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12.03 KB
- 文档页数:1
1.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1)描述石羊河的水文特征。
1.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季节性河流,有断流;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有夏汛。
(2)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减少,蒸发加强,导致水量减少;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2.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甘肃省酒泉市的瓜州,古称“安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矿产资源丰富;因风能丰富被称为“世界风库”.近年来,瓜州县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等机遇,大力发展风电.材料二: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弃风限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地区.材料三:河西走廊图(1)分析瓜州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1)①瓜州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②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③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等.(2)分析瓜州成为我国风电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①瓜州地广人稀,多戈壁荒漠,土地价格低;②有国家新能源政策大力支持;③有东部地区带来资金、技术的大力支持;市场潜力大等.(3)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3)①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或当地接纳能力不足)②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③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小结:影响风能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内地丰富)2.下垫面(粗糙程度---建筑物等的阻力,植被密集程度,地形。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Ⅰ: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l)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
材料Ⅱ: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教师资格《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真题提分卷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读“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图”(下图),回答1-2题。
查看材料1.【单项选择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分别是()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平缓,应该是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
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不会是冰雪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雨水。
所以D对,A、B、C错。
查看材料2.【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夏汛②冬汛③位于地中海气候区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可能分布在南欧⑥可能分布在东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冬季下游径流量可达8000m³/h,远高于夏季径流量,因此该地冬季会有汛期,已知为北半球的某河流,因此不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而是冬季降水多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南部。
故②③⑤对,本题选B。
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3-4题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图1为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区域某处地形剖面图。
查看材料3.【单项选择题】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从材料可知,“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因此在绿洲地区最易形成城镇,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查看材料4.【单项选择题】甲乙丙丁四地中,绿洲应分布在()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丙处有碎屑物质堆积,位于冲积扇的边缘,且此处地下水埋藏浅,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最好,最易形成绿洲。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表格材料)模拟试卷22(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资料分析每题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SSS_SINGLE_SEL1.与上年相比,2010年江苏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量增长最快的是( )。
A 货物周转量B 货运量C 旅客周转量D 客运量分值: 2答案:A解析:“增长最快”即增长率最大,观察“总计”一行可知,货物周转量的增长最快。
故本题应选A。
SSS_SINGLE_SEL2.2009年江苏省旅客周转量为( )。
A 1610.3亿人公里B 1423.8亿人公里C 6111.5亿人公里D 1156.6亿人公里分值: 2答案:B解析:由表格,2010年旅客周转绝对量为1610.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1%,故2009年旅客周转量为1610.4÷(1+13.1%)≈1423.9(亿人公里)。
故本题应选B。
SSS_SINGLE_SEL3.对2009年江苏省客运量贡献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铁路、公路、民航、水路B 公路、民航、铁路、水路C 公路、铁路、水路、民航D 民航、公路、铁路、水路分值: 2答案:C解析:由表格客运量绝对数可知,公路贡献量明显最大,最小的为民航。
故本题应选C。
SSS_SINGLE_SEL4.2010年江苏省旅客周转量与客运量之比最大的运输方式是( )。
A 铁路B 公路C 水路D 民航分值: 2答案:D解析:观察表格,旅客周转量与客运量之比中,公路和水路均小于,而铁路和民航经估算可知,民航的旅客周转量与客运量之比最大。
故本题应选D。
SSS_SINGLE_SEL5.2010年江苏省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与公路客运量占客运总量的比重相比( )。
A 低29.7个百分点B 高29.7个百分点C 低27.9个百分点D 高27.9个百分点分值: 2答案:A解析:2010年江苏省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为,公路客运量占客运总量的比重是。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综合材料)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每题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1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9%;实现旅游总收入1907.2亿元,同比增长8.2%。
