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12 KB
- 文档页数:2
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的观察比较目的:通过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探求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降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插管及拔管的风险。
方法: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30例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全麻;30例采用常规快诱导插管,记录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插管3 min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
结果:健忘镇痛慢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差异;快速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明显(P<0.05)。
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健忘镇痛;慢诱导;心血管疾病;麻醉全麻诱导是实施麻醉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何做到麻醉诱导平顺,保证手术安全,一直受到麻醉医师的重视。
特别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诱导,如何有效控制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麻醉平稳,十分关键。
近年来我科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以减轻心血管不良反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5~87岁,体重48~82 k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心功能Ⅱ~Ⅲ级,合并高血压患者均经术前抗高血压治疗用药,术前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或临界高值。
1.2 麻醉方法术前药长托宁0.5 mg,术前30 min肌注。
入手术室后连接GE监护仪持续观察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无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
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
A 组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插管,施行1%丁卡因口腔、舌根、咽喉表面麻醉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0.04 mg/kg、芬太尼1~2 μg/kg和氟哌利多2.5 mg诱导,用量以保持患者浅睡、唤之能清醒合作为宜,保留患者自主呼吸。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诱导插管的应激反应报告1.2 方法患者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输注氯化钠溶液,面罩吸氧5min 后进行诱导。
瑞芬太尼剂量按照分组决定,90s 内静脉注射完,异丙酚以10mg/10s 速度推注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1mg/kg ,肌肉松弛满意后完成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吸入低浓度安氟醚与静脉泵注3mg/ (kg.h )维持麻醉,密切关注患者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麻醉诱导后记录诱导前(TO)、插管后1min (T1)、插管后3min (T3)、插管后5min (T4)5个时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即收缩压(SBP、扩张压(BDP、心率(HF),同时抽血测量患者的抽血测血清皮质醇情况。
1.4 统计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O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显著性水平(T =0.05。
2结果A组与B组患者插管后1min的SBR DBP及HR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诱导前与诱导后1min 比较差异显著(P<0.01 ),插管后3min、5min的SBP DBP及HR则较诱导前明显降低,诱导前与诱导后3min、5min比较差异显著(P<0.01 )。
C组患者插管后1min、3min及5min的SBP DBP及HR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诱导前与插管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 )。
但C组患者插管后1min、3min及5min的SBR DBP及HR均较同期A组、B组降低得更为明显(P<0.01 )。
可见临床应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均能明显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但C组,即瑞芬太尼用量为2? g/kg , 则能完全抑制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见表1。
A组与B组患者插管后1min的皮质醇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vO.01),插管后3min、5min的SBP DBP及HR则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1 )。
C组患者插管后1min、3min及5min 的皮质醇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vO.01)。
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周日兴【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50例ASA l~Ⅱ级择期手术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分为D组和F组,每组25例.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随后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麻醉诱导.观察记录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13)、插管后5 min(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D组T2、T3、T5、T6时间点的SBP、DBP、HR变化与T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2、T3、T5、T6时间点的SBP、DBP、HR变化与T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2、T3、T5、T6时间点的SBP、DBP,HR变化与F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4时间点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可减轻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07【总页数】2页(P548-549)【关键词】地佐辛;芬太尼;插管;拔管;心血管反应【作者】周日兴【作者单位】白沙县人民医院,海南,白沙,572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地佐辛是一种新型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治疗。
2012年5月~10月本研究将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并与芬太尼进行比较,观察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l~Ⅱ级,均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无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史,无神经系统疾病,无明显困难插管体征。
舒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
