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坤教授 - 纺织服装学院-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格式:pdf
- 大小:83.61 KB
- 文档页数:2
NCC改性硬质三聚氰胺泡沫的制备与性能胡江冰;孙洁;钱坤;魏晴晴【摘要】选用纳米纤维素晶体(NCC)改性三聚氰胺树脂,合成了三聚氰胺/多聚甲醛/NCC改性树脂.向改性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发泡剂、固化剂和乳化剂,对改性树脂进行模压发泡制成泡沫.试样的形貌、结构、压缩性能以及部分热和化学性质,经由相应的技术手段,分别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泡沫材料热学性能稳定,压缩性能明显提高,泡孔均匀性变好;其中含有0.15%NCC的改性泡沫压缩强度最大,泡孔更均匀.【期刊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9(037)002【总页数】5页(P266-270)【关键词】三聚氰胺树脂;泡沫;纳米纤维素晶体;改性【作者】胡江冰;孙洁;钱坤;魏晴晴【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21 前言三聚氰胺甲醛泡沫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隔音性和隔热性,相比传统泡沫塑料如聚苯乙烯和聚氨酯,三聚氰胺甲醛泡沫具有本征阻燃的特性[1],是一种有前景的环保型阻燃保温材料,广泛应用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和航空航天等领域[2-3]。
目前,软质三聚氰胺泡沫的制备技术已相对成熟,然而有关硬质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鲜有报道。
化学结构上,三聚氰胺聚合物材料因其独特的三嗪环网状结构,普遍具有脆性高,易粉碎,力学性能差等缺点[4],这也是硬质三聚氰胺泡沫的开发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难点问题。
探讨硬质三聚氰胺泡沫的制备工艺及增强改性途径,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有望满足建筑阻燃保温领域的使用需求,对拓展三聚氰胺泡沫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3,5]。
添加纳米填料是一种有效的泡沫增强手段。
纳米粒子所特有的纳米尺寸效应使其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较好,可以有效地改善树脂性能。
资讯News12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 2019 No.52019年度第二次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成员日在江南大学举办4 月22日,2019年度第二次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成员日 —— 走进江南大学暨运动功能产品开发专题日(以下简称“活动”)于江南大学举行。
活动依托“功能纺织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联盟”,以“运动功能产品开发”为主题,针对个性化、高档化及多样化的纺织消费需求发展趋势,结合各种功能性纤维及功能性纺织品整理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生产力促进部副主任、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波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基地企业成员借助联盟平台,基于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开发系统优势。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科技信息部技术总监马磊针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市场调研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当下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注重效益、追求性价最优,且对商品的个性化和时尚化需求逐渐增长,呈现出消费需求升级和理性化的趋势,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需求、愿意为功能性特点支付的心理溢价,可为功能性纺织品服装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集团研发部主管陈鹏飞、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万爱兰、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服装供应总监兼科技研发总监陈百顺、无锡恒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赵衡、传化化学集团全球应用技术中心面料经理段武海、龙之族(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耀发等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其在产品开发中的经验。
会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恒田企业成衣缝制车间、样品间及歌帝品牌形象陈列大厅。
3 月28日,由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祝宪民、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劳斌等组成的考察组来到江南大学和江苏华宜针织有限公司,对2018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 ——“经编全成形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及“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获奖人情况进行了回访考察。
单兵伪装服及其伪装方法的研究进展杨晔;夏前军;钱坤;徐阳【摘要】随着高新侦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士兵在复杂战争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受到很大的考验,因此做好单兵伪装显得极为重要.伪装服是单兵作战的重要装备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伪装服已经发展出林地型、荒漠型、雪地型等多种类型,伪装性能及其研究也更加多样化,未来单兵伪装服将朝着多谱段伪装性能方向发展.【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单兵;伪装服;可见光伪装;红外伪装【作者】杨晔;夏前军;钱坤;徐阳【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9;E919随着现代化军事侦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战隐蔽性受到极大的考验。
