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开发对当地鸟类生存影响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湿地保护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分析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丰富的一部分,对于鸟类的迁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湿地能够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栖息地和繁殖地,因此对湿地的保护对鸟类的迁徙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湿地保护的角度来分析其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并探讨未来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首先,湿地保护对鸟类迁徙具有积极的影响。
湿地作为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为迁徙鸟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营养补给和能量来源。
湿地环境中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从昆虫、鱼类到浅水植物,构成了鸟类丰富多样的食物链。
迁徙鸟类在湿地中可以不仅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还可以利用湿地提供的避难场所暂时休息和补充体力。
湿地保护的成功,能够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迁徙鸟类提供一个安全的落脚点,从而促进其迁徙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湿地保护对鸟类迁徙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栖息地的保护上。
鸟类迁徙过程中,栖息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鸟类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湿地保护的措施,例如湿地的划定和管理,有助于保护湿地内的栖息地,维持其稳定的环境和生态条件。
保护湿地不仅能够确保鸟类在迁徙过程中有足够的栖息地可供选择,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
栖息地的保护也有助于维持鸟类种群的稳定和多样性。
然而,湿地保护对鸟类迁徙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影响。
首先是人类活动的干扰。
湿地周边的开发、污染和过度利用等人类活动会破坏湿地的生态系统,使得鸟类的迁徙受到威胁。
其次是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能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使得湿地中的食物链和鸟类迁徙的节律发生变化。
这些因素都对鸟类迁徙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湿地保护对鸟类迁徙具有重要的影响。
湿地的保护能够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栖息地,为鸟类迁徙提供安全和便利。
然而,湿地保护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
因此,为了保护鸟类迁徙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湿地保护的措施,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只有通过综合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湿地及其对鸟类迁徙的重要影响得以长期维持。
西溪湿地的考察报告从西溪湿地东大门入口,沿着湿地小道前行,周边都是绿色的草,碧玉的水潭,红红黄黄的小花,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可爱,心也似乎飞了起来,直通向河渚街。
小街两旁开着酒肆、茶馆、染坊、龙舟馆、丝绣馆、竹编馆,都是些民间的“土特产”。
来到小街的广场上,一座河渚塔高高耸立,沿着只容一个人通过的木楼梯登上塔顶,俯瞰西溪湿地美景,俨然江南水乡的又一典型代表。
我通过这次西溪湿地的实地考察,从以下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影响西溪湿地旅游知觉的因素1. 刺激物的新奇独特性。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它这独特的地位吸引着相关专家和普通游客前来一睹它独特的风采。
2. 他人的提示。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恰巧听到一位导游在讲解蒋相祠、古戏台和壁画。
听完后感受到西溪丰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的不是沉默的西溪。
3. 旅游者的生理条件。
我们组成员正值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什么都会去尝试一下,如爬河渚塔,感觉很惬意!来回都没坐电瓶车也不觉得疲惫。
在途中发现老人团就明显不同,他们体力有限,有些活动就没有积极参加。
4. 刺激物的反复出现。
一部《非诚勿扰》电影,电影大力宣传的同时也使得西溪湿地红遍大江南北,它成为许多情侣向往的地方。
5. 兴趣。
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并且家乡也是山水风景区的我来说,山山水水对我来说真没太大吸引力。
说实话,我反而更向往北方广阔的草原和一望无垠的平原。
我想北方人和我的想法会恰恰相反吧,尤其看了电影后,我猜测原本有打算来南方的北方朋友就会更有兴趣了。
6. 知识与经验。
初来来到西溪湿地,我们毫无经验可言,去的比较仓促,之前也没做什么深入了解,想必下次带亲朋好友过去时就会有另一番状况了。
这次从周围的导游的讲解词中就学到了不少知识,下次我就可以班门弄斧了。
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迁徙的影响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众多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鸟类迁徙息息相关,因为湿地是许多鸟类的迁徙站点、繁殖地和冬季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对鸟类迁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湿地生境的破坏和减少对鸟类迁徙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人类的城市化和农业扩张导致湿地的消失或退化,使得鸟类无法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一些迁徙鸟类依赖湿地进行觅食、休息和繁殖,当湿地被填埋或干扰时,它们只能寻找其他地方,并面临到达迁徙站点或冬季栖息地时的挑战。