上半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1.14亿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774.1亿元,增长9.5%。
其中,外地来京旅客6891.1万人次,同比增长4.9%;旅游总消费1607.6亿元,增长8.7%。
北京居民在京游4543.9万人次,同比增长8.1%;旅游总消费166.5亿元,增长17.1%。
1.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平均接待每人次旅游者创造旅游收入约多少元?( )A.1450B.1644C.1783D.1907正确答案:B解析:平均数计算。
根据文字材料“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1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9%;实现旅游总收入1907.2亿元”可知,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平均接待每人次旅游者创造旅游收入为1907.2÷1.16=1600+(元)。
故本题答案为B。
2.与上年同期相比,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接待外地来京游客占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的比重( )。
A.下降了不到1个百分点B.下降了超过1个百分点C.上升了不到1个百分点D.上升了超过1个百分点正确答案:A解析:两期比重比较。
根据文字材料“上半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1.14亿人次,同比增长6.2%……其中,外地来京旅客6891.1万人次,同比增长4.9%”可知,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接待外地来京游客占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盼比重与上年同期比重的差值为即比重下降了不到1个百分点。
故本题答案为A。
3.下列选项中,北京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次数最低的是( )。
A.2013年第三季度B.2013年第四季度C.2014年第一季度D.2014年第二季度正确答案:C解析:简单计算。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论述题1、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1、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五,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联系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谈谈你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认识与理解。
2、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涵: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战略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状态。
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
3、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断。
这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材料分析题案例1长寿坊酒业公司拥有白酒、果酒、补酒三大系列产品线。
其中白酒又包括高度和低度两种,每种针对不同收入的消费群同时开发出三种普通型、豪华型、礼品型包装;果酒分别针对南北方人不同的口味开发又分为高糖度和低糖度两种,每种又包括250ML、500ML、1000ML三个规格;补酒只有一个品牌,但包括养血、滋阴、补肾、明目、养颜等九种作用不同的类型。
为减少成本,该企业还规定用户饮后用空瓶加70%价款可再换一瓶同类酒。
同时在每年春节期间均开展八折酬宾活动.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长寿坊酒业公司的白酒、补酒、果酒分别采用了什么市场细分标准?2.长寿坊酒业公司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是什么?3.试分析长寿坊酒业公司的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4.长寿坊酒业公司在价格折扣上采用了什么策略?5.长寿坊酒业公司采用的是什么需求差别定价策略?案例1答案要点:1.白酒——人口细分;果酒——地理细分;补酒——行为细分。
2.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
3.宽度=3 长度=214.折让。
5.季节差别。
案例2 王老吉凉茶从2005年开始,王老吉以大热之势成为中国营销界最具黑马本色和盘点价值的名字。
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作为岭南养生文化的一种独特符号的“凉茶”,在两广的大街小巷里沉淀一百多年后,2005年突然飘红全国,一年销售30亿。
王老吉怎么做到的呢?一、产品策略“王老吉”的品牌名称有独特性,而且好念、好写、好记,很容易传播。
从产品包装上看,罐装王老吉的包装主色调是红黄两色。
中国文化对于色彩的体认,最具传统意义和文化认同感的非红黄两种颜色莫属。
从口感来看,罐装王老吉口感像山楂水一样,更接近饮料的味道,满足了全国各地不同消费者的口感要求。
从功效来看,有“预防上火”和“降火”的作用,这种实实在在的功效是凉茶与其他饮料相比的核心优势。
“上火”是人们可以真实感知的一种亚健康状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预防上火”和“降火”的市场需求日益宠大。
材料分析题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
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得到的,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一次完成的。
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2.[材料l]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
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下面是关于“工人资本主义”的一组材料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3)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正确态度。
【答案要点】(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是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
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
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
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3)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是不可取的;要看到它的新变化,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
2.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材料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3)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
【答案要点】(1)当今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国际化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追求高额利润的结果。
一、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5题。
2003年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共计1.65万家,比1999年翻了一番。
