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IndicoIHEP-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5
12 科研 3 物理类副高1人、博后2人1、CEPC方向一名,负责进行探测器设计、软件工具开发维护、亮度探测器研究,电弱物理研究; 2、ATLAS-CEPC探测器研发方向一名,参与ITK升级项目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中CEPC探测器预研究 3、辐射防护项目组一名,进行软件-模拟研究1.学历:博士及以上;2.具有物理或软件专业背景;3.熟练使用Geant4等常用模拟软件或具有2年以上博士后探测器研发经验;4.具有独立科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5.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及写作能力。
13 机械设计岗 1 机械工程类副高1. 承担JUNO探测器制造及现场安装工作2. 承担JUNO近点探测器设计工作3.参与其他课题研究相关机械设计工作1.学历:硕士及以上;2.具有机械设计专业背景;3.拥有多年探测器设计及建造经验;4.具有独立承担研究课题或组织工程项目设计的能力5.能利用英语开展国际交流;14 气体探测器研究1物理类/核科学与技术类博后1. 承担国家重点基金和科技部重大专项的高精度时间投影室气体径迹TPC探测器与集成激光标定系统的原型机研制2. 承担激光标定TPC原型机数据处理软件研制工作,开发数据分析软件,并维持软件运行;3. 参与未来环形对撞机TPC时间投影室气体探测器关键技术预研科研工作;4.参与一维、二维3He气体中子探测器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1.学历:博士,并且至少做过一期博士后研究;2.具有粒子物理或者核技术应用专业背景,以及探测器研究经历;3.熟练使用Garfield/Garfield++、MCNP等常用模拟软件;4.拥有C++、linux Shell软件经验优先;5.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及写作能力。
15 半导体探测器研究1物理类/核科学与技术类博后1. 承担ATLAS硅微条探测器制作、测试工作;2. 承担硅探测器打线及调试工作;3. 负责半导体洁净间运行维护;4. 协助完成其他项目打线等工作。
卓越中心青年骨干评审于泽源高能物理研究所2015年11月22日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工作进展•大亚湾实验探测器重建的年度更新•大亚湾后续实验可行性的研究•能量响应非线性的测量•江门实验天然放射性本底研究•大亚湾实验科普书的编撰•1990年1月出生于山东•2004年至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学士,粒子物理专业•2008年至201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粒子物理专业•2013年至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中心,助理研究员1、大亚湾重建年度更新•带领高能所阳马生、中山大学徐宇完成2015年重建更新工作•探测器能标刻度,找到了所有异常点的原因•发现探测器非均匀性随时间而变化,对此进行了修正p.e.vs time重建更新后,以往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得到了修正异常点2、大亚湾后续实验模拟研究•曹俊老师提出将一个中微子探测器中GdLS置换为普通LS•模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新探测器的重建没有问题建立新光学模型的可见量•可以建立新的多分量液闪光学模型•液闪配方的优化•评估了对系统误差和非线性的帮助•估算了对普通LS放射性本底的测量下限(JUNO液闪纯化的验证)•已进行合作组评审,补充完成了一系列问题2、大亚湾后续实验模拟研究•杨长根老师提出可以将大亚湾实验探测器运至距离反应堆几十米处,研究sterile neutrino •完成了本底估计和灵敏度研究•在中微子质量平方差0.1eV2到2eV2区间很有竞争力•山大王萌老师也提出类似方案•和山大学生陈泉佑多次讨论,帮助其完成探测器模拟和本底估算In the middle of two coresFar detector3、大亚湾非线性研究中微子探测器能量响应非线性曲线液闪的淬灭、切仑科夫过程带来的非线性前端电子学和液闪发光耦合带来的电子学非线性刻度源封装材料不同,反射率不同Χ2fitter今年进行了实验室测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非线性的理解负责AD 加装FADC 后数据分析Soeren 博后出站后,正接手其拟合程序<1% precision?Important to JUNOSJTU3、液闪非线性测量•使用14MeV中子、22Na的γ在液闪中弹性散射出的质子、电子进行测量•液闪中加载220Rn,得到7.67MeV α的淬灭•初步结果显示•质子淬灭的经验公式中kb1 =(7.12+-0.2)*10-3g/cm2/MeV•大亚湾电子的kb1~15•值得进一步研究,加深对液闪非线性的理解•正在完成最后的分析中质子的淬灭曲线电子的淬灭曲线蓝色:以前结果红色:这次结果4、江门实验天然放射性本底研究•多方面调研以及分析大亚湾数据,给出了•使用6N级氮气冲洗液闪后,85Kr事例率小于10个每天每吨;5N级氮气对应70•有机玻璃上222Rn沉降, 小于1e4 m2* (Bq/m3) * months (0.013Hz/m2)•有机玻璃上灰尘沉降(万级洁净间),小于0.004g*m2*month为JUNO物理目标设定提供依据;为液闪纯化设备选择、中心探测器安装步骤等提供重要参考AD1暴露时间12个月AD2约9个月明显可见222Rn子核带来的能谱差别5、大亚湾实验科普书编撰•2015年,科学院下发任务,对院属大科学装置出版一系列科普书籍,共15本。