而且,湿地的减少还导致鸟类迁徙路线的改变和延长,增加了其能量消耗和风险。
其次,气候变化对湿地环境的影响也在改变鸟类迁徙的模式。
气候变暖导致湿地的干旱程度增加和水位降低,这影响了湿地植被的生长和水生生物的丰富度。
这些变化使得鸟类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迫使它们改变迁徙时间和路线,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许多鸟类迁徙已经出现了提前或延迟的情况,这可能导致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加剧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第三,湿地环境变化还直接影响到鸟类迁徙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湿地的减少和破坏使得许多鸟类无法找到适宜的繁殖地和食物资源,从而导致其繁殖成功率降低。
湿地的退化还导致鸟类受到更多的干扰和威胁,例如食物短缺、捕食者增多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进一步影响鸟类迁徙的健康和生存能力。
最后,解决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迁徙的影响需要综合的保护措施和国际合作。
首先,必须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包括禁止填埋和污染、建立保护区和重要湿地的监测和管理。
其次,应加强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同时改善湿地的水资源管理,保持湿地生态的平衡。
此外,国际间的合作也至关重要,共同推动湿地保护和鸟类迁徙的研究与保护项目,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共同应对湿地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总结起来,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迁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杭州西溪湿地的鸟类观察杭州西溪湿地是中国东部著名的鸟类天堂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
这里的独特环境和丰富的食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和科学家。
本文将介绍杭州西溪湿地的鸟类资源及其观察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里的鸟类。
一、鸟类资源丰富多样杭州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一个维持了相对原始湿地风貌的保护区。
这里不仅有水草丰美的湿地,还有茂密的芦苇、稻田和森林等,这些丰富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
在杭州西溪湿地,可以观察到大量的候鸟、留鸟和定居鸟。
候鸟主要指那些在寒冷季节从北方迁徙至此过冬的鸟类,如白鹭、白琵鹭、黄鹡鸰等。
留鸟则是指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湿地内观察到的鸟类,如红嘴鸥、红头鸥、白头鹎等。
定居鸟则是指在该地区繁殖、生活的鸟类,如苍鹰、黄鹂、野鸭等。
这些鸟类的到来为湿地增添了生机,也为观鸟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观察机会。
二、观鸟技巧与注意事项在观察杭州西溪湿地的鸟类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观鸟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观鸟者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观察点位。
湿地内有许多设立了观鸟平台和观察点的地方,选择一个视野开阔、鸟类活动频繁的位置,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
其次,观鸟者需要保持安静和耐心。
鸟类对于噪音比较敏感,所以在观察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安静。
同时,鸟类行为活泼,经常会在短时间内变换活动位置,所以需要耐心等待和持续观察,以捕捉到更多种类的鸟类。
另外,观察鸟类时要注意保护野生动物的原则。
切勿打扰鸟类的生活和繁殖,不要靠近巢穴或扰乱它们的栖息环境。
同样,不要随意乱扔垃圾或破坏湿地植被,维护好湿地的清洁和整洁。
三、常见鸟类品种介绍在杭州西溪湿地,可以观察到许多不同品种的鸟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品种介绍:1. 白鹭:白鹭是一种较大型的鸟类,身体呈白色,嘴长而尖。
它们通常在湖边或稻田中觅食,捕食小鱼和蛙类等。
白鹭会用它们特有的姿势站在水边觅食,十分具有观赏性。
2. 红头鸥:红头鸥是一种小型的海鸟,体型较小,喜欢栖息在树上或电线上。
西溪湿地实践报告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
西溪湿地是浙江省的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亦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5.7 km,南北宽约4.1 km,总面积为10.08 km2,属河流兼沼泽型湿地和以鱼塘为主、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
上世纪70年代,西溪地区的地表水质量达II类标准,可供生活饮用。
2003年,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基本为劣V类地表水。
2006年初,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所有地点的总氮和氨氮都劣V类,磷超标不明显。
西溪湿地水域记录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主要为寡毛类、摇蚊及软体动物。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植被以人工及半人工植物群落为主,同时也有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
自然植被可划分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
人工半人工植被类型分为木本植被与草本植被两个植被型,木本植被类型有11个群系,草本植被类型有11个群系。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
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
据了解,湿地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浮游植物7门,6个植被型组。
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科5属5 种;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