各类企业在数量上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国有企业数量比1999年增长11%,合资企业数量增长23%,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数量增长了1.5倍,集体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私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0倍。
外商独资企业除了数量跃居首位,其产品出口额也以接近50%的速度增长,并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主要提供者。
2003年,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出口金额达到683亿美元,是1996年出口额的16倍,年均增长49%,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2%;中外合资与港澳台合资企业2003年出口金额为236亿美元,年均增加28%,占总额21%;国有企业出口额从1996年的37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11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7%,但2003年仅占总份额的10%。
私营企业出口25亿美元,是1996年9万美元的近3万倍,年均增长率高达331%。
1996年,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与港澳台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中所占比重都在30%左右,目前,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已居主导地位。
1.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逐渐主导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B.私营企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一只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C.1996至2003年间,国有企业出口额在逐年下降D.1999至2003年间,我国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数量迅猛增加2.199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大约为()。
A.37亿美元 B.62亿美元C.128亿美元 D.236亿美元3.1996至2003年间,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是()。
A.国有企业 B.私营企业C.合资企业 D.集体企业4.如果2003年相对于2002年的企业出口额增长率等于年均增长率,则2002年合资和独资企业的出口额是国有企业的倍数为()。
穿越时空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题目:穿越时空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水利工程促发展”,写出李冰修筑的这项水利工程名称。
它使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之国”?(2)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哪里?(3)结合图片“运河恩泽利千秋”分析,修建隋朝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二、答案:(1)结合图片“水利工程促发展”,可知,李冰修筑的这项水利工程名称是都江堰。
它使成都平原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
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都江堰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3)结合图片“运河恩泽利千秋”可知,修建隋朝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故答案为:(1)都江堰。
成都平原。
(2)东至辽东。
(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
洛阳。
一、文字资料(101~110题,):每道题针对一段文字资料有几个问题,要求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4个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
进入新世纪以后,云南省126个农业县市中仍有73个国家扶持工作重点县,占全国重点扶贫县市总数592个的12.33%。
根据“五普”资料显示,73个贫困县总人口为2208.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236.01万人的52.14%,其中男性1162.73万人,女性1045.9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1.16,高于全省110.06水平。
这些贫困地区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8.08%,大大低于全省14.71%的平均水平。
这73个国家重点扶持县,人口和土地面积均占全省一半以上,但是经济指标在全省只占很小份额,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省总量的26.1%,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总数的15.8%,从人均指标看,与全省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
2000年,73个国扶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479元的71.2%,人均GDP2235元,仅为全省人均GDP的48.2%。
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
73个贫困县总人口占全省人口一半强,而大学本科人数仅占全省的10.80%,而小学文化人口占到了全省总数的55.15%。
贫困地区人口一般文盲率为19.02%,比全省一般文盲率15.44%高出3.58个百分点。
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33年,而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69年,勉强达到小学毕业水平。
73个国家扶持重点县中,未工作人口共有216.28万人,其中,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口有64.33万人,占未工作人口的29.7%,正在找工作的有10.25万人,占未工作人口的4.74%。
丧失工作能力和工作难找导致的贫困人口占有相当的比重。
101.根据上述文字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云南省贫困地区人口文盲率为19.20%B.云南省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33年C.在云南省的73个扶贫县中有74.58万人无业D.进入新世纪后,全国重点扶贫县市有592个102.73个国扶县的未工作人口中大约有万人有工作能力。
2022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0分)1.(8分)学校举办首届“劳动最美”演讲大赛,下面是晓敏同学的演讲稿片段。
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每到满山片片桃花粉红,朵朵梨花雪白的,劳动便在广袤(mào)的大地上开始了。
这个时节啊,经历了北方凛冽..的寒冬,穿过了乍暖还寒的料峭.(qiào)春风,大地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草木萌发,万物葱绿,整个世界一派的景象,这时的我们,抖擞(shǒu)精神,舒展臂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劳动。
劳动是永恒的。
当你舒适地驾车在的高速公路上运输货物,不再为崎岖..山路上的缓慢搬运而痛苦不堪时;当你借助便捷的电商平台将货物卖到世界各地,不再为商品的销售四处奔波而一筹莫展....时;当你地操控着无人机为作物施肥喷药,不再为劳作的艰辛和危险而忧心冲冲....时,劳动看上去似乎已经褪去了它最初的颜色。
但劳动并没有脱去它永恒的本质,那些起伏在劳动旋律之中的健美身影,那些饱蘸馨(xīn)香汗水的优美动作。
