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文化因素的价值以靖西绣球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69.42 KB
- 文档页数:2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一、绣球的装饰纹样类型与一般工艺关于绣球的直观形态,有人认为是仿照柑子,有人认为是仿照柚子剥开表皮呈现的瓣状。
或许正是基于对自然的想象,这种熟悉的形式让人们对绣球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心灵手巧的壮族绣娘先用红壳或多层布制成柑桔瓣形状的绣片,并用五彩的丝线在每瓣绣片上绣上各种精美的纹样和图案,再根据表现对象进行随类赋彩。
绣球的装饰纹样一般分为动物纹和植物纹两大类。
常见的动物纹有龙、凤、鸳鸯、仙鹤、蝴蝶、喜鹊等,植物纹主要有梅、兰、竹、菊、牡丹、荷花等。
这些装饰纹样蕴含着令人向往的美好寓意,承载着美丽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
在靖西博物馆的陈列品中,靖西传统绣球的纹样装饰非常考究。
绣球球体上端四组绣瓣上绣有生动逼真的花草纹样,具有花开富贵、丰收、富庶的寓意;中间的四组绣瓣则绣有一些祝福语,如吉祥如意、出入平安等,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绣球球体下端的四组绣瓣以飞禽走兽纹样为主,具有避邪消灾的寓意。
这些绣球手工技艺的精致细密程度是旅游市场上批量化生产的绣球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独特的审美观念以及当地人强大的创作力和想象力,靖西民间艺人在制作绣球时并不是完全真实地表现客观自然物,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和主观想象融入创作,以创造出色彩多样、风格独特的艺术形象。
这种审美观念赋予了靖西绣球装饰纹样独特的形式风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或许,这正是桂南绣球与桂北绣球有所不同的原因。
靖西绣娘的绣工出神入化,无论是植物纹样还是动物纹样,她们都能通过形态和色彩表现出绣球微妙的变化,使绣球样式繁多,千变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当绣球飞向天空,球儿拖着美丽的彩带如蝴蝶般起舞,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将抛绣球人的欢畅幸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般而言,绣球的制作基本沿袭了浆布、绘图、裁剪、刺绣、缝合成球瓣、填充、拼缝成绣球这样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但广西桂南和桂北地区的绣球制作过程还是有所不同。
靖西绣球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策略研究靖西绣球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作为靖西的独特文化符号之一,绣球在靖西的文化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靖西文化的精髓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靖西绣球的工艺和文化内涵也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商业和文化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
然而,随着现代化市场的竞争和全球化文化的影响,靖西绣球产业面临着种种挑战。
因此,发展创新策略对于靖西绣球文化产业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从消费市场、设计创新、营销策略这三个方面探讨靖西绣球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策略。
一、消费市场1.多元化产品绣球作为靖西的特色文化商品,其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旅游、装饰甚至礼仪市场。
因此,绣球的制作应该结合市场需求,推出多元化的产品,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靖西绣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小饰品、钥匙扣等绣球周边产品。
2.创新材料靖西绣球的材料基本上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丝绸、棉线、九龙锦等,但这些传统材料无法满足现代消费市场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的材料,例如,将发光纤维、水晶等材料融入到绣球中制作出更具高科技含量的绣球。
此外,还可以探索添加天然材料如阿胶、菊花等植物材料,赋予靖西绣球不同于传统绣球的文化内涵。
二、设计创新1.文化融合设计靖西绣球从传统的“红白喜事”用途逐渐发展为以展览、艺术、产品等多种形式呈现,因此,随着形式的多元化,设计师需要从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将靖西绣球与其他文化进行结合,如结合东南亚元素,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与绣球结果进行融合,或将自然元素、绿色环保元素相结合等。
2. 字体设计字体设计可以为靖西绣球注入新的魅力与文化内涵。
靖西绣球字体设计应该结合艺术、文化、时尚的特点进行设计,探索传统风格和现代创新相结合的美学,使靖西绣球更加具备艺术气息,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三、营销策略1.网络营销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然成为了营销的一个重要途径。
靖西绣球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策略研究靖西绣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特色民间手工艺品,是靖西县的地方传统特色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靖西绣球在传统手工艺品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升。
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和缺乏创新的问题。
本文将从创新策略的角度对靖西绣球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现状分析1. 市场需求:靖西绣球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国内外游客对靖西绣球的关注度提升,但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 生产技术:靖西绣球的生产技术传承较为完整,但在设计创新和工艺革新方面还存在不足。
3. 品牌建设:靖西绣球的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缺乏强力品牌的有效宣传和推广。
4. 文化保护:靖西绣球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传承,挖掘和整理靖西绣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故事。
二、创新策略1. 产品创新:通过靖西绣球的设计和工艺创新,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元素,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3. 营销创新: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拓展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和市场份额。
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将靖西绣球作为旅游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
4. 文化挖掘:深入挖掘靖西绣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故事,将其与靖西县的地域文化和风景资源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高靖西绣球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实施措施1. 建立创新团队:成立由设计师、工艺师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负责产品的设计和工艺革新,并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靖西绣球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2. 设计培训:组织设计师和手工艺人的培训班,提升其设计和工艺水平,推动靖西绣球的设计创新和工艺改进。
