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33 KB
- 文档页数:8
2024年初三人教版下册语文《公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结构,领会作者观点。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欣赏古代论辩文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独立思考、勇于辩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背诵。
文章结构分析,观点领会。
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运用。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文章论证方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公输》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墨子及其思想。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墨子吗?他的主要思想有哪些?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指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学会查找工具书。
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3.合作讨论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墨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墨子的论证方法。
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解释、示范。
5.课堂练习翻译下列句子:“公输盘曰:‘吾闻之,吾不能胜子。
’”解释下列字词:公输、盘、胜、子。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加强文言文的阅读。
7.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重点字词和句式。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辩论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
2.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辅助教学。
3.工具书:《古汉语字典》、《古汉语词典》等。
公输教案优秀4篇《公输》教学设计篇一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学设计,本篇是墨子表达“非攻”主张的代表篇目。
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同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审美体验,并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把握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文化质素。
感悟内容1、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写了墨子、公输般、楚王三个人,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2、师:文中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因为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了攻城的先进武器(云梯之械),使宋国形势危急,墨子不辞劳苦,行十日十夜至于郢,目的是制止战争,推行“非攻”主张,那么楚王、公输盘会听从墨子的吗?快速默读全文,墨子是怎样制止公输盘,楚王攻宋的?(生读文回答后,明确,墨子阻楚攻宋分为三个步骤)品味人物师:墨子要达到阻楚攻宋的目的,他要先见楚王,还是先见公输盘更好呢?生讨论后明确:还是先见公输盘为好。
因为楚王赖以攻宋的基础是公输盘为他制造了“云梯”,如果公输盘放弃制造云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输盘会听墨子的吗?1、分角色读1~12段(一生读公输盘,一生读墨子,一生读旁白),品味人物内心。
要求揣摩心理,读准语气,出示多媒体读文的提示。
师:墨子第一个回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于是只好答应引墨子见楚王,结果又会怎样呢?2、齐读:一三~16段回答:墨子是用什么办法劝阻楚王的?他达到目的了吗?(明确:墨子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用楚宋两国物产比较,得出楚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3、师:楚王尽管无话可说,口说“善哉”,其实他内心未必肯放弃攻宋的打算。
品读“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句子,揣摩楚王内心世界,评价一下楚王。
出示多媒体,展示内容。
4、自读一qi~尾段师:尽管公输盘和楚王把攻宋的责任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但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在实力的对抗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这条心。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文中一些复杂句式的分析和翻译。
(3)对文中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进行解释和分析。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互相学习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式。
(2)分析并讲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观点。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写作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实际操作和创作。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让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内容。
2.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复习。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展知识面和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理解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公输》的著作背景及作者以及主要人物和事情。
2. 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以及文章所反映的当时社会问题。
3.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黄帝时期的社会,官僚作风和普通百姓对官僚腐败态度,了解当时的道德观念和义务感。
4. 培养同学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揭示作品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理解《公输》的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理解《公输》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使同学们真正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形象,并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2.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和整理思路。
【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融合朗读、课件、语境注重发现问题,挖掘难点解答、导入学生话题,增加学生思考时间,为学生提供提炼归纳的策略。
2.讨论教学法:对于教师引入的问题,对于学生带来的思考,进行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归纳练习法:通过教材的讲解、部分重点的读写,以及与其他资料的结合,来进行口头练习,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理解深度。
【教学过程】一、热身(一)课前,教师选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字画面或者是视频,进行引入环节,提高学生的喜好度。
(二)与学生分享自己所知晓的关于道德、勇气、责任等方面的小故事或者寓言,并给大家进行适当的思考和展开讨论。
(三)同学们对于已经学习的古文,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大声对比,这样可以激发同学更高的兴趣,并且应对教师操作的空间。
二、导入注意:导入不宜过长,以下文件不超过5分钟,可以通过PPT 及视频、图片等达到教学效果。
(一)介绍《公输》的著作背景及作者及主要事件。
《公输》是古代文学例文,作者孔子,内容是为大夫公输舍谈话的记录。
据传曾被称为《公输子》。
《公输》篇长篇幅,内容丰富,涉及伦理、诚信、人格、某些学科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华而不实”的真实杰作之一,是中华文化精神的良好反映,为后世诗人、戏曲家、小说家、学者所推崇和借鉴。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教版初中语文《公输》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评价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作者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墨子及其主要思想。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公输》,理解文章大意,勾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 讲解难点:针对学生不懂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深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课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评价欣赏:让学生评价课文的优点,欣赏作者的文学成就。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翻译并背诵课文《公输》。
3. 深入研究墨子的其他著作,了解其思想体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价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公输》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墨子思想的积极性。
在课堂讨论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公输》,并受到作者精神的启发。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1.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
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1、诵读——品析——背诵2、设疑——点拨——释疑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
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三、研习课文(一)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公输》教案设计2》。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3)重点词句释疑:1、实词、虚词。
2、通假字。
3、句子翻译。
(4)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从文中找出答案,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2、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二)品析文章(1)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2)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2)了解《公输》这篇文章的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公输》,培养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尊重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重点词语的掌握。
