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 养羊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羊球虫病的发病特点羊球虫病的防治方法-养羊技术羊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发病羊只呈现下利、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主要危害羔羊。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球虫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原虫疾病。
1-3月龄的山羊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粪不成形或拉稀,食欲下降,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羊球虫病的发病特点羊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1、病原生活史羊球虫属于单宿主寄生性原虫,只需要经过一个宿主就能够完成其整个发育过程。
病羊体内寄生羊球虫产生的卵囊会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并导致外界环境发生污染,当温度、湿度适宜且存在氧气的情况下,数天之后就会形成孢子化卵囊,每个孢子化卵囊里面存在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里面又存在2个子孢子。
当羊食入孢子化卵囊,就会进入到产道,并在二氧化碳、胆汁和胰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脱囊,使里面含有的子孢子逸出,并钻入小肠上皮细胞,经过数代裂殖生殖,就会形成裂殖子。
完成最后一次裂殖生殖后就开始进行配子生殖,也就是进入宿主细胞的裂殖子发育变成雌性配子体(大配子体)或者雄配子体(小配子体)。
雄配子体会形成大量小配子并逐渐逸出,找寻并钻入雌性配子体进行受精,最后发育成卵囊,并经由粪便排到体外。
对于不同种类的羊球虫,从羊食入孢子化卵囊到经由粪便排出卵囊所需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其中雅氏艾美耳球虫具有最强的致病性,从羊食入孢子化卵囊到排出卵囊需要大约15天。
2、发病特点羊感染该病是由于经由口腔食入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
但球虫卵囊发生孢子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不利于卵囊发育,基本不会出现发病,而春、夏季节温度较高,尤其是多雨潮湿的天气能够促使球虫卵囊发生孢子化,此时如果羔羊食入这种孢子化的球虫卵囊,就非常容易引起球虫病。
成年羊感染球虫后基本不会表现出症状,即呈现隐性感染,但可长时间作为该病的带虫者和散虫者,从而导致羔羊非常容易出现发病,形成发病高峰期。
羔羊球虫病诊治马晓威【期刊名称】《新农业》【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1页(P26)【作者】马晓威【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球虫是绵羊和山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成年羊和羔羊都可感染,但通常成年羊不表现明显症状,多数为隐形带虫状态;羔羊感染后常引起下痢、消瘦、贫血、食欲不振、发育不良,严重可导致死亡。
由于本病容易与其他细菌性疾病相混淆而被忽视,从而耽误治疗。
1.流行特点羔羊球虫病主要由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尔属的球虫感染引起,主要侵害新生羔羊和断奶羔羊,随着日龄的增加感染率和发病率逐渐降低。
传染源主要为发病羔羊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草及恶劣的饲养环境等。
笔者在2012年6~8月份接触了多份此病病例,均是因在水草茂盛的河道边采食被污染的水草而发病,主要经消化道摄入有活力的球虫孢子化卵囊;另外,昆虫叮咬、鸟类粪便、尘埃及饲养管理人员携带也是诱因。
本病的发病时间同气温、湿度有密切关系,多在雨季流行,流行季节多半在春、夏、秋,4~9月多发,7~8月最严重。
2.临床表现 1岁内的羔羊症状最明显,主要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腹泻,粪便中常混有血液、黏膜和脱落的上皮,粪便恶臭,含大量病虫卵囊;时见病羊腹胀,被毛脱落,眼和鼻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迅速消瘦,最后因腹泻脱水死亡。
常用抗生素治疗多无效,死亡率通常10%~25%,有时高达80%,急性经过2~7天,慢性数周。
球虫可寄生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不断形成卵囊并排出体外,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消化障碍和继发感染,病理剖检可见空肠、回肠后段黏膜上有淡黄白色、圆形或卵圆形的结节,粟粒或绿豆大,常常成簇分布,透过浆膜面也能看见。
小肠段呈现卡他性炎症并伴发点状或线状出血。
3.实验室诊断除根据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特点初步诊断外,还需检查粪便,并剖检羔羊刮取小肠黏膜或内容物涂片。
取新鲜羔羊粪便5~10克,加少量饱和盐水混匀,再将粪液用双层纱布过滤到另一杯内,滤液静置15~30分钟,此时球虫即漂浮在液面上。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8期疫病防控山羊球虫病的防治要点吐鲁洪·帕力提新疆温宿县畜禽品种改良站,新疆温宿843100摘要山羊球虫病是多种球虫寄生于羊肠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1~3月龄羔羊感染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如果管理不善发病率可达90%以上,成年羊感染后成为隐性带虫者和球虫病的传播者。
该病可用肠道内容物涂片镜检的方法来确诊;治疗该病可用药物妥曲珠利、地克珠利等;预防该病应科学选择场址和合理布局羊场、加强羊舍卫生消毒工作、保证饲料安全、合理分群饲养等。