伪装服作为单兵作战的重要装备之一,可以隐藏士兵的身体轮廓,使其更有效地融入背景环境中,保护其不被侦查设备发现,从而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因此研究伪装服的类型、款式、颜色、性能等显得愈发重要。
1 单兵伪装服的发展历程真正意义上的伪装服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狙击手在军用风衣上用颜料涂成不规则图案,从而伪装自己的身形。
“二战”后德军研制了多色迷彩服,因效果良好,各国开始效仿。
我国自抗美援朝时期开始仿照苏联制作一些制式伪装服。
随着探测设备的不断发展,简单的伪装服已经不能满足伪装要求。
各国开始对伪装服进行大量研究。
在原料方面,开始大量应用涤/棉、锦纶、涤纶等,从而使伪装服质轻高强;在后整理方面,研制了各种防光学伪装、防红外伪装的颜料和涂料,使伪装服不仅具有可见光伪装性能,同时具有近红外伪装和热红外伪装性能,提高了伪装服的综合伪装性能。
另外,伪装服在防护功能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防寒、防水、阻燃等性能,显著提高了单兵作战的综合能力。
2 伪装服的构成、款式与色调2.1 伪装服的基本构成早期伪装服是单层的,外侧涂上简单的迷彩图案。
剪切增稠液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俞波;赵炳乾;倪叶舟;钱坤;俞科静;陈坤林【期刊名称】《中国塑料》【年(卷),期】2024(38)1【摘要】本研究以壳聚糖材料为壁材,剪切增稠液(STF)为芯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了STF微胶囊(STF MCs)。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司盘80(Span 80)与吐温80(Tween 80)作为分散剂,复配比例为3∶1;乳化剂用量为11%,核壳比为2∶1,搅拌速度为600 r/min,反应温度为60℃;体系的油水比为1∶2。
在此条件下制得的STF MCs呈较为规整的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且主要集中在3μm左右。
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引入有效改善了STF的流变性能。
掺杂CNTs的STF体系具有更小临界剪切速率,更快的黏度突变,并且峰值黏度增加近一倍;芯材和微胶囊乳液的红外光谱大部分都一致,表明壳聚糖成功吸附在芯材液滴表面,实现了对STF的包封。
壁材对芯材STF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升了芯材STF的热稳定性。
【总页数】7页(P35-41)【作者】俞波;赵炳乾;倪叶舟;钱坤;俞科静;陈坤林【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0.66【相关文献】1.含纳米SiO2的剪切增稠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2.纳米SiO2/[ BMIm ] BF4剪切增稠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3.UHMWPE织物/剪切增稠液防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4.基于MOF-801的高性能剪切增稠液的制备及防护性能研究5.剪切增稠液增强高发泡率废纸缓冲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纤维增强编织复合材料圆管制备及其压缩性能谷元慧;张典堂;贾明皓;钱坤【摘要】为进一步探究编织结构与长度对复合材料圆管压缩性能的影响,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复合二维编织铺层与三维四向编织圆管,通过轴向准静态压缩试验获取了4种复合材料圆管试样的压缩力学行为.结合高速摄影记录,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破坏过程及失效模式,探索其压缩失效机制.结果显示:试样均表现出弹塑性特征,但三维编织圆管呈现出更好的压缩承载特性,其压缩模量与载荷峰值分别达到5.91 GPa与14.23 kN;试样呈现出纤维断裂、基体开裂脱黏、瓣状破坏、剪切以及挤压屈曲等破坏模式中的几种或全部的组合;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渐进失效特征更为明显,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且其压缩模量随管件长度的增加而有所提升,但是吸能效果与试样长度呈非线性关系.【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9(040)007【总页数】7页(P71-77)【关键词】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编织复合材料;压缩试验;破坏模式;吸能特性【作者】谷元慧;张典堂;贾明皓;钱坤【作者单位】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14122;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14122;安徽省高等学校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 241000;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14122;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2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材料,因其相比传统的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模量、耐冲击等优异性能以及满足人们对于材料构件轻量化的需求而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轮船、汽车等领域[1-3]。
管件是实际工程应用中较为常见的构件之一,利用编织结构制作的复合材料管件不但具有高的损伤容限,其能量吸收能力也远远大于同尺寸规格普通金属吸能装置[4-6]。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界面性能的影响
钱坤;曹海建;盛东晓;庄粟裕
【期刊名称】《纺织学报》
【年(卷),期】2010(031)010