水生植物有芦、菱、萍、莲等,两岸栽植的植物有柿、柳、樟、竹、桑、李、桃、榆、鹅掌楸、莲香树、枫杨、木槿等。
其中桑、竹、柳、樟、莲等乡土树种在湿地区域内的种植历史较长,尤以芦苇、荻、柿、梅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
现保存下来的老柿树在一期工程范围内就有2802株。
湿地内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其中有白鹭、灰鹭、白额雁、绿头鸭、翠鸟等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共12目26科89种,占杭州鸟类总数的近50%;发现兽类有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等3目6科;爬行类有龟鳖目、蜥蝎目和蛇目3目6科;而鲤、鲫、鳊、鳙、青鱼、草鱼、鳜鱼、黄翅鱼等各种鱼类更是具西溪地方特色的水乡物产。
湿地鸟类情况调研报告湿地是许多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其情况调研意义重大。
在湿地鸟类情况调研报告中,以下是我对湿地鸟类情况的总结:首先,湿地鸟类的多样性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鸟类种类繁多,常见的湿地鸟类有水燕、鹭类、鸬鹚、鹈鹕等。
这些鸟类能够适应湿地环境,以湿地植物、浅水湖泊中的鱼类和昆虫等为食物来源。
其次,湿地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鸟类通过捕食昆虫、控制鱼类数量、传播植物种子等,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鸟类还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者,能够反映出湿地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然而,近年来湿地鸟类的数量普遍下降,情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湿地生境的破坏是导致湿地鸟类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湿地被围垦、填筑、开发,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活空间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水污染、生态链断裂等也造成湿地鸟类数量减少的问题。
针对湿地鸟类情况的不容乐观,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湿地保护意识的普及,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严禁湿地的非法破坏行为。
同时,加大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
此外,开展科学研究、调查监测,加深对湿地鸟类生态习性和保护需求的了解。
总结起来,湿地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湿地鸟类的数量普遍减少,湿地生境的破坏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湿地鸟类,我们建议加强湿地保护意识的普及,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和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和调查监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和余杭区交界处,是浙江省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杭州市的重要生态旅游景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西溪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
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决定进行西溪湿地的建设和规划。
本文将对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溪湿地的相关部门、游客和周边居民进行了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对游客的满意度评价、对周边居民对西溪湿地建设的看法和意见以及对西溪湿地管理部门的评价和建议。
实地考察主要了解西溪湿地的自然环境、管理情况和建设进展,并通过实际观察和研究与区域的环境和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
二、调查结果1.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游客的满意度调查主要针对西溪湿地的自然环境、交通和服务设施、体验和参与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游客对西溪湿地的自然环境赞不绝口,其中81%的游客表示非常喜欢西溪湿地的自然环境,并认为其生态环境非常好。
但是同样有一部分游客对西溪湿地的交通和服务设施提出了意见,其中大约26%的游客认为交通不够便利,需要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和推广。
此外,约有18%的游客表示游览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服务设施,需要建设一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服务设施,提高游客的体验度。
2.周边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周边居民的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和收集他们对西溪湿地的建设和规划的看法和意见。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绝大部分的周边居民支持西溪湿地的建设和规划,他们认为这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西溪湿地的环境,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然而,仍有一部分居民表示对西溪湿地的建设和规划有所担心,主要是担心建设和开发会对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会引起道路拥堵等问题。
3.西溪湿地管理部门评价和建议对西溪湿地管理部门的评价和建议主要是针对他们对西溪湿地的管理情况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建议。
杭州西溪湿地调查报告从东晋被发现,唐宋发展,到明清全盛,及至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有关西溪湿地,已经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风景区在过去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历史。
调查内容浙江杭州西溪湿地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受到许多人的瞩目。
