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类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许可评审细则.

D类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许可评审细则.

D类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许可评审细则.
D类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许可评审细则.

D类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许可评审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许可工作,确保压力容器的设计质量,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以下简称管理规则)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评审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从事D类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的设计资格许可工作。从事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见附件1)。

第三条 D类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品种范围的划分:

级别及代号品种范围备注

D 类D1

第一类压力容器

D2 第二类低、中压容器

第四条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批准部门)负责D类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批准、颁发。

第五条《设计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有效期满当年,持证单位必须按管理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换证手续。逾期不办或未被批准换证,取消设计资格,批准部门注销原《设计许可证》。

第六条取得《设计许可证》的设计单位,可按批准的类别、级别、品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压力容器的设计工作。

第七条设计单位从事压力容器设计的批准(或审定)人员、审核人员(以下简称设计审批人员),必须经过规定的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的《设计审批员资格证书》。

第八条设计审批人员的《设计审批员资格证书》由所在设计单位设计许可证批准部门批准、颁发,有效期为4年。

第九条取得A或C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和设计审批人员,即分别具备D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和设计审批资格;取得D2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和设计审批人员,即分别具备D1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和设计审批资格。

第十条设计单位设计资格许可的具体审查工作、设计审批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由批准部门委托经备案的审查机构承担。

第十一条各类气瓶和医用氧舱的设计,按有关规定进行产品设计文件审批,不实行设计资格许可。

第十二条设计单位必须接受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处(以下简称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并应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保证设计人员保持应有设计能力,掌握相关的新知识。

第二章设计单位条件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2.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3.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切实可行的设计管理制度;

4.有与设计级别相适应的技术法规、标准;

5.有专门的设计工作机构和场所;

6.有必要的设计装备和设计手段,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绘图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出图率应达到80%,具备在互联网上传送图样和文字电子邮件所需的软件和硬件。

7.具有规定数量持有《设计审批员资格证书》的设计审批人员;

8.具有一定的压力容器设计经验,具有独立承担设计的能力。

第十四条设计单位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设计D类压力容器的单位的专职设计人员总数一般不得少于7名,其中,审批人员不得少于2名。

2.同时设计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设计单位,须同时具备相应类别、级别的条件。

第十五条设计单位应建立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切实贯彻执行。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术语和缩写

二、质量方针

三、质量体系

(一)设计组织机构;

(二)各级设计人员;

(三)设计、校校、审核、批准(或审定)人员的职、责、权;

(四)各级设计人员任命书。

四、设计控制

(一)总则;

(二)工作程序;

(三)设计类别、级别、品种范围;

(四)材料代用;

(五)设计修改;

(六)设计审核修改单;

五、各级设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奖惩

六、设计管理制度。

七、各种质量记录、表卡。

第十六条设计管理制度是确保设计质量的主要文件,设计管理制度不得违背国家有关压力容器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设计单位应建立健全下列设计管理制度:

1.各级设计人员的条件;

2.各级设计人员的业务考核;

3.各级设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4.设计工作程序;

5.设计条件的编制与审查;

6.设计文件的签署;

7.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

8.设计文件的质量评定;

9.设计文件的管理;

10.设计文件的更改;

11.设计文件的复用;

12.设计条件图编制细则;

13.设计资格印章的使用与管理。

第十七条各级设计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设计单位技术总负责人

由设计单位主管压力容器工作的行政负责人或技术总负责人担任。

二、审核人员

(一)熟悉并能指导设计、校校人员正确执行有关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能解决设计、制造、安装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二)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方针、政策,工作责任心强,具有较全面的压力容器设计专业技术知识,能保证设计质量;

(三)具有审查计算机设计的能力;

(四)具有3年以上压力容器设计的校核经历

(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

(六)具有《设计审批员资格证书》

三、校核人员

(一)熟悉并能运用有关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能指导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

(二)具有压力容器设计专业知识,有相应的压力容器材设计成果并已投入制造、使用;

(三)熟悉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

(四)具有3年以上压力容器设计经历;

(五)具有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

四、设计人员

(一)具有压力容器设计专业知识;

(二)能较好地贯彻执行有关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

(三)能在审核人员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工作,并会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

(四)具有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

第十八条下列单位不能申请设计资格:

l.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

2.咨询性公司、社会中介机构;

3.各类技术检验或检测性质的单位;

4.与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无关的其他单位。

第三章审查机构

第十九根据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是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许可审查工作或设计审核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审查机构。

第二十条审查机构的职责:

1.根据委托,具体负责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设计资格许可的审查工作;

2.负责组织设计审核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3.协助安全监察机构完成对设计单位的抽查工作和有关人员的管理工作;

4.接受安全监察机构委托的其他工作。

5.接受安全监察机构监督管理。

第四章设计单位资格许可程序

第二十一条设计单位资格许可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试设计、资格审查、批准和发证。

第一节申请、受理

第二十二条申请D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应向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处提交《申请书》(详见附件2)。

第二十三条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申请设计的类别、级别、品种一般不得超出其制造许可范围。

第二十四条申请设计资格的单位应如实完整地填写《申请书》,对《申请书》中项目填写不完整的不于受理。

第二十五条对符合《管理规则》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申请单位,经安全监察机构核实后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文件。

第二十六条对同意受理的申请单位,由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审查机构进行资格审查。

第二节试设计

第二十七条对没有相应D类压力容器设计或制造经历的申请设计单位,应先进行试设计申请。试设计申请应包括所要设计产品(项目)的名称、级别、类别、品种等内容。经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基本条件进行审核,同意受理后,在6至12个月内完成规定数量的试设计文件。

