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鹅、大虾和梭鱼》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天鹅、大虾和梭鱼》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天鹅、大虾和梭鱼》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天鹅、大虾和梭鱼》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天鹅、大虾和梭鱼》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Analysis of teaching plan for the first class of Swan, prawn and Barracuda

《天鹅、大虾和梭鱼》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天鹅、大虾和梭鱼》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古老寓言故事,《伊索

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都把它收入。它讲了不合作办不成事

的道理。寓言分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开篇首先点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合伙的人们如果不是心一条,什么事业办不好。第二小节具

体讲天鹅、大虾和梭鱼的故事。前半部分讲它们合伙拉车,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用力,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拼命地拉呀,拉呀。它们的目的也是一致的,都想把车拉动,可是“大车却一步也动

不了”,车子也不算重,是因为它们虽然合伙拉车但没有做到合作。第三小节写的是事情的结果,再次表明不合作的后果。本课

以诗歌的形式行文,简洁、生动,语言幽默而又通俗易懂,在使

人发笑的同时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二、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学生仍处在知识储备的低谷期,因此通过引导学生

热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学生数量上的积累生词新词;

再者二年级仍属于识字写字的关键期,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

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开掘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激发学生学字的乐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平台,促进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预设目标

1.读通、读顺诗歌,学习词语“合伙、自寻烦恼”,初步知道天鹅、大虾和梭鱼有什么烦恼。

2.会认生字“费、烦、毫”,会写生字“合、伙”,继续培养分析字形的能力。

3.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4.通过多次朗读,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1.读通、读顺诗歌,学习词语“合伙、自寻烦恼”。

2.会认生字“费、烦、毫”,会写生字“合、伙”,继续培养分析字形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1.会认生字“费、烦、毫”,会写生字“合、伙”,继续培养分析字形的能力。

2.运用“合伙、费力、自寻烦恼、分毫未动”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天鹅、大虾和梭鱼的贴饰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考一考)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揭示课题

课前,老师和你们聊起了很多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被收集

到《伊索寓言》这部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书里,这部寓言书里面

的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这些动物有各有各的特点,他们或狡猾,或聪明,或调皮,或老实,他们各有各的本领。这一节课,老师

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寓言书里的一个小故事《天鹅、大虾

和梭鱼》。

2.读课题

师:没错,老师想告诉你们这个故事与单元主题“合作”有

着很深的联系。看来读课题也有讲究。读好课题可是学好课文的

前提。

【设计意图:由故事书导入揭示课题,重在引导学生热爱阅读,

享受阅读的乐趣;通过读好课题,给学生渗透“题好文一半”的

写话技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自由大声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出小

节的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投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读好诗歌,我们请几个代表来读读诗歌。

师:看来,朗读真是学习语文最好的魔棒!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真好,除了已经读通读顺诗歌,还读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设计意图:尽管诗歌语言浅显易懂,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仍然不太容易,因此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因为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三、再读诗歌,随文识字

1.走进第一节诗歌,理解“合伙”。

师:你们怎么理解“合伙”?

师:请同学用“合伙”再说一句话。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词语造句”的方法记住了“合伙”。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合伙”这两个字,该怎么写。

师:看来写好字的秘密就是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2.识记“费”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字“费”,怎么读?

师:“费”字是什么结构的字?谁知道它的部首?

师:我们知道我们中国的汉字最初都是由画演变来,那么“贝”最初跟什么关系,猜一猜。

师:谁能把“费”字“换一换”部首。

3.理解“自寻烦恼”,识记“页”

师:谁能给这个词找一找近义词。

师:“烦”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火字旁”,右边是“页”。

师:你们认为“页”字可能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几个带有“页”的汉字吗?