但湿地现状却令人担忧。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
主要体现在:一、西溪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方公里。
二、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2年全乡有养猪户415户,生猪累计存栏25000余头(按照林水部门的测算,1头猪的污染是1个人的污染的7倍),养猪收入占蒋村农业总产值近70%。
三、湿地监管机制不健全蒋村乡管理体制变更,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湿地内农居管理相对比较薄弱,矛盾比较突出。
如果一味地采取只堵不疏的办法,长期下去,西溪保护与开发的代价将更大。
据测算,每推迟一年实施保护,成本将增加超过亿元。
四、传统文脉逐渐消退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湿地水鸟调查报告湿地水鸟调查报告湿地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许多水鸟栖息和繁殖的重要场所。
为了了解湿地水鸟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湿地水鸟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方法、发现的结果以及对湿地保护的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个湿地保护区作为调查的目标地点。
在调查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收集了有关湿地水鸟的资料,了解了它们的习性、栖息地要求和繁殖季节等信息。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个专业的调查团队,包括鸟类学家、生态学家和志愿者。
他们都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可以准确地辨认各种水鸟的种类。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首先,我们利用望远镜和相机进行观察和拍摄。
这样可以避免过度干扰水鸟,并且能够记录下它们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惯。
其次,我们进行了定点观察,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湿地的生态调查,了解了水鸟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情况。
调查结果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丰富多样的湿地水鸟。
其中,常见的水鸟有鸬鹚、白鹭、大天鹅等。
它们在湿地中栖息、觅食和繁殖,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珍稀的水鸟。
比如,黑颈鹤是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在湿地中的数量非常有限。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几只黑颈鹤,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发现。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迁徙鸟类,它们在湿地中停留一段时间后继续向南方迁徙。
这些迁徙鸟类的到来给湿地增添了一抹生机和活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湿地的水质有所下降,这对水鸟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湿地周边的开发建设也给水鸟的栖息地带来了威胁。
我们观察到一些水鸟的数量有所减少,这是一个警示信号。
保护建议为了保护湿地水鸟的生存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湿地水质治理。
通过净化湿地水体,降低水鸟受到污染的风险,提高它们的生存率。
2. 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禁止破坏湿地的行为,确保水鸟的栖息地不受到干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杭州西溪湿地考察报告篇一:杭州西溪湿地调查报告杭州西溪湿地调查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湿地介绍从东晋被发现,唐宋发展,到明清全盛,及至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有关西溪湿地,已经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风景区在过去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历史。
调查内容浙江杭州西溪湿地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受到许多人的瞩目。
但湿地现状却令人担忧。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
主要体现在:一、西溪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方公里。
二、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XX年全乡有养猪户415户,生猪累计存栏25000余头(按照林水部门的测算,1头猪的污染是1个人的污染的7倍),养猪收入占蒋村农业总产值近70%。
三、湿地监管机制不健全蒋村乡管理体制变更,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湿地内农居管理相对比较薄弱,矛盾比较突出。
如果一味地采取只堵不疏的办法,长期下去,西溪保护与开发的代价将更大。
据测算,每推迟一年实施保护,成本将增加超过亿元。
四、传统文脉逐渐消退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西溪湿地设计考察报告1. 引言西溪湿地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个具有重要生态和景观价值的湿地保护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西溪湿地资源,本次考察旨在探讨西溪湿地设计策略,并提出相应建议。
2. 现状分析2.1 地理环境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的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支流西溪上。
其水系广泛,生物多样性丰富。
周边地理条件较为优越,交通便利,具备了开展旅游观光的潜力。
2.2 自然资源西溪湿地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
其中,候鸟迁徙是湿地最大的特色之一。
此外,湿地景观秀丽,四季变化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