第二十八条试设计文件应覆盖申请设计资格的类别、级别、品种范围。申请设计D类压力容器的,应有不少于10台的试设计文件。

第二十九条试设计文件完成后,由批准部门委托有相应设计资格的试设计审核单位进行试设计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试设计审核报告和试设计文件留待资格审查时进行审查和答辩。

第三十条试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所批复的类别、级别和品种进行试设计,试设计文件不得用于制造。

第三节资格审查

第三十一条根据安全监察机构委托,审查机构对已受理的申请单位进行资格审查。申请设计单位在接受资格审查之前应进行整顿和自查,并向审查机构提交自查综合书面报告。自查综合书面报告应包括:

1.单位的综合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情况);

2.压力容器设计历史及现状;

3.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转情况及分析;

4.设计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分析;

5.试设计文件及相关材料;

6.设计审批人员的设计经历;

7.执行有关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情况及分析;

8.对巳设计过的压力容器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9.对仍需恢复使用的原有设计文件的清理及处置情况;

10.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三十二条审查机构在收到自查综合书面报告后,经审核确认能够进行资格审查的,组成审查组,在资格审查20日前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和批准部门。

第三十三条审查组由具有一定设计水平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审查组一般不超过4人,其中具有审批人员资格的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不少于3名。审查前,邀请安全监察机构派员监督指导。

第三十四条审查组应按本细则的要求进行认真审查,并做好审查记录。审查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第三十五条资格审查内容应包括:

1.听取设计单位的基本概况和自查汇报,核对《申请书》内容;

2.核查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3.审查设计工作机构、工作场所、设计手段和设计装备以及技术力量是否满足本规则的有关规定;

4.检查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和各项设计管理制度的制定、贯彻执行情况;

5.考核各级设计人员资格和技术素质,对设计、校核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书面考试;

6全面审查试设计文件,进行试设计文件答辩;抽查原设计级别的技术文件,检查实际设计水平和质量;

7审阅检查制造、安装、使用及实施质量监督检验的检验单位对设计质量的反馈意见;

8.检查近几年来主要设计项目的设计质量及出现问题后的处理情况;

9.检查设计资格印章的使用与管理情况。

第三十六条审查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停止审查工作:

l.申请单位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2.没有专门的设计机构和工作场地;

3.各级设计人员不配套,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

4.试设计技术文件不符合法规、标准的要求;

5.未建立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6.主要的设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设计管理混乱;

7.近期设计产品有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已完成的设计产品严重违反现行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

8.申请单位条件与《申请书》不符或有虚假行为。

第三十七条审查组在完成对申请单位的资格审查后,应及时写出审查报告,内容应包括:

l.审查概况;(审查组成员、审查日期、日程安排等)

2.审查内容;

3.审查结论;

4.整改意见和建议;

5.审查组成员签字名单;

6.申请设计类别、级别、品种范围表;

7.设计装备和手段资源表;

8.各级设计人员书面考核成绩表;

9.《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取(换)证考核表》

第三十八条审查结论意见分为: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基本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和不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3种。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为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

(一)符合本规则第二章的规定;

(二)设计、校校人员素质考核良好,基本知识笔试平均成绩不低于80分,且无不及格者,答辩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三)设计技术文件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技术文件齐全完整。

(四)考核评分达到80分以上。

二、符合下列条件者,为基本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

(一)具有符合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性文件;

(二)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初步实际运行考验,运行本

正常;设计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且能执行;

(三)专门的设计机构已经建立,并能合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有专门工作场所但需改善;

(四)具有与申请类别、级别、品种范围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各级人员配置数量和资格基本符合要求;

(五)试设计技术文件及抽检的原设计级别技术文件基本齐

全完整;

(六)法规、标准基本齐全,并能执行;

(七)设计、校核人员基本知识笔试平均成绩不低于7O分,答辩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八)设计手段较齐全,技术装备基本能满足设计工作需要;

(九)考核评分达到80分以上。

三、不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

不具备本条第二款基本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条件之一的,即为不具备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

第三十九条对基本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限期在半年内对资格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向审查机构提交整改报告,审查机构应派审查人员对其整改情况进行检查核实,确认是否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对逾期未完成整改工作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者,审查机构应作出不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确认审查结论,并上报批准部门。

第四十条对不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审查机构应上报批准部门,并取消本次申请资格,l年之内不再受理设计资格申请。

第四节批准和发证

第四十一条对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审查机构应将审查结论、审查组成员情况、审查报告、整改报告等材料,上报批准部门办理批准、发证手续。

第四十二条《设计许可证》一式四份(一份正本,三份副本)。正本由设计单位悬挂保存,副本由安全监察机构、审查机构分别存档一份,另一份由安全监察机构报送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四十三条《设计许可证》由批准部门按照本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编号规则见附件3)。

第四十四条设计单位在接到《设计许可证》后应参照设计资格印章格式要求(见附件4)刻制设计资格印章,并应加强印章的使用管理。设计资格印章的印模应报送批准部门备案。

第五章《设计许可证》的增项和变更

第四十五条获得《设计许可证》的设计单位,需增加设计类别、级别以及单位名称变化等,应向国家或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提出增项或变更申请。

第四十六条对需要增加设计类别、级别的设计单位,按照管理规则第五条分级审批的范围,应向国家或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提出增加设计项目的申请报告。

第四十七条增项申请报告内容包括:

1.要求增加设计项目的类别、级别、品种以及可行性论证资料;

2.要求增加设计类别、级别、品种的代表性产品名称;

3.承担设计任务人员名单及必要的设计装备;

4.代表性产品的设计方案。

第四十八条国家或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收到设计单位的增项申请报告后,经审核同意受理的,可批准其试设计符合《管理规则》第三十五条规定数量有代表性的产品(项目)。