关键词山羊;球虫病;防治1流行病学山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艾美耳属多种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发的疾病,易感动物是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绵羊、山羊,山羊比绵羊更易感染,羔羊的易感性大于成羊,1~3月龄的羔羊最易感染发病。
本病一般发生于春、夏、秋潮湿的季节,冬季因气温较低、空气干燥,不利病原的增殖而很少感染发病[1]。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羊和无症状带虫山羊。
病原随粪便污染饲草、饮水、饲料、羊场设施设备以及活动场所等,健康羊通过采食、舔舐、饮水等方式经消化道侵入感染引起发病。
所有品种、各年龄段的山羊都易感染,1~3月龄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饲喂条件好、管理到位的羊场发病率低或不发病,否则发病率可达90%以上。
羔羊的健康状况、饲养管理精细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治疗方案是否合理等因素导致死亡率差异很大,一般死亡率是10%~90%。
成年山羊的感染率也很高,一般不发病或很少发病,成为隐性带虫者和球虫病的传播者。
山羊受到大的应激如饲料质量、气温气候的突然大幅度改变,长途运输,断奶等都能导致山羊抵抗力减低,造成球虫病的暴发。
2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半个月左右,因感染球虫病原种类、感染程度、健康状况、患羊年龄以及饲养管理精细化程度等因素不同而呈现出慢性或急性球虫病。
急性病程为5d 左右,慢性病程长达几周。
发病初期病羊精神、食欲、饮水基本没变化,仅见粪便变软、不成形。
羊球虫病有什么症状羊球虫病用什么药效
果好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在羊肠道引起的拉
消瘦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羊球虫病有什么症状,羊球虫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一、羊球虫病有什么症状
成年羊感染不发病,2~6月龄小羊易发病。
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渴歇增加,较毛粗乱,可视教膜苍白,腹泻,粪便中常混有血液、剥落的致膜和上皮,有恶臭,含有大量卵囊。
二、羊球虫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1、氨丙林:每天每千克体重145毫克混饲2~3周,对预防、治疗有效。
2、盐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0.33~1毫克,连喂2~3周有效。
3、磺胺二甲氧嘧啶:每天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连服3~5天,对急性病例有效。
4、磺胺二甲氧嘧啶:用磺胺二甲氧嘧啶十增效剂(tmp)按5∶1比例配合,每天每千克体重0.1克内服,连用2天,有治疗效果。
三、羊球虫病的发育史及流行特点
病虫卵囊随羊粪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经过数天抱子化,形成泡子囊和子抱子,污染饲料、饲草与饮水,被羊吃进,在肠道选出于袍子,钻入肠壁上皮细胞,形成裂殖体和裂殖子。
以后再经过若干代后形成大配子和小配于,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的分泌物形成被膜,即成为卵经,由扬道随粪便排出。
各种品种羊对球虫均有易感性,羔羊极易感染,时有死亡。
四、羊球虫病如何诊断与预防
诊断本病,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粪便检查发现大量卵囊即可确诊。
预防羊球虫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羊圈及环境、用具的消毒。
成年羊和羔羊最好分群饲养和管理。
定期进行药物全群预防。
山羊养殖如何防治羊球虫病?本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以下痢、便血、贫血、消瘦、发育不良为主要特征。
本病对羔羊危害最为严重,生产上应加以重视。
(1)流行特点各品种的绵羊、山羊对球虫病均易感,羔羊的易感性最高,可引起大量死亡。
流行季节多为春、夏、秋季,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卵囊发育,因此很少发生感染。
羊舍卫生环境差,草料、饮水和哺乳母羊的奶头被粪便污染,都可传播此病。
在突然变更饲料和羊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也易诱发本病。
(2)临床症状潜伏期为15天左右。
依感染的种类、感染强度、羊只的年龄、抵抗力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发生急性或慢性过程。
急性病例病程为2~7天,慢性经过的病程可长达数周。
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腹泻,粪便中常含有大量卵囊。
体温上升到40~41℃,严重者可导致脱水衰竭而死亡。
(3)病理变化病死羊尸体消瘦,脱水明显,尸体后躯被稀粪或血粪污染。
剖检可见肠道黏膜上有淡白色、黄色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坏死斑,大小如粟粒到豌豆大,内容物为糊状或水样,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
(4)诊断本病可通过新鲜羊粪便进行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直接镜检发现大量球虫卵囊而确诊,临床上应注意与其他肠道疾病混合感染的问题。
(5)防治措施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定期消毒,及时进行粪便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
临床上可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
治疗:抗球虫药物种类很多,对不同的虫种作用存在差异,不同抗球虫药具有不同的活性高峰期,有的抗球虫药对球虫免疫力会有影响,长期反复使用常产生抗药性,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效果比较好的药物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和氨丙啉等。
