟和规范的前提下,国内的融资设计和国外差别很大。目前国内MBO的融资方式主要有3种,见下页图1—图3。 然而,通过MBO进行恶意收购,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如1988 年美国RJR Nabisco 公司收购案。当时,以CEO罗斯?约翰逊(Ross Johnson)为首的管理层看到公司被市场严重低估,出现投机机会,希望通过收购获得潜在的收益空间。当妄图通过收购侵占股东和员工利益时,罗斯?约翰MBO 计划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模式二:引入外来资本

引入外来资本争夺控制权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外来资本直接购买股份,如VC/PE,欧肯资本副总裁范卫强透露了一个业内知名的案例:2007年,某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部分要分拆一部分股份,这部分业务属于机器零部件,在中国属于细分行业前三名,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非常稳定。由于不是公司主业,公司希望让出控股权,于是找来一个财务公司作为中介,财务公司的总经理认为价格很便宜,虽然他不是管理层,但是看到有利可图,与跨国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约定在某个期限之前,只要融到资金,就由该财务公司独立购买40%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他在海外成立了一家公司,做了一个商业计划书,计划吸引VC、PE投资,海外VC、PE对这个公司非常感兴趣,如果不是因为该财务顾问公司要价太高,差点就达成交易。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即使没有资金,借助外来资本,亦可空买空卖,完成购买股权所需的融资。 另一种模式是管理层与外来资本联合,一起进行的管理层收购(Investor-led Buy-out,简称IBO)。收购完成后原企业管理者取得企业控制权,外部投资者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向管理者或其他投资者转让股权退出企业。这是最为常见的管理层收购形式,因为管理层如果发动收购,往往需要外部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收购策划支持。如果是外部投资者发动收购,则需要利用管理层对企业的信息优势,借助于管理层的能力实现投资回报。 模式三:第二大股东“篡权” 同样是在股权分散型企业,第二大股东PK第一大股东取得控制权的情况非常多。美国出现这样的案例:第一大股东持股7%~8%,这时候突然会出现一个新的公司,和过去目标公司没有任何关联,它在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收购到5%的时候,变成第二大股东,它就开始向散户提出,我希望你们把投票权给我,在下一次股东大会干掉老大,因为老大现在做得不好,我的人能够把公司的整个业绩改善。这样的例子很多。 上市公司景谷林业第一、二大股东股权争夺由来已久。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景谷森达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二股东为中泰信用担保公司。历史上第一大股东景谷森达曾跳过董事会直接提请召开股东大会,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改选,夺回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其次,在二级市场上不断增持,也是大股东间争夺控制权的手段。

品牌推广策划方案

品牌推广策划方案

”预制家”品牌推广策划方案 一、前言 ”预知家”是自发成立的品牌战略合作的团体,于 10月正式成立。覆盖全市具有一定名气和影响力的装饰、建材企业,而且整合国际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的品牌产品(首批品牌战略合作成员:同济装饰、华润涂料、吉事多卫浴、丹麦风情移门壁柜、杰克橱柜、宝钢地板、美心木门、摩力克布艺、蒙娜利莎陶瓷)。以强强联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为消费者提供透明、互动的品牌联盟、专业的引导消费、质量承诺的一站式服务。而且在各成员之间建立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的平台,确保各合作成员销售业绩的大幅提升。 二、市场分析 1) 市场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同生活密切相关的家装革命也随之而来,家装市场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开始的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给家装市场持续的需求带来可能。总体上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家装市场发展迅速,整体盈利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趋向高档化、品牌化。家装相关产业市场方兴未艾,竞争也是异常激烈。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国内化,家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家装市场商家们属于单项经营模式,似乎众

多家庭装修的业主们心中长期以来都郁积着一种痛:花了很多金钱,跑了很多商家,看了很多品牌,换来的装修、瓷砖、地板、洁具、门窗等,质量、服务仍存在大量问题,不但浪费钱财而且耗尽了精力。如何让消费者进行菜单式消费,享有一站式服务,更方便、更实惠地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2)产品说明 ”预知家”品牌产品以推动扬州家装事业为已任,倡导绿色装修、快乐装修,保证装修质量以及让客户从菜单式装修、一站式服务里得到更多的实惠。联盟国际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的品牌产品,以透明、互助为宗旨定期在小区开展专业知识的引导消费,实施保障金制度的质量承诺并与消费者协会联合打造诚信家装。 三、广告策略 1)广告目标 1、增强整体合作的感召力,最大限度的在全市范围内扩大知名度、美誉度 2、确立”预知家”的一种品牌形象,体现它是一位家装知识的

