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习俗
- 格式:doc
- 大小:423.00 KB
- 文档页数:12
潮汕的生孩子习俗
潮汕地区的生育习俗丰富多样,且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
1.吃喜酒:孩子出生后,家人会设宴庆祝,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
分享喜悦。
2.送红蛋:亲友会送来染红的鸡蛋,表示祝福和庆贺。
3.送衣物:亲友会送给新生儿一些衣物,通常包括婴儿的衣裤、袜
子、帽子等。
4.送金饰:有些家庭会给孩子送一些金饰,如金锁、金手镯等,寓
意着富贵和吉祥。
5.点香火:在潮汕地区,新生儿的祖父母会在家中点燃香火,祈求
祖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6.起名字:新生儿的命名通常会考虑五行、八字等因素,以图吉祥
如意。
7.满月礼:在孩子满月时,家人会举行庆典,邀请亲友前来庆祝,
同时给孩子剃发、洗澡等。
这些习俗体现了潮汕地区人们对生育的重视和对新生命的祝福。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习俗已经逐渐被简化或摒弃,但仍有一些家庭仍然坚持这些传统习俗。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它的独特风俗和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本文将从潮汕的传统节日、婚俗、饮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方面,介绍潮汕的风俗。
一、传统节日潮汕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汕三月三和潮汕二月初二。
潮汕三月三是潮汕地区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花炮比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来自潮汕各地的花炮队伍聚集在潮州市城区的大众广场上,进行花炮比赛。
比赛期间,花炮声不绝于耳,烟花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潮汕二月初二则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
在这一天,潮汕各地的人们都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烧纸、烧香、祭拜祖先。
同时,还有一些传统的活动,如舞狮、舞龙、打太平鼓等,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婚俗潮汕的婚俗也非常独特。
在潮汕,结婚不仅是一件家庭的大事,也是一件社会的大事。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红色嫁衣,新郎要穿着黑色礼服。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都要穿着鞋子,但在进入新房后,要将鞋子脱掉,然后由新娘的姐妹或闺蜜帮助新郎新娘脱鞋子,象征着彼此之间的互相照顾和关爱。
潮汕的婚礼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宴请嘉宾时要用鸡蛋糕。
鸡蛋糕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鸡蛋、糯米粉、糖等原料制成,味道鲜美。
在婚礼上,新人要亲手将鸡蛋糕送给宾客,表示对嘉宾的尊重和感谢。
三、饮食文化潮汕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汕的美食以海鲜和糕点为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潮汕牛肉火锅和潮汕蒸粉。
潮汕牛肉火锅是潮汕地区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以新鲜的牛肉和各种蔬菜为主要原料,配以鲜美的汤底和调料,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则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糯米粉、虾米、肉末等原料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还有一个特别的吃法,就是用生抽、醋、辣椒油等调料拌着吃,味道更加美味。
四、民间艺术潮汕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剧是潮汕地区最有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以潮汕话为基础的传统戏曲。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中心,潮汕地区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本文将从潮汕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饮食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介绍潮汕的风俗文化。
一、传统节日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汕庙会。
潮汕庙会始于唐朝,历经千年沉淀,现已成为潮汕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人们会在当地的庙宇内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并在庙会上观看表演、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等,庙会期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二、婚礼习俗在潮汕地区,婚礼习俗繁多,有“三朝大礼”、“过门”、“拜堂”等传统仪式。