412020.17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 饲养动物应免疫,出售动物须检疫。
一、球虫防控要点球虫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原虫病,由多种艾美球虫寄生于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引起。
1~3月龄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表现为粪稀软或下痢,食欲下降,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
1.加强圈舍消毒 及时清除粪便,尽量保持圈舍干燥。
场外周围环境采用5%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料槽和饮水器用自来水清洗后再用沸水浇泼或暴晒,其他用具使用0.3%百毒杀消毒,每天1次。
2.病羊的药物治疗 病羊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用量肌肉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连用3天。
然后在饲料中加入0.02%氨丙啉混饲,连续使用15天。
为预防细菌性混合感染,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用量肌肉注射30%氟苯尼考,每天1次,连用3天。
3.新生羔羊的药物预防 使用地克珠利溶液,每只羊每天口服0.5~1.0毫升,用前适当稀释,连用3天;也可选用妥曲珠利,羔羊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用量,1次内服。
二、消化道线虫防控要点羊消化道线虫病可导致肉羊的消瘦或贫血,影响羊的正常发育,并可造成死亡。
寄生于羊消化道的线虫种类多,其中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仰口线虫、毛尾线虫和细颈线虫对羊危害较大。
1.定期驱虫 建议养殖户每2个月进行1次预防性驱虫,一般可选用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驱虫药。
2.药物治疗 病羊按每千克体重口服5~20克阿苯达唑或者按每千克体重使用5~10毫克左旋咪唑,混饲或肌肉、皮下注射;或按每千克体重使用600毫克吩噻嗪,添加适量面汤制成悬浮液后灌服;或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2毫克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1次口服或皮下注射。
3.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饮水清洁卫生,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增强羊体抗病能力,尤其注意保护幼羊。
粪便是消化道线虫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对计划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及时清理、进行发酵,肉羊常见消化道寄生虫防控要点·动物门诊·42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 编辑:邓婧(dengjing_************)勤记录、重巡查,动物疫病早发现。
羊球虫病是一种由艾美耳球虫属的球虫寄生于羊的肠道细胞引起的原虫病,主要危害羔羊,可造成患病羊出现下痢、消瘦、贫血等症状,病羊发育不良,严重时可导致患病羊死亡,从而给羊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前,羊规模化养殖已成为主流的养殖模式,在规模化的羊场中由于羊群密度大,若出现羊球虫病极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并且成年羊感染后可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成为带虫羊,持续向环境中传播球虫卵囊,从而导致该病的进一步传播。
本文对羊球虫病的发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进行综述,并根据病原特征和流行病学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为养殖一线羊球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当前,养殖业结构不断调整,使我国羊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随着市场对羊肉制品需求的增加,绵羊养殖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绵羊疾病是限制绵羊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绵羊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对绵羊群造成极大的危害。
羊球虫病是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在羊体内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患病绵羊腹泻、消化不良等不适,极易对养殖场造成严重危害。
山羊球虫病是由生活在绵羊肠道中的范希尔球虫引起的疟原虫寄生虫感染。
伤害1—3个月大的羔羊至关重要。
患病的羔羊可能会出现腹泻、厌食、消瘦、严重贫血、发育迟缓和其他不适。
当病情严重时,严重贫血可能导致死亡。
一群患有球虫病的羊很难根除,而且很容易出现连续循环,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因此,做好绵羊球虫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一、病原特征寄生虫感染是目前危害绵羊产业的一种关键疾病,可对绵羊构成重大威胁。
羊球虫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羊球虫病是一种由多种生活在绵羊粘膜鳞状上皮细胞中的球虫引起的疟原虫疾病,它会对绵羊的身体造成损害,危及绵羊对蛋白质的吸收,阻碍绵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脂肪。
轻度腹泻和脱水(有时粪便中有血)、严重贫血、食欲不振、消瘦、背毛粗糙、严重死亡的病羔羊;大多数年轻和成年羊都是亚临床感染,但它们会对生长和繁殖造成不利影响。