2.3 管理现状目前,西溪湿地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不合理开发,湿地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加强湿地管理和保护迫在眉睫。
3. 设计策略3.1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设计湿地的首要任务。
应加强湿地的水环境管理,提高水质,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要严格控制开发和游憩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减少人为干扰,并设立相应的保护区域。
3.2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可以在湿地内设置教育中心,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向游客普及湿地的生态意义和价值。
此外,可以设计科普展览,以吸引更多人参与湿地的保护事业。
3.3 旅游开发在湿地内开展合理的旅游开发,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实现湿地保护的目标。
可以设计游览路线,设置观景平台,提供生态导览等服务,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同时,要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3.4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湿地保护的一项重要策略。
应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湿地保护志愿工作,让他们成为湿地的生态守护者。
可以设立社区园艺中心和研究所,提供相关培训,激发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创意潜能。
4. 建议与展望西溪湿地是杭州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我们建议:- 加强湿地管理,提高保护力度;- 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加强教育宣传;- 合理开展旅游开发,既满足游客需求,又保护湿地生态;- 强化社区参与,推动湿地保护事业。
天高任鸟飞
——关于西溪湿地开发对当地鸟类生存影响调查报告
杭师大附中高二年级高月、成逍遥摘要:多年来,西溪湿地生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遭到破坏。
随着杭州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态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从2002年开始,杭州市政府通过反复论证决定对西溪湿地进行综合保护,由此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始建立。
那么湿地公园的建成对鸟类的生存有何影响呢?我们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调查。
本文就调查到现象与我们由此引发的思考做了阐述。
关键词:西溪湿地鸟类生存影响
一、课题背景:
多年来,西溪的湿地生态遭受破坏:曾经占地60平方公里的湿地,目前仅存10余平方公里,许多当年的湿地如今已是杭州住宅新区密集的区块;湿地内的人们过度地向自然索取。
在这些村庄,养猪业占农业总产值近70%,最多时有两万头生猪存栏,产生的污染大大超过了湿地环境的承受极限;池塘鱼类放养过密,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杂乱的民居房舍、随处堆积的垃圾,更是远离了西溪原先的优美环境。
随着杭州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态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从2002年以来,杭州市计划投入40个亿,进行保护恢复,2003年9月,经过反复论证,西溪湿地综合保护首期工程正式启动。
西溪湿地的开发,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对鸟类的生存有何影响,我们课题小组的成员也想借此机会能更深入地了解西溪,更深入地感受环境保护给我们带来的点点滴滴。
二、课题实施:
本课题研究和实践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三、课题成果
1、资料画面中的西溪旧貌
通过对专家的走访和相关资料的查询,西溪开发前湿地生态遭受严重破坏。
由于湿地内
村庄密集、人口较多,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被随意倒入西溪水网中,使得水被严重污染,又脏又臭,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2年全乡有养猪户415户,生猪累计存栏25000余头(按照林水部门的测算,1头猪的污染是1个人的污染的7倍),养猪收入占蒋村农业总产值近70%。
据统计,在湿地重建前已发现的鸟类仅有12目26科89种。
2、我们眼中的今日西溪
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弱于民国,废弃于解放后的西溪,如今风光迤俪。
纵横阡陌的河网港汊,青青芦苇,夹岸杨柳,清溪绵延,天高云低,苍茫一片,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特别是秋天里,月光之下,舟行西溪,月光橹声,清辉朦胧,芦荡的芦花堆雪,鱼逐月影,风送柿香,渔火簇簇,飘浮水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林木丰富,水塘相间,兼有荷田、水田和旱地等多样的栖息地类型,因而园内鸟类种类比较丰富。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目前,西溪湿地全年有各种鸟类约112种,共计14目36科。
其中留鸟50种,夏候鸟27种,冬候鸟26种,过境鸟8种。
112种鸟类中,湿地水鸟27种,占24%。
湿地内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其中有白鹭、灰鹭、白额雁、绿头鸭、翠鸟等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共12目26科89种,占杭州鸟类总数的近50%,
3、我们的思考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西溪湿地的建成使鸟类的种类、数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吸引了一些原本没有的候鸟。
鸟类学博士陈水华称,西溪环境复杂,水田、河塘比较多,南接西湖山区,加之内部林木茂盛,吸引了大量的林鸟、水鸟在此安家。
保守估计,西溪鸟类总数有100余种,占了整个杭州鸟类总数的一半。
斑鱼狗、水雉、扇尾沙锥、大麻鳽等在杭州市区仅见于西溪的鸟就有七八种。
习惯在农田旷野地带出没的棕背伯劳、田鹀、白鹡鸰、八哥、褐头鹪莺、丝光椋鸟,都聚集到了西溪湿地。
喜鹊,最喜林缘与农田、村落地带,在国内多数地方,喜鹊的数量日渐减少,在西溪却一直是繁盛不衰。
如果没有西溪,有多少鸟类会离开杭州,这个数字虽然不能精确表述,但决不止个位数。
那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对鸟类的生存做了哪些贡献呢?