【摘要】为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界面性能的影响,制作了满足要求的试样并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浸润性实验等方法对芳纶表面的刻蚀程度进行表征,并对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芳纶进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功率的增大,芳纶表面刻蚀程度加剧;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芳纶的拉伸性能变化不大,但纤维的浸润性有了明显改善;纤维与树脂的结合强度也有近50%的提高.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钱坤;曹海建;盛东晓;庄粟裕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1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1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1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32
【相关文献】
1.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环氧界面性能的影响 [J], 赵晓;金宏彬;丁辛
2.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环氧界面性能的影响 [J], 赵晓;金宏彬;丁辛
3.辉光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1313力学性能的影响 [J], 王巧玲;杨冰磊;杨建忠
4.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芳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进展 [J], 向坤; 李扬; 陆轴; 周筑文; 熊德永; 罗筑
5.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表面性能的影响 [J], 沈丽;朱江涛;王幸;张恒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南大学
产业用纺织品研究室
江南大学产业用纺织品研究室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以新兴产业用纺织品为发展方向,紧密围绕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纺织复合材料领域的重大需求,结合力学、化学、机械等其他学科,重点开展先进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应急安全防护材料和智能材料的研究。
突破基础科学关键问题与工程应用技术瓶颈,培养学术与产业结合型和多学科交叉需求型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安全与防护、土木与建筑等领域中重要基础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支撑及工程化产品。
研究室负责人钱坤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工程学会产业用纺织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团队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副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2名,多数团队成员具有海外研修背景。
团队每年承担40多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
目前,研究室主要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两级专项、军委科技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10余项及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0余件;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项目50多项;获省部级、行业协会奖10余项;主/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省部级规划教材3部。
浅谈服装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曹海建;钱坤;盛东晓
【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简单介绍了服装穿着舒适性的概念,重点讨论了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导热性、吸湿性、透气性等),并就不同用途的服装面料,如冬、夏季外衣和内衣用织物等在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曹海建;钱坤;盛东晓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1
【相关文献】
1.浅谈舞台服装设计中的服装面料 [J], 李玲薇;
2.浅谈纺织服装面料的环保风 [J], 许丽琴
3.浅谈舞台服装面料再造的表现力 [J], 张方
4.浅谈废旧服装的再生设计应用——评《服装面料艺术再造》 [J], 吴敬; 吴君蔚
5.浅谈废旧服装的再生设计应用——评《服装面料艺术再造》 [J], 吴敬; 吴君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绉织物表面图像分形特征分析的绉效应评价
杨艳;钱坤;李鸿顺
【期刊名称】《丝绸》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通过MATLAB对绉织物表面图像进行处理,根据分形理论对绉织物表面图像的起绉纹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绉织物表面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且绉织物的起绉程度与绉织物表面的视觉风格存在一定的关系,起绉程度大的绉织物其维数大于起绉程度小的织物.
【总页数】3页(P40-41,46)
【作者】杨艳;钱坤;李鸿顺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6.592
【相关文献】
1.双绉织物绉效应评价方法 [J], 阴建华;李黛萍;李红梅
2.分形理论在绉织物绉效应评定中的应用 [J], 杨艳;钱坤
3.基于二维SEM图像的介孔碳表面分形特征分析 [J], 徐顺建;刘桂武
4.棉绉织物绉效应的评价方法探讨 [J], 杨艳;赵维强
5.绉织物表面图像的分形特征分析 [J], 杨旭红;李栋高;何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数字滤波器对织物表面棉籽壳残留情况进行检测
刘基宏;高卫东;钱坤
【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20)001
【摘要】基于数字滤波器技术对棉织物表面的纹理进行滤波,通过比技术滤除纹理中的脉冲噪声和高斯噪声,然后进行形态学处理,对棉织物表面的棉籽壳进行定位和分割,可以达到检测棉织物表面的棉籽壳残留情况的目的.