第四十九条试设计文件完成后,应按照本细则第四章第三节、第四节的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和批准发证。

第五十条设计单位改变名称时,应在法人证书变更后1个月内,携带上级部门批复的文件、更名后的法人证书、原《设计许可证》等材料,办理《设计许可证》更名手续。

第五十一条设计单位因企业迁址或所有制变更,必须在迁址或变更工作完成后1个月内向批准部门报告,经确认后,办理《设计许可证》变更手续。

第五十二条设计单位变更地址、变更设计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或审批人员,必须在1个月内向批准部门报告。

第五十三条变更设计单位名称或设计单位技术总负责人后,应重新刻制设计资格印章,并按本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第六章设计单位《设计许可证》的换证

第五十四条设计单位应在《设计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前向批准部门提交《更换设计单位设计许可证申请报告》(见附件5)。换证单位如逾期未提出申请,即自动放弃设计资格。

第五十五条换证审查工作由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审查机构组织进行。审查机构应在设计单位《设计许可证》有效期满3个月前组成换证审查组安排换证审查工作,并应在审查20日前通知换证单位。

第五十六条换证审查内容包括:

1.听取设计单位基本情况汇报;

2.核查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3.审查设计工作机构、工作场所、设计手段和设计装备以

及技术力量是否满足本规则的有关规定,并与所设计级别相适应;

4.检查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实际运转和各项设计管理制度的制定、贯彻执行情况;

5.各级设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及变动情况;

6.采取对设计、校核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书面考核与设计图纸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设计、校核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7.每个级别或品种抽查不少于2-3套有代表性的设计技术文件,检查实际设计水平和质量;

8.检查《设计许可证》有效期内主要设计项目出现问题后的处理情况;

9.《设计许可证》有效期内的设计项目和数量;

10.制造单位、产品使用单位的反馈意见;

11.核查每年向批准部门所报送的年度综合报告的真实性;

12.核查上次换证(取证)时审查组所提出意见的整改情况;

13.设计资格印章的使用与管理;

第五十七条同意换证的基本条件

1.符合本细则第二章的规定条件;

2.未发生过由于设计原因而造成的重大设备事故;

3.各级设计人员每年变动人数不超过20%;

4.有效期内每一级别的设计文件至少有两项,否则取消该级别的设计资格;

第五十八条换证审查组审查后应出具《设计换证审查报告》并提出审查结论性意见。审查组结论性意见分为具备换证条件,应予换证;基本具备换证条件,整改后可予换证;不具备换证条件,不予换证3种。对某一级别或品种应予取消设计资格的,亦应在结论意见中加以说明。

一、符合以下情况者,为具备换证条件,应予换证:

(一)换证单位符合本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的换证的基本条件;

(二)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实际运行情况良好;

〔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齐全,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四)设计人员素质考核良好,基本知识笔试平均成绩不低于80分且无不及格者;答辩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五)没有超越《设计许可证》范围的设计,设计质量良好;

(六)设计手段和技术装备较好并逐年有所改善;

(七)适合本单位设计项目需要的标准、规范齐全,并具有

与设计级别相适应的图书、杂志等设计参考资料;

(八)设计档案资料和各项上报材料记录完整、真实可靠;

(九)设计回访工作和用户反馈意见能得到合理安排和及时处理,监检单位和用户对设计质量评价良好;

(十)对上次换证(或取证)时审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全部认真整改。

(十一)考核评分达到80分以上。

二、符合以下情况者,为基本具备换证条件,整改后可予换证:

(一)换证单位符合本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的换证的基本条件;

(二)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并开始运行,偶有出现失控现象发生;

(三)各项设计规章制度健全,并能贯彻执行,个别制度贯彻的不认真、不规范;

(四)设计人员素质考核合格,基本知识笔试平均成绩不低于70分;答辩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五)没有超越《设计许可证》范围的设计,设计质量符合

法规、标准要求;

(六)设计手段和技术装备能满足当前设计工作需要;

(七)适合本单位设计项目需要的法规、标准齐全,并有一

定数量的图书、杂志等设计参考资料;

(八)设计档案资料、记录和各项上报材料真实可靠,个别

的尚不够完整;

(九)设计回访工作和用户反馈意见虽已得到重视,但安排

和处理的不够及时,监检单位和用户对设计质量无不良反应;

(十)对上次换证(或取证)时审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基

本进行整改。

(十一)考核评分达到70分以上。

三、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为不具备换证条件,不子换证:

(一)不具备本条第二款基本具备换证条件的;

(二)审查中发现弄虚作假的。

四、对于设计换证单位提供的设计档案资料,不能覆盖《设

计许可证》中的级别时,审查组应查明情况,按规定提出取消未被覆盖的级别的设计资格的建议。

第五十九条换证审查报告内容同本细则第三十七条的规定。

第六十条审查机构应在审查后1个月内将《设计换证审查报告》上报批准部门,办理换证审批、发证手续。

1.对具备换证条件的单位按本细则第四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办理换证审批手续,换发《设计许可证》。

2.换证单位换发《设计许可证》后,应按本细则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设计资格印章事宜。

3.对基本具备换证条件的单位,审查机构按本细则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对其提出限期整改建议,并检查整改情况,及时上报批准部门。

4.对不具备换证条件的单位,由批准部门确认后,通知取消其设计资格。

第七章管理与监督

第六十一条设计单位应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并做到;

l.每年一季度内向批准部门报送年度综合性报告,并抄报审查机构。不按时报送年度综合报告的单位将不予换证;

2.在《设计许可证》有效期内从事批准范围内的压力容器产品设计,不得随意扩大设计范围。不准在外单位设计的图纸上加盖本单位设计资格印章;

