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补充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 格式:docx
- 大小:52.29 KB
- 文档页数:7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课时)【教辅教案使用说明】史前时期的人类,讲述人类的形成以及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转变。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世界历史所占的比重不大,甚至很多地区不把它作为考试考查的内容。
本部分的知识点逐一细化为六个部分:最早的人类、完全形成的人、三大人种、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氏族社会的瓦解,氏族社会的成因及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课时详解按照教材的栏目,划分了两个学点,学点一是早期的人类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做了较为简单分析,选取了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突出基本历史知识的识记。
学点二包含本节的教学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选取了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作为题例,侧重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运用,强化教学重点的突破。
不同题例的选用显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达成度。
该学点侧重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抓住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了行进的分析,理解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导致氏族开始瓦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最后以网络的形式概括本课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精析精练中的定时巩固检测围绕本课的两个知识点,设计了14个题目练习,其中1、2、3、4等选择题考查基本历史知识,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5题考查“完全形成的人”的四个阶段,6题考查社会性质的变化,应该作为重点讲评,7题是考查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不同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可以扩展讲析。
10题以后为材料题,涉及人类的产生和氏族社会的内容,应该做扩展性讲评。
[案例一] 课时详解【课堂导入】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中外有很多神话传说。
我国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西方有上帝创造亚当、夏娃的故事(如下图)。
当然,这些只是神话传说。
现代人类起源于什么呢?它是怎样发展成为现代人类的?世界上的三大主要人种是如何产生的?在原始社会,人类又经历了哪两个不同的时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发展变化呢?上帝创造亚当、夏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去探寻其中的秘密。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父系氏族后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国家也随之产生。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一、神奇的金字塔: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二、1、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19世纪,王国兴起。
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法典》: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印度种姓制度: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一、大化改新时间:646年。
效仿中国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社会过渡到社会。
二、阿拉伯的兴起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他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第4课古代希腊一、古希腊的繁荣1、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出现,前15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出现。
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
2、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和最为著名。
二、雅典民主政治1、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
2、改革: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
局限性:①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②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第5课古代罗马一、罗马共和国1、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川教版九年级上世界古代史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共1课时)第一教案 ---------------------------------------------- 教材教案【名师说课】教材分析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
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氏族社会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开始的。
直立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已经过着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社会生活。
在早期智人阶段,人类除在集体组织内部进行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劳动社会分工外,同时在婚姻关系上已从原始的乱婚进入血族群婚阶段。
也就是说,在一个集体内部禁止母辈和子辈之间的通婚(但同辈人之间却互相通婚),它比原始的乱婚进步。
实行血族群婚制的集体,又称之“血缘家庭”。
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正因为如此,也互为夫妻。
”血族群婚是人类婚姻关系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氏族组织的最初萌芽。
晚期智人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血族群婚的血缘家庭逐渐转变为实行本血族内禁婚,必须和血族外的异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即本血族的兄弟姐妹不再互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个血族的男女通婚。
这种实行族外群婚制的血族就逐渐形成一个界线分明的社会集团,即氏族。
通俗地说,氏族就是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集团,它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细胞。
氏族社会的特点。
与原始群,特别是与国家组织形式相比,氏族社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二,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即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血缘是制约人类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第三,氏族是原始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女子和男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地位,因此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不同时期,妇女和男子先后成为氏族社会的主体;第四,氏族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备课资料(川教版九年级上)考点名称:人类的社会∙早期猿人:早期猿人是最早完全形成的人,是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生存难带为38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
现在所知道的的最早的猿人化石是在1974-1075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发现物主要是上下颌骨和牙齿,经测定,其年代在377万年前至359万年前。
1972年,在东非肯发现的KNMER-1470号人是目前公认的最早人类的典型代表。
学术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的人成为最早的人属。
最早的人属是“能人”。
化石最早于1960在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的。
“能人”生存年代大约距今180万年前。
晚期猿人: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8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
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
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 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
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
晚期臹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人类的出现:∙KNM-ER1470号人类头骨:KNM-ER1470号是1972年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库彼弗拉发现的。
发现事情这个头骨已经分裂为150多块碎片,经复原后按登记号码为KNM-ER1470号头骨。
该头骨定年为290万年前,脑容量约为775毫克,肢骨与现代人相似,1470号人是最早的人属代表之一,但头骨无突出而相连的眉脊,因而在进化系统中处于何种位置仍有争议。
九上补充材料一:氏族成员组成一个大家庭,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因为群婚,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
材料二: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家庭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
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比较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异同。
【知识连接】1约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约70万年〜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处于猿人阶段。
3、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的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
4、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距今约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分别代表了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状况。
5、本课应联系七年级上册第1〜3课。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胡夫金字塔底面四周长为365.24库比特。
库比特是古代埃及的一种度量单位。
这个数字与地球上的一年是365.2422天完全一致。