3. 建立品牌推广平台:建立靖西绣球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提供产品展示、交流互动等功能,加强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4. 建立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靖西绣球的线上销售渠道,同时通过旅游景区、文化展示中心等线下渠道进行销售推广。
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靖西旧州壮族绣球的传承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传统民艺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传统民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其中很多传统技艺已经逐渐消失,丧失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生命力。
因此,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民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学术界、文化机构和政府部门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靖西旧州壮族绣球是广西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它源于汉唐时期,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绣球是由细线精细编织而成,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文化内涵,是壮族女性传统的工艺品和礼仪用品。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靖西旧州壮族绣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代表了广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中,靖西旧州壮族绣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因此,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靖西旧州壮族绣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2.1 研究问题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民艺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靖西旧州壮族绣球也不例外。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面临以下问题:1.靖西旧州壮族绣球传承现状如何?包括传承人、传承过程、传承方式等。
2.靖西旧州壮族绣球的文化内涵有什么?如何体现?3.如何保护和传承靖西旧州壮族绣球?2.2 研究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1.全面了解靖西旧州壮族绣球的传承现状,分析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为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2.深入研究靖西旧州壮族绣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3.通过对本地传承实践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保护与再传承模式,为靖西旧州壮族绣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靖西旧州壮族绣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靖西民间技艺——绣球和壮锦的现状、传承及发展策略作者:侯翰康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1期摘 ; 要:绣球、壮锦是壮族古老的民间技艺,是壮族地区优秀的文化遗产,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绣球、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族工艺,把这项民族工艺推向市场,使之产业化。
关键词:靖西绣球;壮锦;现状;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G812.47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153-01绣球、壮锦在整个壮族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壮民族民间文化的缩影,是广西壮族地区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贵在享有文化的原创性,民间习俗的依存性,手工技艺及其文化载体的独特性、趣味性、实用性与观赏性,以及手工技艺及产品的传承性和民族性等独特之处。
靖西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南与越南高平省接壤,是祖国西南地区的国际窗口之一,素有“小桂林”和“绣球之乡”美称。
随着绣球业的发展,“绣球之乡”的美誉更是家喻户晓了。
靖西壮族织锦技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历届靖西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曾作了许多发掘、抢救、保护工作,如举办刺绣培训班,成立县壮锦厂、成立刺绣协会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
一、靖西绣球和壮锦发展的现状1.绣球和壮锦是靖西县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工艺。
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一直承受着现代文明的挑战,在现代浪潮冲击下,民族民间文化的状况开始衰落,传统工艺遇到了新的挑战,织锦、绣球这种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陷入前所未有困难,技艺传承后继乏人,如:壮族刺绣手艺中最复杂也是最独特的方式堆绣,堪称绣球中的极品,而如今只有“中华巧女”黄肖琴一人掌握此技艺。
壮族织锦技艺传承人也只有陈晔等少数几人,纯手工制作刺绣逐渐减少,古老技艺濒临消失。
广西靖西绣球文化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靖西简介 (2)1.2 绣球文化概述 (3)二、靖西绣球的历史渊源 (5)2.1 缪球的起源 (5)2.2 绣球在靖西的发展历程 (6)三、绣球的文化内涵 (8)3.1 寓意与象征 (9)3.2 艺术特色 (10)3.3 社会文化功能 (11)四、绣球的制作工艺 (12)4.1 材料选择 (13)4.2 工艺流程 (14)4.3 裁剪与缝制技巧 (15)五、绣球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 (16)5.1 传承方式 (18)5.2 当代绣球的设计创新 (19)5.3 绣球产业的发展 (20)六、绣球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21)6.1 文化节庆活动 (23)6.2 教育普及 (24)6.3 国际交流与合作 (25)七、绣球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6)7.1 旅游资源开发 (27)7.2 导游解说词中的绣球文化 (28)7.3 游客体验活动 (30)八、结语 (31)8.1 绣球文化的未来展望 (32)8.2 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33)一、内容概括广西靖西绣球文化源远流长,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文化以绣球为载体,通过精湛的刺绣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靖西地区深厚的民族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靖西绣球不仅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更承载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寄托。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成为了靖西乃至整个广西地区的文化符号。
绣球制作工艺精湛,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展现出壮族刺绣的高超技艺。
在文化内涵方面,靖西绣球融合了壮族的历史、神话、传说等元素,通过绣球这一具体形象,传达出壮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绣球也是壮族青年男女之间传递情感、定情信物的重要媒介,体现了壮族爱情的独特魅力。
靖西绣球文化还与当地的民俗活动、节庆等紧密相连,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靖西绣球已经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着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