3.设计总图(或压力管道平面布置图)上按规定由审批人员签字并加盖本单位设计资格印章,并负责该设计文件在制造加工过程中的修改工作;

4.必须对本单位设计的设计文件质量负责;

5.加强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设计人员深入制造、安装、使用现场,结合设计学习有关实践知识,不断提高各级设计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

6.落实各级技术人员责任制;

7.建立设计工作档案;

8.设计工作必须遵循有关标准、规章、制度;

9.对于设计和校核人员,每年必须进行有关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及本职工作应具备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资格确认后,方可独立工作。

第六十二条设计单位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由批准部门对其作出通报批评或取消设计资格的处理。对于负有相应责任的人员,应由设计单位作出相应的处理。

一、超出《设计许可证》批准的级别、类别或品种范围进行设计。

二、产品设计总图上有下列情况者:

(一)无设计资格印章;

(二)加盖的设计资格印章已作废或为复印形式;

(三)在标题栏为外单位的图样上签字或加盖设计资格印章,或者本单位设计范围之外的设计产品,由外单位人员签字或加盖设计资格印章;

(四)标题栏内未按有关规定履行签字手续。

三、因设计违反现行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导致重大质量事故或造成产品爆炸事故。

四、涂改《设计许可证》,将《设计许可证》转让或变相转让给其他单位使用的。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审查(换证)受审单位及申请设计审核资格考核人所在单位,应按规定承担审查的有关费用。

第六十四本细则由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第六十五条本细则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安装质量声明书.doc

安装质量证明书 安装质量证明书安装质量证明书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 压力容器名称、类别及型号: 产品出厂编号:单位内编号: 压力容器安装地址: 安装许可证: 该台压力容器由本安装单位负责安装,特此证明安装质量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安装单位公章) 日期:年月日 安装单位名称: 地址:电话: 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 技术负责人(签章) 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 压力管道使用单位: 压力管道名称、类别及型号: 产品出厂编号:单位内编号: 压力管道安装地址: 安装许可证: 该压力管道由本安装单位负责安装,特此证明安装质量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安装单位公章) 日期:年月日 安装单位名称: 地址:电话: 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 技术负责人(签章) 《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 1、文本内容需填写准确,并按要求签字并加盖施工单位公章;

2、检验责任人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质保工程师为施工单位的质保工程师,不能用项目质保工程师代替; 3、《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一式四份,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监处、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压力管道监检部各一份。 宁波市压力管道安装 质量证明书 编号: 建设单位: 工程项目: 安装单位: 日期: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制 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 工程名称: 设计单位:设计许可证编号:─ 安装单位:安装许可证编号:─ 无损检测单位:核准证编号:─ 监检单位: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监理单位:证书编号: 管道类别:GB1□GB2□管道长度: GC□GD□ 管线号:等(见附《压力管道安装汇总表》共页) 使用单位: 安装地点: 安装开工告知编号: 安装开工日期:安装完成日期: 本压力管道安装工程经检验,安装质量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设计图样和相关技术条件的要求,可以交付使用。 检验责任人(签字):年月日 质保工程师(签字):年月日 单位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单位公章) 压力管道安装汇总表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条件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许可证咨询网2015-09-21 14:20:48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单位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营业执照,取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注册登记。 第十六条具有A1级或A2级或C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即具备D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格。如制造的压力容器设计压力<10Mpa,同时最大直径<150mm且水容积<25L,则无须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同样,制造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壳体和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波纹板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冷却排管,也无须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制造不规则形状的承压壳体应报总局安全监察机构决定是否需要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 第十七条压力容器质保体系人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适应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资历的下列质量控制系统(以下简称: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一)设计、工艺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二)材料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三)焊接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四)理化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五)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六)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七)压力试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八)最终检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第十八条技术人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应具备适应压力容器制造和管理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技术人员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A 1级、A2级、C级和B1级许可证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本企业职工数的10%,且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A 3级、A4级、A5 级、B2级和B3级许可证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本企业职工数的5%,且不少于5人;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九条专业作业人员 (一)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中,制造焊接压力容器的企业,应具有满足制造需要的,且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持证焊工。 1.A2级、A3级和C级许可企业,具有不少于10名持证焊工,且具备至少4项合格项目; 2.A1级、A5级、B2级、B3级许可企业,具有不少于8名持证焊工,且应具备至少3项合格项目(非焊接容器除外); 3.D级许可企业,具有不少于6名持证焊工,且具备至少2项合格项目。 (二)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应具有满足压力容器制造要求的组装人员。(三)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委托外企业进行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应按照许可级别,配备相应的高、中级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由本企业负责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应具备相应的无损检测作业人员,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 (2002年8月14日,国质检锅[2002]23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确保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质量,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赋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能,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的单位(以下简称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取得《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证》(以下简称《设计许可证》,见附1)。 第三条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A类 1. A1级系指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单层、无缝、锻焊、多层包扎、绕带、热套、绕板等); 2. A2级系指第三类低、中压容器; 3. A3级系指球形储罐; 4. A4级系指非金属压力容器。 (二)C类 1. C1级系指铁路罐车; 2. C2级系指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 3. C3级系指罐式集装箱。 (三)D类: 1. D1级系指第一类压力容器; 2. D2级系指第二类低、中压容器。 (四)SAD类系指压力容器分析设计。 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品种范围划分详见附二。 二、压力管道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长输管道为GA类,级别划分为: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的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库、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直接距离)≥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300mm的管道; (3)输送桨体介质,输送距离≥5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150mm的管道;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R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 S G R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R3001-200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的监督管理,规范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许可工作,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压力容器,是指《条例》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但不适用于以下压力容器: (一)移动式压力容器(限安装); (二)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 (三)非金属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四)真空下工作的压力容器(不含夹套压力容器); (五)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压力容器(包括在进料或出料过程中需要瞬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不包括消毒、冷却等工艺过程中需要短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六)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包括压缩机、发电机、泵、柴油机的气缸或承压壳体等,但不含造纸、纺织机械的烘缸、压缩机的辅助压力容器); (七)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波纹板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冷却排管等。 需在现场完成最后环焊缝焊接工作的压力容器和整体需在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不属于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范围。 医用氧舱的安装、改造、维修许可按照《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进行。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维修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装,压力容器整体就位、整体移位安装的活动;