其中,“三朝大礼”是指新娘在结婚前,先要向祖先祭拜三次,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激;“过门”则是新娘进入新家的仪式,要由新郎的母亲在门口迎接;“拜堂”则是在新婚夫妇回到新家后,要在家中的神龛前拜祭,祈求家庭幸福美满。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抬花轿”、“搭喜楼”等婚礼习俗,这些传统仪式不仅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
三、饮食文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以海鲜和糕点为主要特色。
潮汕人喜欢吃新鲜的海鲜,如鲍鱼、海参、鱼翅等,而且烹调方法多样,口味鲜美。
潮汕地区的糕点也非常有名,如普宁糕、潮州糕、鸡粥糕等,这些糕点口感绵软,香甜可口,是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如潮汕牛肉丸、潮汕粉果、潮汕炸鱼皮等,这些小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价格实惠,深受人们喜爱。
四、建筑特色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也很独特,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形式。
潮汕木楼是潮汕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们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分明、装饰精美,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潮汕木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区的文化瑰宝。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庙宇,如潮州八邑祠、汕头崇武古城等,这些古建筑和庙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地区的风俗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南部,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情而闻名。
潮汕地区的风俗习惯深受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情。
以下将介绍潮汕地区独有的风俗习惯。
潮汕人热情好客潮汕人以热情好客著称,不论是家庭还是商务场合,都习惯于热情款待客人。
来访客人一到,主人会热情地招呼客人进屋,并端上茶水和小吃款待客人。
这种待客之道体现了潮汕人的亲切和友好,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和重视。
潮汕地区的节庆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新春、清明、端午、中秋等,每逢节庆,当地人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比如,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燃放鞭炮,希望新一年能够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潮汕人的饮食文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独特。
潮汕菜以地道、鲜美、清淡著称,代表性菜肴有文昌鸡、潮汕牛肉火锅、客家蒸鱼等,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此外,潮汕人还有特别的饮食习惯,如潮汕人喜欢喝早茶,喜欢品尝各式海鲜烹饪,反映了潮汕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潮汕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潮汕地区也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潮汕牛车、潮绣、潮州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精致、细腻,传承着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
而潮汕的陶瓷制作、刺绣、漆器加工、竹编等手工艺也各具特色,体现了潮汕人勤勉聪明、工匠精神。
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如婚嫁习俗、祭祀习俗等。
在潮汕地区举办婚礼时,都会举行一系列传统的仪式,如过堂、拜堂、交杯酒等,这些传统习俗凝聚了家族感情,传承着家族文化。
此外,在潮汕地区,祭祀也是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在传统节日或祭祀活动中,会供奉祖先、神灵,祈求生活顺利、家庭幸福。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潮汕人民的审美情趣,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总的来说,潮汕地区的风俗习惯多样丰富,体现了潮汕人民的独特文化气质和传统精神。
这些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使得潮汕地区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
潮汕风俗文化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虽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却自嘲为“省尾国角”。
潮汕地区一直是广东仅次于南番顺的第二文风鼎盛地区。
潮汕风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
