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53
基因突变名词解释微生物
基因突变是指生物体的基因序列发生的改变。
它可以是单个碱基对的改变、插入或删除碱基对,或者是更大范围的基因重排或基因片段的引入。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和表现。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有些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微生物具有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在微生物中,基因突变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人为引起的。
自然突变是在基因复制和传递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人为引起的基因突变则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基因序列,以获得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基因突变在微生物中可以导致各种生物学变化。
例如,细菌的抗生素抗性通常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使它们能够抵抗抗生素的作用。
此外,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病原性等特性也可能因基因突变而发生改变。
因此,研究微生物基因突变对于深入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原理微生物基因突变是指微生物基因组中发生的遗传信息的突变。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型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的基因组也较小,通常只有几千至几百万个碱基对。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自然突变自然突变是指微生物基因组中发生的自然突变,其发生并不依赖外界的干预。
自然突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倒位等多种类型。
自然突变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有些是由于DNA复制或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引起的,例如碱基对替换、插入或缺失等;还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放射线、化学物质等引起DNA 损伤,从而导致基因突变。
二、诱变剂诱发的突变诱变剂是一类可以增加基因突变发生率的物质,包括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
化学诱变剂主要包括化学物质,例如亚硝酸盐、甲基磺酸甲酯等,它们可以直接引起DNA的损伤或改变DNA复制的准确性;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放射线、紫外线等,它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损伤DNA,引起基因突变。
诱变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DNA的复制、修复过程,引起DNA序列的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
三、DNA修复过程中的突变DNA修复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机制,它能够修复DNA中的损伤,从而保证基因组的完整性。
然而,DNA修复过程本身也容易出错,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
DNA修复过程中的突变主要包括修复过程的错误切除、错误配对等。
例如,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可能会选择错误的核苷酸进行配对,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四、转座子的活动转座子是一类能够在基因组中自由移动的DNA序列。
转座子的活动可以导致基因组中DNA序列的插入、删除或重新排列,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转座子的活动是由转座酶催化的,它们能够识别DNA序列,并将其从一个基因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转座子的活动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生,就无法恢复。
总而言之,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原理是多方面的。
自然突变、诱变剂诱发的突变、DNA修复过程中的突变以及转座子的活动等都可以引起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发生。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机制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样的生物群体。
它们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机制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多样性以及抗药性等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机制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
微生物的遗传机制是指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和改变方式。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微生物的遗传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DNA重组和水平基因转移等。
基因突变是指在微生物细胞的DNA序列中发生的突然和持久的改变。
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组水平,即整个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也可以发生在基因水平,即单个基因序列上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微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从而使微生物适应环境的变化。
DNA重组是指微生物通过交换DNA片段来形成新的基因组组合的过程。
DNA重组可由多种机制实现,包括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和转座子等。
同源重组是指在互相相同或相似的DNA序列间的重组,它常发生在染色体上的同源染色单体间。
非同源重组则是指发生在DNA序列间相互不同或不相似的重组事件,它常出现在染色体上的非同源染色体或异染色体间。
转座子是一类可在基因组内移动的DNA片段,其能够遗传和转移基因等功能。
水平基因转移(HGT)指的是微生物之间或微生物与宿主之间通过某些机制传递和交换基因。
HGT是微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它使得微生物之间可以共享和获取新的功能基因。
HGT的主要机制包括转化、转导和共轭。
微生物的进化机制是指微生物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和产生新的形态和表型的机制。
进化机制主要包括突变、选择、演化和适应等。
突变是微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突变可以导致新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出现。
选择是指根据环境的变化对不同基因型和表型产生选择性贿赏,从而使有利的基因型和表型逐渐积累和扩散。
演化是微生物进化的长期过程,它是通过基因和表型的积累和传递来实现的。
遗传学知识:微生物的遗传和抗生素微生物的遗传和抗生素随着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逐渐深入,我们发现了微生物在遗传学和抗生素方面的独特性。
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并在医学、农业等方面应用微生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微生物的遗传和抗生素。
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是指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传递和维持遗传物质,包括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嵌合病毒等多种遗传方式。
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微生物进化中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之一。
