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

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例如:6是倍数、3和2是因数。()改正:6是3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练习:(1)85=40,()和()是()的因数,

()是()和()的倍数。(2)因为369=4,所以()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3)在186=3中,18是6的(),3和6是()的()。(4)在

147=2中,()能被()整除,()能整除(),()是()的倍数,()是()的因数。(5)若AB=C(

A、

B、C都是非零自然数),则A是B的()数,B是A的

()数。(6)如果

A、B是两个整数(B≠0),且AB=2,那么A是B的,B是A的。(7)判断并改正: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因为155=3,所以15和5是3的因数,5和3是15的倍数。()5是因数,15是倍数。()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8)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A 、倍数

B、因数

C、自然数

【知识点2】

倍数因数只考虑正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例如:0、65=3,虽然可以表示0、6的5倍是3但是,0、6是小数是不讨论倍数因数问题。因此类似的:因为0、65=3,所以3是0、6和5的倍数。是错误的说法。练习:(1)有52=

2、5可知()

A、5能被2除尽

B、2能被5整除

C、5能被2整除

D、2是5的因数,5是2的倍数(2)365=7……1可知()

A、5和7是36的因数

B、5能整除36

C、36能被5除尽

D、36是5的倍数(3)属于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等式是()

A、

20、25=0、5

B、225=50

C、20=0

【知识点3】

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36的因数有()。确定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我们应该从1的乘法口诀一次找出。如:136=

36、218=

36、312=

36、49=

36、66=36因此36的所有因数为:

1、2、3、4、6、9、

12、

18、36重复的和相同的只算一个因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例如:7的倍数()。确定一个数的倍数,同样依据乘法口诀,如:17=

7、27=

14、37=

21、47=

28、57=35……还有很多。因此7的倍数有:

7、

14、

21、

28、

35、42……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练习:(1)20的因数有:

(2)45的因数有:

(3)24的倍数有:

(4)17的倍数有:

(5)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多的是()。

A 、18

B、36

C、40(6)判断并改正:14比12大,所以14的因数比12的因数多()1是1,2,3,4,5… 的因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12是4的倍数,8是4的倍数,12与8的和也是4的倍数。

()凡是8的倍数也一定是2的倍数。()(7)幼儿园里有一些小朋友,王老师拿了32颗糖平均分给他们,正好分完。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8)小红到超市买日记本,日记本的单价已看不清楚,他买了3本同样的日记本,售货员阿姨说应付35元,小红认为不对。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知识点4】

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25以内5的倍数有(

5、

10、

15、

20、25 )。特别注意前提条件是25以内!例如:

5、1、

20、

35、

40、

10、1

40、2以上各数中,是20的因数的数有();是20的倍数的数有();既是20的倍数又是20的因数的数有()。首先我们应该明确20的因数有哪些,然后在上面的数中一次找出,特别注意没有在以上数字中出现的因数是不能填入括号的!练习:(1)100以内19的倍数有:

(2)在4,6,8,10,12,16,18,20,22,24,28,32,36中4的倍数:36的因数:(3)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60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4)用

1、5、6、8、9组成的数中,是3的倍数的数有是2的倍数的数有。

【知识点5】

关于倍数因数的一些概念性问题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1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一个数的因数最少有1个,这个数是1。除1以外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两

个因数(0除外)。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他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他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这个数练习:(1)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最小的倍数是(),()最大的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3)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4)判断并改正:一个数的因数都比他的倍数小。

()1是所有的自然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他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他的因数大。

()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一定比因数个数多。

()第二、2、3、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1】

2、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例如:202、4

80、304,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例如:

5、

30、405都能被5整除。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例如:

12、108、204都能被3整除。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例如:

80、

20、

70、130等。个位上是0且各位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和5的倍数。例如:1

20、

90、1

80、270等。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也就是说是2的倍数的数也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也叫做奇数。(因此在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都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练习:(1)在

27、

68、

44、

72、5

87、602、4

31、800中,把奇数和偶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奇数偶数(2)按要求填数。

3的倍数:2 ,3 ,1 ,74 ,86 ,46。

2和3的倍数:4 ,1 ,6 ,4 ,9 ,5,6 。

2、3和5的倍数:

0,2 。(3)写出5个3的倍数的偶数:

写出3个5的倍数的奇数:

(4)猜猜我是谁。

我比10小,是3的倍数,我可能是()。

我在10和20之间,又是3和5的倍数,我是()。

我是一个两位数且是奇数,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是18,我是()。(5)一个六位数548□□□能同时被

3、4、5整除,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一个四位数698 ,如果在个位上填上数字()。那么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17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249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到合适的位置。

4

35、

27、

65、105、2

16、7

20、

18、

35、402的倍数();3的倍数();3的倍数();

2、5的倍数();

2、3的倍数();