<<潮汕除夕、春节习俗>>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稞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裳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除夕将至,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吃团年饭。
除夕将至,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
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希望有所帮助!潮汕人过年除夕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祭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汕头的传统节日风俗汕头作为广东省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拥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节日和风俗,代表着汕头人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也是汕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花灯节花灯节是汕头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花灯节主要是在夜间举行,人们在街上或公园里观赏各种精美的花灯,如灯笼、花炮、金鱼灯等。
花灯节不仅是展示汕头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同时还展示了汕头特别的文化传统和节日气氛。
二、潮汕新年潮汕新年,是汕头地区汕、潮、揭三个地区的汕南文化共同传承的一个节日,也是汕头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年传统。
潮汕新年的庆祝时间,一般在春节之后的第五十天左右。
潮汕新年的庆祝方式相当独特,以灯会、龙舞、舞狮和祭祀等为主要内容。
这些活动不仅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同时也能够保持汕头独特的风俗传统。
三、吃粿仔节吃粿仔节,是汕头地区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据传说,吃粿仔能够让人温馨感到幸福。
每年的送粿仔的日子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八日左右,人们在这天都会到亲戚好友家来献上粿仔,而后又一个个品尝粿仔。
吃粿仔节是汕头地区的重要节日,人们通过赠送粿仔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和祝福,表达对亲人、朋友们的关怀和敬意。
四、端午节端午节,也是汕头地区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日,当天人们会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同时还会扎艾草,写“五毒”字,挂艾草、菖蒲和香囊以祈保平安。
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也是对汕头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致敬。
五、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汕头地区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个晚上,人们会赏月、赏菊、吃月饼,同时还会点燃一些儿童和老人喜欢的小灯笼。
中秋节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和节日的气氛,同时也是汕头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总之,汕头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独特的传统文化,为汕头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汕头,认识汕头,并感受到汕头地区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独特魅力。
潮汕春节的独特习俗传统中国农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习俗而闻名。
潮汕春节以其特殊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的食物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潮汕春节的独特习俗,并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一、迎神贺岁潮汕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从农历腊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在这个期间,人们会烧香拜祖先,拜神祭祭神像,并祈求平安、幸福和好运。
这个传统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敬。
二、舞龙狮潮汕春节期间,人们也会举行盛大的舞龙狮活动。
这种活动是用一条长长的彩色龙和一个威武的雄狮来表演,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舞龙狮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财富,也被视为一种驱邪和庆祝的象征。
三、火把游行在潮汕地区的一些城镇,人们会在除夕夜举行火把游行。
火把游行是指参与者手持火把,穿着传统服装,沿着特定的路线游行。
这个传统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还代表了对新年到来的热情和祝福。
四、年夜饭潮汕春节的年夜饭是一顿家庭聚餐,家人会坐在一起,共同享用各种美食。
潮汕的年夜饭以海鲜为主,如鲍鱼、海参、鱼翅等。
这些美食代表着丰富和吉祥的象征,也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海洋资源的丰富。