所有种类和阶段的绵羊都容易感染球虫,尤其是1—3个月大的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552023.7羊球虫病的诊断和防治任艳娥1,李亚茹2(1.朝阳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 朝阳 122000; 2. 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羊肉需求的递增,养羊业逐渐趋于规模化,羊球虫病呈现高发态势,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
任何品种、任何年龄段的羊只均可感染此病,主要危害羔羊。
此病破坏羊的消化道黏膜,造成体液严重流失,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出现贫血、生长发育受阻、消瘦等现象,影响羊的经济性能指标。
因此,本文对羊球虫病的病原、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综合防治展开探讨,为羊球虫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1 病原寄生于山羊和绵羊体内的球虫主要有以下4种,浮氏艾美耳球虫、雅氏艾美耳球虫、错乱艾美耳球虫和阿氏艾美耳球虫。
浮氏艾美耳球虫,其卵囊呈扁圆形,大小为29微米×21微米,有卵膜孔,但没有极帽,有两层卵囊壁,厚约1微米,有内残体但无外残体,多寄生于小肠。
雅氏艾美耳球虫,呈浅黄色或无色椭圆形,大小约为23微米×18微米,有两层卵囊壁,厚约1微米,外表光滑,内层呈黄褐色,厚约0.4微米,既无卵膜孔、无极帽,也无内外残体,多寄生于盲肠、结肠和小肠后段。
错乱艾美耳球虫,是大型的球虫,大小约为45.6微米×33微米,卵囊呈卵圆形,有明显的卵膜孔和极帽。
有两层卵囊壁,厚度可达3.6微米,呈橙黄色,内外均有横纹,有内残体,无外残体,多寄生于小肠后段。
阿氏艾美耳球虫,呈椭圆形,卵囊大小约为27微米×18微米,有卵膜孔与极帽,有两层卵囊壁,外部光滑、透明,厚约1微米,内层呈黄褐色,厚约0.5微米,有内残体但无外残体,多寄生于小肠。
2 生活史不同种类的球虫生活史相似,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为体内发育阶段,孢子生殖为外生发育阶段。
体内发育阶段和外生发育阶段为一个循环周期。
球虫的卵囊随羊的粪便排出体外,当温度与外界条件适宜时,形成有感染性的孢子。
孢子化的时长与温度的高低相关,在29℃时,大多数球虫卵囊经过22~24小时即可完成孢子化过程;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8℃时,卵囊停止发育,不能进行孢子化过程。
疫病防治I畜业技术^羔羊球虫病诊断与防治张玲秀王飞霞(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721000)摘要:羔羊球虫病是在养羊生产中的常发病之一,该病引发羔羊成活率下降,特别是春夏秋三季,温暖潮湿的环境易造成该病流行,常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本文阐述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院羔羊;球虫病;诊断;防治羊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成年羊和羔羊都可感染,羔羊感染后呈现下痢、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
成年羊通常不表现明显症状,多数为隐形带虫状态。
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流行特点多发于春、夏、秋三季,温暖潮湿的环境易造成该病流行。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羊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使健康羊获得感染。
所有品种的各种年龄的山羊对球虫均有易感性,但1~3月龄的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发病率几乎为1〇〇%>,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
2临床症状急性经过的病程为2~7d,慢性经过的病程可长达数周。
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量增加,被毛粗乱,体重下降,可视黏膜苍白,腹泻,粪便中常混有血液、黏膜和脱落的上皮,粪便恶臭,并含有大量卵囊。
有时可见病羊肚胀,被毛脱落,眼和鼻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后肢及尾部被稀粪或血粪污染,体温上升到40~41益,病羊多因迅速消瘦而死亡。
3病理变化病死羊的内脏病变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其突出表现为肠炎和结肠炎。
小肠黏膜上可见淡白色或黄色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如粟粒至豌豆大,常成簇分布,从浆膜面也能看到,十二指肠和回肠有卡他性炎症,有点状或带状出血。
4实验室检查刮取病死羊的肠黏膜层上突起的结节压片镜检,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取病羊新鲜粪样,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可见有卵圆形球虫卵囊。
5治疗和预防措施5.1治疗治疗的药物有地克珠利、氨丙啉、莫能菌素等。
氨丙啉:每千克体重25耀50m g,混入饲料或饮水,连用2〜3周;莫能菌素:每千克体重1.6m g,每日内服1次,连用7d,3d可见效,5d驱除率可达100%;地克珠利:300p p m混饲或4mg/日每k g体重混饲,安全有效。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128 ·2020.080 引言羊球虫病是羊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和高发病,尤其是对羔羊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每年因为球虫病流行传播会造成大批量的羊死亡,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