浅谈对美国社区的认识和启示

浅谈对美国社区的认识和启示 2009年11月25日14:56:36 星期三 社区是最基层、最靠近百姓生活、最代表居民基础利益的平台,如何建设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是上至地方领导,下到普通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的社区建设起步早,而且在“人人平等”的文化氛围下形成了完整的社区服务体系。结合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谈谈对美国社区建设的认识和启示。 一、初步认识美国社区 “社区”这个词汇,最初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提出来的,后翻译到美国,就使用了community这个词汇。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表示人们自然形成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和单位。一般来讲,社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社区是由有限数量的人口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因此社区一般规模有限,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容易。二是社区这种单位是自然形成的,因此社区一般都具有历史的沉淀。三是社区是超越家庭的基本生活单位。在社区内,人们从事着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感情沟通,乃至可以参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四是社区以一定的聚落形式存在,是由一定的建筑和场地安排形式形成的人类居住地。美国社区除了具体上述基本特征外,还有其独自的优势和特点。 (一)社区治理的民主化程度高。在美国,社区参与成为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美国社区治理为公民的参与提供了各种渠道。社区会议和社区听证会是普通市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固定渠道。市政府进行某项涉及社区利益的政策变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召开社区听证会,听取居民的意见。市议员兼任社区董事会非正式成员,不参加投票。因此,社区的利益和群众的要求能够通过他们迅速地反映到市立法部门,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对社区事务进行宏观调控,但他们不会直接干预社区内部事务。社区最高权力机构——社区董事会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所以他们必须向社区居民负责。除了通过社区代议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外,社区居民也可以建立独立的自治组织或者参加社团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社区董事会以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在美国现代社区治理中,公民直接参与的意愿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社区居民既可以通过社区选举或政党选举来间接影响社区的公共事务,也可以通过社区全民公决或者社区听证会来直接决定社区的公共政策。总之,美国社区治理表现出的对社区居民参与巨大的容纳能力,其民主化程度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非政府组织在社区自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社区实行居民自治和民主共管的主要载体,致力于表达居民的意愿和对社区居民开展服务。据统计,至2003年“活跃在美国大中小城市社区内的各类非政府组织共有100万个左右,约占美国各类组织的6%。1999年通过募捐、接受个人及企业捐赠、基金会和政府资助以及服务收费,美国非营利组织共筹集6 700多亿美元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工资以及提供各种服务的费用。这些非政府组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推动了美国社区服务功能的开拓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它们承担了原属于政府所提供的管理和服务,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负担和成本。非政府组织作为个人与国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有助于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它们成为民选官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了渠道,保证社区居民有秩序、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同时,非政府组织发展和增多,他们需要为争取政府支持和私人基金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 李婧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漫长历程来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介绍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一、二级市场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为了方便美国政府债券的销售和交易,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换言之,作为当今全世界交易额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当年实际上是债券交易所。随着股票发行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债券逐渐离开交易所市场。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债券的销售主要依靠华尔街雇佣的销售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与此同时,债券的交易转向了场外市场,但交易极其不活跃,因为大多数债券投资者都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其目的在于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金融体制变化刺激了债券的交易。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全球固定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不仅发生大幅度的上升(相应的是债券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且,波动极其剧烈(相应

的是债券价格的剧烈变化),这种状况使得购买债券的风险迅速增加。两次石油危机的另一个间接结果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使得大量企业、地方政府开始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来获得直接的债务性资金,其结果就是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增长。债券价格风险的上升和发行量的增加从规避风险、提供流动性等两个方面对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此外,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也要求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债券二级市场,以便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现在,债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美国的债券市场也成为了汇聚全球资金的重要资本市场。截止到2005年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25.33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股票市值21.22万亿美元的1.2倍。 二、美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与结构 1、美国政府债券 这种由美国政府(财政部)发放的债券被称为国库券。有三种分类: 美国短期国库券(Treasury Bills)─期限从九十天到一年不等; 美国中期国库券(Treasury Notes)─期限二到十年不等; 美国长期国债(Treasury Bonds)─期限十到三十年不等。 人们普遍认为国库券是最为安全之债券投资,因为有美国政府完全的信用担保。除非天灾人祸,否则到期一定会兑付。债券期限1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113016405.html, 2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113016405.html,