(二)改造,对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进行更换、增减和其他变更(注),导致压力容器参数、介质和用途等安全技术性能指标改变的活动; (三)维修,对压力容器和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修理,不导致压力容器参数、介质和用途等安全技术性能指标改变的活动。 注:其他变更,是指压力容器设计条件、使用条件变更导致主要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几何尺寸(形状)、材料发生改变。 第四条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本规则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的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格分为1、2级。取得1级许可资格的单位允许从事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工作,取得2级许可资格的单位允许从事压力容器维修工作。 取得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格的单位(A3级注明仅限球壳板压制和仅限封头制造者除外),可以从事相应制造许可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不需要另取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格。 取得GC1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资格的单位,或者取得2级(含2级)以上锅炉安装资格的单位可以从事1级许可资格中的压力容器安装工作,不需要另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资格。 第五条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由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审批(以下简称审批机关)。1级许可资格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协会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指南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协会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 格许可鉴定评审指南 内蒙古自治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 设计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指南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协会 二○○八年

内蒙古自治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 设计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指南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协会是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承担省(自治区)级受理的D级压力容器、GB级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工作。 名称: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协会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25号(内蒙古产品质量检验所东楼402室) 邮编:010010 开户行:工行海西分理处 1 引言 1.1 为做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工作,按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明确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初次取证鉴定评审、换证鉴定评审和增项鉴定评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是实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的指导性文件。 1.3本指南要紧供申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使用。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以下简称“评审机构”)也须按照本指南实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工作。 1.4本指南由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协会提出,经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备案,予以公布执行。 1.5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要点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评审细则》(以下简称“评审细则”)。 2 鉴定评审的约请 2.1申请单位收到受理机构的受理批复后,即可约请评审机构实施鉴定评审。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R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R3001-200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的监督管理,规范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许可工作,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体等,但不含造纸、纺织机械的烘缸、压缩机的辅助压力容器); (七)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波纹板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冷却排管等。 需在现场完成最后环焊缝焊接工作的压力容器和整体需在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不属于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范围。

医用氧舱的安装、改造、维修许可按照《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进行。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维修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装,压力容器整体就位、整体移位安装的活动; (二)改造,对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进行更换、增减和其他变更(注),导致压力 外),可以从事相应制造许可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不需要另取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格。 取得GC1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资格的单位,或者取得2级(含2级)以上锅炉安装资格的单位可以从事1级许可资格中的压力容器安装工作,不需要另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资格。

第五条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由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审批(以下简称审批机关)。1级许可资格的许可证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2级许可资格的许可证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 第六条《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从签发之日起4年内在全国范围有效。 第七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本规则的执行。 (六)有与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制度,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应当是正式版本,并且能够有效执行; (七) 能够保证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的安全性能。 第三章???? 许可程序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源条件D级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源条件 (D1、D2一、二类) 一、基本条件 执行标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22号令及194号文 第一条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营业执照,取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注册登记。 第二条压力容器质保体系人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适应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学历)和一定资历(职称)的下列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一)质量保证工程师 (二)设计、工艺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三)材料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四)焊接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五)理化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六)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七)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八)压力试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九)计量设备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十)最终检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第三条技术人 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应具备适应压力容器制造和管理需要的 专业技术人员。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技术人员应满足下列要求: 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本企业职工数的5%,且不少于5人;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专业作业人员 (一)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中,制造焊接压力容器的企业,应具有满足制造需要的,且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持证焊工。 D级许可企业,具有不少于6名持证焊工,且具备至少2项合格项目。 (二)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应具有满足压力容器制造要求的组装人员。 (三)无损检测人员 D级许可企业,至少应具有RT和UT中级人员各2人·项,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应具有中级资格证书; 第五条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应具备适应压力容器制造需要的制造场地、加工设备、成形设备、切割设备、焊接设备、起重设备和必要的工装,并满足以下要求: (一)具有存放压力容器材料的库房和专用场地,并应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合格区与不合格区应有明显的标志;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条件

1.基本条件 (1)配备与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范围相适应的设计、校核、审核、批准人员(注1); (2)具有专门的设计工作机构、场所; (3)具有必要的设计装备和设计手段,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出图的能力,具备在互联网上传递图样和文字所需的软件和硬件; (4)具有一定设计经验和独立承担设计的能力。 注1:审核与批准人员统称为审批人员。 2.人员 2.1任职条件 从事压力容器设计、校核、审批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专业设计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压力容器设计相关的软件,由鉴定评审机构通过理论知识考试、设计答辩等方式,对其进行压力容器设计专业能力评价。 理论知识考试包括压力容器设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使用中常见的工程实践知识、压力容器设计相关的法规标准等内容。设计答辩时应当针对相应许可范围产品的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或者试设计文件),对设计文件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技术问题从基础理论、法规标准、技术要求、结构设计、制造加工、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考核答辩。 2.1.1技术负责人 由单位主管设计工作的负责人担任,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和压力容器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压力容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规定,对重大技术问题能够作出正确决定。 2.1.2批准人 (1)从事本专业工作,具有较全面的相应设计专业技术知识;