【总页数】4页(P25-27,33)
【作者】刘基宏;高卫东;钱坤
【作者单位】无锡轻工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无锡轻工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无锡轻工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11.9
【相关文献】
1.7CDMA解相关多用户检测的快速处理方法摘要]针对CDMA多用户检测的解相关方法运算过程的复杂度较高、异步情况下难以实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解相关多用户检测的快速处理方法,从而便于实现及快速软件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运算复杂度大大降低,同时又使误码率较传统 [J], 胡艳军;朱近康
2.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以及残留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J], 董瑞侠;高玉兰
3.新疆兽药饲料监察所首次对新疆羊组织中兽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查 [J], 巴哈尔;赵
晓风
4.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以及残留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分析 [J], 唐红悦
5.为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立标准6种情况要进行第三方检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细纤维洁净布的设计与生产
钱坤;王鸿博;王纯凤
【期刊名称】《纺织学报》
【年(卷),期】2004(25)4
【摘要】介绍超细纤维的主要用途,并以超细纤维洁净布为例,从原纱要求、织物组织和规格以及织造工艺和染整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总页数】3页(P84-86)
【作者】钱坤;王鸿博;王纯凤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无锡,214063;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无锡,214063;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无锡,214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2.64
【相关文献】
1.超细纤维洁净擦拭布关键工艺的设计研究 [J], 臧锡炎
2.超细纤维洁净布的生产技术 [J], 王鸿博;钱坤
3.超细纤维洁净布及其清洁效果的评价 [J], 秦晓;王秋美
4.超细纤维洁净擦拭布关键工艺的设计研究 [J], 臧锡炎;
5.超细纤维机织洁净布的设计 [J], 尉霞;林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向紧密交织结构单向拉伸下泊松比的动态变化韩晓果;肖学良;周红涛;钱坤【摘要】单向拉伸时两向紧密柔性交织结构的泊松比非常不稳定,这对该类结构在力学数值模拟中的预测影响极为显著.研究了不同应变条件下两向紧密交织结构泊松比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不同尺寸规格与材料的紧密交织结构织物进行拉伸试验,结合泊松比计算公式得到了织物在不同拉伸应变下的动态泊松比,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机理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当两向紧密交织结构的织物拉伸截面宽度较小、弹性较大以及沿纬向拉伸时,泊松比相对较大,同时且织物靠近夹持点区域的泊松比较大,并确定了该种织物泊松比的范围为0.10~0.35.【期刊名称】《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5)003【总页数】5页(P381-385)【关键词】两向紧密交织结构;拉伸试验;泊松比【作者】韩晓果;肖学良;周红涛;钱坤【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1.2材料的泊松比现象是指材料沿载荷方向伸长(或缩短)变形的同时,在垂直于载荷的方向上会产生收缩(或伸长)变形。
通常而言,定义垂直载荷方向上的应变εv与平行载荷方向上的应变εp之比为材料的泊松比(ν=-εv/εp)[1]。
泊松比是材料的基本力学常数之一,同时也是织物力学性能中的一个重要参数[2],其在纺织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同时也是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织物或服装力学性能时常用的力学参数[3-4]。
例如,模拟织物的悬垂和面外变形等外观效果时,泊松比是决定变形轮廓不可或缺的参数,同时,泊松比的大小决定了材料变形的最大值。
泊松比作为材料的一个属性,可以反映材料的变形性能。
钱坤教授
1.个人简介
钱坤,1963年12月08日出生于江苏南京,1991年
取得东华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东华大学博士学位。
现
任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复合材
料研究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织造加工的新材料、新工
艺、新技术;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件及其生产设备的设计与
开发;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与结构优化等。
近年来,钱坤教授曾先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项目1项,承担和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企业委
托项目近20项,累计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项目近30项。
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5篇,ISTP收录10篇,CSCD收录40多篇。
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各1部。
代表性学术成果:
①“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选育及效后提取技术(2001BA708B03-4)”,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②“超高密高档毛巾及提花纹板研究(BE2001507)”,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③“毛巾行业特色MISS与质量控制诊断分析系统开发(BE2003324)”,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④“工业用全自动织样机(JHB04-034)”,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⑤“大麻色纺产品开发(BE2005359”,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⑥“毛巾清洁化生产工艺的研究及产品开发(BE2006345)”,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⑦“导湿快干纤维色纺纱的开发(BN2008024)”,江苏省苏北专项计划项目;
⑧“大型风力发电叶片用三维增强材料的成套生产技术研发(BE2008017)”,江苏省科技支撑(工业)项目。
科研奖励:
①全自动绞纱丝光机,2003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②GA193样品整经机,200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③织物快速准确出样系统系列设备的制造及生产工艺研究,2005年获中国纺织
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④全自动工业用布织样机的制造的生产工艺研究,2006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⑤动物蛋白质再生纤维的研究与开发,2007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⑥ASGA236智能型分条经浆联合机的研制与开发,2008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⑦毛巾清洁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2010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纺织工程
研究方向:纤维复合材料,功能纺织材料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纺织工程
研究方向:纤维复合材料,现代纺织技术
(2) 博士生
招生专业:纺织工程
研究方向:功能纺织材料
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邮编:214122
办公室:纺服学院D111室
Email:qiankun_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