新品牌的市场推广方案(DOC 6页)

新品牌推广方案 在每一个品牌诞生的背后,不仅有来自于商业竞争激烈的动力,更是企业不断加大业务扩张版图的野心。我们许多企业非常羡慕宝洁、通用电气、微软、箭牌等成功的多品牌战略构筑完美的业务扩张版图,但是忽略了这些成功的多品牌战略形成之前,应该把业务扩张版图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推出新品牌上。若果没有成功推出新品牌,那么就没有所谓的第三、第四等多品牌战略形成。 因此,企业如何成功推出新品牌,似乎是企业多品牌战略关键中的关键。成功推出新品牌,意味着企业可能通过多品牌战略构筑业务扩张的版图,更意味着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壮大。 一、推出新品牌的条件 一提起谈条件,可能对许多企业来说会产生悲观的情绪。但是在我们奔向推出新品牌的大道上时,还是盘算一下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条件来赢得这场多品牌战略的关键之战。 1、企业拥有的品牌占据品类绝对优势 唯有拥有品类绝对优势地位的领导品牌,才有资格拥有推出新品牌的条件。大家都知道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何况现在我们谈论的是推出新品牌的条件。李嘉诚都说过天他塌下来也要确保有一个品牌是赚钱的。 在一个品类上,经过长期的激烈的商业厮杀,品类发展到最后往往只剩下两个势均力敌的品牌。这时候,品类市场出现成熟的趋势,自然品类上也出现一个占据品类绝对优势的领导品牌。这个领导品牌无疑拥有最佳推出新品牌的条件。可乐品类从一百多年前的美国诞生,经过长期的发展,品类上形成了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相互竞争的格局。

这时候,可乐品类上的领导品牌可口可乐就拥有了推出新品牌的条件。可惜可口可乐推出新品牌的策略采用不当,至今都没有过多的亮点。唯有以开创了果肉果汁品类的美汁源,才算是一个成功推出新品牌的案例。 2、品牌所属的品类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自然界中,生物成长必须遵循一定的生命周期。同样,品牌所属的品类也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品类发展可能大致经历出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生命周期。在这四个生命周期里,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与时间的长短。 当品类经过长期的竞争,已经出现了两大品牌势均力敌的局面。那么,就很少有品牌参与到这个品类竞争当中。品类这个处于成熟期,有慢慢向衰退期移动的趋势。发生最明显的就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所属的可乐品类。随着顾客健康消费意识提升以及其它品类(如凉茶品类)分化,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全球销售额连年出现下降的趋势,自然驱使“两乐”不断寻求推出新品牌的机会。 品牌所属的品类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很容易在新品类上反映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是高档代步工具,那时拥有一部自行车,简单是一件奢侈的消费,何况在农村往往是用来接新娘子的。但是随着市场不断发展,新品类汽车与飞机的发展,单车品牌如永久牌自行车、凤凰牌自行车等单车品牌由于没有推出第二品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最明显的品类下降的趋势就高科技领域,当打字机还盛行的时候,新品类电脑分化打破了打字机的美梦。曾经是打字机代名词的王安公司,虽然意味到品类明显下降的趋势,也采取了推出新品牌的策略,但是没有起用新品牌名导致了王安公司的夭折。 3、企业有多余的资金投资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缺少好的想法。但是,就算是世界上最好的想法,若果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同样没有具备推出新品牌的条件。

