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1.36 KB
- 文档页数:15
西溪湿地教学实践报告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西溪湿地内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直至实施保护工程之前,西溪湿地的景况令人担忧。
主要体现在:1.西溪湿地的面积正在逐渐减少2.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3.湿地监管机制不健全4.传统文脉逐渐消退西溪湿地历经了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等四个演变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湿地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
及至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虽风韵尚存,但已风光不再。
为了更好地保护“杭州之肾”,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西溪湿地是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特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博物馆内还放置着现今世界各地较有特点的湿地文化景观模拟,它也是我国第一个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国家湿地公园。
国内唯一以展示中国湿地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馆内分四个主厅,分别为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和西溪厅。
中国厅的设计尤为值得一提——以“浸入式”的场景体验为特色,通过开放式展厅及160度环幕影院等多媒体技术,介绍了中国湿地资源状况、特征及湿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参观者可以沿着广西山口红树林、上海崇明东滩、江西鄱阳湖、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新疆巴音布鲁克及塔里木河胡杨林、青海三江源、云南哈尼梯田7类中国湿地的复原场景,进行湿地的生态之旅。
西溪湿地的考察报告从西溪湿地东大门入口,沿着湿地小道前行,周边都是绿色的草,碧玉的水潭,红红黄黄的小花,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可爱,心也似乎飞了起来,直通向河渚街。
小街两旁开着酒肆、茶馆、染坊、龙舟馆、丝绣馆、竹编馆,都是些民间的“土特产”。
来到小街的广场上,一座河渚塔高高耸立,沿着只容一个人通过的木楼梯登上塔顶,俯瞰西溪湿地美景,俨然江南水乡的又一典型代表。
我通过这次西溪湿地的实地考察,从以下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影响西溪湿地旅游知觉的因素1. 刺激物的新奇独特性。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它这独特的地位吸引着相关专家和普通游客前来一睹它独特的风采。
2. 他人的提示。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恰巧听到一位导游在讲解蒋相祠、古戏台和壁画。
听完后感受到西溪丰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的不是沉默的西溪。
3. 旅游者的生理条件。
我们组成员正值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什么都会去尝试一下,如爬河渚塔,感觉很惬意!来回都没坐电瓶车也不觉得疲惫。
在途中发现老人团就明显不同,他们体力有限,有些活动就没有积极参加。
4. 刺激物的反复出现。
一部《非诚勿扰》电影,电影大力宣传的同时也使得西溪湿地红遍大江南北,它成为许多情侣向往的地方。
5. 兴趣。
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并且家乡也是山水风景区的我来说,山山水水对我来说真没太大吸引力。
说实话,我反而更向往北方广阔的草原和一望无垠的平原。
我想北方人和我的想法会恰恰相反吧,尤其看了电影后,我猜测原本有打算来南方的北方朋友就会更有兴趣了。
6. 知识与经验。
初来来到西溪湿地,我们毫无经验可言,去的比较仓促,之前也没做什么深入了解,想必下次带亲朋好友过去时就会有另一番状况了。
这次从周围的导游的讲解词中就学到了不少知识,下次我就可以班门弄斧了。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西溪湿地的环境开发情况调查目前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区一期工程范围内,已经兴建了3.6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王家蚪品味酒店、泊庵垂钓会所、小上海会议酒店、百家溇国际会议中心、烟水鱼庄、国际水疗中心以及六星级水上度假酒店区等旅游设施2005年4月,在西溪项目工程开工时担任西湖区委书记、“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的高乙梁曾撰文《打造西溪模式》称,对于如何保护西溪湿地,曾有三种不同的规划意见:一是“风景旅游区模式”;二是“湿地保护区模式”;三是“湿地公园模式”。
最后,“湿地公园模式”以及“积极保护”的思路,被决策者采纳,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
据介绍,三种模式中,“风景旅游区模式”是盈利目的,商业开发强度大;“保护区模式”更多强调保护;而“湿地公园模式”在两者之间。
不过,浙江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周复多对此评论说:“他们说是一套,做是另一套。
到具体操作中,还是风景旅游区那一套。