球虫主要寄生在羊的消化道黏膜中,破坏消化道黏膜完整性,造成体液严重流失,机体对养分的消化吸收能力变差,还会导致羊身体出现消瘦,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严重的会威胁羊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增重显著放缓,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造成羊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近年不合理的用药行为使球虫耐药性显著增强,常规药物的防治效果逐渐变差,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1 发病经过2019年8月13日,某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的山羊群中出现一种腹泻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身体消瘦,排出鲜红色粪便,患病羊后躯肢体被粪便严重污染。
出现发病情况后,养殖户没有将患病羊单独隔离,粪便将周围环境污染后,病情快速传播蔓延,发病羊的数量不断增加。
随后养殖户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对患病羊进行治疗,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养殖场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整个养殖场圈舍比较简陋,运动场和养殖舍中的粪便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并且还能发现存在大量雨水,进入羊舍能闻到浓郁刺鼻气味的气体。
由于养殖场卫生环境较差,养殖密度较大,羊群之间接触频繁,很容易加重致病原传播流行。
2 流行病学球虫病可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羊,但对羔羊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羔羊一旦感染球虫,将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临床症状,造成严重的死亡。
成年羊感染球虫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较强,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在球虫侵染数量较多时,会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成为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
患病羊和健康羊直接接触,实现致病原的直接传播,也可通过粪便污染周围环境,通过消化道传播。
野生禽类和饲养工作人员也是球虫的传播者。
由于球虫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该种疾病传播流行具有一定季节性,通常发生于每年5—9月,其中以6—7月发病率最高。
羊球虫病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什么是羊球虫病?羊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原虫疾病,主要危害羔羊,1-3月龄的山羊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今天专业人士就来说说羊球虫病防治措施。
一、病原体山羊球虫病的病原体系为艾美尔科艾美尔属的原虫,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已得到公认的山羊球虫为艾美尔属的13种。
二、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多为春、夏、秋三季,冬季气温低,很少发生感染,各种品种的绵羊、山羊对球虫均有易感性,但山羊感染率高于绵羊。
饲料和环境的突然改变、长运输、断乳、恶劣天气、饲养条件差等,都可以引起山羊抵抗力下降,导致球虫病的突然发生。
三、临床症状染病初期精神、食欲正常,但会出现软便现象,3-5天后开始下痢,粪便由粥样到水样,并混有坏死粘液、血液及大量的球虫卵囊,山羊食欲减退,渴欲增加,之后体温升高,体型消瘦,感染严重的会衰竭而死。
四、防治措施1、氨丙啉和磺胺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1)氨丙啉:每1kg体重50㎎,每日1次,连服4天。
(2)氯苯胍:每1kg体重20㎎,每日1次,连服7天。
(3)呋喃唑酮:每1kg体重每日10-20㎎,连用5天,可停止腹泻,恢复食欲和健康。
(4)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六甲氧嘧啶:每1kg体重每日100毫克,连用3-4天。
2、治疗药物(1)盐霉素:每天每1kg体重0.33-1㎎混饲,连喂2-3天。
(2)氨丙啉:每天每1kg体重145㎎混饲,连喂14-21天。
(3)对急性病例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每天每1kg体重50-100㎎,服用4-5天。
3、日常管理保持养殖舍干净,喂饮的饲料和饮水要新鲜、干净;保持养殖舍安静,减少应激;放牧时,定期更换草场;将羔羊跟成年养分开饲养,以防羔羊被成年羊传染。
关于羊球虫病防治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百度文库其他农业内容。
2018年第11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羊球虫病的危害日趋严重。
为了进一步壮大我县养羊事业,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经济损失。
特撰写羊球虫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养羊户对羊球虫病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1羊球虫病该病是由孢子虫纲,球虫亚纲中的寄生性原虫所引起的类原虫病。
主要寄生于绵羊和山羊肠道上皮细胞内,能引起羊严重腹泻、消瘦、贫血、发育不良、死亡等。
尤其对2~4周龄羔羊危害较大。
2病原形态绵羊和山羊各有独自的球虫类型,相互之间不能交叉感染。
在我国已发现11种,常见对绵羊有致病性的虫种有类绵羊艾美耳球虫和巴库艾美耳球虫。
类绵羊艾美耳球虫卵囊呈短椭圆形或亚球形,无极帽,微孔不明显。
有1至数个极粒,无外残体。
巴库艾美耳球虫卵囊呈椭圆形有极帽和微孔,微孔附近的衬膜常形成放射形的皱褶等。
在我国已发现11种,常见对山羊致病性的虫种有柯氏艾美耳球虫和山羊艾美尔球虫。
柯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呈卵圆形,有微孔极帽呈圆拱形。