某品牌汽车市场推广计划书

德国欧宝市场推广计划书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策划的背景 欧宝的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在欧洲有相当的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产品已进入成熟期,但是对中国则完全是一种新产品。 (二)项目概念与独特优势 欧宝汽车在欧洲拥有百年的历史,欧宝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建立在四个基础之上的:·多样性和内在的灵活性 ·驾驶的动感性 ·富有现代感、与众不同的设计 ·精细的德国工艺 同时在欧宝品牌中出现了很多独创的技术理念 (三)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 欧宝汽车要在中国大陆上推广成功,其关键的问题是: 1、强化品牌效应,并努力为消费者所认可; 2、引导一种新型的驾驭乐趣观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覆盖网络是否有足够的辐射力。 (四)项目成功的保证条件 欧宝作为一家百年的企业,她关心大众需求,对汽车制造百年的经验。这些对国内消费者无疑具有较强的诱惑力。 随着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汽车制造厂商也纷纷进行技术改造,开拓新产品,增进国产汽车的更新换代。在这种情况下,百年欧宝确定了欧宝是促进汽车驾驭的高品质观念,以“轻松驾驭、让驾驶更舒适”作为推广口号,展开全面的市场推广策划。 (五)项目实施目标 百年欧宝对于当地市场并不是完全陌生,首先就要增强它的知名度认知度。作为一种进

口产品发售,先在人们心中不要让它高不可攀,让它更贴近生活 1、近期目标:在使用人群中拥有50%的认知率(3—5个月) 2、中期目标:拥有一定份额的市场占有率(1—2年) 3、长期目标:在使用过程中认识到欧宝的品牌价值 二、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A、综合环境分析 中国是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国产汽车今年预测产销目标调至1020万辆,这比今年年初,相关政府部门941万辆左右的预期高了足足79万辆,而同比增幅也上调到了8%。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汽车市场。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销售量还在不断的上升。 B、竞争环境分析 1 国产品牌:主要为低端产品 奇瑞比亚迪奔腾等 2合资品牌:主要是日、韩等国产品主要为B级A级车高端品牌以欧美为主 现代本田丰田起亚国产大众国产奥迪 3进口品牌: 2、汽车品类的划分 随着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的汽车越来越走向细分化。(微型车,小型车,中型车MVP CRV等) 3、竞争状况 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汽车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目前5月份单月销量为100258辆上汽通用五菱5月份实现销售100258辆,创下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单月销量破10万台的纪录。1-5月,据统计上汽通用五菱产销微车约45万台。 上海大众:5月份单月销量为59754辆 上海大众:5月直销达59754辆,同比增长56.8%,再次拔得国内轿车销量头筹。 今年5月上海大众热销车型的销量在5月基本保持了稳定,志俊、朗逸和Polo的销量甚至比4月还略有增长。斯柯达明锐的销量出现了27%左右的下滑让人颇为意外,而新车晶锐的销量则继续保持逐月递增的态势,并在5月首次突破月销2000辆大关。另外,刚上市不久的新领驭也在5月销售了5540辆,和老领驭(3085辆)顺利地完成了5月份领驭的"新老换代"。 上海通用5月份实现销售56011辆,继4月份之后再次刷新了2008年以来的单月销量纪录。其中,别克品牌5月份共销售37575辆。别克新一代君威5月份共售出6440辆,销量继续稳步提升;别克新凯越5月取得了23100辆的成绩,三厢凯越继续稳戴单一车型销量王冠。雪佛兰品牌5月份共销售17889辆。刚刚上市一个多月的雪佛兰科鲁兹单月销售6834辆,成为雪佛兰品牌市场增长主力。 一汽大众品牌5月份销售量达到45577辆。其中,新宝来车型5月份销售10716辆,速腾销量为9161辆,捷达销量相比4月份也有下滑,达到19949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一汽大众迈腾5月份销售5685辆,比4月份有了明显增长。另外,行业内外非常期待 新高尔夫车型早日上市,届时,令一汽大众比较“头疼”的A级两厢车实力也将得到极大增强。 长安汽车5月份单月销量为11.86万辆,长安汽车5月份产销量均同比上涨逾六成。公司5月份产量约12.2万辆,同比增长60.31%;今年累计产量达50.86万辆,同比增长18.21%。5月实现销量11.86万辆,同比增长60.51%;今年累计实现销量53.42万辆,同比增长29.09%。