”记者采访的当地市民也对西溪湿地是否属于纯粹的“公益项目”大为质疑。
又据《杭州日报》报道,在西溪湿地保护区的东南角,一个面积约为26.26万平方米的“紫金港旅游集散中心”已与二期工程同时启动。
这个旅游集散中心分为旅游集散换乘中心、展示中心和商业中心、会议酒店、高档会所、公寓式酒店及公寓式写字楼。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负责人对该报称,该中心将提供集换乘、休闲、文化、展览、购物、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以前,农民用树桩子打入泥土作为驳岸,现在兴建了许多新建筑,这些地方多用平整的机制石料来建驳岸。
水和土之间由此被隔绝了,很多水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可能会成为问题。
”这位专家指出。
来源于其他调研报告意义:湿地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西溪湿地作为天然湿地,对与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曾经的过度开发导致其面积曾一度减少,而如今的保护名不副实,再次调研西溪湿地的商业化开发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西溪湿地的垃圾现象,土地的商业化与自然土地结构是否合理,水源的污染情况层度的调查报告,力及能达到在能够在创造一定的商业利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以及呼吁人们注重在湿地的文明行为。
杭州西溪湿地调查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湿地介绍从东晋被发现,唐宋发展,到明清全盛,及至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有关西溪湿地,已经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风景区在过去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历史。
调查内容浙江杭州西溪湿地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受到许多人的瞩目。
但湿地现状却令人担忧。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
主要体现在:一、西溪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方公里。
二、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2年全乡有养猪户415户,生猪累计存栏25000余头(按照林水部门的测算,1头猪的污染是1个人的污染的7倍),养猪收入占蒋村农业总产值近70%。
三、湿地监管机制不健全蒋村乡管理体制变更,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湿地内农居管理相对比较薄弱,矛盾比较突出。
如果一味地采取只堵不疏的办法,长期下去,西溪保护与开发的代价将更大。
据测算,每推迟一年实施保护,成本将增加超过亿元。
四、传统文脉逐渐消退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杭州之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调查报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湿地生态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肺”。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和西湖,钱塘江,运河构成了贯穿杭州的水溪,是“江南水乡”杭州的旅游名片。
杭州正在打造的“水上巴士游”经过西溪。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西溪就有先民生存。
西溪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相传,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际,有人曾劝他不要在这个小地方做税官,范公不以为然,笑而答道: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
西溪景区内现有海春轩塔、凤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庵的读书堂。
《天仙配》中董永的家乡传说也在这里,现仍保存着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树、土地庙、辞郎河、送子头等遗迹。
如今,作为东台地方文明的发祥地,西溪旅游景区开发工程近期将全面启动。
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一期工程涉及的650户农民的房屋被拆除。
政府对宅基地未做任何补偿,因拆迁补偿问题,村民与当地政府也是纠纷不断。
一些农民上访,曾被当地警方以各种罪名拘留。
据不完全统计,被拘留的农民超过14人,拘留时间最长者达一个月。
文件要求蒋村乡所有机关干部“如实填报”在征地拆迁范围内的亲戚,并要求在三天内做好该亲戚的工作,确保房屋拆迁的“及时丈量、评估、签约”,如未能完成,“将停止单位工作”,并给予“相关行政处分直至辞退处理”。
这份文件被当地农民称为有“株连九族”之功农民称:“对坚持不搬的人家,从2005年上半年起,政府断了电,村民没办法抽水种地,稻田都荒了。
现在全村房屋大多已经拆掉了。
”这些农民世代耕种和居住的土地,目前市场价至少每亩500万元以上,但政府的征地成本只有不到10万元,不及土地市场价的2%因动迁不力而被辞退的西湖区蒋村乡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干部周玉法说:“我们家的房子原来是550平方米,政府说有200多平方米是违章建筑,只按300平方米给了补偿。
安置房也只补了225平方米,没有做到…拆一补一‟。