山羊艾美尔球虫、卵囊呈椭圆形,微孔明显,较宽。
无极帽和外残体等。
3流行病学各品种的绵羊、山羊都有易感性。
但山羊感染率高于绵羊,12月龄以下的感染率高于12月龄以上,流行季节为春、夏、秋三季,感染率随气候条件而不同,寒冷季节卵囊发育迟缓,不易感染。
病羊卵囊随粪便排到周围环境,感染牧草、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羊。
羔羊吮吸不清洁的母羊乳房极易感染而且病情较重伴有死亡,成年羊成为带虫者。
舍饲羊由于圈舍和运动场内球虫卵囊的大面积污染易爆发球虫病。
2017年7月本人单位承接省农业三新工程现代农业(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项目,由本县辖区内三家规模养羊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建设。
本人在此项目中承担作用是对三家养羊专业合作社进行日常饲养管理、饲料配方、疫病防控等技术指导。
主要饲养品种为湖羊、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品种、杜泊绵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品种为主。
对三家饲养的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初生羔羊2~4周龄至3月龄以内的羊只部分出现严重腹泻、消瘦、消化不良、肠炎。
2019年第7期(总第212期)⑥I亨•矗瞬%羊球虫病的防漕王晓霞(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杨塔乡畜牧兽医站,731600)中图分类号:S855.9+1文献标识码:B羊球虫病属于羊的一种寄生虫病,尤其一岁以内羔羊症状明显,对羊养殖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就以该病的防治做一论述。
1病原及症状山羊球虫病的病原体系艾美尔科艾美尔属的原虫。
由于山羊和绵羊的某些艾美尔球虫卵囊在形态学上较为相似,早期曾被人们视为相同的种,其种名在山羊和绵羊间相互通用。
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卵囊交叉传递试验,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羊球虫具有宿主特异性,通常情况下寄生于山羊和绵羊的一些球虫,是形态相似的不同的种类,为加以区别以免出现混淆,分别冠以不同的种名。
截至目前,基本上已得到公认的临球虫病是羔羊的一种常见疾病。
患羊临床表症现为发育不良,精神不振,被毛粗乱;有出血性腹资泻或者绿灰色脓浆状的粪便。
同时羔羊体质虚弱料时常伴发突发性病变,快者于24小时内死亡。
对死亡羊只尸检,可见肠内充血并且有很多球虫损害的病灶。
在有些地方,该病的死亡率较低,一般5~6天症状消失,但病羊表现生长迟缓,对养殖业危害较大。
成年羊只可排出少量的卵囊,但一般无明显症状。
健康羔羊从患羊排出的含有球虫卵囊的粪便中受感染,尤其是在多雨潮湿季节、新生羔羊数量持续增加、在堆积厩肥的阴暗角落饲养羔羊时易发此病。
2病理变化呈混合感染的患羊的内脏病变主要发生在肠道、肝脏、肠系膜淋巴结以及胆囊等组织器官。
一般情况小肠壁可见白色小点、突起斑、平斑以及息肉,同时小肠壁增厚、充血、出血,局部伴有炎症,可见肠腺及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绒毛断裂和粘膜脱落等。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被膜下和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中有球虫的内生殖阶段的虫体寄生,局部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渗岀现象。
肝脏可见轻度肿大、郁血,肝表面和实质有针尖大或粟粒大的黄白色斑点,胆管扩张,胆汁浓文章编号=1003-8655(2019)07-0074-01厚呈红褐色,内有大量块状物。
d o i:10.19369/j.c n k i.2095-9737.2016.07.119肉绵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李学岐(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肇东151100)摘要:羊球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于羊只肠道内寄生有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而导致。
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羊只都容易感染该病,特别是羔羊感染非常严重,而成年羊通常作为带虫者。
该病可破坏机体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阻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导致体质消瘦、发育不良、贫血,严重时还会发生死亡。
关键词:肉绵羊;球虫病;病原;病因分析;临床症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26-011 病原生活史羊球虫属于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但不同种的球虫在发育史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相同,一般都需要经过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
羊只吞食孢子化的卵囊后,在胃液的作用下会促使子孢子逸出,接着快速侵入到肠道上皮细胞内,并开始无性繁殖,产生裂殖子和裂殖体。
在羊球虫的整个发育过程中,主要存在小裂殖体和大裂殖体,子孢子侵入到小肠的内皮细胞后主要是发育成为大裂殖体,而大裂殖体发育成熟后再次侵入上皮细胞,产生大裂殖体或小裂殖体,其中大部分小裂殖体主要寄生在小肠腺上皮细胞内生长发育,个别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寄生,发育成熟后释放出裂殖子,并再次侵入上皮细胞,生成小裂殖体或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大、小配子,并在肠腺以及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寄生,发育成熟进行分裂,最终结合成合子,再次发育成卵囊。