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

案例作者: 梁能 来源: 梁能,《跨国经营概论》 案例研究:三家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进入战略”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小轿车保有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小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市场。不难想象,世界各国的汽车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在80年代中期,日本的铃木,韩国的现代和南斯拉夫的尤口(Y ugo)家汽车商相继进入美国市场,但只有韩国的现代取得了显著成功(见表1)在美国市场站住了脚。比较这三家公司的美国市场进入战略,对志在跨国经营的企业有相当启发。 (1)韩国现代的“进入市场时机” 80年代中期,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重新抬头,美国也不例外,以种种关税和非关税形式对汽车进口加以限制。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不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筑起的贸易壁垒,可能成为另一个国家打入市场的“战略窗口”。 8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战后历时最长的经济萧条,高失业、高通货膨胀使汽车销量骤减,在1982年降到年销售720万辆的水平。1983年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扩张,汽车销量从1983年起开始回升,到1986年,新车销售量达到1100万辆,创造了美国新车年销量的最高水平。 但是,当时对美出口汽车的主要国家日本,却因受所谓“自愿出口限制”配额的影响,每年允许增加的进口日本车仅为10万辆,这就造成了对进口车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个日本本田汽车的美国经销商说,“我可毫不费力地一个月内卖出60辆本田车;但我却只能拿到25辆。” 由于日本车对美出口量受到配额限制,而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又从1985年开始大幅升值,日本汽车商纷纷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据统计,在郭国“现代”车打入美国的1986年,日本产的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平均售价上涨达7%。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三大汽车商对低价车也不感兴趣。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三大厂商觉得与其多生产价低利薄的基本型轿车,不如趁日本汽车涨价的时机,相应提高美国车的售价。当年,美国同类汽车的售价上涨了6。3%。克莱斯勒总裁艾科卡认为,低档车(售价5400美元以下)的市场至多不过10万辆,低于最低经济批量50万辆的水平。艾科卡说:“等低价车市场超过10万辆,我再考虑。但不是现在。” 总之,由于日本车的向高档升级,和底特律对低价车市场的无动于衷,给韩国及其他汽车生产国创造了一个打入美国市场的战略窗口。据美国汽车销售商联合会估计,当时5000美元以下的低档普通车的市场每年至少在200万辆。 (2)打入美国市场的“产品战略” 韩国现代公司早就瞄准了美国市场,在1980年,当“现代”车在韩国本国的销量只有10万辆时,“现代”就建造了设计规模为60万辆的现代化生产厂,准备伺机进入美国市场。1986年时机成熟,韩国“现代”的定价为4995美元的现代卓越牌汽车也已准备就绪。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_董事会的控制与反制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攻与防——董事会的控制与反制 成伟 | 环球律师事务所 一、引言 控制董事会,无疑会已取得股份的收购人进一步控制上市公司的首要目标。另一边厢,上市公司的现任董事会,当然通常也不会坐以待毙。如此一来,作为上市公司管理执行层面的核心决策主体,董事会势必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万科纷争中的“分母大战”,虽还未完全涉及收购人对董事会席位的直接争夺,但已经很夺眼球地显示出了董事会话语权对利益相关各方的重大影响。所谓话语权,也就是要在董事会中有代言人。[1]这就涉及到收购人对董事会的改组以及原控制人及现任董事会的反制,也就是董事会席位的争夺。关于董事会的改组,涉及到董事的提名与选举。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董事(职工代表董事除外)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股东大会的选举又涉及到股东大会的召集、提案、召开与表决。有关股东大会的相关事项将另行撰文详述,本文将先来分析一下董事的提名与选举问题。 二、侯任董事的提名

(一)董事的提名与股东大会的提案权 改选董事会首先涉及的问题是,谁有权提名董事候选人?关于这个问题,《公司法》并没有明确的直接规定。在这方面,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14年10月修订)(简称“《章程指引》”)第82条规定,董事候选人应以“提案”的方式提请股东大会表决。由此来看,谁有权提名董事候选人的问题实质上涉及的是谁有权向股东大会“提案”的权利。 关于股东大会的提案权,按照《公司法》第102条、第118条规定,以及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简称“《股东大会规则》”)的相关规定,下列主体有股东大会的提案权: -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提案程序: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2日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或者 - 董事会(直接提交);或者 - 监事会(直接提交)。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或监事会均有权直接向股东大会提交提案。除此以外,另一个拥有股东大会提案权的主体便是持股3%以上的股东。不过,需要

