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学设计_03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学设计_03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学设计_03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学设计_03

第三节功和能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功和能之间的关系,属于过渡性的一节,目的在于阐述本章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知道如何定量地研究机械能,为后面两节定量地讲述能和重力势能做好准备.在本节的教学中,要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道了功和能的这种关系,就可以通过做功的多少,定量地研究能量及其转化的问题,但是对于功和能的关系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要通过本章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加深体会,这一节只要求有个初步理解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能力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问题.

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具体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CAI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功来量度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引入

初中我们已初步学会功和能的有关知识,对功和能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并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

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

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

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

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的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例如:有形变的弹簧

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

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

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松手释放后,弹簧缩短,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具有了动能,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总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7.用多媒体展示几种现象,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①水冲击水轮发电机发电.机械能→电能

②太阳出来,照耀森林.太阳能→生物能

③傍晚,电灯亮了.电能→光能(内能)

过渡引言:上边我们分析了几个能量转化过程,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做功.那么:功和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功和能的关系

1.用多媒体展示下边几个过程

①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

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带动水轮机转动.

③火车在铁路上前进.

2.师生共同分析

①中人对重物做功的过程中,人的生物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对水流机冲击,带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而做功,水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火车前进而做功,把油和煤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把内能转化为火车的机械能.在上述过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且都伴随着做功过程并板书,做功使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

过渡:那么在能量转化中,能量的转化和所做的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举例说明

①举重运动员把重物举起来,对重物做了功,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加,同时,运动员消耗了体内的化学能,且运动员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②被压缩的弹簧放开时把一个小球弹出去小球的动能增加,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且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归纳得到: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板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过渡:通过上述分析:功和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4.老师概括功和能的不同

①功是和物体的运动过程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过程量.能是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状态量.

②做功可以使物体具有的能量发生变化,而且物体能量变化的大小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的.但功和能不能相互转化.

三、巩固练习

1.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功就是能,功可以转化为能

B .做功越大,物体的能越大

C .能量转化中,做的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

D .功是物体能量的量度

2.运动员将质量为150 kg 的杠铃举高2米:

①运动员做了多少功?

②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重力势能?

[1.C 2.①3×103 J ,②3×103 J ]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并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运用功和能的观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作业

(一)阅读课文,掌握功和能的关系

(二)思考题

1.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形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长为

2a ,宽为a ,若要把它从图中所在的位置直立起来,外力至少要做多少功?

2.挂在竖直墙壁上的长1.80 m的画,画面质量为100 g,下面画

轴质量为200 g,令将它沿墙缓慢卷起,g取10m/s 2,需做_____J 的功.

参考答案:

1.

mga 2

)15( 2.45 六、板书设计

1.能量是表示物体具有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3.

4. 功的大小等于转化的能量,但功不是能

高中物理功和能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剖析

功和能 专题要点 1.做功的两个重要因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功的求解可利用θ cos Fl W =求,但F 为恒力; 也可以利用F-l 图像来求;变力的功一般应用动能定理间接求解。 2.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功,求解公式有θcos V F t W P == 平均功率,θcos FV t W P == 瞬时功率,当0=θ时,即F 与v 方向相同时,P=FV 。 3.常见的几种力做功的特点 ⑴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⑵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转移,没有机械能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且总为负值,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还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路程的乘积。 ③摩擦生热,是指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 4.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⑴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即P G E W ?-= ⑵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即P E W ?-=弹 ⑶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K E W ?=合 ⑷重力之外的功(除弹簧弹力)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E W ?=其它 ⑸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等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相对Fl Q = ⑹分子力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变化。 典例精析 题型1.(功能关系的应用)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设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为F 恒定。则对于小球上升的整个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球动能减少了mgH B 。小球机械能减少了FH C。小球重力势能增加了m gH D 。小球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小球动能的减小量等于小球克服重力和阻力F做的功。为(mg+F)H,A 错误;小球机械能的减小等于克服阻力F 做的功,为FH,B 正确;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等于小球小球克服重力做的功,为mgH ,C正确;小球的加速度