五、拜年与送红包在潮汕地区,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爱。
除此之外,长辈也会给晚辈送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
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
六、民间艺术表演潮汕春节期间,各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会随处可见,如木偶戏、布袋戏、龙舞等。
这些表演形式既有娱乐性,又寓意着祈福和团圆。
人们通过观看这些表演,抒发情感、庆祝节日,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总之,潮汕春节以其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迎神贺岁、舞龙狮、火把游行,还是年夜饭、拜年与送红包,都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喜悦、对神佛的崇敬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这些习俗不仅彰显着潮汕地区的独特风情,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潮汕文化的八大特色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潮语“讲古”潮语“讲古”,是以潮汕方言讲故事,形式与北方评书基本相同,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既有群众自发聚集在一起讲的,也有专门请讲古为业的民间艺人讲。
潮汕以前没有像北方一样的专门说书场,故讲古艺人便利用宫庙、公园、广场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开讲。
2、潮汕工艺潮汕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
“潮汕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之强、影响面之广。
潮汕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潮汕建筑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
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4、潮汕人文潮汕善堂是最具潮汕人文色彩的代表,它是一种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的慈善机构。
在这种善堂文化的熏陶下,潮人多乐于做慈善事业。
5、潮汕民俗潮汕民俗繁多,且保留着很多中原传统文化,这也是潮汕人一直引以为荣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潮汕人还保留着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陇尾抢石榴和盐灶拖神等习俗。
6、潮汕饮食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潮菜可追溯到汉朝。
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
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道:“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
至明末清初,潮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
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
潮汕的婚嫁习俗有什么潮汕的婚嫁习俗有什么潮汕的美食也比较出名,那么大家知道在潮汕里结婚,涉及到底传统习俗其实很复杂的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潮汕的婚嫁习俗,欢迎阅读。
1、提亲提亲,亦称求婚。
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2、合八字合八字(合婚),旧俗的合婚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
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
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
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只好告吹。
当代人崇尚自由恋,虽然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交换庚帖这一旧俗也已被废弃,但不少人还保留“合八字”这一环节3、定亲合“八字”择吉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也称“()定”。
礼物通常是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等金银首饰,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订婚的信物。
女方要有回礼。
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
4、送聘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
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
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
当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备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衣服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