期间发生的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如碱基替换、插入、缺失等会影响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编码,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的繁殖不佳,或是让微生物对一些农药以及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基因突变研究帮助人们理解抗生素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这种现象对医学卫生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水平基因转移水平基因转移是指把遗传物质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是微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它包括转化、转导、共轭等多种方式,其中共轭是最普遍的水平基因转移方式。
共轭是常见的细菌间基因转移方式,它利用细菌质粒(plasmid)在不同菌株间进行基因信息交换,导致的结果是很多细菌耐受抗生素、产生致病因子等进行进化适应。
3.嵌合病毒嵌合病毒是一种在病原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DNA或RNA分子。
它们可以在物种间传递,几个病毒或细菌之间产生“重组”现象,就像人类DNA产生突变一样。
而这种嵌合可以导致一些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在抗药性和感染等方面的演变历程,以便更好地对抗它们。
抗生素抗生素是指一类具有抑制、破坏或杀死细菌、真菌、原虫等微生物的药物。
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已经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微生物抗药性的发展和加强。
现在的医学专家都强调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一些菌株的抗药性会逐渐增强,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流行病而无法治愈。
基因突变对病原微生物传染性与耐药性的影响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一定的突变或改变,这可能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或功能的改变。
在病原微生物中,基因突变可以对传染性和耐药性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讨论基因突变对病原微生物传染性和耐药性的影响。
在传染性方面,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复制和传播。
突变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毒力因子的表达和细胞凋亡调节的改变。
例如,HIV突变可能导致病毒的外膜蛋白GP120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CD4的结合能力,影响其传染性。
此外,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屏蔽免疫系统的能力改变,使得它们更容易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增加传染性。
对于耐药性来说,基因突变是病原微生物抗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突变可能会影响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敏感性。
例如,细菌的突变可能导致其对特定抗生素的靶标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抗生素无法结合并发挥作用。
此外,基因突变还可能影响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摄取、外排机制以及修复与保护机制。
基因突变对传染性和耐药性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 突变导致蛋白质功能或结构的改变: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或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耐药性。
例如,细菌突变可能导致酶的结构变化,从而使其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产生耐药性。
2. 突变改变基因表达水平: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
这可能会影响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耐药性。
例如,病毒突变可能导致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改变,进而影响病毒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其传染性和耐药性。
3. 突变引起抗药基因的出现: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新的抗药基因的产生。
这些抗药基因可能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增加。
例如,细菌突变可能导致抗生素降解酶的产生,使细菌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虽然基因突变对病原微生物传染性和耐药性具有重要影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基因突变并不是病原微生物传染性和耐药性的唯一因素。
微生物的基因组小(DNA链短),而且大多处于活动状态。
基因突变一般是单个DNA分子发生变化。
基因组小的话单个分子变化对基因组的影响就大。
而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靠分裂繁殖,一旦突变必然会遗传给子代。
相对而言高等动物的基因组比较大,而且大部分不活动,还有很多非功能区,单个分子变化对基因组的影响就小。
而且高等动物靠生殖细胞繁殖,只有生殖细胞发生突变,变异才会遗传。
其他细胞发生突变不会遗传到子代。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任何生物都是在不断进化的,都存在着变异。
然而微生物的变异在自然界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没谁能比得上。
在自然条件下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儿子”会变得比“老子”更加历害,本领更为强大,而且这些本事还会一代一代往下传。
并且说变就变,又迅速又彻底。
这一切均与微生物的构造有关。
微生物的结构十分简单,没有植物那样的根、茎、叶,也不像动物有各种复杂的系统,微生物多是单细胞或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群体,变异相对简单得多。
微生物的变异对人类来说有利也有害。
比如抗药性的产生对人类就十分有害,致病菌产生抗药性,我们就不得不研制新药来对付它们,这样就会消耗掉人类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当然,有些微生物的变异对人类还是有利的。
比如各种为人类服务的微生物们在产生变异后,能加大微生物工业品的产量和质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原料利用率增加,会给人类带来更多更好的食品。
了解了变异的双重性后,人们就可以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变异,让微生物们更好的为人类工作。
单项选择题1.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基因突变的特性的是 ( )。
选项A)自发性选项B)非相应性选项C)稀有性选项D)不可逆性答案:D2.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基因突变的种类有很多,下面有哪一项不属于基因突变 ( )。
选项A)营养缺陷选项B)抗性突变选项C)产量突变选项D)饰边答案:D3.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为()。
选项A)野生型选项B)营养缺陷型选项C)条件致死突变型选项D)R因子答案:B4.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认知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 ( )。
选项A)有营养不良症的菌株选项B)培养基中缺少某种成分才干生长良好的菌株选项C)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缺少时获得的菌株选项D)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能力的菌株答案:D5.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认知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经突变改变为CAACATCAT:该突变属于()选项A)缺失选项B)插入选项C)颠换选项D)转换答案:D6.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认知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经突变改变为CATACATCAT:该突变属于()选项A)缺失选项B)插入选项C)颠换选项D)转换答案:B7.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认知切除修复过程的酶为()选项A)核酸内切酶和核酸外切酶选项B)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选项C)核酸外切酶和DNA连接酶选项D)阻遏蛋白酶、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和DNA连接酶答案:B8.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认知SOS过程涉及到基因是()选项A)recA选项B)nosZ选项C)nirS选项D)nifH答案:A9.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认知下列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选项A)染色体缺失选项B)染色体置换选项C)染色体转换选项D)染色体颠换答案:A10.知识点:1(微生物的突变)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筛选细菌营养缺陷型时,为了提高筛选工作效率,经常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以浓缩营养缺陷型,这一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必须是 ( )。