2. 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公输》这篇文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章的主旨。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进行翻译。
2. 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写一篇读后感。
3. 复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翻译和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练习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八、教学准备1. 课文讲解:准备好对课文的讲解,包括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章的主旨。
2.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3. 教学工具:准备好教学工具,如投影仪、黑板等,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和写作特点。
4.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和运用。
3. 文章的主旨思想和写作特点的分析。
4.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词汇学习:学生学习和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 深入分析: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思想和写作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5.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2.2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反馈与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的理解。
2. 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和运用。
3. 文章的主旨思想和写作特点的分析。
3.2 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对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公输》课文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墨子的相关背景资料。
3. 词汇卡片:制作重点词汇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
4.2 教学材料1. 课文解析:提供课文的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恰当的朗读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课文中词语的含义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公输》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1. 练习题:(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2. 拓展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节。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结合课文,写一篇读后感或对课文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 7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
1公输《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xx。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xx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xx矣。
子墨子曰:xx不见我于xx?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
xx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
2 / 7
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xx曰:善哉!吾请无攻xx。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②请说之:③知而不争:④不可谓知类:
⑤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⑥子墨子起,再拜? ⑦吾义固
不杀人? ⑧夫子xx为?
⑨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⑩愿借子杀之⑾然胡不已乎⑿胡不
见我于王
⒀吾义固不杀人⒁子墨子起,再拜⒂义不杀少而杀众⒃请说之⒄方五千里
⒅为与此同类⒆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⒇子墨子之守圉有余(2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22)虽杀臣,不能绝也(2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4)子墨子九距之
二、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子xx为?
3 / 7
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③请献十金
④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⑤xx何罪之有? ⑥此犹xx之与敝舆也。
⑦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臣以xx之攻xx也,为与此同类。
⑨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为何若人?
B、将以攻宋
臣以xxxx也
C、请说之公输盘不说
D、子墨子起,再拜寓逆旅主人,日再食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说: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B.有:北方有侮臣者长约八分有
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D.子: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
3.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将以攻宋以牒为城B.之: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不足于民D.而: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4 / 7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荆之地/水陆草木之花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动心忍性D.子墨子解带
为城/其诗以xx、收族为意
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B.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
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
全品中考网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
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四、问答题
1.(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2.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3.第①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
5 / 7
4.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5.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
6、①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②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7.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8.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9、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10.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
三百人的情况?
11、①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②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
请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一、1.①同悦,高兴②解说解释③劝谏,劝阻④明白事理⑤动
身⑥起身⑦讲道义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⑧表疑问⑨称为仁爱对人亲善、友爱⑩你⒀坚决⒁两
次⒂坚持道义(以为义)⒃解释;⒄方圆;⒅类别⒆巧妙的方式⒇通御,抵挡(21)入侵(22)即使(23)虽是这样(24)同拒,抵御
二、①先生有什么见教呢?②杀死不足的人民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
6 / 7
③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
⑤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⑥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⑦我知道您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现在不说
⑧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人的情况是同一类(性质)的。
⑨公输盘攻城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子的抵御之术还绰绰有余。
三、1、D 2.A 3.B 4.B 5、B 6.D
四、1.(1)闻、起、行、至、见。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班门弄斧xx
2.采取迂回战术。
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
3.行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体现了:讲和平仁爱的精神。
4.阻止攻打xx。
5.仁义。
先是请公输盘帮他杀人,然后引出公输盘吾
义固不杀人这句自相矛盾的话,从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道义上驳得公输盘哑口无言。
6、《公输》选段2、略3略4、(1)、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过指出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行为,从而说服了公输盘。
(2)①智、仁、忠、强、义。
②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
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
7.指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
7 / 7
8.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②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9.⑴不想放弃攻打宋国⑵心虚,想恐吓墨子
10.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充分准备,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11、①智、仁、忠、强、义。
②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