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
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
鸳鸯蕉即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
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事,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送给新娘礼物,这叫“送花粉”。
5、择日择日。
行聘礼后,男方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
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
春节为一年之首,古代亦称为“元旦”、“元日”、”等。
历史上各个朝代对春节的不同叫法,名异而实同。
辛亥革命后,将阳历一月一日定为新年,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今仍沿此节俗。
在潮汕,春节这个节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特指正月初一,故府县志也谓之为元旦、元日;广义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时间。
潮人所说的春节通常指的是广义的春节。
一个地方的风俗是由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潮汕地区有很多与中原地区相同或相异的民俗活动。
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琢磨很久。
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
潮汕对联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
“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达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它始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培植吕氏势力。
潮汕中秋节的习俗
潮汕地区有着独特的中秋节习俗,以下是一些潮汕中秋节的习俗:
1. 家人团聚: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潮汕人会尽可能让整个家庭在中秋节这天齐聚一堂,享受团圆的时刻。
2. 赏月:潮汕人重视中秋赏月,家家户户会在中秋节的晚上去户外或在自家庭院中摆放桌椅,欣赏明亮的月亮,这时家人会一起吃月饼、瓜果等。
3. 赛龙舟:潮汕地区也有赛龙舟的习俗,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来庆祝中秋节,这是一个潮汕地区特色的活动。
4. 吃潮汕食品:中秋节期间,潮汕人会品尝一些传统的潮汕中秋小吃,如发糕、红水饺、桂花糕等,潮汕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糕点文化。
5. 点灯笼: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如红灯笼、彩灯等,照亮团圆的夜晚,也寓意着家庭的幸福和光明。
6. 撞铜锣鼓:在一些潮汕地区,人们会组织撞铜锣鼓的表演,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旨在驱除邪灵,祈求平安和幸福。
7. 玩火龙舞:在中秋节这一天,一些潮汕村民会穿戴火龙服装,手持着龙头、龙尾等道具,进行火龙舞表演,以庆祝中秋佳节。
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潮汕人民对于团圆、祈福和欢乐的向往和追求。
潮汕传统习俗一、重视家谱和政治。
潮汕人民是一个历史悠久、家谱着强烈的、复杂而又深奥的团体和传统。
潮汕家庭以其严格的家谱结构、决策制度、法令和礼仪等规范为基础,构建起一个厚重而复杂的社会组织机构。
潮汕社会都要求家庭遵循家谱的规定,维护家族的名誉、领地、产业等。
二、重视社会关系。
在潮汕,复杂而厚实的社会制度,即社会关系,是其家族遗产及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
潮汕人民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多种多样的信任关系,融入众多的社会群体,形成"关系网"的社会结构。
这种关系网是潮人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潮人对外协助求助的客观要求,乃至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的促成了潮汕的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感恩施礼。
潮汕民众不仅日常处事以有礼有节为主,而且喜欢表达感激之情,以施礼表达出诚实和有礼貌。
潮汕人民特别以送茶来表示感谢,比如有人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我们就礼貌地送茶;如果有朋友给我们做出特别好的事,当然也要送茶。
四、关注团结和家庭。
潮汕重视家庭,以父母之顺序至兄弟为家庭组成。
年轻人坚守传承宗族良俗、习俗,坚守家族凝聚的礼仪。
家庭的团结是潮汕文化的传承,家庭特别重视家庭凝聚力,特别是为老人提供典礼、食宴等,常常组织各种家庭活动,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支持和保护老人。
五、热爱节日和活动。
潮汕文化以传统节日礼义和象征文化为主要内容,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是祭宗、元宵节、清明祭英烈、春节。
这些传统节日常常伴随着当地的文化活动,比如祭祖活动、宗室欢庆活动、宗室婚嫁活动、龙舟赛等。
日志转到我空间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上一篇下一篇返回日志列表[转] 潮汕地区婚姻家庭观念剖析转载自林少惠转载于2010年01月15日 00:08 阅读(10) 评论(1) 分类:潮汕风情举报提要:潮汕地区地处中国大陆东南部,广东最东端,素有“省尾国角”之称。