微生物基因突变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的变迁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些变化可以是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等等,这些都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微生物基因突变则是在这些变化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讲述微生物基因突变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1.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意义在生物世界中,每个物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决定了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以及传递遗传信息。
然而,由于环境的不断变迁,生物需要适应这些变化才能够生存下去。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出现就是一个响应环境变化的生物进化策略。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使得生物可以适应一些新的环境变化,例如适应新气候条件、抗生素的表达变化、对新营养物的利用能力等等。
2.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类型微生物基因突变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点突变。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点突变可以是多种形式,例如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等。
(2)插入突变。
插入突变是指在基因位置中插入一个新的碱基,从而改变基因序列。
(3)缺失突变。
缺失突变是指基因中一个或多个碱基序列删除,从而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
(4)倒位突变。
倒位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DNA片段倒置,从而改变基因的结构。
通过这些基因突变方式,微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变迁的需要,并且提高其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3. 微生物基因突变在抗药性中的作用近年来,抗药性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
传统的抗生素使用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了抗性。
针对这些问题,微生物基因突变已经成为了一种战胜抗生素抗性的方法。
当微生物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中时,会产生一些抗生素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如质粒转移等途径导致其他微生物获得抗性。
如果微生物发生了突变,其细胞壁、酶、膜等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通过这些变化,微生物可以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例如,由于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着很强的杀伤作用,因此这些细菌就会突变产生酶,以摆脱青霉素对其的杀伤性影响。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微生物育种:根据微生物遗传学原理,采用人工方法引起微生物变异或形成新的杂种,从中选育出符合要求的优良变种。
RNA种类: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DNA体外复制所需成分:DNA模板、4种Dntp、引物、聚合酶、缓冲液。
终止密码子有3种,分别是:UAA UGA UAG. 。
其中UAA是绝对终止密码子。
第二章:微生物基因突变突变是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产生遗传性变异。
一、基因的命名规则和符号(会认,会写)1 每个基因用斜体小写的三个英文字母来表示,这三个字母取自表示该基因特性的一个或一组英文单词的前三个字母。
如str 表示stroptomycin抗性基因2 产生同一表型的不同基因,在三个字母后用不同的大写斜体英文字母表示。
如trp 代表色氨酸基因,各个不同的色氨酸基因分别用trpA、trpB 来表示。
3 突变型基因的表示是在基因符号的右上角加―-‖,如亮氨酸缺陷型用leu -表示。
抗药性基因是在基因符号的右上角加上―r‖表示抗性,加上―s‖表示敏感。
如str r表示链霉素抗牲。
4 某一突变型基因的表型一般也用相应的正体三个字母表示,不过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乳糖发酵缺陷型基因用lacZ –表示,其表型则需用LacZ-表示。
5 当染色体上存在缺失时用―Δ‖表示,缺失部分放在Δ符号的括号中。
如Δ(lac-pro)表示乳糖发酵基因到脯氨酸合成基因这一段染色体发生了缺失。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1 形态突变型:指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或引起菌落形态改变的突变型。
如:失去产生孢子、荚膜和鞭毛的能力。
2 生化突变型:没有任何形态效应的突变体。
常见的是营养缺陷型,由于代谢过程的缺陷,其生长必需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
抗药性突变也是这种类型。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的突变株。
3 致死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或生活能力下降的突变型。
一、基因突变l基因突变l突变率l突变的类型l突变的特性l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证明l基因突变的机制l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和修复(一)基因突变:简称突变,是指生物体的遗传l基因突变(mutation ):简称突变,是物质的分子结构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
染色体畸变——细胞学上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l突变点突变——细胞学上看不到遗传物质的变化l突变株(mutant):发生了突变的微生物细胞或菌株。
l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二)突变率u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称突变率。
如突变率为10-8指该细胞在1亿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一次突变。
u为了方便常用每一单位群体在每一世代中产生突变株的数目来表示。
u自然界中微生物发生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约10-6-10-9范围内。
其它基因的突变率。
在同u突变是独立的。
某一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基因一个细胞中同时发生两个基因突变的几率是极低的,因为双重突变型的几率只是各个突变几率的乘积。
(三)突变类型l突变的类型很多,从实用的目的出发,按突变后极少数突变株的表型是否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加以鉴别来区分。
突变株的表型选择性突变型(株)非选择性突变型(株)营养缺陷型(株)抗性突变型(株)条件致死突变型(株)形态突变型(株)抗原突变型(株)产量突变型(株)选择性突变株(selective mutant):具有选择标记(如营养缺陷性、抗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只要选择适当的环境条件,如培养基、温度、pH值等,就比较容易检出和分离到。
非选择性突变株(non-selective mutant):无选择标记(如产量突变型、抗原突变型、形态突变型),能鉴别这种突变体的唯一方法是检查大量菌落并找出差异。
主要突变型u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某一野生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合成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