保健品市场营销及品牌推广方案

保健品市场营销及品牌推广 店货架的今天,如何使一种商品不致于被市场淹没,这成了每一个生产厂家必须研究的课题。场经济越是发展,市场越被细分。现在的消费者面对成千上万商品,他们不仅仅是缺乏耐心,而且还缺乏商家喜欢的购买冲动。消费者是理智选择型的,他们不会因为你的广告说得多好就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市场每天都在变,市场永远是新的。何征服不断变化的市场?市场似乎永远走在我们意识的前面。如果你总是想用昨天曾经成功的营销策略来做今天的市场,如果你总是抱着老经验不放,那么,今天的市场就一定会无情地把你淘汰掉。曾经被营销界奉若神明的传统营销理论中的4P 学说(产品、价格、通路和促销)的营销时代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4C(消费者、购买成本、方便性和沟

通)。 当整个世界喊出"理解万岁"的时候,把消费者奉为"上帝"的企业,是否真正去了解"上帝"的想法呢?企业需要向公众传达产吕的信息,反过来,企业也要从消费者那里接受他们对产品的看法和信息。只有通过企业和公众互相之间的交流、对话、沟通,才能真正实现理解的境界,达到适销对路的目的。 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来愈普遍、愈来愈严重。在市场上能看到的同质产品不胜枚举"饮用水、牛奶、方便面、啤酒、各类保健品、西服……由此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大家的产品大都势均力敌,彼此彼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各品牌的同类产品都差不多。 产品的质量、功能、包装、通路、价格等等,都是可以被竞争对手仿效、抄袭、甚至超越的。那么,有没有可

以区别于同类产品、令消费者情有独钟的法宝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产品的品牌和品牌形象。而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品牌价值的实现,只有通过科学的整合营销和广泛的传播才能完成。 下面就保健(食)品谈一些看法。 很多的传媒都在诉说我的产品质量怎么好、功能怎么强、设计怎么先进、价格怎么合理,却忘了问一下,这些跟消费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娃哈哈"有营养味道好"只是产品在自己表白自己,而"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才是消费者所关心的。"朵尔"从不说自己的产品怎么怎么好,从不说产品是用什么做的,而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人们"补血养颜,由内而外的保养",说人们最关心的事。 "红桃K"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市场选择成功的案例。

品牌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一、分析营销机会 1、管理营销信息与衡量市场需求 (1)、营销情报与调研 (2)、预测概述和需求衡量 2、评估营销环境 (1)、分析宏观环境的需要和趋势 (2)、对主要宏观环境因素的辨认和反应(包括人文统计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3、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 (1)、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 (3)、购买过程(包括参与购买的角色,购买行为,购买决策中的各阶段) 4、分析团购市场与团购购买行为(包括团购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对比,团购购买过程的参与者,机构与政府市场) 5、分析行业与竞争者 (1)、识别公司竞争者(行业竞争观念,市场竞争观念) (2)、辨别竞争对手的战略 (3)、判定竞争者的目标 (4)、评估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5)、评估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6)、选择竞争者以便进攻和回避 (7)、在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中进行平衡 6、确定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 (1)、确定细分市场的层次,模式,程序,细分消费者市场的基础,细分业务市场的基础,有效细分的要求;

(2)、目标市场的选定,评估细分市场,选择细分市场 二、开发营销战略 1、营销差异化与定位 (1)、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渠道差异化、形象差异化 (2)、开发定位战略——推出多少差异,推出那种差异 (3)、传播公司的定位 2、开发新产品 (1)、新产品开发的挑战,包括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分析) (2)、有效的组织安排,架构设计 (3)、管理新产品开发过程,包括营销战略发展,商业分析,市场测试,商品化 3、管理生命周期战略 (1)、产品生命周期包括需求、技术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2)、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营销战略,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产品生命周期概念的归纳和评论 4、自身定位——为市场领先者、挑战者、追随者和补缺者设计营销战略(1)、市场领先者战略,包括扩大总市场,保护市场份额与扩大市场份额(2)、市场挑战者战略,确定战略目标和竞争对手,选择一个进攻战略,选择特定的进攻战略 (3)、市场追随者战略 (4)、市场补缺者战略 5、设计和管理全球营销战略 (1)、关于是否进入国际市场的决策 (2)、关于进入哪些市场的决策 (3)、关于如何进入该市场的决策,包括直接出口,间接出口,许可证贸易,合资企业直接投资,国际化进程 (4)、关于营销方案的决策(4P) 三、营销方案 1、管理产品线、品牌和包装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_王承慧