师:你们知道这些字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页”字的秘密真不少呀!为了紧紧地记住与“页”有

关的字,老师也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通过找出字的相同部件、编儿歌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认识

更多生字。

【设计学有面有点,在对生字的全面关注中,打破一字一学

的传统识字方法,采用科学识字教学,借一个部首或部件的学习

带出一串字,渗透识字方法,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教学中既有

是对重点词语的突破。也有对字形结构的书写揣摩;既能结合生

活经验理解近义词,也能借助动作体验反义词。】

四、三读诗歌,初步释疑

1.读诗歌,了解三动物的“烦恼”

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究竟因为什么事那么烦恼呢?一起来

听听老师读诗歌的二三小节。请同学们画出表示它们烦恼的句子。

2.比较“未”与“末”

3.采用联想法认识“毫”

原来“联想也是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4.初懂诗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的识字方法,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我们一起来看看词语“百宝箱”里增添了哪些词语。(屏幕出示)

合伙费力自寻烦恼未动分毫

师:阅读中注意积累词语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水平。积累词语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诗歌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这些词语和你的同桌来说说诗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温馨小提示”)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不错。请拿出你的小楷本把你刚才听到的或想到的或自己说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诵读诗歌,以促进学生了解诗歌寓意,感受语言优美的能力。通过重点词句说故事主要内容,旨在为学生的遣词造句,进行写话训练打下了基础。】

5.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把诗歌读通读顺了,也懂得了很多有趣的识字方法,而且也了解了三只动物他们有什么烦恼。这三只小动物不仅在《伊索寓言》里面出现,他们还在《克雷洛夫寓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全章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 难点:对“权”的理解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 在教材P124“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A ,B ,C 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 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初二(五)班有4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名同学得到了100分、7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 2 62 10026199+< +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绩这样的结论?为什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 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 教材P124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24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25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 教材P125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

杜邦分析体系图

以五粮液和贵州茅台为例,采用杜邦分析法对两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1.五粮液和贵州茅台杜邦分析体系相关指标 五粮液和贵州茅台杜邦分析体系相关指标表 注:由于计算过程中保留小数点位数时采用四舍五入方法,所以各关系式有所误差

五粮液杜邦体系图 注: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数和期末数的平均数;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和固定资产清理项目金额;长期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等。

贵州茅台2007杜邦分析体系图 注: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数和期末数的平均数;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和固定资产清理项目金额;长期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等。

4.五粮液和贵州茅台比较分析 通过对五粮液和贵州茅台杜邦体系图的比较分析可知,五粮液的经营业绩比贵州茅台要差很多,投资者的报酬率也要低很多,五粮液的所有者报酬率为16.43%,贵州茅台为40.81%。其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产品的获利性差 五粮液的销售净利率为20.1%,贵州茅台的销售净利率为40.98%。再深入分析,五粮液净利润低的原因是企业的净利润低,而净利润低的原因是企业的总成本高,而总成本高主要是因为五粮液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高引起。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五粮液公司生产了大量毛利率很低的低价位白酒,产销量大但利润低,应该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 (2)对资产的管理效率低 五粮液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67次,贵州茅台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72次。再深入分析,总资产周转率稍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资产占用资金较多,而且流动性强的流动资产相对较少,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相对较多。五粮液同样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固定资产的需求量,降低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数。 (3)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财务杠杆 五粮液的权益乘数为1.22,贵州茅台的权益乘数为1.38。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人教版(精品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教材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客观上,教材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教材例的作用如下: ()、解决例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为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的作用,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

、教材例的作用如下: ()、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 ()、例与例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堂引入: 、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x 4 1 () 五、例习题分析: 例和例均为计算数据加权平均数型问题,因为是初学尤其之前与平均数计算公式已经作过比较,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搞明白问题中是否有权数,即是选择普通的平均数计算还是加权平均数计算,其次若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权数又分别是多少例的题意理解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好这里的几个百分数在总成绩中的作用,它们的作用与权的意义相符,实际上这几个百分数分别表示几项成绩的权。 六、随堂练习: 、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测验占、期中占、期末考试占,小关 (单位:小时)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doc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 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 1.1 平均数 第 1课时 平均数 (1)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 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 对 “ 权” 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 某校八年级共有 4 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班级 1 班 2 班 3 班 4 班 参考人数 40 42 45 32 平均成绩 80 81 82 79 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1 x = 4 ×(79 + 80+ 81+ 82) = 80.5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x1+ x2+ x3+ + xn 一般地,如果有 n 个数 x 1 ,x 2, x 3, , x n ,则有 x = n ,其中 x 叫做这 n 个数的 平均数,读作 “x 拔”. 二、讲授新课 问题: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 们的各项成绩 ( 百分制 ) 如表所示 .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1)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 ( 百分制 ) .从他们的成 绩看,应该录取谁? (2)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 2∶1∶3∶4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 ( 百分制 ) .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对于问题 (1) ,根据平均数公式,甲的平均成绩为: 85+ 78+ 85+ 73 4 = 80.25 , 乙的平均成绩为 73+ 80+ 82+ 83 4 = 79.5. 因为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所以应该录取甲. 对于问题 (2) ,听、说、读、写成绩按照 2∶1∶3∶4 的比确定,这说明各项成绩的 “重要程度 ”有 所不同,读、写的成绩比听、说的成绩更加 “ 重要 ”.因此,甲的平均成绩为 85 × 2+78 × 1+85 × 3+73 × 4 2+ 1+ 3+4 = 79.5 , 乙的平均成绩为