对照组镇痛药物选择上使用芬太尼,观察组镇痛药物选择上使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患者心率变化情况,并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皮质醇水平。
结果插管时及插管后5min,观察组心率均慢于对照组(P<0.05),插管时及插管后5min,观察组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能显著降低其应激反应,提高麻醉安全性。
关键词:舒芬太尼;老年;冠心病;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所处环境等均出现明显变化,故老年人群合并内科疾病[1],尤其是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几率增加,对于部分合并急性外科疾病需要实施全身麻醉患者,其围麻醉期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几率增加,风险加大[2]。
故如何有效的降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对患者心血管的应激反应十分重要,本研究则主要探讨舒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冠心病,入组前签署入组同意书,且申报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
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60~85岁,平均(71.5±1.5)岁,发病原因:胆囊结石19例,胆囊炎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15例,胆囊疾病病程1天~3年,平均(1.5±0.1)年,冠心病病程1~36年,平均(13.0±1.1)年;对照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60~86岁,平均(71.6±1.5)岁,发病原因:胆囊结石18例,胆囊炎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15例,胆囊疾病病程1天~3年,平均(1.5±0.1)年,冠心病病程1~35年,平均(13.1±1.1)年,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发病原因、胆囊疾病病程及冠心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分析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差异李正凯【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00)006【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两种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50例需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氯胺酮、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基础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插管即刻两组患者MAP与HR值均出现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MAP与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5 min,两组患者MAP及HR开始有明显升高,对照组较观察组波动更大(P<0.05)。
结论氯胺酮联合异丙酚、芬太尼、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73-173,174)【作者】李正凯【作者单位】450007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J], 李宁江;沈立红;袁春晖;高恩付2.不同麻醉诱导下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J], 张灿华;刘国锋;余鸭全3.不同麻醉诱导下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J], 王炫;周志坚;张学锋4.麻醉诱导后不同剂量羟考酮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殷俊茹; 赵建奎; 杨永慧; 牛江涛5.全身麻醉诱导复合胸部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J], 李彬子;韩文东;王瑞娟;王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CU患者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与不同麻醉手段相关性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ICU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心血管应激反应,探寻最佳麻醉疗法。
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气管插管诱导,静脉麻醉。
观察组予5μg/kg 芬太尼、1.5mg/kg丙泊酚、0.1mg/kg维库溴铵、1mg/kg氯胺酮联合使用;对照组予5μg/kg芬太尼、1.5mg/kg丙泊酚、0.1mg/kg维库溴铵、0.1mg/kg咪达唑仑联合使用,对比观察两组麻醉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
结果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明显改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应用于气管插管麻醉诱导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心血管应激反应;麻醉;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即指患者接受麻醉后,从神经感知清醒逐渐变为可进行手术操作状态的全过程,在导入气管时,是麻醉意外的高发阶段,易导致心跳骤停、气管痉挛,主要源于血液动力学突然改变[1-3]。
对于ICU患者而言,机体呼吸循环已进入代偿时段,一旦血流动力学急剧改变,极可能引起患者气道痉挛,呼吸衰竭,生命垂危[4]。
因此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对于挽救ICU患者意义重大[5]。
本研究通过观察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丙泊酚及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丙泊酚临床效果,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波动状态,寻找最佳麻醉疗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60例需要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已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其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16)岁,平均体重(60±12)kg。
60例患者中,慢阻肺呼吸衰竭21例,创伤性湿肺呼吸困难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
ICU气管插管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与心血管应激反应的相关性及护理【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护理过程中ICU气管插管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与心血管应激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总结在我院入住需要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ICU 患者共计64例相关资料。
