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8
1 / 8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蟹.腿(xiè) 琐屑.(xiè) 踌躇.(zhú) 八卦.(guà)
B.蹒.跚(mán) 拭.泪(shì) 举箸.(zhù) 青头菌.(jūn)
C.栅栏.(lán) 游逛.(guànɡ) 晶莹.(yínɡ) 彩釉.(yòu)
D.俯瞰.(kàn) 狼藉.(jí) 濒.临(pín) 凋.谢(diāo)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谁敢肆意发动侵略战争,那就必将玩火自焚....。
B.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视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C.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D.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缺少,而且研究学术也是不可少的。
D.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北京。”和“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这两个句子中的“在”分别是动词、介词。
B.“科技发达” “ 今天星期二”“ 中国工人”“ 这本书20元”都是主谓短语。
C.“五十多年来,这位海外游子无时无刻不在眷恋自己的祖国。”这个句子的
2 / 8 主干是“海外游子眷念” 。
D.“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仿佛已经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7、古诗文默写。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2)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诗经》)
(3)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 / 8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
4 / 8 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重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5 / 8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
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惊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2、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6 / 8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章采用了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滩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