金字塔高146.59 X 1010(1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金字塔本身重量x 1015=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底面积十塔高的两倍=圆周率金字塔底周长X 43200=赤道的周长。
金字塔高X 43200=北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
金字塔斜面高X 600=1个纬度。
金字塔底周长X 2=赤道的时分度。
穿过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J •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岩合成,高 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
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与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
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
法典中部分铭文(法典第66至100条)在古代就被磨损。
序言: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第二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第二十五条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贪取屋主之财者,此人应投入该火中。
第四十二条自由民佃田以耕,而田不生谷,则彼应以未尽耕耘论,应依邻人之例,以谷物交付田主。
第一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一九九条倘自由民损毁自由民的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第二OO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tooth.)第二O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结语:(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改,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对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和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 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
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一一摘自《摩奴法典》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大河流域。
北纬20°〜40°之间。
原因大致有: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 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知识连接】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中华大地上第一个国家出现。
2、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发展和繁荣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3、西周的制度共有:世袭制、等级制、分封制。
4、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5、本课可联系七年级上册第4〜6课。
什么是城邦?城邦是古希腊国家的典型形式,它通常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村社,疆域不大,人口不多。
城邦数量一度多达200 多个,众多的城邦形成了一个希腊世界。
古希腊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概况,如何看待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的顶峰。
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呢?⑴改革目的:扩大民主、发展民主。
⑵改革内容: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 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⑶改革结果: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进步性:雅典的民主政治出现于西方奴隶社会上升时期,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促动作用;它创立的一些民主基本原则对后世的民主产生了重要影响;基本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公民都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机会。
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是为雅典的奴隶制经济、奴隶主服务的,规定只有男子才有公民权,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即使享有公民权的人,也不可能经常参加政治活动,实际上真正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人是不多的。
据当时粗略的估计,雅典的奴隶达三十六万五千人左右,外邦人和无产者约四万五千人,自由公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共约九万人。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仅仅少数人的民主。
启示:无论是梭伦还是伯里克利,他们都顺应历史,锐意改革,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也启迪着我们: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前8世纪)一-罗马共和国(前510年)一-称霸地中海(前2 世纪)一-罗马帝国(前27年)一-帝国分裂(395年)一-西罗马帝国灭亡(476 年)当时(公元前3至2世纪),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持续地流入罗马…… 据统计,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总共把7.5 万名俘虏卖为奴隶。
公元前177年罗马占领撒丁尼亚时,将8 万人变卖为奴,以至于当时奴隶价格暴跌,“撒丁尼亚人”成廉价物品的代名词。
公元前1 67年罗马占领伊庇鲁斯,俘虏居民15万人,全部卖为奴隶。
材料一: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
米兰等城市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的自治权。
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
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
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
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
另外一些城市,如法国的巴黎、奥尔良、里昂和英国的林肯、牛津等,只享有不完全的自治权,由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管理城市。
――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二: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恩格斯请回答:(1)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及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最早为城市的重新兴起作出贡献的社会阶层有哪些?(3)根据材料一总结为了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各城市都采取了哪些手段或方式?请你举一例。
(4)请列举出这个时期兴起的著名工商业城市有哪些?(5)试从西欧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的长远影响,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话。
1)11世纪前后。
生产力的提升促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2)手工业生产者和商人。
3)赎买、武装斗争。
如法国的琅城就是城市反封建主斗争的典型。
4)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
5)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1)欧洲封建社会的核心是什么?2)欧洲封建等级制度采取什么形式?3)西欧封建庄园在封建制度中的地位。
第一,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
第二,等级制度是因为实行采邑制形成的。
公元8 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改革,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即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下属又将土地再分封。
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
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
各级土地分封都要举行“臣服礼”的仪式。
第三,西欧封建庄园。
西欧封建庄园是随着9 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确立而形成的,兴盛于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到资本主义萌芽的9世纪-14 世纪。
它既是西欧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封建主实现其封建剥削的基本组织,它既是封建大地主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又是封建社会最基层的政治组织。
罗马教皇国是怎样形成的?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将武力夺取的罗马附近的土地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为什么我们把欧洲中古时期称为“黑暗时代”?政治上:教会是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
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地主。
思想文化上:教会推行愚民政策。
结论:“黑暗时代”。
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升一产品增多T对外交流增多T手工业者、商人聚集。
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都是西欧兴起的著名工商业城市。
城市和商业兴起的影响: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影响(促动贸易)、消极影响(刺激战争)。
什么叫史诗?“史诗”就是指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荷马史诗》内容宏阔、故事神奇、魅力无穷,直到今天,它仍被世人所推崇。
古希腊雕塑:1)多为裸体艺术,表现了古希腊对人体的崇尚;2)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3)主要题材包括神像和运动竞技优胜者的纪念像;4)人物刻画非常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自然的准确观察和对人体结构的准确了解,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非凡的雕塑技巧。
巴黎圣母院与麦加清真寺。
西欧宗教建筑发展概况:西欧教堂的风格,分为罗马式和哥特式两种。
12世纪以前,罗马式占统治地位,这种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厚重的石墙,粗大的圆柱,狭小的窗户,低矮的屋顶。
这种建筑,在中世纪初西欧战争连绵持续的情况下,是非常实用的。
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普瓦提埃教堂、德国的沃姆斯大教堂等都是罗马式建筑的典型。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繁荣,12世纪末,哥特式教堂开始出现于法国,13世纪便取代罗马式而风行西欧。
后来,因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将西欧封建社会视为野蛮时代,而以蛮族“哥特的”(Codlic )称之,故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哥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