结果:对照组在行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前的MAP值为88.64±9.33mm Hg、HR值为85.23±10.02次/min,观察组的MAP值为88.24±8.24mm Hg、HR值为85.54±8.25次/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AP与HR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在行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后1分钟、3分钟和5分钟的MAP值分别是104.14±16.24mm Hg、97.41±13.14mm Hg和92.61±10.24mm Hg,观察组分别为85.04±8.13mm Hg、80.22±6.41mm Hg和70.02±5.54mm Hg,对照组的MAP值与观察组相比都有明显升高,说明数据有可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行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后1分钟、3分钟和5分钟的HR值分别为107.11±11.10次/min、97.44±9.31次/min和92.31±13.11次/min,观察组分别为79.24±9.31次/min、67.33±8.41次/min和64.28±7.23次/min,对照组的HR值与观察组相比都有明显升高,说明数据有可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氯胺酮联合使用行麻醉的方式用于需要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具有更明显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ICU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方式,心血管应激反应麻醉诱导指的是在接受了麻醉之后,患者的意识从刚开始的神经感知比较清醒到最后变为可以进行手术的一种过程,对患者进行麻醉能够产生意外情况的阶段就是给患者进行气管导入时,此阶段容易致使患者的心脏跳动骤停、气管发生严重痉挛等情况,这种并发症状主要是因为血液的动力学发生了突发性改变[1-2]。
舒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诱导期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为临床上选择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10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各50例。
记录诱导前(T0)、给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后即刻(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及插管后2、4、6、8 min(T4-T7)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
结果SF组插管前后SBP、DBP、MAP无明显变化(P>0.05),且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T3、T4 HR增快与T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F组T3、T4、T5、T6 SBP、DBP、MAP 高于T2(P<0.05),且T3、T4、T5 两两比较有差异(P<0.05);HR于T7恢复至T2水平。
结论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诱导中应用,可使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sulfentanyl and fentanyl on case of general anesthesia derivative phase when trachea cannula and to provid clinic evidence of choosing the drugsfor general anesthesia derivative phase when trachea cannula.Methods 100 cases received the selective operation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SF group and F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BP,DBP,MAP and HR were recorded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T0), after injection of fentanyl or sulfentanyl(T1), before trachea cannula(T2),the monment of trachea cannula(T3)and in 2、4、6、8 minutes after cannala(T4-T7).Results The SBP,DBP,MAP in SF group after cannula were same to those before cannula and the values were no difference at every time(P>0.05);HR increased at T3、T4 compared with T2(P <0.05). The SBP,DBP,MAP atT3、T4、T5、T6 inF group were higher thanT2(P <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sufentanil causes were more stable hemodynamic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derivative phase when trachea cannula.【Key words】Sulfentanyl; Fentanyl; Trachea cannula; Blood pressure全麻插管所致应激反应对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严重者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从而增加麻醉风险。
瑞芬太尼对严重烧伤病人全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严重烧伤病人由于烧伤面积广泛,同时合并多脏器的功能损害,术前虽经纠正,大多数病人有好转,或各项指标接近正常,但是麻醉给病人的打击仍是很大的。
在全麻过程中,诱导气管插管常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反应,临床上减轻气管插管后心血管反应的方法很多。
本文探讨瑞芬太尼对严重烧伤病人手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0例行择期严重烧伤手术患者,ASAⅢ~Ⅳ级;年龄20~45岁,烧伤面积40%~98%之间,男20例,女10例;手术为切痂植皮手术,手术时间2~4h。
无心肺疾患,无气管插管困难。
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组(RF组)15例,芬太尼组(F组)15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01mg/kg,苯巴比妥钠2mg/kg。
人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P)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
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0.1mg/kg,丙泊酚1.0~1.5mg/kg,维库溴铵0.1 mg/kg,RF组缓慢注射瑞芬太尼2~3μg/kg(时间>1min),F组注射芬太尼2μg/kg,2min后由技术熟练的麻醉医生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异氟醚2%~3%吸入维持麻醉。
1.3监测常规监测观察麻醉前、诱导后和插管后0、1、3、5min的BP 和HR变化。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的药物(咪唑安定和丙泊酚)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见表。
两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诱导后均有血压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处于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及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剂量羟考酮诱导气管插管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谢柏年 李春梅 陈达和 陈国权【摘要】 目的 探讨羟考酮用于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安全有效剂量。
方法 60例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 根据羟考酮剂量不同随机分为Q1组、Q2组和Q3组, 每组20例。
羟考酮剂量Q1组为0.10 mg/kg, Q2组为0.15 mg/kg, Q3组为0.20 mg/kg。
三组患者均予全麻诱导。
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 0)、诱导插管前(T 1)、导管通过声门时(T 2)、插管后1 min(T 3)、插管后5 min(T 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结果 与T 0时比较, T 1时三组MAP、HR 均明显降低, 且Q3组均低于Q1组、Q2组(P<0.05);T 2、T 3时, Q1、Q2组MAP、HR 均升高, 且Q1组显著高于Q2组(P<0.05);Q3组较T 1升高不明显, 且低于T 0时(P<0.05)。