文章编号:1009-6000(2012)08-0035-10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承慧,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The Explor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Community-based Aging Pattern in USA 王承慧 WANG Cheng-hui 摘要: 老龄化作为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已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急需应对的重要挑战。社区养老模式根植社区,无论对于政府还是老人及其家庭,都是成本低、效益高的养老模式,因而在发达国家亦是养老事业发展趋势。本文聚焦美国,分析了美国政府对于提升老人住房可支付性和宜居性的政策支持、对于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特别是非营利机构等非政府机构在社区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最后总结了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对于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社区养老;美国;住房政策;非政府机构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has been a global trend that is shaping the 21st century, which made it a great challenge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as well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ommunity-based aging is a cost-efficiently pattern for government, the elderly and their families. Focusing on USA, the article introduced different forces and their roles in community-based aging: government policies on the elderly housing and multiple service frameworks, the roles of market forces and especially the contribution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end, some brief enlightenment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mmunity-based aging; USA; housing policy;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老龄化作为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已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急需应对的重要挑战。各国既有的养老模式在人口持续老龄化的压力之下,都面临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拓宽财政渠道、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老年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世界卫生组织(W H O)在2007年制定的老年友好城市(age-friendly city)建设指南中,提出了包括城市物质环境(户外环境和建筑、交通、住房)、城市社会环境(社会尊重和包容、社会参与、公民权利、就业)以及养老服务(信息畅通、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等城市层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养老服务的几个关键问题都和社区有关,包括类型和覆盖范围是否足够、质量是否能够保证、是否能适应老人特定需求和选择、是否方便可达、是否可支付。 社区养老,是相对于机构养老而言的概念,是指围绕家庭和社区能够 得到的养老服务,具体包括居家养老

案例分析——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

案例研究:三家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进入战略”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小轿车保有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小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市场。不难想象,世界各国的汽车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在80年代中期,日本的铃木,韩国的现代和南斯拉夫的尤口(Yugo)家汽车商相继进入美国市场,但只有韩国的现代取得了显著成功(见表1)在美国市场站住了脚。比较这三家公司的美国市场进入战略,对志在跨国经营的企业有相当启发。 资料来源:《汽车新闻数据年鉴》。 (1)韩国现代的“进入市场时机” 80年代中期,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重新抬头,美国也不例外,以种种关税和非关税形式对汽车进口加以限制。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不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筑起的贸易壁垒,可能成为另一个国家打入市场的“战略窗口”。 8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战后历时最长的经济萧条,高失业、高通货膨胀使汽车销量骤减,在1982年降到年销售720万辆的水平。1983年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扩张,汽车销量从1983年起开始回升,到1986年,新车销售量达到1100万辆,创造了美国新车年销量的最高水平。 但是,当时对美出口汽车的主要国家日本,却因受所谓“自愿出口限制”配额的影响,每年允许增加的进口日本车仅为10万辆,这就造成了对进口车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个日本本田汽车的美国经销商说,“我可毫不费力地一个月内卖出60辆本田车;但我却只能拿到25辆。” 由于日本车对美出口量受到配额限制,而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又从1985年开始大幅升值,日本汽车商纷纷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据统计,在郭国“现代”车打入美国的1986年,日本产的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平均售价上涨达7%。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三大汽车商对低价车也不感兴趣。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三大厂商觉得与其多生产价低利薄的基本型轿车,不如趁日本汽车涨价的时机,相应提高美国车的售价。当年,美国同类汽车的售价上涨了6。3%。克莱斯勒总裁艾科卡认为,低档车(售价5400美元以下)的市场至多不过10万辆,低于最低经济批量50万辆的水平。艾科卡说:“等低价车市场超过10万辆,我再考虑。但不是现在。” 总之,由于日本车的向高档升级,和底特律对低价车市场的无动于衷,给韩国及其他汽车生产国创造了一个打入美国市场的战略窗口。据美国汽车销售商联合会估计,当时5000美元以下的低档普通车的市场每年至少在200万辆。 (2)打入美国市场的“产品战略” 韩国现代公司早就瞄准了美国市场,在1980年,当“现代”车在韩国本国的销量只有10万辆时,“现代”就建造了设计规模为60万辆的现代化生产厂,准备伺机进入美国市场。1986年时机成熟,韩国“现代”的定价为4995美元的现代卓越牌汽车也已准备就绪。 当然,上一节所述的战略窗口,对于日本铃木和南斯拉夫的“尤口”车来说,同样是敞开的。韩国的成功,与其选择的产品策略是分不开的。