”是否符合法规农民反映,“撤村建居”和集中居住并没有征求过农民的意见,也没有召开村民大会讨论05年3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国土资源部等专门针对《〈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发出解释意见,重申“不得以征地为目的搞撤村建居”;并明确指出:只有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逐渐被依法征收,并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后,才能对农民集体剩余的少量土地转为国有杭州市政府理由是,“农民高层公寓用地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批”。
但是,有土地法律学者认为,由于西溪农民并不符合撤村建居的条件,上述文件自然不应成为当地政府征用农地和强制拆迁农民房屋的依据;同时,征地和拆迁发生在2004年上半年,而上述审批却是一年后的事情,岂能将此审批“追溯”为征地和拆迁的依据湿地公园真相目前负责湿地公园经营的是上海一家民营公司,叫“中静实业”。
农民抱怨说:“早先我们在家门口自己搞旅游,政府看我们搞得好了,就来和我们争利了。
”一些当地人士也质疑:目前商业化的湿地公园运作模式,究竟有利于保护湿地,还是恰恰相反?浙江大学周复多教授说,目前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区一期工程范围内,已经兴建了3."6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王家蚪品味酒店、泊庵垂钓会所、小上海会议酒店、百家溇国际会议中心、烟水鱼庄、国际水疗中心以及六星级水上度假酒店区等旅游设施《财经·经济全局》杂志记者常红晓杨海鹏实习记者于达维杭州报道(财经供网易深度冲击波专稿)一位旅游规划专家称,其中这个百家溇国际会议中心,原本是想做成一个“水上娱乐中心”,后来遭到专家的激烈反对而更改了方案。
“可是,几个月后到现场,我们吓一跳,还是建成了一个超豪华的国际会议中心,与周围格调甚不协调。
”冬日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温暖宜人。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郊的一个居住小区,47岁的农妇蒋明芝晒着太阳和邻居闲聊。
“往年这个时候,也是农闲,但我们可以照料鱼塘,收柿子。
”蒋明芝对《财经》记者说。
蒋明芝的家,原来在距此不远的西湖区蒋村乡周家村二组,如今已成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
两年前,随着杭州市政府征地建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下称西溪湿地公园),她和乡亲们离开了祖居之地。
因拒绝拆迁,蒋明芝还曾被治安拘留12天。
与蒋明芝有类似遭遇的还有蒋村乡的其他农户。
自2004年初,杭州市政府决定建设西溪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始,世代居住于此的农户们的生活就被打乱了。
忽然间,他们于2004年1月15日被一次性转为城市户口;紧接着,杭州市政府以其身份已转为市民为由,征用蒋村乡周家村、深潭口村等四个村共5605亩农田、鱼塘,用于建设西溪湿地公园一期工程。
在此同时,一期工程涉及的650户农民的房屋被拆除。
政府对宅基地未做任何补偿,因拆迁补偿问题,村民与当地政府也是纠纷不断。
一些农民上访,曾被当地警方以各种罪名拘留。
据不完全统计,被拘留的农民超过14人,拘留时间最长者达一个月。
事缘“西溪湿地保护”蒋村乡的变迁,缘于杭州市政府主导的西溪湿地公园兴建。
西溪位于杭州市西部,是一块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的湿地,东距西湖仅5公里之遥。
这里和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有“副西湖”之称。
稠密的水网、河道、水塘、沼泽、滩涂、岛屿,构成了独特的水域生态景观。
因其生态调节作用,又被称为“杭州之肾”。
据生态学专家介绍,所谓“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过6米的海域地带。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调节器,湿地可净化水源、保护自然生态、供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等。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湿地的保护。
2003年9月,杭州市开始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2004年1月,杭州市政府批复同意《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总体规划》。
根据该总体规划,西溪湿地保护分三个层次:一是湿地保护区,共计11."4平方公里,用于建设“西溪湿地公园”;二是外围保护地带,占地15."7平方公里;三是周边景区控制区,用地范围约为50平方公里。
西溪湿地公园则分五大区域:湿地生态养育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秋雪庵湿地文化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湿地自然景观区等。
整个公园规划占地10."08平方公里(合计约1."6万亩),共分三期工程,总投资40亿元。
其中,一期工程占地3."46平方公里,征地范围涉及西湖区蒋村乡周家村、王家桥村、深潭口村、三深村等四个行政村。
显然,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该计划也得到国家林业局的首肯,被列为国家林业局示范项目。
不过,从一开始,在西溪湿地上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
由于征地后农民陷入失地又失业的境地,杭州市政府征地、拆迁的各项补偿标准又大大低于同类土地和房屋的市场价,他们质疑:原来的农民世代在此务农并未破坏湿地,近年来依托当地特色自行开发的以“农家乐”式餐饮为主体的小型旅游活动也没有破坏湿地。
