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形状补间动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13
【测评内容】1. 学生对flsah知识点的掌握【评价方式】1.课前小测试【练习内容】1. 制作形状补间练习【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测评内容】1. 自主设计一个形状补间动画,内容主题自定。
【评价方式】1.课后作业【教师活动】1. 才艺大赛上,贝贝制作了一段动画用来展示由陶土变成青花瓷的过程,请学生欣赏“神奇的变化.swf”。
2.请学生说一说:从泥土到瓷器的变化这段动画有什么特点?用我们所学过的逐帧动画能很快制作出来吗?3.板书:神奇的变化——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学生活动】1.欣赏、观察作品,说说由陶土变青花瓷这段动画有何奇特之处。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体验形状补间动画的独特之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理解原理】1.教师打开“陶土变茶壶.fla”源文件。
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①这段动画有几个关键帧,各关键帧里分别有什么内容?②各关键帧里的内容是分离的还是一个整体?③其他帧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和逐帧动画一样吗?2.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有两个关键帧;关键帧的对象是完全分离的;过渡帧中有带箭头的实线;过渡帧颜色是浅绿色的。
【设计意图】1.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动画的源文件,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原理和逐帧动画的优点。
【探究新知,模仿学习】1.教师示范“陶土变茶壶”动画的操作过程。
2.学生参照老师讲解与教材,动手操作。
3.找出有典型的错误的同学,请同学帮助分析。
4.请同学小组讨论,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时要注意的事项。
5.板书:起始关键帧→终止关键帧↓形状补间↓分离的对象分离的对象6.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并参照教材完成“陶土变茶壶”的动画。
分析制作不成功的作品,找出其错误原因。
小组讨论,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时要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1.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思路清晰,明白操作的方法2.通过分析典型错误(元件没有分离、关键帧设置不正确、补间设置不当等),让学生切实掌握制作形状补间时要注意的事项。
“形状补间”动画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2》第一单元“动画制作——Flash”第二课时“创建补间动画”。
本课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形状补间动画;二是动作补间动画。
今天学习第一个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比较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形状补间动画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及“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学生是刚刚接触FLASH内容,有少部分同学在小学期间学习过简单的FLASH动画。
本节课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FLASH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该软件的窗口、面板、工具、图层等基础知识有一些初步认识,但是对FLASH软件还不能较全面的掌握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三、教学过程教学课题“形状补间”动画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 4月 3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掌握其制作方法;(2)掌握将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操作方法,了解位图在形状补间动画中为何要矢量化;(3)认识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任务驱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通过利用所学知识制作FLASH动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1)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2)掌握位图矢量化方法;(3)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
教学难点:(1)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2)了解图片矢量化的原因;(3)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讲解、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生生互助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动作补间动画》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动作补间动画2. 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3. 授课时间:第2课时4. 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制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动作补间动画的例子,能够创作出具有创意和表现力的动画作品。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遇到问题和错误时,能够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并能够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动作补间动画作品,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动作补间动画是通过在两个关键帧之间插入过渡帧,使得对象在关键帧之间的动作变得平滑。
重点内容包括:- 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概念和原理;- 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创作出具有创意和表现力的动作补间动画作品。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在于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创意和表现力的培养。
难点包括:- 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原理,特别是过渡帧的生成方法和应用;-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包括关键帧的设置和过渡帧的插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能够创作出具有创意和表现力的动作补间动画作品;- 学会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遇到问题时能够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动作补间动画作品,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