2019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回顾交流、系统跃进 知识线索: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集中趋势波动大小 数字特征 应用 本章思想:

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定义法) 且f 1+f 2+……+f k =n (加权法)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它数据差异较大时,可求出其中位数来观察集中趋势;理解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通过众数观察其集中趋势,理解另一类是反映数据波动大小(即离散趋势)的特征数——极差、方差。 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221)()(x x x x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1 222212x x x x x x n x n -++-+-= 第二步:联系实际 主动探索 问题1、已知;某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身高的一个样本如下(单位:cm ) 158 162 146 151 153 168 159 154 167 159 167 166 159 154 160 162 164 160 157 149 (1)试填写下面的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频数颁布直方图 分组 频数累计 频数 146 ~ 149 150 ~ 152 153 ~ 155 156 ~ 158 159 ~ 161 162 ~ 164 165 ~ 167 168 ~ 170 合计 (2)估算这个年段学生的平均身高。 (3)求出这个年段学生的身高的极差。

幼儿园教案与评析

幼儿园教案与评析 【篇一: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该园能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和公益性原则,办园方向正确;收费符合有关规定,有财务账目和财产登记;有软化的室外活动场地,有多功能活动室,有图书阅览室等10个部室,环境创设美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厨房、卫生间条件较好;该幼儿园园长大专学历,有园长资格证,有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培训,教师整体素质好;各项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能建立科学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周活动安排和学期活动安排详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重幼儿教师健康卫生工作,幼儿礼貌、卫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保教质量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队伍建设、保育与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16”工程整改目标基本达成。但还须不断努力,打造区幼教典范。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方面有了一些改善,但316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保育与教育管理以及活动档案的建设工作滞后。还要加强整改力度,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培训、保育教育、以及教研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316所需要求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还需不断努力,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小班活动:橙子和橘子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感官(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等)来全面的认识橘子。 2. 能初步知道橘子和橙子的区别。 活动准备: 至少每个幼儿一个橘子和一个橙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引导幼儿运用触觉和嗅觉感受橘子的外形和独特的气味,引起幼儿对橘子的兴趣和好奇。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 [给幼儿每人一个用小方帕包好的橘子。] “我们先不打开它,来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好东西。”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课题:20.1.1 平均数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灵活应用一组数据平均水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对“权”的理解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下: 应试者听说读写 甲85 78 85 73 乙73 80 82 83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教师更正 解:1、甲的平均成绩=《85+78+85+73>/4=80.25 乙的平均成绩=《73+80+82+83>/4=79.5 因为..的平均成绩比..的高,所以应该录取...。

2、甲的平均成绩=....................................... 乙的平均成绩=.....................................? 因为..的平均成绩比..的高,所以应该录取...。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 :上叙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每个数据一样重要。问题2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之后,看课本p112面,理解“权”的意义, 以及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三、交流展示: 例1:课本p112面例题1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演板 小结:1、 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 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例1与问题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x =4 1(79+80+81+82)=80.5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演板 四、归纳小结: 1、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3、权的意义 五、当堂训练: 一、必作题 : 1、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杜邦分析法及案例