四、组织与管理运行的机制联合实验室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搭建中国粒子物理研究者群体、研究所和相关大学与CERN的沟通与合作交流平台,这对中国和CERN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中方作为一个整体与CERN建立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需遵守CERN 与中国各合作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
联合实验室的管理与运行遵循合作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具体组织架构及相关职责如下:1)合作指导委员会合作指导委员会主席由CERN总主任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担任。
委员会原则上不超过7人,任期5年。
委员会需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实验室现状及双方合作进展汇报、讨论工作和经费预算计划、优化调整运行管理机制,并对相关重要事项做出决定。
2)实验室主任实行双主任制,CERN和中方各任命一人担任联合实验室主任,同时设副主任数名。
主任和副主任由联合实验室合作指导委员会任命,并报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备案,任期5年。
负责经费预算制定以及实验室日常工作运行。
3)常设CERN办公室联合实验室在CERN常设办公室,依托单位外派正式工作人员1名,负责联合实验室日常行政事务,及时配合支持合作研究团队需求。
具体管理方式将参照中科院海外基地管理办法制定。
4)合作研究团队按联合实验室不同发展时期规划设立及调整。
先期包括粒子物理理论、粒子物理实验、计算技术、加速器技术、先进探测与电子学等领域。
由合作双方具有深厚学术积累、具备丰富国际合作经验、且在本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任学术带头人。
联合实验室组织结构图:3)经费预算执行及双方义务联合实验室中方团队将积极向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国家部门申请经费,用于支持联合实验室研究团队在CERN开展的学术研究活动,以及必要的设备购置和人员费。
CERN负责为联合实验室提供开展联合研究所需的实验条件和工作便利,包括自由进出实验室、使用ATLAS 和CMS等大型探测器、配套实验场所及设施、数据共享、办公室,交通工具等。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直属事业单位,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73年,是我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之一。
高能物理是研究宇宙的最基本粒子和宇宙起源、发展、演化等相关问题的科学,是现代物理学中的前沿领域之一。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立足于国际前沿,从事粒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宇宙线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以推动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做出贡献。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研究资源。
所内设有实验室、研究部、工程部、管理部等多个科研和管理机构。
实验室包括基础物理研究实验室和装置技术实验室,负责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和相关技术研究。
研究部由实验室和理论研究组构成,其中实验室负责眼下大型实验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理论研究组则开展与实验研究相配套的理论研究工作。
工程部负责仪器设备的研制、制造和维护,管理部则负责机构管理和研究成果的评价。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涵盖多个重要的研究项目。
其中,我国高能加速器研究是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同步辐射质谱仪实验站(BSRF)等。
此外,高能所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如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参与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等。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高能所研究人员在高能物理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包括Higgs玻色子的发现、中微子振荡的研究等。
这些成果为我国的高能物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推动了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致力于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科研人才,建立了严格的科研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同时,该所还注重推广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高能物理学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不少重要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