2 病因分析日常管理较差:圈舍过于潮湿,羊只饲养密度过大,没有制定合理的卫生防疫措施,舍内外环境卫生非常差,以及受到各种应激的刺激,都容易促使机体抗病力和免疫力降低,从而容易在食入球虫后出现发病,尤其是在春夏季节交替之际,圈舍非常潮湿,适宜球虫卵囊或者子孢子和孢子化卵囊大量发育。
山羊球虫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余兴国【摘要】云南省宣威市双龙街道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山羊养殖的优越条件,养羊业也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发展草食畜的项目推进,宣威市双龙街道的山羊养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近期以来寄生虫病的发生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特别是球虫病往往被忽视,而球虫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山羊球虫病的病原体为艾美尔科艾美尔属的原虫,主要感染1~3月龄羊羔,成年羊也感染但症状不明显.山羊球虫病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粪不成形或拉稀,食欲下降,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高度贫血, 消瘦衰竭而死亡.2015年5月,我街道龙华社区李某养羊户发生以拉稀便血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经笔者诊断,确认为羊球虫病.通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现将诊治情况和防控措施报告如下,供基层同仁和养羊户们参考.【期刊名称】《兽医导刊》【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1页(P99)【关键词】球虫病;消瘦;防控措施【作者】余兴国【作者单位】云南省宣威市双龙街道畜牧兽医站,云南宣威 655400【正文语种】中文该户共饲养山羊86只,其中有1-3月龄羔羊47只,成年羊39只,所有发病羊均为羔羊。
发病已经有两周,期间曾户主请有多名兽医按消化不良及肠炎治疗,不但不见效果,而且逐渐增多并开始出现死亡。
至笔者接诊时,已死亡5只病26只,其中约1/5羊有粪便带血症状,6月龄以上的羊一般很少发病,仅有个别拉稀现象。
该养殖户以放养为主,圈舍卫生条件极差,地面粪便一般七天左右清理一次,水槽、料槽很少涮洗,其环境有利于各种寄生虫病的发生及传染。
初期发病时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很快便出现拉稀脱水症状。
大多数病羊被毛粗乱不洁,尾部沾有粪便,以消瘦,贫血,出血性肠炎,渴欲增加,腹泻为主要症状。
对一只濒死羊剖检,发现小肠粘膜有大量黄色或白色蚀斑,经对小肠内容物及肠粘膜蚀斑处刮取物涂片,显微镜下检查见到大量球形及卵圆形球虫卵囊,综合以上情况确认为羊球虫病。
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养羊技术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发病羊只呈现下利、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主要危害羔羊。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球虫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原虫疾病。
1-3月龄的山羊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粪不成形或拉稀,食欲下降,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
下面具体来看看: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1、发病特点任何品种的绵羊、山羊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羔羊最容易感染,且比较容易发生死亡,成年羊通常作为带虫者传播该病。
羊主要是由于食人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而发生该病,如被带虫羊排出粪便污染过的土壤、饮水、饲料或者饲养用具等,都存在卵囊。
另外,饲养人员和野鸟也可能作为该病的机械传播者。
该病通常在春、夏、秋季节发生,尤其是在春季,往往在1~2月龄羔羊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球虫卵囊。
各地气候条件及感染球虫种类决定羊是否能够感染该病以及感染强度。
例如,冬季温度低,卵囊较难继续发育,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发病。
在规模化养羊场,往往容易发生该病,且能够发现球虫病卵囊。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羊场球虫卵囊数量与羊群的饲养密度呈正相关,也就是饲养密度越大,则能够检出更多的球虫卵囊,检出率越高。
因此,羊场没有采取高架养羊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球虫病。
另外,羊舍铺设新垫料,经过3~4周就能够积聚很多的球虫卵囊。
这是由于羊舍和垫料进行消毒只能够有效控制人舍初期的卵囊数量,加
之球虫卵囊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外界恶劣环境以及消毒剂的能力,通过消毒的方式很难有效预防该病。
据报道,山羊球虫大约有15种,绵羊球虫大约有14种,羊感染虫体种类、感染数量以及感染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所产生的危害也有所不同。
该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受品种、日龄、气候条件、环境卫生条件、饲料、垫料管理情况以及应激因素等。
通常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条件下容易诱发该病,且一般会快速蔓延至全群。
2、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病羊排出松软粪便,粪球无法形成粒状,有时混杂黏液,但精神、食欲状况基本正常。
经过3~5天开始发生下痢,粪便从粥状逐渐变成水样,呈黑褐色或者黄色,混杂黏液,黏附在尾根、大腿内侧以及跗关节以下的皮毛上,散发腥臭味。
体温通常为39. 5~40℃,食欲不振甚至停止采食,但增加饮水。