(2)能够正确运用压力容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并且能够组织、指导各级设计人员贯彻执行; (3)熟知相应设计工作和国内外有关技术发展情况,具有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对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能力; (4)具有3年以上相应设计审核经历及相关业绩; (5)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 2.1.3审核人 (1)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压力容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具有较全面的相应设计专业技术知识,能够保证设计质量; (2)能够指导设计、校核人员正确执行压力容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能够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3)具有5年以上相应设计校核经历及相关业绩; (4)具有工程师职称。 2.1.4校核人 (1)能够运用压力容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指导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能够保证设计文件质量; (2)具有相应设计专业知识; (3)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能力; (4)具有3年以上相应设计经历及相关业绩; (5)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 2.1.5设计人 (1)具有相应设计专业知识;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的监督管理,规范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许可工作,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压力容器,是指《条例》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但不适用于以下压力容器: (一)移动式压力容器(限安装); (二)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 (三)非金属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四)真空下工作的压力容器(不含夹套压力容器); (五)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压力容器(包括在进料或出料过程中需要瞬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不包括消毒、冷却等工艺过程中需要短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六)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包括压缩机、发电机、泵、柴油机的气缸或承压壳体等,但不含造纸、纺织机械的烘缸、压缩机的辅助压力容器); (七)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波纹板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冷却排管等。 需在现场完成最后环焊缝焊接工作的压力容器和整体需在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不属于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范围。 医用氧舱的安装、改造、维修许可按照《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进行。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维修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装,压力容器整体就位、整体移位安装的活动; (二)改造,对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进行更换、增减和其他变更(注),导致压力容器参数、介质和用途等安全技术性能指标改变的活动; (三)维修,对压力容器和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修理,不导致压力容器参数、介质和用途等安全技术性能指标改变的活动。 注:其他变更,是指压力容器设计条件、使用条件变更导致主要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几何尺寸(形状)、材料发生改变。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 INMETRO

The Working Procedure of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Manufacturer Licensing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工作程序,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指锅炉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申请、受理、审查、证书的批准颁发及有效期满时的换证程序。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总局安全监察机构)设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办公室,负责办理制造许可日常事务。 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机构,办理本地区制造许可日常事务。 第二章申请 第四条申请的提出 1 申请A、B、C级锅炉和A、B、C级压力容器以及安全阀、爆破片、气瓶阀门等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的境内制造企业应向总局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申请资料应先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机

构(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并签署意见。 2 申请D级锅炉、D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境内制造企业应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 3 申请锅炉、压力容器或安全阀、爆破片、气瓶阀门等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的境外制造企业应向总局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 第五条申请时企业应提交以下申请资料(申请资料应采用中文或英文,原始件为其他文种时,应附中或英译文): 1 锅炉、压力容器或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申请表(见附录1、附录2和附录3)一式三份; 2 工厂概况说明; 3 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登记的文件复印件; 4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资源表(见附录4、附录5); 5 工厂已获得的认证或认可证书复印件; 6 典型产品名称及相关参数和规格; 7 产品图纸和设计文件(适用于有型式试验要求的产品,见第十四条); 8 工厂质量手册; 9 其他必要的补充资料。 第三章申请受理 第六条负责受理申请的安全监察机构对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后,在十五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予以受理。

TSGR1001-2008_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1001—200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8年1月8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设计单位条件 第三章设计许可程序 第四章增项和变更 第五章换证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附则 附件A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级别 附件B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 附件C 设计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基本内容附件D 设计单位各级人员基本条件 附件E 特种设备设计许可印章(模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以下简称设计单位)的安全监察,确保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质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例》定范围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 第三条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类别、级别的划分见附件A、附件B。 第四条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以下统称为设计)必须由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以下简称《设计许可证》)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以下简称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单位取得《设计许可证》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许可范围内的设计工作。《设计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有效期满的设计单继续从事设计工作的,应按本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换证手续,逾期不办或者未被批准换证的,其《设计许可证》有效期满后不得继续从事设计工作。 设计单位对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设计单位在设计产品(系统)时,应当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且还应当充分考虑产品能源利用和系统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五条设计许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审批。 压力容器A级、C级和SAD级谈锋鸳瀣黼象质检总局负责受理和审批;D级设计单位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受理和审批。 压力管道GA类、GC1、GDl级设计单位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受理和审批;GB类、GC2、GC3、GD2级设计单位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受理和审批。设计单位同时含有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受理和审批的项目时,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受理和审批。 第六条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和批准的人员(以下统称审批人员)、从事压力容器 分析设计的设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专业设计能力,并且经过专业考核合格,取得压力容 器相应的审批人员、设计人员资格。 从事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和审定的人员(以下统称审批人员),应当经过压力管道设计鉴定评审机构考核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取得相应审批范围的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资格证书。审批人员的考核计划每年年初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相关设计人员、审批人员的资格有效期为4年。 第七条取得A级或者C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的设计单位和审批人员,即具备D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和设计审批资格;取得D2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的设计单位和审批人员,即具备D1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和设计审批资格;取得SAD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的设计单位和审批人员,必须同时具备A级、C级或D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和设计审批资格,才能从事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工作。 取得GAl级压力管道设计许可的设计单位和审批人员,即具备GA2级中相应品种压力管道的设计资格和设计审批资格;取得GCl级压力管道设计许可的设计单位和审批人员,即具备GC2、GC3级中相应