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控制权争夺经济后果[论文摘要]股权分置改革使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公司的控制权市场将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该文以百大集团控制权争夺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控制权的争夺引起的经济后果,认为:政府的多重角色使其在控制权的争夺中的成本与收益,不能用数据直接评价;控制权的争夺者,不管其最后是否取得控制权,由于其信息及资源的优势,在即将到来的全流通市场中,会成为控制权争夺中可靠的赢家;小股东的权益则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保护。一、前言公司控制权,是指通过投票权实现的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免权、对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在控制权市场的研究过程中,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是考察控制权的争夺给各方带来的不同影响,分析从股权分置到全流通的历史阶段,我国控制权争夺的市场中将形成一个对谁有利的互相搏弈的市场,这将可能为以后的市场参与者提供“线索”。百大集团控制权争夺案是我国资本市场上首起一方(银泰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及法人股协议转让增持股份,另一方(西子联合)通过国有股协议转让成为第一大股东,两个外部新股东共同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案例,也是一起资本市场由股权分置走向全流通过程中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案,是目前阶段市场特征条件下的典型控制权争夺案。二、案例概况作为百大集团的控股股东,杭州投资控股公司2005年10月拟为百大集团引入新的控股股东,向浙江的一些企业发出国有股转让《征询函》。杭州投资控股公司转让股权的标准确定为:在价格优先、一次性付款优先、在杭州市再投资产业项目优先等原则下,综合考虑对杭州市的经济贡献,择优选择投资者。[1][2][3]下一页在此其中:事件1:银泰在2006年2月提出《关于百大国有股回购函》,提出以3.8亿的价格购买杭州投资持有的百大集团29.93%的股份,回购后加以注销,从而保证自己以在二级市场上购得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但是未得到同意。事件2:S百大的股改:第一次:2006年10月11日:方案为:10转3.188送0.413股派11.44元.(相当于直接送股方式下每10股流通股获2股,非流通股10股送出2.014股。) 第二次:2007年1月10日:方案为:10转3.95送0.488股派13.73元。第三次:2008年2月29日:方案为:10转3.95送0.4648股派13.82元。 (相当于直接送股方式下每10股流通股获2.81股,非流通股10股送出2.83股)附加条件为:银泰获得杭州百货大楼20年的经营托管权,西子承诺36个月内不交易,股改完成2个月内实施增持计划(5000万元)。三、经济后果分析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控制权市场得以发挥监督作用的基础。根据Fama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市场的有效性是指证券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而我国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是无效市场,或是十分低水平的弱式有效市场。因此现阶段控制权的争夺对于各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来说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 [!--empirenews.page--] (一)从政府的角度目前大多数收购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批准;政府往往要求收购方保证目标公司就业等,使收购方增加了与国有股权控制者谈判的筹码,使得收购价格有下降的可能。从百大控制权的争夺中,作为政府代表的杭州投资控股公司的影响时刻存在,从最初股权转让预留3.93%来看,政府是在为实施其影响而故意为之,而政府拒绝比西子出价更高的股权转让方案只能说明现行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控制权市场的参与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存在。政府部门的参与结果必然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无效率,也会使得政府对自身的经济管理职能的边界变得模糊,这对市场与政府都是伤害。(二)从上市公司百大集团角度由于控制权的不确定带来的管理层的可能动荡及普通员工的人心不稳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服务业来说,必然会带来服务质量的下降,降低经营的效益,使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根据Jensen&Ru back(1983)和Dodd&Ruback(1977)的观点:收购方公司的股东能获得相当显著的正超常收益率,而被收购方公司在事件发生日也能获得相当大的超常收益率。但是,S百大的股价似乎并不支持这样的看法(见表2:百大股票价格及行业、上证指数比较)。百大的股票价格并不比行业及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