T 4时三组MAP、HR 恢复至T 0水平。
结论 0.15 mg/kg 的羟考酮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能有效地抑制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且不良反应少, 是较为安全的有效剂量。
【关键词】 羟考酮;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DOI :10.14164/11-5581/r.2016.23.088作者单位: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麻醉科通讯作者:谢柏年羟考酮是从阿片生物碱蒂巴因植物衍生物制成的半合成阿片类药物, 是μκ受体双重激动剂[1]。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端细胞上的μ受体, 减少或阻断C纤维向脊髓脊角神经元的传递, 从而阻止或延缓疼痛, 还可以通过κ受体作用于平滑肌构成的器官发挥镇痛作用[2]。
临床主要用于急性疼痛的治疗, 而用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拟通过比较不同剂量羟考酮诱导气管插管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探讨羟考酮的合理剂量,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参考。
不同时段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段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急诊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将具有气管插管指征的196例院前急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在接到病人的第一时间给予气管插管后用便携式呼吸机辅组呼吸,对照组到达医院后再给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组呼吸。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插管2小时后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记录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血气分析、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能及时得到纠正, 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院前急救危重患者行早期气管插管,可及时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预后,同时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不同时段;气管插管【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84-02【Abstract】Objeca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ubation that was applied in critical ill patients who were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 different periods.Method196 cases of pre-hospital car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3 with indications for intub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98 cases,Auxiliary group was given a portable ventilator to breath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bserved after arriving at the hospital and give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connected to the auxiliary group to breathe。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气管插管是重症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插管过程中会引起应激反应,例如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等,这些反应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威胁。
因此,对应激反应的控制至关重要,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选择性中枢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应激反应。
然而,右美托咪定的剂量对应激反应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剂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应激反应的控制效果。
2. 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氧合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3. 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将选取100名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年龄为18-60岁。
2. 研究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人。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组1:左美托咪定0.05 mg/kg;组2:左美托咪定0.1 mg/kg;组3:左美托咪定0.15 mg/kg;组4:生理盐水0.9%。
3. 研究指标:(1)收集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
(2)记录气管插管前及插管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3)记录气管插管前及插管后不同时间点的呼吸功能(呼出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液碳酸氢盐浓度、氧合指数)。
(4)记录气管插管前及插管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
4.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处理。
根据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给药的情况,对比不同组之间生命体征、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并进行方差分析。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是: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会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控制产生不同的影响。
地佐辛对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秦东全;马赫;卢可健;凌玉萍;孙旻【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7(038)012【摘要】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心血管反应影响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4 μg/kg芬太尼超前镇静,观察组患者则给予0.15 mg/kg地佐辛超前镇静,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2.0 mg/kg丙泊酚和0.2 mg/kg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和插管前后各时间的心率(HR)、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丙泊酚用量、插管时间及术后各时间VA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和插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h、2h、6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78%)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02,P=0.01),观察组在T2 