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

产品主要受压元件使用材料一览表 (含焊接材料) 审核人:填表人: 年月日 产品焊接试板力学和弯曲性能检验报告 理化责任师:填报人: 年月日篇二: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范本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安装单位:容器名称:产品编号:日期: 年月日 压力容器安装合格证 工程名称:使用单位: 设备名称:产品编号: 制造单位:竣工日期:年月 日 本压力容器经质量检验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察视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标准要求。 质量检查专用(公章)年月日 压办容器安装技术特性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检验报告 2、该质量证明书一式两份。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检查记录一览表 注:1、在相应检查项目的序号栏中划“√” (1)压力容器安装技术资料审查记录篇三: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样本)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安装单位:容器名称及编号:煤气发生炉炉体 汽包日期:年月日 压力容器安装合格证 工程名称:压力容器安装使用单位: 设备名称及编号:煤气发生炉炉体汽包 制造单位:竣工日期:年月日本压力容器经质量检验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察视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标准要求。 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质量检查专用(公章)年月日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检验报告 注:1、在相应检查项目的序号栏中划“√” 2、该质量证明书一式两份。篇四: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精华版) n0.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安装单位:容器名称: 出厂编号:日期: 压力容器安装公司合格证 工程名称:使用单位:设备名称: 出厂编号:制造单位: 竣工日期:

本压力容器经质量检验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标准等要求。 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质量检查专用(公章):年月日 注:1.在相应检查项目的序号栏中划“√” 2.该质量证明书一式两份。 (1)压力容器安装技术资料审查记录 篇五: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储气罐-2 no.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安装单位:清原满族自治县锅炉厂容器名称:储气罐日期: 2010年月日 压力容器安装合格证 工程名称:压力容器安装 使用单位:清原满族自治县扬树崴乡民政防腐厂 设备名称及编号:储气罐 r2002-045 制造单位:佳木斯北方机械厂 竣工日期:2010年月日 本压力容器经质量检验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设计图纸及相关规定。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1.基本条件 1.1人员 1.1.1质量保证体系人员 制造单位应当根据产品制造过程的需要,配备并且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以及设计、材料、工艺、焊(粘)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理化检验、检验与试验等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专项条件对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另有规定的,还应当从其规定。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具有不低于本文表2所列理工类相关专业的学历与工程类技术职称要求。质量保证体系人员任职要求如下: (1)质量保证工程师,具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管理或者检验工作经历; (2)检验与试验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具有压力容器产品检验工作经历; (3)设计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具有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经历和过程装备制造(化工机械)、机械制造、机械设计等机械类专业教育背景; (4)金属压力容器焊接、石墨压力容器粘接与浸渍或者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含热塑性塑料衬里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粘接(手糊)与缠绕(含热塑性塑料焊接)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具有金属压力容器焊接相关工作、石墨压力容器制造或者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含热塑性塑料衬里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制造工作经历,金属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具有焊接或者焊接相关专业(材料、机械类专业)教育背景; (5)其他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具有所负责工作的经历; (6)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熟悉任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通过岗位培训,能够履行岗位职责。 表1 质量保证体系人员的任职要求

注1:表1中产品制造过程无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等过程时,不需要配备相应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1.1.2技术人员 制造单位应当配备产品制造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制造单位同时设计本单位制造的压力容器的,应当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许可条件中规定的人员条件要求,并且专职设计人员总数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审批人员不少于2人,A4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专职设计人员数量可根据其实际工作量适当降低。 各级别制造单位技术人员数量见表2的要求。 表2 技术人员数量

TSG-R4002-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

TSG R4002-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充装许可工作,加强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的安全管理,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条例》适用围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工作的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则的规定。 第三条本规则所涉及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和管束式集装箱等。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介质包括压缩气体、高(低)亚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第四条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的单位,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发证机关)《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证》(以下简称《充装许可证》))后,方可在许可围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充装工作。 第五条承担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鉴定评审的鉴定评审机构(以下简称鉴定评审机构),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 第二章许可条件 第六条充装单位应当取得所在地方政府部门的合法注册,并且在注册经营围从事充装经营活动。 第七条充装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与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工作相适应的,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要求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二)有与充装介质类别相适应的充装设备、储存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和安全设施; (三)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适应充装工作需要的事故应急预案,并且能够有效实施; (四)充装活动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的要求,能够保证充装工作质量; (五)能够对使用者安全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三章许可程序 第八条充装许可程序包括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审批和发证。 第九条充装许可申请采取网上填报方式。申请充装许可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当登录发证机关的,填写《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并且附以下扫描资料(PDF或者JPG格式): (一)《申请书》的封面(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二)《申请书》中的申请许可项目表(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三)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者登记的文件;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储气罐质量证明书

no.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安装单位:清原满族自治县锅炉厂容器名称:储气罐日期: 2010年月日 压力容器安装合格证 工程名称:压力容器安装 使用单位:清原满族自治县扬树崴乡民政防腐厂 设备名称及编号:储气罐 r2002-045 制造单位:佳木斯北方机械厂 竣工日期:2010年月日 本压力容器经质量检验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设计图纸及相关规定。 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质量检查专用(公章): 压力容器安装技术参数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检验报告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检查记录一览表 篇二:储气罐(质量证明书)090019 广西壮族自治区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施工质量证明书 附件一(表2) 设备情况 篇三:储气罐技术协议 合同编号:工程编号: 甲方:乙方: 储气罐 技术附件 2012年月日 (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关于项目中所 用储气罐(10台×2炉)的设计、供货、安装调试、交工、验收等,进行了洽谈。根据有关 设备招标(议标)的要求和乙方的投标文件,为满足设备供货事宜达成以下技术协议: 1、技 术条件 1.1 工程建设地区或设备安装施工地区的气象条件:(1)气压(hpa) 多年平均气压 876.2 多年极端最高气压 902.3(1992年9月9日)多年极端最低气压 861.4(2003年3月4日)(2)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20.9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41.0 (1987年6月22日)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1(1983年12月28日)多年最热月气温 26.0 多年最冷月气温 12.9 (3)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57 多年最小相对湿度 0 (1982年3月22日) 1.2厂址地质情况 厂址区区域地质稳定,场地地质构造简单,系为一套单斜岩层,场地地质构造稳定,适 宜建厂。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图a1),该区地震动峰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征求意见稿)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征求意见稿)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R2001-2010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年月日