广东罗岗中学物理复习功和能教案

课题:功和能类型:复习课 目的要求:准确掌握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头,准确理解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熟练掌 握它们的运用方法。强化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训练和能力培养 S? 韦」 [第1课功 一、功的概念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定义):力和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的乘积.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公式:W= FSC0S a (a为F与S的夹角). 说明:01)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位移是指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 (2)要分清谁做功,对谁做功”。即: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 [(3)力和位移都是矢量:两种思路: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位移。如:位移:沿力方向分解,与力垂直方向分解。 (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功有正、负值。 其正负表示力在做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功表示动力做功(此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动作用),负功表示阻力做功, 功的正负表示还表示能的转移方向. (5)功大小只与F、S、a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 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论是匀速或变速)无关,也与物体同时受到的其他力无关. 提到做功:一定要明确?力对?物体在?个过程中做功,正还是负,数值是多少。做功后能量如何转化。...... ⑹讨论: 「①当a =00时,W = FS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力对物体做正功 J②当O W a v 90°时,W > 0,力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a =90°时,W = 0,力对物体不做功; ④当90°

功和能教学设计

功和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 3.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为后面定量地描述动能和势能及机械能做好准备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 2.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本节的难点。 3.能源问题是本节课对学生的一个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具: 滚摆、皮球、重物、弹簧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于能的初步知识,请说出学过哪几种形式的能?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由什么量来量度呢? 板书课题:第三节功和能 (二)进行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物体能够做功的例子。 (1)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做功,说明流动的河水能够做功。 (2)人们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把木桩打入地里,说明被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 (3)风吹着帆船航行,流动的空气能够对帆船做功。 (4)运动着的钢球打在木块上,能把木块推走,运动的钢球能够做功。 (5)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能把箭射出去,说明拉弯的弓能够做功。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能够做功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做功的本领-----能) 1.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提问:我们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那么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讨论: (1)只有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把一个滚摆悬挂在框架上,用手捻动滚摆使悬线缠在轴上,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在下落过程中,滚摆的动能增加,同时滚摆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对滚摆做了功.重力对滚摆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同理,在上升过程中,滚摆克服重力做功,滚摆的重力势能就增加,滚摆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2)只有弹力做功时,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拿一根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另一端上放一小球并压缩.待静止后放手,小球将被弹出去.观察小球离开弹簧前弹簧的形变及小球的运动情况,并思考弹性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被压缩的弹簧放开时把小球弹出去,小球的动能增加,同时弹簧的势能减少.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3)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实例]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 分析说明: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列车的机械能增加,同时机车的热机消耗了内能.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4)机械能与化学能的转化. [实例]用手抛出一个皮球. 分析说明:你用手抛出一个皮球,对皮球做功的时候,皮球获得动能,同时贮存在你体内的化学能减少,你抛球时做的功越多,皮球获得的动能就越多,你体内的化学能减少的也就越多.实际上,皮球获得的动能是由体内减少的那部分化学能转化来的,而且你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皮球的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实例]起重机提升重物。

高一物理功和能试题

专题练习—功和能 一、选择题 1.质量为m 的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在运动中所受阻力恒定。当汽车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时,发动机的功率是P 1:则当功率是P 2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率为 ( ) A. v P P 12 B. v P P 2 1 C. mav P v P -1 2 D. mav P v P +21 2.如图示,分别用力F 1、F 2、F 3将质量为m 的物体由静止沿同一光滑斜面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的顶端,在此过程中,F 1、F 2、F 3做功的功率大小关系是( ) A .P 1=P 2=P 3 B .P 1>P 2=P 3 C .P 3>P 2>P 1 D .P 1>P 2>P 3 3.如图所示,质量为m、初速度为v0的带电体a,从水平面上的P点向固定的带电体b运动,b与a电性相同,当a向右移动s时,速度减为零,设a与地面间摩擦因数为μ,那么,当a从P向右的位移为s/2时,a的动能为 ( ) A.大于初动能的一半 B.等于初动能的一半 C.小于初动能的一半 D.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势能的增加量 4.水平飞行的子弹打穿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经历时间△t 1,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的数值为 △E 1。同样的子弹以同样的速度击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同样 的木块,经历时间△t 2,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的数值为△E 2,假定在两种情况下, 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是相同的,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t 1<△t 2 △E 1=△E 2 B .△t 1>△t 2 △E 1>△E 2 C .△t 1<△t 2 △E 1<△E 2 D .△t 1=△t 2 △ E 1=△E 2 5.如图7所示,某人第一次站在岸上用恒力 F 拉小船A ,经过时间t ,人做功W 1;第二次该人站在B 船上用相同的力F 拉小船A ,经过相同的时间t ,人做功W 2,不计水的阻力,则 A .W 1=W 2 B .W 1>W 2 C .W 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和能示例优质教案

功和能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上升到高度处,其速度由增大到,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 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有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7、3功和能 精品

7、3 功和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具体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初中我们已初步学会功和能的有关知识,对功和能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 新课教学 (一)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并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的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例如:有形变的弹簧 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 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 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松手释放后,弹簧缩短,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具有了动能,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总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7.展示几种现象,让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①水冲击水轮发电机发电.机械能→电能 ②太阳出来,照耀森林.太阳能→生物能 ③傍晚,电灯亮了.电能→光能(内能) 过渡引言:上边我们分析了几个能量转化过程,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做功.那么:功和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功和能的关系 1.展示下边几个过程 ①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 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带动水轮机转动. ③火车在铁路上前进.

