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42例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摘要】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是进行有效护理的第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可以帮助控制病情。
避免过敏源的接触和保持皮肤清洁与保湿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方法。
定期复诊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细心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过敏性紫癜的症状,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护理方法,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过敏性紫癜,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护理体会,病因,饮食计划,过敏源,皮肤清洁,保湿,复诊,治疗,症状缓解,生活习惯。
1. 引言1.1 浅谈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在护理过程中,细心耐心是最重要的品质。
过敏性紫癜患者通常面临着皮肤瘙痒、出血等症状,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细心护理。
在处理患者的皮肤症状时,我们需要轻柔细致地进行,避免刺激患者的皮肤,同时要注意避免感染的风险。
除了护理技术,良好的沟通也是护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从而给予更加贴心的护理。
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护理知识,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
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细心和耐心是最重要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重回健康的生活轨道。
2. 正文2.1 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血管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免疫功能异常: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对自身血管内皮细胞的攻击,引发血管炎症和出血现象。
2. 过敏因素:过敏性紫癜可能与某些过敏原有关,如食物、药物、感染等,通过免疫机制引发体内过敏反应,导致血管损伤和出血。
3. 遗传因素:有些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可能与遗传有关,患者家族中存在相关病史的可能性较高。
4. 环境因素:生活环境和个体生活习惯也可能影响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如空气污染、饮食结构等。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目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治愈率为94.7%。
对照组患儿总治愈率率为86.3%,两组总治愈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率、减少并发症以及提高临床效果。
标签: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体会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以小血管炎作为主要的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癜通常在2岁到8岁学龄儿童中发生,此病的发病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通常情况下,春季和冬季的发病率比较高,一般情况下预后比较好,但是此病比较容易复发。
毛细血管为小儿过敏性紫癜主要病变部位,血尿、便血、关节肿痛以及皮肤紫癜等等为其主要的临床特征。
笔者就将对6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观察的结果以及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年龄在2岁到8岁之间,男孩42例,女孩27例;混合型24例,肾型12例,关节型17例,腹型8例,单纯型8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尿血等。
均无上呼吸道感染史,药物过敏史,进食过易引起过敏的食物34例,近期有感冒史10例,服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史28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具体措施为:1.2.1 护理常规(1)执行出血性与肾小球疾病(有肾损害)一般护理常规。
(2)给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如有胃肠道大出血、腹痛明显应禁食、输血及给止血药。
儿童过敏性紫癜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病情进行观察分析,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病情特征,并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其病情在皮肤、消化道、肝脏、四肢关节、肾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
结论通过观察分析,对症采取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
以达到减少复发及提高预后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病情观察;护理体会过敏性紫癜也叫亨-舒综合症,是一种自限性急性出血症,其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感染、某些药物作用、过敏等原因,体内形成iga或igg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真皮上层毛细血管而引起血管炎[1]。
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起病初期往往并发呼吸道感染。
本文通过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病情进行观察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22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7.8±3.2)岁。
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38例,食物过敏2例,药物过敏2例,接触可疑过敏原7例,原因不明39例。
首发症状,关节肿痛3例,腹痛9例,以肾炎表现1例,余均以皮肤为首发症状。
所有病例均出现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41例,关节受累53例,肾脏损害17例,循环系统损害2例,神经系统损害2例,睾丸受累1例。
1.2方法观察患儿病情特征,并总结护理体会。
治疗期间,必须每天观察患儿皮肤出血点的变化情况。
体温变化情况等。
对于肾型患者,家长可自备目测隐血(蛋白)试纸,勤化验,观察变化,以做参考。
对于因使用激素、雷公藤等药物进行治疗时而引发肝功、肾功、血压等不正常者,应定期检查,每日早晚测量血压。
关于12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摘要】总结12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正确指导患儿日常生活与学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恢复与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护理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斑,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1]。
有统计75 %的患者为7岁以下儿童[2]。
该病病因不明,认为与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食物(牛奶、鸡蛋、鱼虾)、药物、花粉、疫苗接种等有关。
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共收治HSP患儿120例,经精心治疗和有效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5~13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68例,寄生虫感染史12例,进食鱼虾等食物异性蛋白34例,原因不明57例;均有特异性皮肤紫斑,其中单纯皮疹65例,伴关节肿痛38例,腹痛便血27例,血尿31例,蛋白尿19例;住院天数15~40 d。
2病情观察2.1皮疹皮疹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在注意观察皮疹的形态、色泽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无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头部、眼睑、唇部、手足背及会阴部,肿胀多伴有疼痛。
2.2胃肠道症状腹型紫癜患儿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应注意观察下列情况:①腹痛时患儿的陈述方式、体位、呼吸、面色、姿势、表情等,以了解患儿疼痛的性质、部位及程度;②疼痛持续的时间;③腹部有无包块、肠型,包块的位置及大小,有无肌紧张和反跳痛;④有无腹胀、呕吐、便血,注意其性质,详细记录大便次数,若发现异常大便(柏油样、果酱样),及时留取标本并通知医生做进一步检查,以防止发生肠套叠。
2.3四肢关节症状关节型紫癜应注意观察关节症状,膝、踝等下肢关节多有肿胀、触痛。
本组38例关节型紫癜,关节肿痛消失时间为2~7 d,平均4 d。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05-30T10:37:12.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杨盛菊[导读] 过敏性紫癜为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血管炎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杨盛菊(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职工医院 157212)【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67-02【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小儿护理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
主要临床特点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
多见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季多见。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2011年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138例,其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4~15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46例,寄生虫感染史15例,进食鱼虾等食物异性蛋白29例,原因不明48例;均有特异性皮肤紫斑,其中单纯皮疹49例,伴关节肿痛33例,腹痛便血29例,血尿20例,蛋白尿7例;住院天数15~40d。
1.2方法多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部分病例以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
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伴有低热、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
外周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部分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尿常规可有红细胞、蛋白和管型,重症可见肉眼血尿。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血沉轻度增高,血清IgA升高。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抗过敏及对症治疗。
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织胺和钙剂;有腹痛时应用解痉剂。
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减缓免疫损伤。
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严重病例可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应用钙通道拮抗剂有利于血管炎的恢复。
若合并外科急腹症如肠套叠、肠穿孔时,应及时采取外科手术处理。
2 护理2.1护理观察(1)观察皮肤紫癜观察皮肤紫癜的分布、颜色、形状、数量及色泽变化。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目的:总结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30例过敏性紫癜小儿进行住院观察和护理。
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29例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仅1例复发。
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正确指导患儿日常生活,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恢复与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标签: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5-0090-02过敏性紫癜(HSB)是一种以出血为特征的疾病,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其病理基础,患者主要表现有皮肤紫癜(对称发病)、腹痛及便血等。
该病多数于3~14岁发病,以学龄期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比为2∶1[1]。
冬春季多见,多为急性起病。
发病与感染(多见)、药物及食物过敏、冷刺激、植物花粉、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2]。
患儿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病程较长且反复,一般预后较好。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30例HSB患儿,经全面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HSB患儿,其中19例为男性患儿,11例为女性患儿,年龄4~13岁,病程3~6周。
其中单纯型16例,关节型5例,肾型3例,胃肠型3例,混合型3例,平均住院25 d。
1.2治疗方法首先去除致病因素,控制感染,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注意饮食,防止复发。
对患儿使用止血药物、抗过敏药物,同时还要补充一定量的钙剂,补充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PP来调理患儿血管脆性,用激素类药物改善关节肿痛及肾脏病变,对病情严重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
2护理2.1一般护理患儿急性发病期一定要卧床休息,病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一般控制为18 ℃~22 ℃,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