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础知识气体动力学共52页
- 格式:ppt
- 大小:1019.00 KB
- 文档页数:52
教材:1.2.3.4.参考书:空气与气体动力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及发展流体静力学水力学理论流体动力学润滑理论基本任务:航空、航天、天气预报、船舶、体育运动、22v p constρ+=理想不可压流体伯努利方程空气流过飞行器外部时运动规律y L V ρ∞∞=Γ库塔儒可夫-儒科夫斯基定理假设实际黏性附面层旋涡/涡量Stokes 定理ndA Ω⋅=Γ∫y 翼梢小翼下洗速度诱导阻力有效迎角↓下洗角翼尖尾涡升力↓当地升力等效来流来流实际升力尾涡后掠机翼平直机翼n V 是产生升力/激波的有效速度后掠翼可提高产生激波的Ma cr边条涡边条翼:下表面压力>上表面压力气流旋转涡旋转涡心p 低而V 高流经部位压力低注入机翼表面气流能量推迟分离激波1V a >21V V <()120sh D mV V =−> 激波阻力7发动机气体动力学y 压气机/风扇:气体增压涡轮:气体膨胀8y 音障/音爆/音爆云正激波及阻力弱压缩波斜激波y 音障楔型体超音速运动激波及激波阻力阻力系数↑消耗3/4功率y 活塞发动机高速时螺旋桨效率低、桨尖易产生激波⇒喷气发动机y 降低波阻的超音速气动布局如后掠翼、面积率→蜂腰机身等y 音爆激波面上声学能量高度集中,这些能量让人感受到短暂而极其强烈的爆炸声。
超音速低压气流局部正激波斜激波局部亚音气流超音/亚音气流超音速气流膨胀加速压缩减速尾激波压缩减速y 音爆云激波后气体急剧膨胀降压降温潮湿天气气温低于露点水汽凝结水珠云雾y 亚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及扩压段斜激波及正激波拉伐尔喷管气流增压至亚音速燃烧室燃烧气流超音速喷出推力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斜激波气流增压且超音速气流超音速喷出航天空气动力学y 可压缩性黏性摩擦生热气流带走加热飞行器表面Ma=2⇒温度≈120侦察机Ma=3⇒温度y 热障结构强度↓刚度↓热能热辐射热传导气动热力学常温常压2000K<T<4000K 9000K<T 分子密度低11空气y 扑动速度均匀来流合速度合力升力推力机动性强举升/推进/悬停/快速变向等动作集于一个扑翼系统大升力利用非定常机制,其升力远高于常规飞行器,能够在低雷诺数条件下飞行。
上篇热工基础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什么是热工过程,什么是热工设备?热的来源、传递、利用过程;产生热量、利用热量的设备;包含的内容有:研究系统的工作介质、体系的性质以及做功等2、该门课的性质:专业基础与技术课课程的任务:是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知识、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与工程实际上的热工设备相结合,研究热工过程中的各参数变化情况。
也就是说将讨论与热工过程有关的气体流动性质、气体性质、热的产生,传递、交换及过程中的物质交换等。
3、研究内容二、课程特点:强调“三传一反的能量交换”:动量、质量、热量传递、燃烧与烧成反应。
强调平衡概念:物料平衡、动量平衡、能平衡,强调基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用基本的理论知识去理解硅酸盐行业常见的热工设备的工作原理。
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1.数学方法: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的求解及数值求解;2.分析方法:过程分析与数量级分析等;3.模型方法: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4.类比方法:热电类比及动量,质量,热量传递的类比等。
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意义1、掌握本专业中所用的热工理论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2、在该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创新,开发新型的热工设备五、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注重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要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强调概念明确、思路清晰。
2、注重理论应用,多做习题,熟悉基本概念与理论。
3、答疑、作业、课堂讨论、考试。
六、课时安排(76学时)绪论(1学时)第一章气体力学在窑炉中的应用(10学时)第二章传热原理(22学时)第三章质量原理(2学时,自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过程与设备(12学时)第五章干燥过程及设备(10学时)第六章物料烧成与窑炉(18学时)小结(1学时)实验(?学时)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孙晋涛编《硅酸盐热工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1)沈慧贤胡道和主编《硅酸盐热工工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蔡悦民编《硅酸盐工业热工技术》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3)姜金宁编《热工过程与设备》冶金工业出版社(4)杨世铭编《传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5)韩昭论主编《燃料及燃烧》冶金工业出版社(6)胡道和编《水泥工业热工设备》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7)刘振群《陶瓷工业热工设备》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8)孙曾绪《玻璃工业热工设备》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气体力学在窑炉中的应用内容:研究气体流动规律及相应的热工流动设备。
