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温度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499.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教师: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学生: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出示四季图片】【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分别给你什么感受?【导入语】春夏秋冬分别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尤其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让人印象深刻,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四季的不同以及水的物态变化,同时引入温度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温度不同,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我们有时凭感觉去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请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导入语】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小实验】自制温度计【指令语】请同学们参考课本47页“想想做做”,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小组合作自制一个温度计。
同时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设问】如何改进自制温度计,从而更方便更精确地测量温度?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各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用寒暑表【设问】为什么各种温度计的玻璃管都设计得非常细呢?【指令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思考一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指令语】不少同学注意到温度计上有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结合手中的常用温度计,进行自学。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内容分析: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是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和进行物态变化实验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物质三态的认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酒精灯的使用和温度计的使用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由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生活中经常接触,其特点学生也能理解,所以简要讲解即可。
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但作为研究物态变化实验的必备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应向此部分倾斜。
教学设计:【课题引入】教师:同学们知道柯南是什么人吗?学生:……………………教师:柯南善于动脑筋破案,据我观察,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喜欢动脑,老师这里有一个案子要同学们帮个忙破解一下,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支撑原子弹的钢架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有谁能告诉我到哪里去了?学生:……………………教师:在生活中老师也碰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示樟脑丸)我家的衣柜里经常放樟脑丸防虫,但一段时间后它就会变小甚至消失,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教师:老师还注意到前几天下雨后,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消失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地上的雨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后又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并漂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随着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掉下来形成下雨、下雪或其他的降水方式。
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冰是水的固态,通常说的水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引入阶段设计理念:物态变化往往伴随着某种状态下物质的变少、变多甚至消失、出现,弄清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很重要,每一个物态变化伴随着一个“案子”:这种物质从哪里来?或者这种物质到哪里去了?第一个问题紧紧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从动画片出发,引导学生一起来破案,把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集中在课堂里。
关于钢架的消失和樟脑丸的消失,学生简要回答,甚至不会回答也可以,悬而未决,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知识的意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温度转换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测量方法;2.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温度计,温度转换表;2.实验器材:水,冰块,热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温度的认识和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关于温度的事物?温度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温度计图片,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和常见的测量方法。
概念讲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一种表示,通常用温度计来进行测量。
示意图展示:展示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并说明如何读取温度。
3. 温度单位的转换(15分钟)教师介绍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进行刻度。
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32°F,沸点为212°F进行刻度。
示例计算:教师通过示例和计算板书,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
4.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温度测量和转换的理解。
实验步骤: 1. 探究冰点温度的测量:将温度计插入冰块中,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
2. 探究沸点温度的测量: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
实验要求: 1. 学生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得擅自行动。
2. 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准确计算和分析实验结果。
5. 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讨论问题: 1. 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2. 在温度测量中会遇到哪些常见问题? 3. 如何解决温度转换的计算问题?总结要点: 1. 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要注意读取温度时的单位和精度。
第二章物态变化学案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能区别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和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正确测量温度的方法。
学习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的探究及使用;学习难点:温度计的读数。
预习内容:1、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状态。
2、使用酒精灯时,为什么不可以用嘴吹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察你家厨房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将它们的名称填入下表中。
固体液体气体4、温度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计上的标度采用的是________温标,这种标度的单位是________,是由__________首先规定的。
5、使用液体温度计时,为什么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来自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内容:一、物质的三态1、认真观察“信息快递”中酒精灯的使用,完成下列填空:(1)酒精灯的温度最高,应该用加热;(2)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不能;(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第一章风速测量1.1风速测量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
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
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
1.2 风杯风速计风杯风速计是最常见的一种风速计。
转杯式风速计最早由英国鲁宾孙发明,当时是四杯,后来改用三杯。
它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
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
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或光电计数器等记录。
图1.1 风杯风速计1.3 叶轮风速仪风速计的叶轮式探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把转动转换成电信号,先经过一个临近感应开头,对叶轮的转动进行“计数”并产生一个脉冲系列,再经检测仪转换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
法国KIKO叶轮风速仪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
叶轮的轴杆启动内含八个电磁极的原型磁铁,置于磁铁旁的双霍尔传感器感测到侧场中电磁极的转变信号。
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电子频率且和风速成正比,并感测旋转方向。
图1.2 KIMO原理1.4 热线风速计一根被电流加热的金属丝,流动的空气使它散热,利用散热速率和风速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再通过电子线路线性化(以便于刻度和读数),即可制成热线风速计。
金属丝通常用铂、铑、钨等熔点高、延展性好的金属制成。
常用的丝直径为5μm,长为2 mm;最小的探头直径仅1μm,长为0.2 mm。
根据不同的用途,热线探头还做成双丝、三丝、斜丝及V形、X形等。
为了增加强度,有时用金属膜代替金属丝,通常在一热绝缘的基体上喷镀一层薄金属膜,称为热膜探头。
热线探头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
第二章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知识点】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流程设计】播放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
一、物质的三态、酒精灯的使用教师出示冰块,问:冰除了有这种状态外,它还能变化成哪些状态?如何使冰块变成另外两种状态呢?加热的手段,方法很多(如:各种热具)实验室里我们用酒精灯作为热源来加热请同学们认识酒精灯并配合课本P28信息快递“酒精灯的使用”尝试点燃和熄灭酒精灯,体验酒精灯的使用过程,谈谈你是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实验,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下的水,它们的形状、体积是否固定?二、温度计、温度的测量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的呢?你知道温度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吗?(师生共同探讨)。
(1)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2)温度计刻度的划分(3)温度计的使用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小结:【化解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典型例题】〖例1〗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例3〗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病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训练】1.__________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