而且,潮汕地区三面环山,面朝大海,这样一个封闭的地域造就了潮汕人与中原一脉相承又有其独特方面的婚姻家庭观。
也正因为潮汕地区的封闭,导致了外人对其的诸多猜测和误解了。
写作本文目的便在于使外人更客观更全面地理解潮汕地区的婚姻家庭观,消除误解,客观看待潮汕人的长处与短处。
关键词:潮汕地区潮人婚姻家庭观一、关于潮汕以及潮人潮汕地区理论上而言,主要涵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包括汕尾市某些以潮汕方言为主的地区。
潮汕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中段,中国大陆东南部,广东省最东端,毗邻福建,北回归线横贯其中,素有“省尾国角”之称。
潮汕地区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在秦朝便已设置行政,属南海郡;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潮州,属州郡建制。
潮汕方言(简称“潮语”),汉语方言之一,为潮汕地区之母语。
由于潮语保留着很多古汉语的发音以及语法特点,所以有学着称之为“语言的活化石”。
在粤东本土,大约有1370万人讲潮汕方言。
加上港澳台潮籍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估计会讲潮汕话的人口在2000万左右。
潮汕人,简称“潮人”,英文称谓为“Teochew” 。
潮人是以“民系”为划分标准,归属于汉人的一个群体。
潮汕文化是一种以母语潮汕话以及血缘为基础的群体文化,而非地域文化。
所以,潮人所涵盖的范围不仅仅指居住于潮汕本土的潮汕人,而且应当包括海内外的众多潮汕移民。
潮人的足迹遍及全球,其中,以潮商最为令世人赞赏,天生为商业而生存,赚取了无尽的财富。
华人首富是潮州人李嘉诚;大陆首富是汕头潮阳人黄光裕。
著名的《财富》杂志评出的2004年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有三位潮人,分别是排名第三的李嘉诚、排名第11的谢国民和排名22位的罗康瑞。
中国青春产业的领军人物、QQ总裁马化腾也是潮人,汕头潮阳人。
因此,潮人也被世称为“东方犹太人”。
韩愈夕贬潮州之前,潮人由于三面环山、面朝大海等封闭性的地理环境,与世隔绝,所以性格较野蛮,被鄙称为“六甲荒”。
但也正因为这种封闭保守的环境造就了潮人民不畏死、率性而为、情理重于法度、着眼现实等性格特点;进一步造就了与中原文化截然相反的“商农并重”观念。
可是,在家庭婚姻方面,潮汕人却严格恪守儒家学说,守护中国的礼教传统,有着严重的家族观念。
这其中的利弊,也便是本文将要加以分析的重点所在。
二、潮汕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剖析分析潮汕人的家庭婚姻观并非轻而易举之事,笔者认为其中的困难便是,潮汕人分居世界各地,各地区的潮人有其各自的特点;其二,即使以潮汕本土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也存在时代的差异,新时代的新潮人,与旧时代的传统潮人,其婚姻家庭观也存在一定差异。
就笔者而言,将近20年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潮汕本土,对于海外潮人的婚姻家庭状况不甚了解,所以,本文主要还是以潮汕本土作为研究对象,而海外潮人的状况则是通过文献以及书籍做穿插和简单的介绍。
但是,无论如何,潮汕人即使在空间上有分居的差异;在时间上,有时代的不同,但其婚姻家庭观念还是存在着极多的共性。
而这些共性主要的源头在哪里呢?一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
二是潮汕本土在其封闭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下渐渐形成的文化认识。
两者的结合即构成了潮汕婚姻家庭文化与中国其他群体具有显著区别和特征的个性文化。
这些个性文化,历来存在很大的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扬者有之,谪贬者更有之。
而笔者个人认为,存在即合理,其自有其合理和可取以及值得推崇之处,尽管弊端也多。
下文便是笔者对潮汕婚姻家庭观念的剖析,包括阐明事实、追究根源、分析利弊——1.传统潮汕人婚姻家庭观念的本质特点 (1)最基本的特征:恪守儒家学说,完整保留中国传统的婚俗习惯以及家庭伦理道德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婚姻的基础和最高宗旨是“合二姓之好,则天之道”,以及“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
就实际而言,婚姻也承担着“孝养父母,供养祖先,养育后代”三大任务。
对此,潮汕地区继承了古代婚姻的宗旨以及任务,而且将其发扬光大。
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但是作为潮汕子弟,很多人都仍然恪守这样的信念。
为什么潮汕人在时代历经那么多变革和改革的历史潮流中仍然岿然不动地坚持中国传统的婚俗习惯以及家庭伦理道德呢?有很多学者将其解释为是因为潮汕地区与外界的地理隔绝较大,新思想难以入侵。
可是,这似乎无法解释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各种思想随着网络、电视等多媒体方式传入潮汕地区,而婚姻观却依然改变不大;也无法解释移居海外的潮人,身处更为开放、自由的环境,但其婚姻观与潮汕本土的潮人依然大同小异。
笔者个人认为,地理环境与外界的隔绝只是潮汕人婚姻观千百年来不变的一个原因,而且是次要的原因。
而其根本的原因而在于潮汕人的性格使然。
务实是四海潮人的第一性格。
考虑现实利益,注重现实意义是潮汕人的做事着眼点。
即使观念再多,价值取向再多么纷繁,潮汕人还是可以从中选择最务实的那一种观念来为自己的生活做指向。
所以,当整个中国破四旧、“废孔学”、斥礼教的时候,当改革开放的新思想像洪水一样涌入潮汕平原的时候,潮汕人依然不随波逐流,选择其中最适合潮汕人自己、选择其中最务实的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来组建家庭。
潮汕人深深知道,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一文不值,而深信要想家庭和睦、夫妻和弦,选择中国传统婚姻观念是没有错的。