1第一章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总1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四单元飞机与飞机系统第一章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大气层和标准大气地球大气层地球表面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飞机在大气层内运动时要和周围的介质——空气——发生关系,为了弄清楚飞行时介质对飞机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空气的一些物理性质。
根据大气的某些物理性质,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变温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平均高度在地球中纬度地区约11公里,在赤道约17公里,在两极约8公里。
对流层内的空气温度、密度和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并且由于地球对大气的引力作用,在对流层内几乎包含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因此该层的大气密度最大、大气压力也最高。
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及其它微粒,所以云、雨、雪、雹及暴风等气象变化也仅仅产生在对流层中。
另外,由于地形和地面温度的影响,对流层内不仅有空气的水平流动,还有垂直流动,形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突风。
对流层内空气的组成成分保持不变。
从对流层顶部到离地面约30公里之间称为平流层。
在平流层中,空气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没有雷雨等现象,故得名为平流层。
同时该层的空气温度几乎不变,在同一纬度处可以近似看作常数,常年平均值为摄氏零下度,所以又称为同温层。
同温层内集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一不到一些,所以大气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平流层这两层大气内,而且目前大部分的飞机也只在这两层内活动。
中间层从离地面30公里到80至100公里为止。
中间层内含有大量的臭氧,大气质量只占全部大气总量的三千分之一。
在这一层中,温度先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后来又下降。
中间层以上到离地面500公里左右就是电离层。
这一层内含有大量的离子(主要是带负电的离子),它能发射无线电波。
在这一层内空气温度从-90℃升高到1 000℃,所以又称为热层。
气体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
在连续介质的假设下,研究了与热力学现象有关的气体运动规律及其与相对运动物体的相互作用。
气体在低速时是不可压缩的流动,其热力学状态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高速流动时(例如,马赫数大于0.3),气体的压缩效果不容忽视,其热力学状态也发生明显变化。
气体运动应同时满足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定律。
气体动力学[1] [2]由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紧密结合形成。
书籍目录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二章是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第三章一维稳态流基本方程第四章停滞参数与空气动力功能第五章膨胀波和冲击波1个气体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始于射弹运动和蒸汽轮机的研究。
随着航空航天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机构。
高温气体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
研究了高温气体的流动规律及其伴随的理化变化,能量传递和转化规律。
例如,在喷气发动机的燃烧室中,重返航天器表面的冲击层和高超音速尾流,气体温度极高,气体的比热不再恒定,并且完美的气体状态方程(p =ρRT,P,ρ,T为气体的压力,密度和温度,R为气体常数)不再适用。
另外,气体分子中各种能级的激发(平移,旋转和振动等)处于不平衡状态,导致流动不平衡。
在非常高的温度下,气流伴随着离解和电离过程以及物体表面的烧蚀。
因此,对高温气体动力学的研究应将气体动力学与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分子物理学,化学动力学和电磁学相结合,并使用物理,化学和气体动力学等实验技术,光谱,激光,电子学等测量方法机械师和测试设备,例如冲击管和电弧加热器。
高温气体动力学的研究对航空航天工业,激光和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稀有气体动力学稀有气体的动力学。
研究了努氏数Kn(见流体力学相似性准则)不小于1的稀有气体的运动规律。
对于在高空飞行的航天器来说,Kn 值不小,并且气体分子的离散结构显示出其影响,因此经典连续谱模型不再适用。
在研究5微米以下的气溶胶颗粒在地面上的运动时,我们还应考虑稀有气体效应。
为了研究稀有气体动力学,需要玻尔兹曼气体分子运动方程和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论,以及低密度风洞,冲击风洞和分子束装置等实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