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学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
1.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锥形瓶、双孔橡胶塞、长颈漏斗、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的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实验步骤:
步骤和方法
现象得分
(可用图示)
二氧化碳的制取
1、按下图连接好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并
检查气密性。
气密性检查操作:打开止气夹,从长颈
.
漏斗中向锥形瓶内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
下端管口,再关闭止气夹,继续从长颈
漏斗口向锥形瓶内加水。
2、取下带导管的塞子,向锥形瓶里放入
几小块大理石,然后将塞子塞紧。
从长
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
3、取一个干燥的集气瓶
.........,用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并用燃着的小木
条检验是否已集满,瓶内如果集满气体,
用玻璃片盖好,留作下面实验用。
老师评价: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及归纳总结的科学方法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工、蜡烛
实验内容:
老师评价:。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观察和验证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CO2)是一种由一份碳原子和两份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我们可以通过碳酸与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中通常使用的碳酸酸是碳酸氢钠(NaHCO3),它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烧杯,将适量的NaHCO3固体盛入其中。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然后将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注意盛放NaHCO3的烧杯应放置在实验室通风的台子上。
3.观察实验现象,用一根湿润的玻璃棒盖住烧杯口,然后将玻璃棒插入瓶中的一小段蜡烛或火柴,将蜡烛火焰放在瓶中,火烧完时再重新点火试验。
4.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在烧杯中可以发现有气泡产生,这是由于盐酸与NaHCO3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当我们用湿润的玻璃棒盖住烧杯口时,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逸出,导致了气体在烧杯中聚集。
当我们将蜡烛火焰放在瓶中时,火焰会熄灭,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对火焰的氧气供应造成了阻碍。
实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气味的气体。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通过观察气体本身来判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较重,因此可以安全地将它装在干燥的瓶中,并使用盖子封闭。
3.二氧化碳气体会对火焰熄灭起到抑制作用。
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会排挤空气中的氧气,造成火焰领域的氧气不足。
实验安全提示:1.在进行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良好的通风环境。
2.盐酸(HCI)为强酸,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应佩戴实验室安全护目镜和手套。
3.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烧杯、玻璃棒等实验用具应放置平稳,避免翻倒,以及注意火的使用安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二氧化碳气体,并观察到了它对火焰的熄灭作用。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并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无足够氧气时,会抑制火焰的燃烧。
初中实验报告范文进入初中我们就开始接触了实验这个以前极少接触到的有趣事情,那么你们知道初中实验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实验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初中实验报告范文1:(一)实验题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教材45页实验器材:教材45页实验步骤:1、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到O2瓶中。
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现象: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实验结论:1、C O2CO2,CO2使石灰水浑浊2、Fe O2Fe3O4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点燃点燃(二)实验题目: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教材125实验器材:教材125实验步骤:1、制取二氧化碳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试管中装入大理石,倒入占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用胶塞塞住管口,观察现象。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口盖上玻片。
4)验满,备用2、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125-126现象: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减小。
2、烧杯内的蜡烛熄灭3、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中石蕊变红,加热后红色渐渐消失4、石灰水中通入气体后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报告
班级:小组成员:记录:
固态的二氧化碳称“”
二、【实验探究一】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两根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
三、【实验探究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结论:
四、【实验探究三】
1.向探究二塑料瓶中振荡后的液体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2. 再加热上述试管内的液体,又有什么现象?
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五、【实验探究四】取一支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塑料管,往石灰水里吹一会儿气,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篇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通过对空气采样和分析,得出了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肺部呼吸,其次为燃烧和工业生产。
针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加强排放控制等。
关键词:空气中二氧化碳;采集;处理方法;排放控制;能源利用正文:一、实验目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并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为优化生态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二、实验原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肺部呼吸,其次是燃烧和工业生产。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空气采样仪器采集一定量的空气样本,然后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同时,我们还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对比不同条件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三、实验方法1. 空气采样我们通过空气采样仪器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本,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二氧化碳含量的分析。
2. 化学分析方法我们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对比不同条件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肺部呼吸,其次为燃烧和工业生产。
针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加强排放控制等。
四、实验结果1. 空气采样在实验中,我们采集了一定量的空气样本,其中二氧化碳含量为100毫克/立方米。
在实验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采集时间和地点无关。
2. 化学分析方法我们使用气相色谱法对空气样本进行了二氧化碳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100毫克/立方米。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肺部呼吸,其次为燃烧和工业生产。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采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进行处理,以探究二氧化碳的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存在于地球的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采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我们可以利用吸管和试管的原理。
首先,将一个试管倒立放入一杯水中,确保试管的开口完全浸入水中。
然后,用一根吸管将空气吸入试管中,保持试管封闭。
由于二氧化碳比氧气更重,它会逐渐上升填满试管。
当试管中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我们可以通过松开试管下方的水封以让气体逸出。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试管、吸管、杯子、水。
2. 将一个试管倒立放入杯子中,确保试管的开口完全浸入水中。
3. 用吸管将空气吸入试管中,保持试管封闭。
4. 观察试管中气体的变化,当试管中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可以通过松开试管下方的水封以让气体逸出。
5.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采集到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试管中观察到气体的变化,当试管中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我们松开试管下方的水封,二氧化碳逸出。
实验讨论与分析:本实验成功采集到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简单的处理方法使其逸出。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探究二氧化碳的特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只是简单地展示了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实际上,对于大规模采集和处理二氧化碳,还需要更复杂的设备和技术。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方法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寻找利用和转化二氧化碳的途径,以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并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重要影响。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2. 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不易燃的气体,化学式为CO2。
1. 碳酸盐与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2. 金属碳酸盐与热分解:
3. 烧烤火炭和燃烧烟草、木材等:
C + O2 → CO2
实验步骤:
1. 实验器材:测量瓶、反应瓶、分液漏斗、橡皮塞、直管、导管一套。
2. 取一些小木屑放进反应瓶中,再用一些浓盐酸溶液稀释后,缓缓地加入反应瓶中。
观察到有气体析出,从反应瓶口采集气体到测量瓶中。
3. 重复2的步骤,但这次是放一些鸡蛋壳碎片进反应瓶中与稀盐酸反应。
4. 观察在刚收集到的气体上方放一盏火后,火苗熄灭了,表示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结果:
1. 第一次实验用木屑与稀盐酸反应,发现有气体释放出来。
将气体收集到测量瓶中,发现体积逐渐增大,并升到了100ml。
1. 稀盐酸与木屑或鸡蛋壳碎片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 用火测试所收集到的气体,结果表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3.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抑制燃烧作用。
实验分析:
本实验使用稀盐酸与木屑或鸡蛋壳碎片反应,制取了二氧化碳气体,并通过火测试使我们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抑制燃烧作用。
总之,本次实验让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与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