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蛋白质
- 格式:pdf
- 大小:623.29 KB
- 文档页数:8
课前引入一、蛋白质1. 蛋白质基础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以及蛋清等;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功能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作用机理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另一部分氨基酸可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能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约18kJ的能量。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知识导航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
各种食物看似千差万别,但从营养的角度看,其基本成分只有六种,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常被称为六大基本营养素。
其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属于有机营养素;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的是蛋白质、糖类、油脂。
知识精讲2. 两种重要的蛋白质(2)酶酶也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而且一般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3. 蛋白质的变性有些物质如甲醛等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因此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但利用甲醛的这个性质,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
二、糖类 1. 糖类基础2. 常见的糖类 (1)淀粉①化学式为(C 6H 10O 5)n ,随着n 值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
②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进行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C 6H 12O 6)。
③淀粉遇碘变蓝,利用这个原理可检验淀粉。
(2)葡萄糖①葡萄糖化学式为C 6H 12O 6。
②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学习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用途,掌握蛋白质的性质;2、介绍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和名称,了解氨基酸由于羧基和氨基的存在而具有两性的性质;3、了解肽键及多肽的初步知识。
【要点梳理】要点一、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蛋白质是一类结构非常复杂的化合物,含碳、氢、氧、氮及少量的硫,有的还含有微量磷、铁、锌、钼等元素。
2.蛋白质的物质属类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通常从几万到几十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要点诠释:(1)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NH2叫氨基,可以看成NH3失一个H 原子后得到的,是个碱性基。
氨基的电子式:(2)氨基酸至少包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其通式为:(-R表示烃基或氢原子)。
由于氨基具有碱性,羧基具有酸性,因此,氨基酸与酸或碱都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具有两性。
(3)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叫α-氢原子,次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叫β-氢原子。
羧酸分子里的α-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叫α-氨基酸。
(4)蛋白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它在酶或酸、碱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
所以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
天然蛋白质大都是由α-氨基酸组成。
常见的氨基酸及其结构简式如下表:名称俗称结构简式氨基乙酸甘氨酸α-氨基丙酸丙氨酸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4.多肽(1)肽和肽键一个分子中的氨基跟另一个分子中的羧基之间消去水分子,经缩合反应而生成的产物叫做肽,其中的酰胺基结构(-CO-NH-)叫做肽键。
肽键的形成:(2)二肽、多肽和肽链由两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一个肽键的化合物是二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是多肽。
多肽常呈链状,因此也叫肽链。
(3)多肽与蛋白质的关系多肽与蛋白质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常把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000的叫做多肽。
蛋白质水解得到多肽,多肽进一步水解,最后得到氨基酸。
一、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
3.了解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4.学会进行蛋白质的简单检测。
二、教学重点:1.蛋白质的概念和组成。
2.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2.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展示法。
2.示范演示法。
3.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蛋白质”是什么,并了解学生对蛋白质的初步认识。
2.知识讲解与展示(40分钟)a.蛋白质的概念和组成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PPT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组成,包括氨基酸的构成、蛋白质的多样性等。
b.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教师介绍不同分类的蛋白质及其功能,如结构蛋白、酶、激素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的重要作用。
3.合成和降解过程讲解(30分钟)教师讲解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并通过图示或实验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需要合成和降解蛋白质。
4.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的蛋白质检测实验,如毛发试剂的使用、利用酶的反应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5.讨论交流(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与蛋白质相关的话题,如人类摄入蛋白质的注意事项、蛋白质的补充等,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
6.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蛋白质并回答问题。
同时布置实验报告的撰写任务,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讨论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蛋白质的理解程度。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蛋白质的认识和运用。
七、教学反思:本课以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互动式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实验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蛋白质维生素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及动物的肌肉、血液、毛发和各种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肉、鱼、牛奶、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虾、酱油等。
2.蛋白质的作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
3.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C)、氢(H)、氧(O)、氮(N)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
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含氮的尿素等物质。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松花蛋(皮蛋)表面的松花即谷氨酸钠。
4.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物理变化硝酸、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钡盐、学在许多食品中,都容易霉变,注意,该类物品发生霉变后,能产生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黄曲霉素。
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霉变的食品。
实验内容: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实验方法:取样,点燃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棉线燃烧后,没有气味,产生灰烬松脆。
羊毛线燃烧后,产生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的灰烬松脆;化纤燃烧后,没有气味,燃烧剩余物产生熔球现象,较硬。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简单的鉴别。
二、维生素1.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蔬菜、水果、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含片等。
2.维生素的作用: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3.维生素的来源: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故不能偏食4.维生素的组成:维生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5.认识某些维生素(1)溶解性: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油脂,故其制剂都是油状的。
维生素B、C能溶于水。
但加热时均易受到破坏,VC在碱性情况下也容易受破坏。
(2)某些维生素的作用及存在维生素A: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及骨骼发育,存在于鱼肝油、肝脏、水果中等。
九年级化学蛋白质知识点在化学中,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是由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聚合物。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及到许多生物学过程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化学学生需要了解的蛋白质知识点。
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原始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原始结构是指蛋白质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是指氨基酸链的局部结构形式,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
三级结构是指整个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即氨基酸链的二级结构的折叠方式。
四级结构是由多个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例如由多个蛋白质链组成的酶。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担任着许多生物学过程和功能的重要角色。
首先,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存在于细胞的质膜、细胞器和细胞内。
其次,蛋白质可以作为酶催化化学反应,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蛋白质还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输送和存储生物分子、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
蛋白质的种类蛋白质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的差异进行分类。
例如,结构蛋白质是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构造材料,如胶原蛋白和角蛋白。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抗体是免疫系统中起抵抗病原体侵袭作用的蛋白质。
激素是调节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信号分子,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运输蛋白质可以帮助其他分子通过细胞膜,如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在消化系统中,蛋白质首先被胃中的酶类分解成小片段的多肽。
然后,胃酶和胰酶将多肽进一步分解成各种氨基酸。
最终,这些氨基酸通过细胞膜转运蛋白质进入肠道上皮细胞,并通过血液循环分配到全身各个组织中。
蛋白质的缺乏和过多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摄入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带来健康问题。
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
另一方面,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问题。
因此,对于蛋白质的摄入应该保持适度平衡。
初三化学中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蛋白质的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比色法:将待测物与含有蛋白质标准品的溶液进行比色,根据结果判断待测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2. 生物试验法:通过观察生物对待测物的反应,判断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如通过蛋白质凝固、酵解等现象来确定。
3. 纸片电泳法:利用电泳原理将待测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出来,从而进行检测。
4. 硫酸钠沉淀法:将待测物与硫酸钠溶液进行混合并沉淀后观察沉淀颜色和形态,从而判断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8•3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2)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
(3)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从那些食品中可以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4)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区别某些有机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节课的预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2)联系日常生活和生物医学的常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关蛋白质的知识。
会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某些有机物。
(3)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
(4)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和性质特征和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并会区分某些有机物。
【课前准备】
教师: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镊子、鸡蛋白(生)、棉纱线、头发、羽毛、饱和硫酸铵溶液、浓硝酸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有关维生素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