1)和谐西溪遵循环保原则
西溪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循着“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基本原则,根据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在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和可识别性的前提下,制定了合理,科学,可操作的控制规划,确保西溪湿地景观的完整性和周边环境的和谐性,确保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依照“科学、协调”的精神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开发理念,西溪湿地开发中,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种植大量的本地树种或草本植物。
同时采纳原住居民合理建议,实行传统的原生态驳坎方式,采用淤泥护坡、插柳固堤、捻泥清淤等方法,对塘堤及大书根基进行加固,保留老柿树2802棵,保护鱼塘383个。
在一期工程中,尝试营造大水面、浅滩、沼泽和水草地在农田、养殖场及树林、院落、花园、绿地上设置人工鸟巢等设施,吸引鸟类栖息,使更多的动植物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
并按照日均3000人次指标,实实在在减少人为影响。
汽车对鸟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西溪湿地公园紧靠城市交通的主干道天目山路延伸段,这条路的日车流量达万辆以上。
大量车尾废气将会对湿地环境及鸟烦扰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黄金周。
为此,公园规定车辆必须停在距离生态区2公里外的五常乡停车带里,许多游客在黄龙换乘中心换乘,或搭出租车来。
这样一方面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地理条件,另一方面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环保意识。
2)水的魅力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鸟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水。
西溪湿地大量的水鸟与水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的。
他们的食物一般来源与水中,如水中的鱼虾或水边的水生动物,水生蠕虫等。
它们需要大片的水域作为栖息环境。
游禽需要深水涉禽需要浅水。
水是鸟类栖息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中国江南平原水网的一种湿地景观资源。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域景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水网纵横交错的河流,沿山河、五常港、蒋村港、严家港、顾家桥港、紫金港组成网格状,纵横交汇。
二类是蜿蜒曲折的湖漾港汊,其中尤以南漳湖和朝天莫漾一带最为突出,港汊纵横,水路围合,河渚芦荡,水波荡漾,美不胜收。
三类是栉比鳞次的鱼塘,数量几近2000余个,可谓壮观、奇观,是江南独特农垦湿地的“神笔”,是特色的水景自然资源。
西溪湿地的开发,水质的提高是其中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农舍的搬迁使得湿地免受生活污水的毒害。
随着水质的改善,水生物的增加为鸟类带来的更多的食物
相关资料表明,现在的西溪湿地共有7个水质环境监测点位,从2006年4月14日开始,环保人员对西溪湿地的3个主要监测点位的水质,开展每天不间断的地表水透明度监测;还每3天采集水样送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测试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3个污染物指标。
同时,多次对西溪湿地全部7个监测点位的水质进行集中采样,测试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11个污染物指标。
从半个多月的监测情况来看,西溪湿地水质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
西溪湿地公园码头附近是水质最易混浊的地方,经2006年4月27日上午监测,水质透明度达40多厘米。
4.我们的行动在继续
通过历经一年的调查,我们对湿地与环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此我们课题小组的成员就此课题在学校进行了宣传,在我们的带动下,本学期,我们开始组建环保社。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大对环抱事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我们还会继续关注西溪湿地的二、三期工程,继续关注我们共同的朋友——鸟类的生存。
5.我们的呼吁
在西溪湿地,我们发现:许多游客们为了保护湿地环境,不仅不乱扔垃圾,还用塑料袋把
不可回收的垃圾都带出公园处理,可还是有部分游客没能很好的为保护西溪湿地做到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事,随意将杂物顺手丢入水里.这让人感到难过,保护湿地环境,保护鸟类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每个人都应该尽我们所能去实现西溪“鸟类的天堂”这一美名的永存。
通过这次调查鸟儿在西溪自由自在的样子,我们感到:正确合理的开发西溪,能够使鸟儿的生存环境更好.有了全体市民对鸟儿的呵护,鸟儿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为此而努力吧!
参考资料
1、王国平书记关于西溪湿地保护的报告
2、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有关资料
3、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