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化温度(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化温度

玻璃化转变是高聚物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即使是结晶高聚物,也难以形成100%的结晶,总有非晶区存在。在高聚物发生玻璃化转变时,许多物理性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力学性能。在只有几度范围的转变温度区间前后,模量将改变三到四个数量级,使材料从坚硬的固体,突然变成柔软的弹性体,完全改变了材料的使用性能。作为塑料使用的高聚物,当温度升高到发生玻璃化转变时,失去了塑料的性能,变成了橡胶;而作为橡胶使用的材料,当温度降低到发生玻璃化转变时,便丧失橡胶的高弹性,变成硬而脆的塑科。因此,玻璃化转变是高聚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研究玻璃化转变现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而玻璃化温度是在决定应用一个非晶高聚物之前需要知道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如何测量这一参数自然也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对玻璃化转变现象的研究,也必须解决实际测量的问题。测量玻璃化温度的方法很多,原则上说,所有在玻璃化转变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或突变的物理性质,都可以利用来测量玻璃化温度。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成下面四类:1)利用体积变化的方法,2)利用热力学性质变化的方法,3)利用力学性质变化的方法,4)利用电磁性质变化的方法。

一、玻璃化转变的理论

对于玻璃化转变现象,至今尚无完善的理论可以做出完全符合实验事实的正确解释。已经提出的理论很多,主要的有三种:自由体积理论、热力学理论和动力学理论。

1、自由体积理论

自由体积理论认为,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下,玻璃态中的分子链段运动和自由体积是被冻结的;玻璃化转变动力学理论认为,大分子局域链构象重排涉及到主链上单键的旋转,存在位垒,当温度在Tg以上时,分子运动有足够的能量去克服位垒,但当温度降至Tg以下时,分子热运动不足以克服位垒,于是便发生了分子运动的冻结。因此,高分子链在以下的运动一般被认为是冻结的。

自由体积理论最初是由Fox和Flory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液体或固体物质,其体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被分子占据的体积,称为已占体积;另一部分是

未被占据的自由体积。后者以“孔穴”的形式分散于整个物质之中,正是由于自由体积的存在,分子链才可能通过转动和位移而调整构象。自由体积理论认为,当高聚物冷却时,起先自由体积逐渐减少,到某一温度时,自由体积将达到一最低值,这时高聚物进入玻璃态。在玻璃态下,由于链段运动被冻结,自由体积也被冻结,并保持一恒定值,自由体积“孔穴”的大小及其分布也将基本上维持固定。因此,对任何高聚物,玻璃化温度就是自由体积达到某一临界值的温度,在这临界值以下,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子链构象的调整了。因而高聚物的玻璃态可视为等自由体积状态。

在玻璃态下,高聚物随温度升高发生的膨胀,只是由于正常的分子膨胀过程造成的,包括分子振动幅度的增加和键长的变化。到玻璃化转变点,分子热运动已具有足够的能量,而且自由体积也开始解冻而参加到整个膨胀过程中去,因而链段获得了足够的运动能量和必要自由空间,从冻结进入运动。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除了这种正常的膨胀过程之外,还有自由体积本身的膨胀,因此,高弹态

的膨胀系数α

r 比玻璃态的膨胀系数α

g

来得大。

自由体积理论是一个玻璃化转变处于等自由体积状态的理论,但是随着冷却速度的不同,高聚物的Tg并不一样,Tg时的比体积Vg也不一样,因此Tg时的自由体积实际上并不相等。同时,自由体积理论认为Tg以下自由体积不变,而实际上Tg以下自由体积也是会变的。A.J.Kovacs曾对高聚物的体积松弛做过大量研究工作,他把淬火后的高聚物在恒温下放量,发现高聚物的体积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小,这表明自由体积逐渐减少,但减少的速率愈来愈慢。这是自由体积理论的不足之处。高聚物中自由体积的多少对物理性质关系很大,因而研究体积松弛现象有很重要的意义。

2、热力学理论

经典的动力学研究已对平衡相转变作了成功的处理。在玻璃化转变时,高聚物的C

P

、α和K恰好都发生不连续变化,因此玻璃化转变常被看作二级转变,Tg常被称为二级转变点,尤其是在早期的研究文献中,常持这种看法。其次,上面给出的热力学分析仅适用于相平衡过程,而不能直接地应用于玻璃化转变。因为二级转变作为热力学相转变,其转变温度仅取决于热力学的平衡条件,与加热速度和测量方法应无关系,可是玻璃化转变没有达到真正的热力学平衡,转变温

度强烈地依赖于加热的速度和测量的方法。高聚物的玻璃化温度随冷却速度的快慢而改变,冷却得快,测得的Tg较高,冷却较慢,Tg就较低。所以实验观察到的玻璃化转变并不是真正的二级转变,而是一个松弛过程。

但是,观察到玻璃化转变的动力学性质,并不排除真正的二级转变存在的可能性。试设想,在一个膨胀计实验中,当聚合物从橡胶态或液态冷却时,由于发生构象重排,体积收缩。在温度远高于Tg时,体积收缩速率比冷却速率快,冷却期间可保持热力学平衡,但是温度低到某点时,体积收缩速率比冷却速率变得相近,再进一步降低温度,体积松弛和构象重排在实验的时间标尺内已不可能实现,达不到热力学平衡,因而出现C

P

、α和K的不连续变化。这一分析意味着,如果真正的热力学二级转变确实存在,为观察这一转变过程,必须采用无限慢的冷却速率。

W.Kauzmann发现,如果将简单的玻璃状物质的熵外推到低温,在温度到达绝对零度前。熵已经变为零,而当外报至0K时,便会得到负熵,可是负熵是没有物理意义的。为解释这一矛盾的现象,Kauzmann建议玻璃态不是平衡态,在到达零外推熵的温度以上,玻璃仍将转变为结晶固体。这种解释否定了热力学二级转变的存在。但是事实上很多聚合物从未发现结晶态的存在,例如,像无规聚苯乙烯这样的物质,就很难想象它会结晶。

J.H.Gibbs和E.A.DiMarzio对Kauzmann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他们认为,温度在0K以上构象熵趋近零,表明确实存在一个热力学二级转变。在某一温度,高聚物体系的平衡构象熵变成零,这个温度就是真正的二级转变温度,

称为T

2,在T

2

到0K之间,构象熵不再改变。

Gibbs和DiMarzio指出,在高温时,每个高分子链可有很大的构象,假定每一链段有一种确定的最低能量的构象。因而,在低温下达到平衡时,整个分子链只由一种合适的构象。当高聚物从高温冷却到低温时,高能量的构象愈来愈少,直到T

2

,只有一种最低能态的构象存在。但是,高聚物体系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特定的状态的构象重排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随温度降低,分子运动愈来愈慢,构象的转变需要愈来愈长的时间,事实上,为保证所有的链都转变成最低能态的构象,实验必须进行得无限慢,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Gibbs和DiMarzio的理论也许是玻璃化转变的热力学理论中的最严密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