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温度检测与仪表
- 格式:docx
- 大小:15.65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章过程参数的检测与仪表教学要求:掌握检测仪表的基本性能指标(精度等级、变差、灵敏度等)掌握压力的检测方法(液柱测压法、弹性变形法、电测压法)学会正确选用压力计掌握应用静压原理测量液位和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的零点迁移差压式流量计测量原理,常用节流元件,转子流量计结构、测量原理掌握容积式流量计(腰轮流量计)结构、工作原理、使用场合掌握应用热电效应测温原理掌握补偿导线的选用掌握冷端温度补偿的四种方法;了解热电偶结构,分类重点:弹性变形法、电测压法压力计选用应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的零点迁移问题补偿导线的选用和冷端温度补偿难点:确定精度等级,压电式测量原理应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的零点迁移问题第三导体定理电桥补偿法§2.1 概述一、检测过程及误差1.检测过程检测过程的实质在于被测参数都要经过能量形式的一次或多次转换,最后得到便于测量的信号形式,然后与相应的测量单位进行比较,由指针位移或数字形式显示出来。
检测误差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值误差产生的原因:选用的仪表精确度有限,实验手段不够完善、环境中存在各种干扰因素,以及检测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原因,根据误差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误差分为三类。
(1)系统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特点: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可通过实验或分析的方法找出其规律和影响因素,引入相应的校正补偿措施,便可以消除或大大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检测仪表本身的不完善、检测中使用仪表的方法不正确以及测量者固有的不良习惯等引起的。
(2)疏忽误差------------明显地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又称粗差,特点:无任何规律可循。
误差产生的原因: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操作者的粗心(如读错、算错数据等)、不正确操作、实验条件的突变或实验状况尚未达到预想的要求而匆忙测试等原因所造成的。
热工仪表基础知识————————————————————————————————作者: ————————————————————————————————日期:热工仪表基础知识第一章、热工测量和仪表第一节、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量:1、测量是人们借助专门工具,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将被测量x 0以测量单位U 的倍数显示出来的过程。
2、被测量的真值μ只能近似地等于其测量值x :3、热工测量是指压力、温度等热力状态参数的测量,通常还包括一些与热力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参数的测量 。
二、测量方法:按测量结果的获取方式来分(1)直接测量法:使被测量直接与测量单位进行比较,或者用预先标定好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从而得到被测量数值的测量方法,称直接测量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量有某种确定函数关系的其他各变量、再按函数关系进行计算,从而求得被测量数值的方法,称为间接测量法。
按被测量与测量单位的比较方式来分(1)偏差测量法:测量器具受被测量的作用,其工作参数产生与初始状态的偏离,由偏离量得到被测量值,称为偏差测量法。
(2)微差测量法:用准确已知的、与被测量同类的恒定量去平衡掉被测量的大部分,然后用偏差法测量余下的差值,测量结果是已知量值和偏差法测得值的代数和。
(3)零差测量法:用作比较的量是准确已知并连续可调的,测量过程中使它随时等于被测量,也就是说,使已知量和被测量的差值为零,这时偏差测量仅起检零作用,因此,被测量就是已知的比较量。
0x U μ=0x xU≈三、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被测量参数的测量值x 与其真值μ的之差。
真值常用的方法有:(1)用标准物质(标准器)所提供的标准值,例如水的三相点。
(2)用高一级的标准仪表测量得到的值来近似作为真值。
(3)对被测量进行N 次等准确度测量,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近似为真值。
N 越大,越接近真值。
常见的测量误差表达方式:1.绝对误差2.实际相对误差 3.标称相对误差 4.折合误差折合误差一般用于比较测量仪表的优劣。
第一节温度检测与仪表一、温度检测的基本概念1、温度: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标: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3、常用温标: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势力学温标(T)、国际实用温标。
A、华氏:冰点为32度。
水的沸点面212度,180等分,等分为1度。
B、摄氏:冰点为0度。
水的沸点为100度,100等分,等分为1度。
华氏与摄氏的转换:t c=(5/9)* (t F-32) ℃C、势力学温标(T):又叫开尔文温标,又称绝对温标。
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温标,它规定分子运动停止时的温度为绝对零度。
(或称最低理论温度)D、国际实用温标:国际上统一使用的温标。
1968年国际权度委员会制定的。
开尔文度等于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1)、水三相点:在一个密封的水蒸气压力为4.579mmHg的三相点瓶内水、水、汽三相间的相手衡温度。
温度值为273.16K(0.01 ℃)。
水的三相点和冰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冰点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与含有饱和空气的水的相平衡温度,其数值为273.15K(0 ℃).(2)、绝对零度:-273.15 ℃为绝对零度。
开尔文温标的起点是绝对零度。
T68=t68+273.15二、温度计的种类。
(接触——感温元件与被测介质)。
1、接触式测量:双金属温度计、玻璃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温度变化其体积和压力发生一定变化。
铂,铂金,镍等金属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变化其电阻发生变化。
S,B,J,R,K,E,T:电偶两端温度不同,回路中有热电势产生,热电势的大小与冷热端温差有关。
2、非接触式测量:光学高温计、辐射高温计、比色温度计、部分辐射温度计:热辐射线或亮度与物体的温度有一定关系。
第二节热电偶测温原理一、热电动势与热电效应。
1、热电动势:当两种金属相接时,由于两种不同金属的自由电子密度和逸出功不同,因而电子就有从一种金属流向另一种金属的现象,流出电子较多的金属带正电,得到电子较多的金属带负电,此时两金属相接处产生了接触电势。
第二章温度检测与仪表
1.什么是热电效应?热电偶的热电势由几部分组成?热电偶回路中
的总电势如何表示?有何结论?
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有那些?分别有何实际应用意义?
3.为什么要对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进行补偿?常用的热电偶的冷端温
度处理方法有哪些?并给出相应的表达式?
4.什么是热电偶的补偿导线?为什么要规定补偿导线的型号和极性?
在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试用热电偶原理分析:(1)补偿导线的作用;(2)如果热电偶已
选择了配套的补偿导线,但连接时正负极接错了,会造成什么测量结果?
6.用分度号为K型的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冷端温度为80℃,
在没有采取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显示仪表指示值为600℃。
试问被测的真实温度应该是多少?如果热端温度保持不变,用KX型补偿导线将冷端延长到23℃的恒温室内,问这时显示仪表的示值应为多少?如果将冷端采用冰点法置于0℃,则显示仪表的示值又应为多少?
7.用分度号为S型的铂铑-铂热电偶测量某设备的温度,测到的热电
势为10mv,冷端温度为25℃,求设备的真实温度。
如果改用K型热电偶,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到的热电势应为多少?
8.在用热电偶和热电阻测量某一温度时,若出现如下几种情况,问
仪表的指示值如何变化?
(1)当热电偶开路、短路或极性接反时;
(2)当热电阻开路、短路或热电阻使用二线制时。
9.非接触式测温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辐射测温仪表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