以及那些计算机键盘敲击出的音乐般的声响,这所有一切难道不是劳动永恒的赞歌吗?(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袤(mào)B.峭(qiào)C.擞(shǒu)D.馨(xīn)(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凛冽B.崎岖C.一筹莫展D.忧心冲冲(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时节朝气蓬勃开阔娴熟B.时候生机勃勃宽阔熟悉C.时节生机勃勃宽阔娴熟D.时候朝气蓬勃开阔熟悉(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切难道是劳动永恒的赞歌吗?B.这一切难道不是劳动永恒的赞歌吗?C.这所有一切难道是劳动永恒的赞歌吗?D.这一切所有难道不是劳动永恒的赞歌吗?2.(2分)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实干型的人通常都会努力工作,以获得他们想获得的地位和别人赞赏的目光。
_____,_____。
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材料二对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的美国、中国都颇有看法,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美国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美国某艺术家的歌曲(1934年前后)中国罗斯福的经济控制主张,实际上并未离开美国的传统政策,其结果是“不会有几分收成的”、“是不能乐观的”。
它恐怕“连许多经济的坏习和制度的缺点”都无力或不敢加以改革。
——刘觉民:《罗斯福的经济复兴计划与美国的经济控制政策》(1933年)材料三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
1949年—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主与古希腊雅典民主相比,它提供了哪些“新东西”?(6分)(2)以罗斯福新政中“新东西”为出发点,分析材料二中两种看法的局限性。
(8分)(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10分)(1)新东西:代议制、间接民主;民主范围的扩大;权利分割与制衡;实行政党政治;(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得6分)(2)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东西”:国家干预经济(2分);社会福利制度(2分);(如果答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成立工会;实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立法;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等,可各得1分)。
分析材料一的局限性:材料一中美国的看法只看到了新政政策中有利于工人、农民的内容,但对整个新政的目的、性质、结果认识不足。
高考常见曝光试题及答案1.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甲骨文中的“车”字,像一个有轮子有轴的车子。
甲骨文中的“马”字,像一匹马的形状。
材料二:商代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之一。
材料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和学者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行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1)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代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之一,反映了商代青铜文明的高超工艺。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4)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和学者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行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材料二: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科举制度的实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材料三: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首先,我需要说明一点,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表格材料,我将基于一般情况和中国历史来回答关于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认知的演变。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的称呼发生了变化,这主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称呼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1.“夷”或“洋夷”:在明清时期,中国称西方人为“夷”或“洋夷”。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认为中国是文明的中心,而其他国家则是“夷狄”,即未开化的民族。
2.“洋人”:在近代,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更频繁地与西方国家接触。
这一时期,中国人称西方人为“洋人”,这一称呼既包含了对外国人的好奇,也体现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羡慕。
3.“西洋人”:在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西洋人”成为对西方人的另一种称呼。
这一称呼强调了西方国家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体现了对西方文化和科技的认可。
4.“外国人”:随着中国的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国人开始更加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
在这一背景下,“外国人”成为对西方人的普遍称呼,这一称呼不再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而是更加中性和客观。
5.具体国家名称+人:在现代,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人开始使用具体国家名称+人的方式来称呼西方人,如“美国人”、“英国人”等。
这种称呼方式更加具体和准确,也体现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总的来说,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演变和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变化。
从最初的以自我为中心和排外,到逐渐开放和包容,再到现在的客观和多元,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的历史进步和文明发展。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2008年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2008年12月18日在北京一论坛上表示,约有670万个就业岗位蒸发,主要集中在出口基地广东,使得失业人数远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
失业率攀升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不到8%,这一数字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低值。
陈全生敦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弥补因出口萎缩及政府过去控制增长所流失的就业机会。
为拉动内需,北京2008年11月出台价值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失业?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是什么?(4分)
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什么类型的失业?为什么?(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失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体现了宏观经济学的什么定律?(4分)
4.为了治理失业,政府采用了什么宏观经济政策?其原理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