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说,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由于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 1特点 杜邦模型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若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最终通过权益收益率来综合反映。 2应用 采用这一方法,可使财务比率分析的层次更清晰、条理更突出,为报 杜邦分析法表分析者全面仔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提供方便。 杜邦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权益基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给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最大化股东投资回报的路线图。 3基本思路 杜邦分析法的的基本思路 1、权益净利率,也称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 2、资产净利率是影响权益净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资产净利率又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需要对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明影响公司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在哪里。销售净利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扩大销售收入,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销售利润率的根本途径,而扩大销售,同时也是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3、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反映了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资产负债率高,权益乘数就大,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高,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反之,资产负债率低,权益乘数就小,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低,公司会有较少的杠杆利益,但相应所承担的风险也低。 4财务关系编辑 杜邦分析法的财务指标关系 杜邦分析法中的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为: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权益乘数(总资产/总权益资本) 而: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销售净利率(净利润/总收入)×资产周转率(总收入/总资产) 即: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NPM)×资产周转率(AU,资产利用率)×权益乘数(EM) 在杜邦体系中,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指标关系: (1)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分析系统的起点和核心。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投资者的净资产获利能力的大小。净资产收益率是由销售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的。 (2)权益系数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程度。该指标越大,企业的负债程度越高,它是资产权益率的倒数。 (3)总资产收益率是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企业销售成果和资产运营的综合反映,要提高总资产收益率,必须增加销售收入,降低资金占用额。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一: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语言领域 案例1: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分析:对于该目标很好的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 建议改为:(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韵律感;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案例4:中班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分析:该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其中“有关经验”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标也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于浅显和简单。活动的主题为“我喜欢的书”,但是在目标中并没有任何体现。建议改为:(1)在图书角的区域阅读活动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图书; (2)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受; 科学领域 案例5: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 (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建议改为:(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案例10: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3)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分析: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来看,教师安排此次小班音乐活动是混乱的,一会儿从教师的教这一角度出发确定活动目标,一会儿又从幼儿的学的角度出发,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克服思维的混乱。 建议改为:(1)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 (2)教幼儿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社会领域 案例11:小班活动“我的名字”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 建议改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

数据的分析全章备课教案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第1课时 课题:6.1.1 从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1) 学习目标: 1、认识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权数的性质,以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观察,创设问题情景。 甲、乙两组各有8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单位:米):甲组:1.60,1.55,1.71,1.56,1.63,1.53,1.68,1.62。 乙组:1.60,1.64,1.60,1.60,1.64,1.68,1.68,1.68。 1、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 A、甲组中的8个数都不相同:每个数只出现一次。 B、乙组中含有相同的数:1.60出现3次1.64出现2次,1.68出现3次,重复出现的次数(频数)不同,反映了数据之间的差异。 2、分别计算甲、乙两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A、甲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1.60+1.55+1.71+1.56+1.63+1.53+1.68+1.62)÷8=1.61(米) B、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1.60+1.64+1.60+1.60+1.64+1.68+1.68+1.68)÷8=1.64(米)

3、想一想,计算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有没有别的方法? A 、重复出现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乙组同学的身高也可以这样计算: (1.60×3+1.64×2+1.68×3)÷8=1.64(米) B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式子也可以写成: (1.60×3+1.64×2+1.68×3) ×81 =1.60×833/8+1.64×82 +1.68×81 =1.64(米) 二、探索研究、建立数模 1、在乙数数据的8个数中: 频数 频率(比率) 1.60 有3个,占83 ;1.64 有2个,占41 ;1.68 有3个占83。 83,1/4,8 3分别表示1.60,1.64,1.68 这3个数在乙组数据的8个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称它们为这3个数的权数。 A 、在乙组数据中: 1.60的权数是(83); 1.64的权数是(41 ); 1.68的 权数是(8 3 )。 B 、3个权之和是(83+41+8 3 )=1 C 、小结:一般地,权数是一组非负数, 权数之和为1。 2、按算式1.60×83+1.64×41 +1.68×83=1.64算得的平均数,称为1.60, 1.64,1.68分别以83,41,8 3 为权的加权平均数。 三、思索、应用、拓展 1、比较下面的两种说法: A 、1.64是1.60,1.60,1.60,1.64,1.64,1.68,1.68,1.68的平均数。

杜邦分析法及案例教学文案

杜邦分析法及案例

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说,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由于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 1特点 杜邦模型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若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最终通过权益收益率来综合反映。 2应用 采用这一方法,可使财务比率分析的层次更清晰、条理更突出,为报 杜邦分析法表分析者全面仔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提供方便。 杜邦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权益基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给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最大化股东投资回报的路线图。 3基本思路 杜邦分析法的的基本思路 1、权益净利率,也称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