而家庭和睦、夫妻和弦又是保证物质生产顺利进行的最基本保证,也是最节省资源、提高效率的前提。
另一方面,千百年来恪守的信念也难以使潮汕人转变观念,不是潮汕人的惰性,不是懒得去转变,古代包括近现代的潮汕人靠海吃海,出海为生,为海洋文化所熏陶,所以也有其敢为人先的性格特征。
但潮汕人的敢为人先不是盲目的敢为人先,而是一种务实为基础、以划算为度量的冒险和开拓行为。
因此,当很多人认为潮汕人的婚姻观保守和落后的时候,潮汕人却以此为豪,并自觉地恪守儒家的传统学说,将伦理道德、孝道等道德标准自觉地提高到最高层次。
正是潮汕人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婚姻家庭观再与本土文化结合,便衍生了一系列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全面的婚姻家庭观。
譬如说,夫妻从一而终,注重家庭,家庭以男权为中心等等。
(2)最显著的特征:极少与“非潮人”通婚这是潮汕人极为显著的一个婚姻特点。
而且,比较普遍的现象还有,即使是潮汕人本群体内部,也很少跨市结婚的,大多是隔壁村之间的通婚,或者隔壁镇之间的通婚。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极少与“非潮人”通婚的原因,在于以往交通闭塞,潮汕地区与外界隔绝较大,于是便在本群体内相互通婚。
其二,由于语言习惯不相同。
世界各地的潮人家庭,大多仍是以潮语作为主要的交流语言。
而且,潮语有八个韵调,对于外界人而言,是一门难学的“外语”。
所以,外人一般很难融入潮汕家庭的生活。
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潮汕人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心态与外界的人有较大差异。
最明显的差异是,古代中原人重农轻商,他们鄙视潮人经商;而潮人历来商农并重,于是便造成了文化心态上的不认同。
笔者个人认为,文化心态对于夫妻和睦、以及家庭幸福是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潮人大多是现实主义者,于是他们必然选择在文化认同以及价值取向趋于一致的潮汕本地人。
至于潮汕本群体内,很少跨市结婚,笔者觉得这是由于潮汕语言本声所具有的特殊性起影响的。
潮汕话,虽然发音大致相同,但是在语音、语调、口音上,却由于东西南北各区域的不同而各有特色。
潮汕话各种口音的分布,以汕头湾、潮阳西胪和关埠间的丘陵沿大北山脉走向一直延伸到普宁中部横断的山岭地带一线为界,可分为两大次支,以北为“北潮语”,以南为“南潮语”。
这两个次语支的代表核心,竟就是同为汕头市左臂右膀的澄海跟潮阳。
而更为细致的划分,又可将潮语分为韩江流域语调、榕江流域语调、练江流域语调以及海陆丰区域语调。
更有“潮汕十八县,县县有语”之说。
所以,这种因河流、山脉隔离导致的多口音化潮语分布,也养成了潮汕本土不同地方不同的语言习惯,使婚姻也因为语调、口音的不同而降低了通婚的可能性。
(3)从一而终,一夫一妻,全国离婚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在我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中,没有什么比较权威的资料可以显示潮汕地区是全国离婚率最低的地区。
但是,就我们潮汕人在当地的生活经验便明显可以感到潮汕地区的离婚率的确很低。
低离婚率的潮汕地区究其原因,在于:其一,潮汕人认为婚姻的宗旨在于“结二姓之好”,若离婚,便是“结二姓之怨”。
在家族观念浓厚的潮汕地区,结二姓或二家之怨的事,是很不希望发生的,所以,当潮汕家庭感情出现危机的时候,无论是婆家,还是娘家,都会尽力规劝双方合好,以和为贵。
其二,潮汕女子很强的忍耐性。
不得不承认,就潮汕地区来说,婚姻出现问题的根源大多来源自男方。
面对丈夫的过错,大多潮汕女性都睁只眼闭只眼,而且认为:“婚姻就是两口子过日子,无论好与坏都要过下去。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她们不希望离婚,也不会同意丈夫离婚的。
” 其三,潮汕父母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离婚意味着是个人的解脱,但更多的是,离婚意味着下代人的痛苦。
所以,为了下一代,潮汕父母都从心灵底处拒绝离婚。
这便是潮汕人重情理之处。
另外,对于离婚,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大多都认为是丢人的事,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有损公婆、父母以及家族的声誉。
而且,潮汕人法制观念淡薄,所谓的淡薄,不是因为不懂法,很多人都知道“想离婚找法院”这样一个道理,可是,出于对对簿公堂的厌烦,一般潮汕人都会寻求社会道德规范下的私力救济方式来调解矛盾,而不愿进行离婚诉讼,这也跟潮汕人与生俱来的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有关。
另外,从一而终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不仅体现在妻从一夫而终,也体现在夫从一妻而终。
也就是说,潮汕地区除了地位显赫和有道德瑕疵的极少数人,大多是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即使在古代也是这样;在当地,就更不用说。
(4)最奇怪的一个特点:盲婚哑嫁时代,夫妻感情从无到有,从坏到好在以往,潮汕人的结婚大多是盲婚哑嫁的。
当然,现在随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盲婚哑嫁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自由恋爱为主流。
很多人都在批评潮汕地区以往那种盲婚哑嫁的弊端和害处,但是,盲婚哑嫁就不一定不幸福。
他们对婚姻的满足感,是我等身为子女所有目共睹的。
而且,这样的家庭也非仅仅是我家所独有,相反,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结婚的人。
在众人眼中看来是毒瘤的盲婚哑嫁,却在潮汕人这里找到了生长的土壤,并也为潮汕人所认同。
而且,更令外人感到惊讶的是,在这些通过盲婚哑嫁而组建起来的潮汕家庭,夫妻之间的感情是从无到有,或者从坏到好,呈良性发展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