高中物理公式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高中物理公式-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 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 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 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 (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 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 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 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 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 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六章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活动,通过“科学探究→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建构概念”的教学流程,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和直接用手提升物体的过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得到机械功的原理,并通过度析建立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概念,进一步深入理解机械功的原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简单机械、功的概念基础之上,通过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 流讨论,建立概念的教学,是对简单机械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理解功的原理合机械效率,是学生探究水平提升的过程之一。 2、初二学生现阶段水平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水平较强,逻辑思维水平发展水平不 高,但具有一定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已初步具备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水平。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使用有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使用有些机械能够省距离,也知道W=FS,但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学生是不清楚的,而机械效率的概念学生更是陌生的。 通过探究,对比手直接提升物体做功和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做功,理解机械功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实行理论分析从而建构机械效率的概念。 4.教学准备 滑轮1个、100 g钩码一盒、绳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 (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会用刻度尺测距离,会计算功的大小和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的活动,会信息收集。 (2)经历信息处理过程,能对数据实行初步的分析、归纳、总结、概括。 (3)通过探究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的测量操作过程,经历测量实验过程,掌握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5)

第三节功和内能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功和能之间的关系,属于过渡性的一节,目的在于阐述本章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知道如何定量地研究机械能,为后面两节定量地讲述能和重力势能做好准备. 在本节的教学中,要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道了功和能的这种关系,就可以通过做功的多少,定量地研究能量及其转化的问题,但是对于功和能的关系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要通过本章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加深体会,这一节只要求有个初步理解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能力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问题. 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具体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CAI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功来量度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引入 初中我们已初步学会功和能的有关知识,对功和能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能的概念

高一物理功和能测试题

2011-2012学年高一第二学期 物理试题(2012.4) 说明:本试卷为发展卷,采用长卷出题、自主选择、分层计分的方式,试卷满分120分,考生每一大题的题目都要有所选择,至少选作100分的题目,多选不限。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 1.下列关于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力和位移是做功的二要素,只要有力、有位移、就一定做功 B.功等于力、位移、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C.因为功是矢量,所以功有正负 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2.某物体从高为H 处由静止下落至地面,用时为t,则下述结论正确的( ) A.前、后2H 内重力做功相等 B.前、后2t 内重力做功相等 C.前、后2H 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 D.前、后2t 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 3.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物体具有对外做功的本领就具有能 B.做功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过程 C.功就是能,能就是功 D.功是物体能量转化的量度 4.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B.当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C.重力势能为负值说明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有关 5.在下列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推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功和能教案 鲁科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功和能教案鲁科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能力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的问题; 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CAI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新课教学 1、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幅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 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 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 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 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例如:有形变的弹簧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学设计_02

功和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物质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能力训练点 1.正确理解功和能之间区别和联系。 2.从能量及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问题。 (三)德育渗透点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从功能角度探索,研究,发现自然规律,并运用它服务于全人类。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对实例的列举和实验的操作,把学习欣赏科学成果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组织学生列举、涉及功与能的现象并做初步讨论。 2.通过讨论和实验演示来归纳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2.难点 在具体的物理现象中能确认具体能量的转化情况,能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3.疑点 功是能吗?功可以转化为能吗?能转化过程中一定要做功吗?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转化吗? 4.解决办法 (1)联系实际,观察生活生产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加深理解功能关系. (2)做好演示实验,直接感受能量的转化过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钩码、走马灯、蜡烛、支架、能量转化录像.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实例分析,设计相关问题. 2.学生通过讨论,观看实验和录像,并通过例题演练提高认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能的转化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要充分联系实际,针对具体的能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确切理解功能关系,把对能量转化的分析作为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 初中同学学过功和能的一些知识,对功和能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前二节我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功的概念、功的计算,现在将进一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 1.能的概念 (1)能的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由学生举出自然界中具有能量的物体的实例,如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自由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燃烧的焰火,高压的气体…… (2)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 演示:弹簧吊挂物体,一端固定在铁架上,用力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弹簧对物体做功,说明形变的弹簧有能量,此能量叫弹性势能.演示:点燃走马灯的蜡烛后,灯的一部分旋转起来,这个现象中,有些什么能?能如何转化?首先是蜡烛的化学能经燃烧释放出来,加热空气,空气分子运动加剧,转化为空气分子的内能,热空气上升又带动走马灯旋转,空气的部分内能又转化为走马灯的机械能.由此看来,自然界的能多种多样,除上述的能以外,还有电能、光能、原子能、生物能……同时它们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3)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观看录像,分析展示的各种现象中,能量存在和转化情况.如早晨太阳出来,照耀树林,太阳能经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生物能……傍晚,电灯亮了,电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等.在能的转化中,能保持守恒. 在能的转化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物理量是什么呢?是做功. 2,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对外则表现为做了一定的功. (1)做功使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 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人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人的生物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对水轮机冲击,带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而