发出哀鸣,只能够卧地不起,机体快速消瘦,急性型一般在2~3天内发生死亡,病程持续较长会在7~lO天发生死亡。
病羊即使耐过也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成年羊通常呈隐性感染,临床不会表现出异常现象,但往往能够在粪便中检出卵囊,最多时每克粪便中含有100万枚卵囊。
病死羊尸体明显脱水,极度消瘦。
内脏中主要是小肠发生病变,肠管出现充血、出血,肠壁发生水肿,肠腔内积聚黄白色的黏液,肠黏膜上存在黄白色的粟粒大小或者条状斑块、结节。
部分结节能够在黏膜表面突出,且表面圆整光滑。
挑取结节进行压片,然后使用显微镜下检查,能够发现处于不同阶段的虫体。
病变至空肠后段逐渐减轻,至回肠段完全消失。
大肠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呈灰白色索状,有所增粗,切面湿润。
其他脏器
只出现贫血现象,没有其他特殊病变。
3、防治措施药物防治。
病羊可按体重口服1.2 mL/kg 3%磺胺氯吡嗪溶液,每天1次,通常连续使用3~5天即可。
也可按体重服用25 mg/kg氨丙啉,连续使用14~19天,或者每天按体重服用50 mg/kg,连续使用4天。
也可按体重口服25~50 mg/kg复方敌菌净,每天2次;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1~0.2 mg/kg 10%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天1~2次。
如果病羊症状比较严重,还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如口服适量的小苏打,也可腹腔或者静脉注射适量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
在梅雨季节或者秋雨季节,可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5 mg/kg氨丙啉混饲,连续使用21天;或者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1 mg/kg莫能菌素混饲,连续使用33天。
加强饲养管理。
羊舍要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的土坡上,且排水条件良好,背风向南的地方搭建。
羊舍最好采取高架羊床养殖,最好不让羊直接在地板上栖息。
羊休息的地方,可使用水泥砌成高度超过60 cm的漏缝高架,或者使用木条钉成高架,从而使其排出的粪尿能够经由漏缝漏到睡床下面,确保睡床干燥、卫生。
另外,羊采食舍饲时,要确保羊场建有适当大小的运动场,确保其在天气晴朗时能够到户外晒太阳。
羊群每天不适宜过早出牧,要在太阳出来后,牧地没有露水后才能够进行放牧。
成年羊不仅是带虫者,也能够传播该病,因此必须对成年羊与羔羊采取分开饲养,避免发生传染。
每天要对羊的精神状态、运动、采食以及饮水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球虫病症状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更要加强注意,必须对出现的细小变化也仔细进行观察,便于
及早发现、尽快防治。
羊场禁止混合饲养兔或者其他家禽,且羊群要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以及个体大小进行分群。
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肠道所引起的以下痢、便血为主要特征的羊原虫病,本病危害山羊和绵羊,其中对羔羊危害严重。
⑴流行特点:各品种的绵羊、山羊对球虫病均有易感性。
羔羊极易感染,时有死亡。
成年羊一般都是带虫者。
流行季节多为春、夏、秋潮湿季节。
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卵囊发育,很少感染。
羊舍不卫生,草料、饮水和哺乳母羊的奶头被粪便污染,都可传播此病。
在突然变更饲料和羊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也易诱发本病。
⑵症状:1岁以内的小羔羊表现的症状最为明显。
病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
重症者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后下降。
主要症状为急剧下痢,排出黏液血便,恶臭,并含有大量卵囊。
时见病羊肚胀,被毛脱落,眼和鼻在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贫血迅速消瘦,常发生死亡。
死亡率通常在10-25%。
急性经过为2-7天,慢性的可延到数周。
耐过羊可产生免疫力,不再感染发病。
⑶剖检病变:剖检可见小肠有明显病变,肠道黏膜上有淡白、黄色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大小如粟粒到豌豆大。
有时在回肠和结肠有许多白色结节,都是由大配子浓集形成的病灶。
尸体消瘦,尸体后躯被稀粪或血粪污染,有恶臭,天暖时还可能含有蛆。
⑷诊断:可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新鲜羊粪,能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等,可作出诊断。
①预防:应采取隔离、卫生和预防性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
a、成年羊是球虫的散播者,最好将羔羊隔离饲养管理。
b、羊球
虫以孢子化卵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很难将其杀死,对圈舍和用具,最好用70-80℃以上热水或热碱水(3%消毒),经常保持圈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通风干燥,每天清除粪便,进行堆积生物热消毒。
c、也可采取提前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
②治疗:a、磺胺二甲嘧啶:按每千克体重第1天为0.2克,以后改为0.1克,连用3-5天,对急性病例有效。
c、磺胺与甲氧嘧啶加增效剂:按5:1比例配合,按每天每千克体重0.1克剂量内服,连用两天有治疗效果。
d、磺胺喹恶啉:按每千克体重12.5毫克,配成10%溶液灌服,每天2次,连用3-4天。
e、氨丙啉:按每天每千克体重20毫克,连用5天。
f、鱼石脂20克,乳酸2毫升,水80毫升,配成溶液,内服,每次每只羊5毫升,每天2次。
g、硫化二苯胺:每千克体重0.2-0.4克,每天1次,内服,使用3天后间隔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