2、3、5的倍数()。(7)同时是2和3的倍数中,最小的是(),两位数中最大的是()。(8)能同时被2、3和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_ _,最大两位数是 _ _,最小两位数是_ __,最大三位数是_ _。

(9)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72,这三个偶数分别是()、()和()。(10)226至少增加()就是3的倍数,至少减少()就是5的倍数。(11)用

5、6、8排成一个三位数且是2的倍数,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他有因数5,各有几种排法?这些数中有3的倍数吗?(12)在()里填上一个数,使87()是3的倍数,共有()种填法。

A 、1

B、2

C、3

D、4 最小的四位奇数比最大的三位偶数大()。

A 、113

B、13

C、3A B是一个三位数,已知A+B=14,且A B是3的倍数,中可能填的数有()个。

A 、1

B、2

C、3

D、4 (13)判断并改正:两个奇数的和,可能是偶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

2、()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个位上是

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是3的倍数的数一定是9的倍数,是9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知识点2】

一些特殊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但是,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例如:

16、404、1256都是4的倍数。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25整除,这个数就是25的倍数。例如:

50、3

25、500、1675都是25的倍数。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是8(或125)的倍数。例如:11

68、4600、5000、12344都是8的倍数,11

25、133

75、5000都是125的倍数。

如果a和b都是c的倍数,那么a-b和a+b一定也是c的倍数如果a是c的倍数,那么a乘以一个数(0除外)后的积也是c的倍数练习:(1)五位数□153□能同时被5和9整除,这样的六位数有()、()。(2)六位数□1576□能同时被55整除,这样的六位数有()、()。(3)一个比20小的偶数,他有因数3,又是4的倍数,这个数是()。第三、质数和合数【知识点1】

质数和合数的相关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两个因数)、合数(大于两个因数)和1(1个因数)。

100百以内的质数:

2、3、5、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97。共25个。除1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除1以外任意两个质数的和都是偶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质数质数=合数合数合数=合数质数合数=合数练习:(1)像

2、3、5、7这样的数都是(),像

10、6、

30、15这样的数都是()。(2)20以内的质数有(),合数有()。(3)自然数()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和()。(4)在

16、

23、1

69、

31、

27、

54、102、1

11、

97、121这些数中,()是质数,()是合数。(5)用A 表示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A2必定是()。A+A必定是()。(6)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小的合数,这个数是()。(7)两个连续的质数是()和();两个连续的合数是()和()(8)两个质数的和是12,积是35,这两个质数是()

A、3和8

B、2和9

C、5和7(9)判断并改正: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所有偶数都是合数。()一个合数的因数的个数比一个质数的因数的个数多。()所有质数都是奇数。()两个不

同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三个连续自然数中,至少有一个合数。()大于2的两个质数的积是合数。()7的倍数都是合数。()20以内最大的质数乘以10以内最大的奇数,积是171。()2是偶数也是合数。()1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最小的自然数,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的和是7。()(10)下面是一道有余数的整数除法算式:AB=C… R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个位上是3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11)写出一些三位数,这些数都同时是

2、3、5的倍数。(每种写两个数)(6%)①有两个数字是质数:②有两个数字是合数:③有两个数字是奇数:

【知识点2】

分解质因数(相加和相乘)把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应该从最小的质数开始试积,直到每个因数都是质数时为止。例如:24=21224=3826 因此24=222324232242=(2)+(40)=(3)+(39)=(5)+(37)√练习:(1)把

48、

51、28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分别表示出来。(2)下列的数可以用那两个质数的和表示,并总结规律。

9=()+()42=()+()38=()+()80=()+()50=()+()62=()+()(3)用质数填空,质数不能重复18=()+()=()+()=()+()+()12=()()()30=()()()8=()()()(4)100以内的哪些数是三个不同质数的积?

【知识点3】

确定数字这类题关键在于准确掌握有关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以及一些特殊的数。例如:两个质数的和是25,这两个质数的差是多少?

首先将25分解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

25=2+23=3+22=5+20=7+18=11+14=13+12=17+8=19+6 √ 通过分解只有2和23一种情况,因此这两个质数的差是23-2=21练习:(1)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奇数,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偶数,百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的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这个四位数是多少?(2)猜电话号码0592-A B C D E F G 提示:A5的最小倍数 B最小的自然数 C5的最大因数 D它既是4的倍数,又是4的因数 E它的所有因数是1,2,3,6 F它的所有因数是1,3 G它只有一个因数这个号码就是(3)1+2+3+……+999+1000+1001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请写出理由。

(3%)(4)有两个质数,和是18,积是65,这两个质数是()和()。(5)在100~150中,找出两个整数,使它们相乘的积等于91和187的乘积,这两个数分别是()和()。(6)连续五个奇数的积的末位数是()。(7)两数相加的和是最大的两位数,两数相减的差是大于90的最小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是()。(8)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720,这三个数是()、()和()。(9)把六个数:

85、

51、

33、

91、

65、77分成两组,每组三个数,每组中三个数的乘积相等。写出其中一个组的三个数()(10)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加等于62,这个数是()(11)一个数是18的倍数,它又是18的因数,猜一猜,这个数是()。(12)一个数是48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一个数既是48的因数,又是8的倍数,这个可能是()一个数既是48的因数,又是8的倍数,同时还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一、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 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例题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 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 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 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 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 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2、乘法的初步认识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表示: 5×4 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篇一: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太平小学五年级(2)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年度第二学期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班级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共有30名学生。根据上学期学校统测情况来看,成绩分会第一。本学期为了让同学们更能适应我的教学,我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型思维为目的,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从事自己心爱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吸取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将本学期数学教学如下: 一、从点滴抓起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年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普遍对学数学兴趣不高。这学期,我首先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入手,从点滴抓起。开学初,抓好作业书写,将每次作业进行评比,对作业的准确、整洁、美观作为评比的标准。对那些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同学,在作业上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在班上给予鼓励。如贺雪怡、孟越等同学,平时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在作业上如有一点突出,我在班上及时表扬,给他们肯定、鼓励,使他们感受到学

习数学的乐趣,范文TOP100每周一次小结。其次降低作业难度,每次作业我都精心设计,让每位同学都能通过努力做对,扫除心里障碍,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三随堂小测,小组竞赛,增强集体荣誉感。我利用课前三四分钟的时间,出一些刚学过的最基本题目随堂做,同座交换批改,报答案,全组合计成绩,组与组竞赛,让每位同学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组里的名次,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侧面,抓住点滴,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同学热爱数学。总之,通过各种积极、有效方法,极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书写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杂志,积极学习。我认为,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坚持把每年的继续教育,作为自己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的一次大好时机, 每次书发下来后,我都把所有内容通看两遍,重点了解新的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桌讨论、小组商议、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经常在课堂上出现。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班级:五(2)班姓名:张雨阳 一观察物体(三) 1、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1、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3、能根据给定几何体画出前面、上面与侧面的平面图。 二因数与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与商都就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就是小数的倍数,小数就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就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就是1,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 因数与倍数就是相对存在,不能脱离开来:2就是4的因数,4就是2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指的通常就是整数,不能针对小数。2、4×5=12,所以5就是12的因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就是1,最小的偶数就是0、 个位上就是0,2,4,6,8的数都就是2的倍数。 个位上就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与就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就是90,最小的三位数就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与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就是质数,也不就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就是2,最小的合数就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新版)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 几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数占乙的几分之几,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表示乙比甲少的数占甲的几分之几。 (甲-乙)÷乙 = 甲÷乙-1(甲-乙)÷甲 = 1-乙÷甲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千”和』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xx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 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二】 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导读:本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期末即将来临。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工作总结(一) 一学期来,本人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教育教学精神,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所教学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积极参加教材培训,培训后写出体会,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

手、动口、动眼、动脑。课堂上生成的知识做好教学随笔。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这样,提高了对数学课的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 3、批改作业 我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二阶段:我在办公室批改,学生订正之后,补给优秀,并善于用激励性评语鼓励学生进步。虽然是数学作业本,我给的批语一般都在1-2行,来指出学生的不足和激励学生更加进步。这样分两个阶段,对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本学期我还让孩子们写数学学习周记,并给予激励性评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注重分层教学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二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个人工作总结

五年级数学个人工作总结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一名数学教师,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 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 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准备不流于 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学之中,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 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教学之后,我 基本做到每单元进行单元测试、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 教学中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积极和同组教师相互切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的学 习氛围有所加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基本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教育教学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 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 教学,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做到: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 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课堂教学研究与运用为 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 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 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 生的发展。例如:我们学习了《鸡兔同笼》,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结合自己的实际 观察,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搜集,我们进行的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 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三、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有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 的形成。我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 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 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 ..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太全啦! |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工作总结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从总体上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精心打理博客内容(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反思、故事、随笔等),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还结合实际教学撰写一些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点滴等等。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二.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

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休,只有1 种摆法。 3、只要对着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的任意1个正方体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4、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侧面确定立体图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描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判断方法: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7、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8、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9、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0、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1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 = 它本身、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13、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14、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 4、6、8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 5、7、9 的数。 15、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16、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17、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8、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19、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0、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最大的两位数是90. 21、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2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3、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3个因数) 2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5、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26、按因数的个数划分为: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1和0 。 27、按2的倍数划分:自然数分为偶数、奇数 28、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 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29、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 31、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32、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边) (顶点) (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从总体上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还结合实际教学撰写一些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等等。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二、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

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学期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