保护湿地生态是否一定要把原住农民全部迁走?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搞湿地公园是否恰当?杭州市政府则认为,迁移更有利于保护,而建设公园是保护湿地诸模式中的一种较具效益的选择。
在征地问题上,政府认为,西溪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征用了5600多亩农地,但并没有改变其农用地性质,因此并不违规;其次,征用这些土地,除了征地补偿费应付给村组集体,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都依现有政策支付给失地农民,还承诺给农民办理“社保”等,应该说考虑到了农民的利益;第三,虽然未能对农民房屋实行“拆一补一”,但政府低价提供的农民公寓可以保障农民居住,农民还可因此有房租收入。
两年来,因一期工程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并未平息。
至2006年底,西溪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又正式实施,由此引发的冲突还在持续。
16次“分拆征地”西溪湿地公园项目的征地,以其面积大、力度强、速度快而瞩目。
2004年1月8日,杭州市政府决定成立由杭州市副市长项勤为总指挥、西湖区副区长黄春雷为副总指挥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建设指挥部”,成员由杭州市计委、建委、旅游委、财政局、规划局、西湖管委会、国土局、林水局、环保局等单位负责人担任。
有如此众多政府部门协力,相关征地拆迁审批异常迅速。
2004年2月11日,杭州市政府发出《关于先行收购蒋村乡周家村等撤村建居村土地的批复》。
这份标为“杭政函(2004)21号”的文件宣布:“同意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前期涉及的蒋村乡周家村、王家桥、深潭口、三深等四个已完成撤村建居村约373."6531公顷(合计5604."8亩)土地先行收购。
”两个多月后,2004年5月8日,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西湖区国土资源局联合发出16个征地拆迁公告,宣布由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把西溪湿地公园一期工程所需农村土地约4364亩农地征为国有,并无偿划拨给西湖区政府,交由西溪湿地工程指挥部开发建设。
记者注意到,这16份“征地拆迁通告”都签发于2004年5月8日前后,且文号相连,对应着西溪湿地保护第1至16地块。
上述通告显示,这16个地块的征地批准机关为杭州市国土资源局。
当地农民告诉《财经》记者,这16个地块本是一幅完整的土地。
依照现行土地法规,中国只有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具有征地审批权。
而省级只有“一般耕地”525亩的审批权。
超过525亩,就必须报国务院审批。
西溪湿地拟征地面积为这一标准的八倍强。
依据于此,当地农民认为,鉴于这16个地块其实是一整块土地,杭州市其实无权征用如此规模的农村土地。
这4300多亩农地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基本农田。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征用基本农田,一分一厘都要报国务院审批。
因此,征用这些土地更应报国务院审批。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在上述16份征地文件中,每一地块的面积都控制在525亩以内。
记者辗转得到九份由杭州市政府发布的征地通告,其中面积最小的为第12地块,共计167亩;最大的为第6、"9、10地块,皆为450亩。
因此,当地农民认为,从征地权限看,杭州市政府以建设湿地公园的名义,一举征用上述四个村4364亩相连的农村集体土地,超越其法定职权。
在《财经》记者采访中,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士对上述16份征地的正式批准文件讳莫如深,既不愿提供文本,也不肯接受采访。
针对农民对征地程序的质疑,杭州市和西湖区两级国土资源局一致答复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在不改变农用地前提下征用土地是符合相关规定的”。
但是,记者在西溪湿地保护现场看到,这些被征用的耕地,早在2004年后就被切断了水源,早已不再用于耕种。
同时,西溪湿地公园内正在修建两条横穿园区的公路和用于旅游休闲的会所,很难说“不改变农用地”。
不过,杭州市政府的征地行为,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
据《西溪湿地公园简报》,2005年9月15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黄春雷,陪同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叶胜荣、杭州市林水局副局长陈勤娟前往北京,向国家林业局汇报西溪湿地公园工作。
据该简报,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领导与浙江省林业厅、杭州市林水局“达成共识”:尽快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列为国家林业局示范项目,以利于二期综合保护工程用地指标的争取”。
“撤村建居”与“农转非”杭州市政府在回应当地农民和外界的种种质疑时,一再引证西溪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征地数千亩的另一个理由:上述四个村已经完成“撤村建居”。
依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因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征地符合法律规定。
但是,有权威农村问题专家在接受《财经》采访时指出,上述手法并不鲜见。
2004年上半年,深圳市未经审批把所属两个区27万农民一次性转为市民,并把956平方公里的农村土地一次性转为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