、T3、T5、T6的HR、DBP及SB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T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可有效减轻插管对患者心血管产生的应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具有较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减少插管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总页数】3页(P2300-2302)【作者】秦东全;马赫;卢可健;凌玉萍;孙旻【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31;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31;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31;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31;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3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J], 范建军2.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J], 李万木;邾立国;武圣丰3.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J], 周日兴4.地佐辛对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J], 秦东全;马赫;卢可健;凌玉萍;孙旻5.全身麻醉诱导复合胸部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J], 李彬子;韩文东;王瑞娟;王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分
析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危重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
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到2011年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硫喷妥钠、力月西加芬太尼
和舒芬太尼作为主要的诱导麻醉剂,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结果三种诱导
麻醉剂对血流动力学的总体趋势都是使血压和心率先升高,再逐步恢复到参考水
平(P<0.5)。
其中使用力月西加芬太尼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平稳,心率较低。
结
论采用力月西加芬太尼作为诱导麻醉方法,患者的血压变化较为平稳,心率较低,对危重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关键词】诱导麻醉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
引言
麻醉的的诱导期分为阵痛期和兴奋期。
其中兴奋期病人表现为兴奋躁动、呼
吸不规则、血压不稳定等症状。
在整个麻醉诱导期中更是容易出现喉头痉挛、心
跳骤停等麻醉意外[1]。
对于危重患者观测其在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
反应非常重要,其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要密切留意,若操作或是麻醉不当
而导致患者的血流波动剧烈很可能会发生麻醉意外危机患者生命。
本文主要总结
分析了我院从2010年4月到2011年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对其进行的不同的麻醉
诱导气管插管方法和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到2011年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危
重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9名,女性患者67名,年龄从22~54岁。
体重48~72kg,平均体重为56.2kg。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采用不同的静脉麻醉药进行诱导麻醉。
第一组:硫喷
妥钠1.0 mg/kg +异丙酚1.0 mg/kg +维库溴铵0.12 mg/kg,共48例;第二组:力月
西0.06 mg/kg+芬太尼0.05mg/kg+异丙酚1.0 mg/kg +维库溴铵0.12 mg/kg,共62例;第三组:舒芬太尼0.5μg/kg+异丙酚1.0 mg/kg +维库溴铵0.12 mg/kg,共46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是观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分别测定患者插管时、插管后1min、插管后4min、插管后6min的MAP、HR和SPO2等数据,并
以患者诱导麻醉前30min的3次MAP和HR的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对比数值。
分析三种麻醉方法对危重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2 结果
表1 三组不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统计表
通过上面可以看出3组数据的MAP和HR与参考对比值都有统计学差异(P
<0.5)。
诱导麻醉插管后血压下降,但三组中第二组的血压较为平稳,血压波动
较第一组和第二组小;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第二组的心率下降更为明显。
总体趋势是插管时患者的MAP和HR均会上升,插管后会逐步开始下降至参考水平。
通过数据比较,第二组采用力月西加芬太尼作为诱导麻醉方法,患者的血压
变化较为平稳,心率较低,对危重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3 讨论
诱导麻醉气管插管是发生麻醉意外最多的麻醉阶段,这与患者在麻醉期间血
流流动剧烈有一定的关系。
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该阶段出现麻醉意外的几率大
大升高,这是由于患者的呼吸循环处于一种代偿阶段,由于气管插管所引起的血
流动力学的改变容易使得患者处于危险状态。
由于气管插管而引起的一些列心血
管应激反应一直是麻醉科需要避免的问题。
由于插管时对咽喉部等机械刺激,使
得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以及肾上腺髓质系统等出现兴奋状态,从而使得患者的心
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出现心律失常等。
诱导麻醉一般采用诱导期短的麻醉药物作为诱导麻醉剂,如力月西或是氧化
亚氮,它能使患者迅速进入外科麻醉期,但由于该类药物的诱导期短,故需要与
其他药物合用维持麻醉状态[3]。
由于人体对外来物质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而在气管粘膜和喉部位置有丰富
的神经感应器,所以在进行气管插管时,机体往往会表现强烈的反应,出现一系
列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如内源性物质分泌的增多,皮质激素大量分泌以及心血
管系统的一系列正性作用,往往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对以危重病人,其身
体机能处于一种代偿状态,其心血管系统极为敏感脆弱,当受到较大刺激而发生
波动时,很有可能会发生如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脑血管破裂等危殆情况,生
命受到威胁。
所以在对危重病人进行诱导麻醉气管插管的时候更应该要注意选择
麻醉的方法,避免出现麻醉意外。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M]. 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8.
[2] 孙海燕,薛富善,李平,等.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与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研究[J].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3, 10( 5): 347- 349.
[3] 方晓萍,杨禄坤,王凤君.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观察[J]. 河北医学,2011-8,17(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