2、资产净利率是影响权益净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资产净利率又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需要对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明影响公司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在哪里。销售净利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扩大销售收入,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销售利润率的根本途径,而扩大销售,同时也是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3、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反映了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资产负债率高,权益乘数就大,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高,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反之,资产负债率低,权益乘数就小,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低,公司会有较少的杠杆利益,但相应所承担的风险也低。 4财务关系编辑 杜邦分析法的财务指标关系 杜邦分析法中的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为: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权益乘数 (总资产/总权益资本) 而: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销售净利率(净利润/总收入)×资产周转率(总收入/总资产) 即: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NPM)×资产周转率(AU,资产利用率)×权益乘数(EM) 在杜邦体系中,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指标关系: (1)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分析系统的起点和核心。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投资者的净资产获利能力的大小。净资产收益率是由销售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的。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2.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 在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情感态度】 从事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样本的集中趋势和波动情况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和波动情况.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反映具体问题中的数据特征.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请归纳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种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的意义和特征. 2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中“权”的意义. 3举例说明极差和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的?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师生共同分析,达到系统地回顾本章知识的目的.在相互交流中,锻炼合作交流的意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 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两条石阶路,哪条石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图中数字表示每一级的高度,单位:cm ) 【分析】这是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判断哪条石阶路走起来舒服,就要联想到极差和方差,它们是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依据. 解:图(1)的石阶路走起来较舒适. ∵图(1)的极差是16-14=2,图(2)的极差是19-10=9. ()()()()2 2 2 2 1212235.33 s s s s ==∴< 又,, 所以图(1)的石阶路走起来较舒适. 【教学说明】本例的解答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点评. 例2 在我市开展的“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中,某中学为了解八年级300名学生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 (1)求这50个样本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八年级300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读书多于2册的人数. 【分析】通过表格数据可得到平均数30113216317412313161)1 (7x ?+?+?+?+?= =++++册,众数为3册,中位数为2册;由样本中读书多于2册的人数占总数的17150+=36%,可估计该校八年级300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读书多于2册的人数约为108人. 【教学说明】解答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适时予以点拨. 例3 某校要选举一名学生会主席,先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成绩如下表,又进行了学生投票,每个学生都投了一张票,且选票上只写了三名候选人中的一名,每张选票记0.5分.对选票进行统计后,绘有如图1,图2尚不完整的统计图.

幼儿园教案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篇一 学会关爱 设计意图: 让幼儿在集体前讲自己最喜欢的人及喜欢这个人的原因,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个人见解,体会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在专心倾听别人谈话中,发现别人谈话的特点.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事以及喜欢的理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伴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带一张自己最喜欢的人的照片. 2.纸和腊笔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谈话话题.幼儿将带来的照片放在桌上,背面朝上.教师与幼儿玩〝猜一猜〞的游戏.教师轮流指某一幼儿说:你〝最喜欢的人是妈妈〞,或是你〝最喜欢的人是爷爷〞.教师猜对了,这名幼儿就将相片正面朝上,游戏进行三四次(即找三四名幼儿),然后让幼儿找旁边的同伴,互相猜一猜对方最喜欢的人是谁? 2.引导幼儿围绕〝我最喜欢的人〞这一主题自由交淡. 幼儿互相猜过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自由交淡:你最喜欢谁?你为什么喜欢他?幼儿与旁边同伴轮流交淡,教师轮流参与幼儿的谈话,及时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谈话,不跑题.同时鼓励幼儿要积极进行交谈,也提醒他们不能只顾自已说,也要关

心那些不开口的小朋友.还要注意提醒个别幼儿不抢着讲,注意听,别人讲过后,自己再讲. 3.拓展谈话范围,学习新的谈话经验. (1)集体谈话.让幼儿在集体前讲自己最喜欢的人,及喜欢这个人的原因. (2)用提问方式拓展谈话范围:你除了喜欢家里的人,还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教师以平行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打开思路.也可以帮助幼儿分析某一幼儿的谈话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思考〝刚才某某小朋友说自己喜欢的人时,他是怎么说的?〞〝他说的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说话时表情怎么样?说话是不快不慢,还是太快或太慢了?〞让幼儿讨论分析,增强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敏感性. 4.请幼儿画一张画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可以是家里的人或者是别人) 活动延伸:(绘画)我最喜欢的人. 幼儿园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篇二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案