(高一物理)第08章第06节功和能教案05人教版

功和能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二)教学过程设计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h i上升到高度h2 处,其速度由u i增大到比,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析,明确: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工W=AE k,有 22 FL-fL- mgs in L=1/2mu2-1/2mu i 22 FL-fL=mgsin L+1/2mu2 -1/2mu i 由几何关系,有sinL=h 2-h 1 故FL-fL=mgh 2-mghi+1/2mu22-1/2mu i2 22 FL-fL=(mgh 2+1/2mu22)-(mgh 1+1/2mu12) 即FL-fL=E 2-E I=AE 引导学生理解上式的物理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 1 )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是使物体机械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高中物理新课标《功》的教学设计全面版

高中物理新课标《功》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功这个概念虽然在初中物理中就已经涉及到,但是那只是一些概念上的简单认识,高中物理中,我们揭示功更重要的身份。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中功的的确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功臣”。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理等知识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学情分析 对于功这个概念,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求功的两个要素以及求功的简单公式w=FS,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能主动学着去探究一些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好的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得到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明确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推导功的公式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所列知识的探究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掌握探究物理学科知识的方法,并与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方法融会贯通,达到不仅教书、而且育人的目的。 教学重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功是标量,没有方向的认识及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降龙五式”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孝感市安陆市德安初中刘云 【教材分析】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 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分析】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含“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重要内容,本节复习课,把大量的生活实例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法指导】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照思考、合作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反思的方法进行学习。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机械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 (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功和能 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对功、功率、能量等概念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合理地运用上述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的复习,使学生对功和能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3.加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的认识,使他们能够运用守恒条件判断具体问题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问题.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在较复杂问题中分析题意,找出适用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及应用是本章重点.本章难点较多,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是比较突出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讲述:今天我们开始复习功和能一章,这一章内容较多,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同学既要注意知识内容,又要注意研究方法.板书:功和能 一、基本概念 1.功 讲述:下面我们首先复习基本概念,先来看看功的概念.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功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活动 回答: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W=Fscosθ 板书:W=Fscosθ 提问:公式中θ角是如何确定的?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单位也可以表示功?它们之间又是如何换算的呢? 回答:θ角是力与物体位移的夹角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功的单位还有电子伏、千瓦时、卡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eV=1.6×10-19J 1kWh=3.6×106J 1cal=4.2J 板书:单位:焦耳(J) 1eV=1.6×10-19J 1kWh=3.6×106J lcal=4.2J 提问:功的概念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如说人在推车时做了1000焦耳的功,那么这1000焦耳的功究竟是哪个力做的呢? 回答:是人的推力做的. 讲述:所以,我们在研究功的时候必须首先明确是在研究哪个力做的功,另外考虑到动能定理的应用条件,我们还应该清楚这个力是否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这是我们要对功的概念做的第一点说明. 板书: 说明:①首先明确做功的力及此力是否是合力 提问:明确了研究对象之后,我们来回忆一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回答: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提问:那么功的定义反映出功的本质是什么呢?或者说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回忆一下.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 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第七章学习的力是功的基础,功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效果的度量,这些知识为我们这一模块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必要条件; (2)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功和功率的概念; (2)功和功率的计算;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4)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由过山车的内容导入课题《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用金庸的“降龙十八掌”导入今天的复习方法——“降龙五式”。 第一式:见龙在田(起手式) 【招式要领】梳理基础知识,把握复习要点 一、功

7.2《功》教案

7.2 << 功>>教案 王妍萍 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但这节内容并不是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尤其让学生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做“工”与力对物体的做功的区别. 教材从学生常见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事例入手,便于学生认识的逐步加深.教材本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的原则,引导学生先分析力与位移同向的例子,然后探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功的求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多举例子,体会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有的是动力,有的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引出正、负功的概念,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力做正、负功的条件,不要急于求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化概念的理解.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 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