前言 为配合2009年12月1日实施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09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下达《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起草任务。2010年1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的制定原则、总体框架、主要内容、起草工作分工以及时间进度安排等。2010年4月,起草组在扬州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对《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草案)进行讨论与修改后,形成《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10]?号征求意见。根据征求的意见,起草组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2010年月,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经修改,形成报批稿。2010年月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依据国务院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修改令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原《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基础上,对不同许可级别的条件进行了细化,从而更具有可操作性。 本规则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寿比南、沈功田、续宏毅、 梁琳、徐福安、崔立强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卢江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吴绳武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段瑞君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顾山乐 黑龙江省特种设备协会訾壮辉 空调与制冷协会彭伯彦 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郝文生 金州重型机械厂刘静 卡朋罗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周天锡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_R30012006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R3001-200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的监督管理,规范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许可工作,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压力容器,是指《条例》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但不适用于以下压力容器: (一)移动式压力容器(限安装); (二)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 (三)非金属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四)真空下工作的压力容器(不含夹套压力容器); (五)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压力容器(包括在进料或出料过程中需要瞬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不包括消毒、冷却等工艺过程中需要短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 Pa的压力容器); (六)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包括压缩机、发电机、泵、柴油机的气缸或承压壳体等,但不含造纸、纺织机械的烘缸、压缩机的辅助压力容器); (七)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波纹板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冷却排管等。 需在现场完成最后环焊缝焊接工作的压力容器和整体需在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不属于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范围。 医用氧舱的安装、改造、维修许可按照《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进行。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维修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装,压力容器整体就位、整体移位安装的活动; (二)改造,对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进行更换、增减和其他变更(注),导致压力容器参数、介质和用途等安全技术性能指标改变的活动; (三)维修,对压力容器和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修理,不导致压力容器参数、介质和用途等安全技术性能指标改变的活动。 注:其他变更,是指压力容器设计条件、使用条件变更导致主要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几何尺寸(形状)、材料发生改变。 第四条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本规则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的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由谁出具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由谁出具 篇一: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固定式压力容器 安装质量证明书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建设单位 安装单位 安装日期 编号: 目录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基础复验记录表 ................................................ .............................(转自:小草范文网: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由谁出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备安装记录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压力容器压力试验报告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无损检测报告................................................. ................................................... ................................................... .5~附录: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基础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复验记录表 篇二: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范本 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安装单位:容器名称:产品编号:日期: 年月日 压力容器安装合格证 工程名称:使用单位:设备名称:产品编号:制造单位:竣工日期:年月日 本压力容器经质量检验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察视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标准要求。 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质量检查专用(公章)年月日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2号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2号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7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993年9月29日原劳动部《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局长 二○○二年七月十二日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监督管理,保证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安全性能,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制造、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国家实行制造资格许可制度和产品安全性能强制监督检验制度。 第三条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其中,制造资格许可及其管理、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锅炉压力容器是指: (一)锅炉。 1. 承压蒸汽锅炉; 2. 承压热水锅炉; 3. 有机热载体锅炉。 (二)压力容器。 1.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及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及等于 2.5MPa·l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及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各种压力容器; 2. 公称工作压力大于及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及等于1.0MPa·l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低于60℃液体的各种气瓶; 3. 医用氧舱。 本办法不适用于船舶、铁路机车、航空器、军事装备和核设施中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以及额定热功率小于0.1MW且输出热水温度低于及等于90℃的电或燃气加热热水器。 第五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本办法所规定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内设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安全监察机构)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制造许可 第六条境内制造、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以下简称《制造许可证》)。未取得《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其产品不得在境内销售、使用。第七条锅炉和压力容器按照附件一的规定,划分为A、B、C、D 4个制造许可级别。

压力容器安装所需资质说明

压力容器安装所需资质 1、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和《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 R3001—2006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许可证。 2、取得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格的单位(A3级注明仅限球壳板压制和仅限封头制造者除外),可以从事制造许可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不需要领取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格。 3、取得GC1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资格的单位,或取得2级(含2级)以上锅炉安装资格的单位可从事1级许可资格中的压力容器安装工作,不需要领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资格。 4、国质检特函〔2007〕40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的第七条第5款规定:已取得GB级或GC2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配备相应数量起重工后,可以安装与其相联接的D级压力容器,不再领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证。 5、找一本《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 R3001—2006学习一下。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的监督管理 规范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许可工作,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压力容器,是指《条例》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但不适用于以下压力容器: 一 移动式压力容器(限安装); 二 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 三 非金属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四 真空下工作的压力容器(不含夹套压力容器); 五 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压力容器(包括在进料或出料过程中需要瞬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不包括消毒、冷却等工艺过程中需要短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六 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包括压缩机、发电机、泵、柴油机的气缸或承压壳体等 但不含造纸、纺织机械的烘缸、压缩机的辅助压力容器); 七 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波纹板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冷却排管等。 需在现场完成最后环焊缝焊接工作的压力容器和整体需在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 不属于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范围。 医用氧舱的安装、改造、维修许可按照《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进行。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维修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