授课教案 班级:17计1班课程:office2010 授课教师:黄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 3分钟) 讲授新课 ( 20分 钟) 通过一个与该节相同的例子观看, 导入本次新课。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7、2 数据处理与分析 7.2.1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 1、数据查找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查找-在“查找和替换”的对 话框输入查找内容-选择“查找全部” 2、数据替换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替换-在“查找和替换”的“替 换”对话框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 选择“全部替换” 教师示范操作 学生认真听课并回 答教师提出的问 题。 当堂的师生互动 能让学生更能加 深对操作步骤的 印象,对其中运用 到的按钮印象更 深刻

序 选 7.2.2 数据排序 1、使用排序按钮快速排序 开始-【编辑】组-排序和筛选 表示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使最小值位于列的顶端 表示数据按递减顺序排列,使最大值位于列的顶端 2、使用“排序”对话框进行排序 选择需要排序的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排序-确定 列——选择要排序的列 排序依据——选择排序类型 次序——选择排序方式 数据包含标题——排序时保留字段名称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7.2.3 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按值列表、按格式、按条件 选择所需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 “筛选”下拉按钮-选择所需值-确定 2、自定义筛选 选择所需的单元格区域或表-数据-【排序和筛选】组-筛选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全章(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析》

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分析 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着重研究了加权平均数。 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下面是本章知识展开的结构框图。 本章知识的展开顺序如下图: (四)课时分配 全章教学约需15课时(不包括选学内容的课时数),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 18.1 数据的代表约6课时

18.2 数据的波动约5课时 18.3 课题学习约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约2课时 数据的代表 18.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课程类型:新授课 方法手段:启发式教学法 四、课堂引入: 1、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幼儿园教案教学评析

幼儿园教案教学评析 对幼儿的教育是一项重要事情,幼儿园老师要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幼儿园教案教学评析,希望能帮到你。 针对幼儿园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并结合自己深入课堂的实践,我觉得幼儿园课 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从以下六点来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几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能以纲要为指导,体现年龄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 是否都紧密的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状态自然规范;教学手段应用恰当;寓德育和美育于学科教学中。 而在以上几点中“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是第一位的。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教学程度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等。 (1)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幼儿实际; (2)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幼儿以新鲜的感觉; (3)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 (4)是看教师在活动中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我们平时看到有些老师活动组织的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是教学思路不清, 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或幼儿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 恰当, 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幼儿活动时间过少现象。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活动是否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要有简单的内容,也要有难一些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 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data teaching plan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七上第四章的一点补充,即在学习了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带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和excel 平台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并得出相应的信息 教材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个 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 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所学的 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八 所外国语学校之一,重庆市教委直属xxx中学,全国享受20%保送名额的13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设备先进一流,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较高,由于我校是国家级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学生有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的实际体验。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一些信息 难点:比较、估计、推理等方法的应用 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并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探索、师生共做,学生小组合作及动手实做。 教学过程: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瞬息变化的世界,而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数据。如果大家看看报纸、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新闻、经济论坛、天气预报、广告或者是体育比赛,很多地方都十分频繁地使用着数据。请大家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一两个有意义的数据,并想一想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会从自己的身边举出许多的数据,老师关键是引导学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全章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析》 单元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与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 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与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与实事求就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分析 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与加权算数平均数)、调与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着重研究了加权平均数。 (三)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就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估计总体的平 均数与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下面就是本章知识展开的结构框图。

本章知识的展开顺序如下图: (四)课时分配 全章教学约需15课时(不包括选学内容的课时数),具体内容与课时分配如下: 18.1 数据的代 表约6课时 18.2 数据的波 动约5课时 18.3 课题学 习约2课时 数学活 动 小 结 约2课时 18、1数据的代表

18、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与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与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就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课程类型:新授课 方法手段:启发式教学法 四、课堂引入: 1、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就是否合理?为什么? x = 4 1 (79+80+81+82)=80、5 五、例习题分析: 例1与例2均为计算数据加权平均数型问题,因为就是初学尤其之前与平均数计算公式已经作过比较,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搞明白问题中就是否有权数,即就是选择普通的平均数计算还就是加权平均数计算,其次若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权数又分别就是多少?例2的题意理解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好这里的几个百分数在总成绩中的作用,它们的作用与权的意义相符,实际上这几个百分数分别表示几项成绩的权。 六、随堂练习: 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 2,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答案:1、 x 小关 =79、05 x 小兵 =80 2、 x =597、5小时 七、反馈练习: 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次,4出现了x 3次,5出现了x 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 2、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八、作业布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