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7.24 KB
- 文档页数:2
第31卷第2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1N o.22010年04月Jour nal of J il in M edi c al C o l e g e A pr.2010—99一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协助是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
在访视中把需要注意和配合的有关内容传授给患者家属,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积极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3讨论多数回归社会和家庭的脑卒中患者不仅缺乏正确的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同时还缺乏社区康复锻炼的意识。
通过护理干预,调动老龄卒中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卒中后功能锻炼,以帮助其最大限度地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主要为平衡、协调和速度的康复训练,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训练,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定期家庭访视方法是第3级医疗护理康复的一种,它将家庭康复环境的布置和改造指导、康复训练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心里康复指导和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教育几项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定期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支持服务。
家庭访视方法完善了康复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使患者出院后回到安全而又熟悉的环境(家庭)中,提高其对社区康复治疗的认识,有的放矢地接受康复指导,促进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1]黄承繁.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J].中国l临床康复,2001,5(8):84-85.(收稿日期:2009-12-23)文章编号:1673-2995(2010)02-0099-03·综述·蒺藜皂苷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Pr ogr es s s t udy of t r i bul us s aponi ns on ant i-agi ng朱辛为1,李质馨2,陈为1(吉林医药学院:1.医学实验中心,2.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衰老及衰老引发的疾病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刺蒺藜抑制5a还原酶作用研究刺蒺藜抑制5α还原酶作用研究报告研究背景•5α还原酶是一种关键酶,参与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的过程。
•过度的5α还原酶活性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良性前列腺增生、男性型脱发等。
•刺蒺藜作为传统草药中的一种,被认为具有抑制5α还原酶的潜力。
研究目的•评估刺蒺藜对5α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探究刺蒺藜作为潜在抗雄激素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1.采集刺蒺藜样本。
2.提取刺蒺藜中的有效成分。
3.制备5α还原酶活性测定体系。
4.测定不同浓度刺蒺藜提取物对5α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5.统计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刺蒺藜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能明显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
•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
•刺蒺藜的抑制作用与阻断5α还原酶底物结合有关。
研究结论•刺蒺藜具有明显的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的作用。
•刺蒺藜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抗雄激素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刺蒺藜的化学成分及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
研究展望•进一步研究刺蒺藜中的有效成分,探究其抑制5α还原酶的机制。
•通过动物模型评估刺蒺藜的药效学特性。
•研究刺蒺藜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探索更广泛的潜在治疗途径。
以上是本次研究的相关报告,希望能对进一步研究刺蒺藜在抑制5α还原酶方面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材料与方法1.刺蒺藜样本采集:从自然生长的刺蒺藜植株中采集新鲜的叶片和茎部样本。
2.成分提取:将刺蒺藜样本用80%乙醇浸泡24小时,然后通过离心将提取液收集。
3.制备5α还原酶活性测定体系:在试管中加入5α还原酶底物溶液和不同浓度的刺蒺藜提取物。
4.测定活性:将试管置于恒温水浴中,在37℃条件下孵育一定时间后,使用比色法、荧光法等技术测定5α还原酶活性。
5.数据统计与分析:记录不同浓度下的5α还原酶活性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刺蒺藜提取物对5α还原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刺蒺藜功用主治刺蒺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的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区。
这种植物的果实上布满了锐利的刺,因此得名刺蒺藜。
刺蒺藜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首先,刺蒺藜具有抗炎作用。
根据科学研究,刺蒺藜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症状。
因此,刺蒺藜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能够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其次,刺蒺藜还具有镇痛作用。
刺蒺藜中的成分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神经传导途径,减轻疼痛感。
研究表明,刺蒺藜提取物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从而减少痛觉神经传导,达到镇痛的效果。
因此,刺蒺藜在中医中常被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腰痛等疼痛性疾病。
此外,刺蒺藜还具有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刺蒺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刺蒺藜常被用来治疗感染性疾病,如皮肤疖肿、扭伤感染等。
另外,刺蒺藜还具有降血糖作用。
刺蒺藜中的多糖成分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因此,刺蒺藜常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等高血糖疾病。
除了以上主要的功效与作用,刺蒺藜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
研究表明,刺蒺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细胞损伤和老化。
此外,刺蒺藜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刺蒺藜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式。
刺蒺藜通常以外用为主,可以将其制成药膏或者痛疗贴敷在患处,也可以与其他中草药进行配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刺蒺藜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菌、降血糖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目前,科学研究对刺蒺藜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功效和安全性。
在使用刺蒺藜时,还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
蒺藜的药效学探讨
崔佳乐;洪新雨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5)004
【摘要】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
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对蒺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发现蒺藜全草中有蒺藜皂苷、类黄酮、生物碱、水溶性多糖、萜类等多种成分。
由其或其单体成分提取出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能产生多种药效功能。
如抗血小板聚集和保护肝脏、提高身体免疫力、抗衰老、降低血糖及作用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
本文总结了蒺藜的基本药理作用和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页数】2页(P424-425)
【作者】崔佳乐;洪新雨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130021;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蒺藜皂苷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J], 蔡肇栩;祝曙光;陆少君;钟淇滨;余伟;臧林泉
2.硬软蒺藜药效学比较 [J], 师勤;湯依群;徐珞珊;徐国钧
3.辽西地区疏花蒺藜草特征特性及防治对策探讨 [J], 李国英;王宇飞;
4.蒺藜皂苷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J], 蔡肇栩;祝曙光;陆少君;钟淇滨;余伟;臧林泉;;;;;;
5.刺萼龙葵和少花蒺藜草入侵及防控现状探讨 [J], 王艳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白蒺藜的相关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作者:党澳归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22期【摘要】临床上应熟练应用白蒺藜之药性功效。
白蒺藜可祛风解衰、疏肝行气,对于辩证属风热犯卫或肝气内郁、肝经风热者,常配伍使用白蒺藜,临床常收获良效。
【关键词】白蒺藜;药理学;临床应用;文献综述1 引言:白蒺藜,别名有蒺藜、刺蒺藜、屈人、旁通等。
苏颂《图经本草》曰:古方云蒺藜子皆用有刺者,治风明目最良……牧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绿叶藤蔓,棉布沙上,七月开花黄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结实作荚子,便可采。
其实味甘而微腥,褐绿色……今人多用。
就产地而言,带刺的刺蒺藜遍地可见,生于荒丘、田边、路旁及河边草丛中,分布于全国各地,长江以北最为普遍。
不带刺的沙苑子分布于内蒙古和东北、西北地区,主产于陕西、山西,以陕西同州(即今天的大荔县,古为同州府所在地)沙苑地区产者为地道药材。
2 性状白蒺藜叶对生、互生或簇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其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丝基部或中部常有小鳞片,子房上位,常四到五室。
浆果状核果。
约有半数属为单种属。
主要分布于干燥地区。
其药材性状:为五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状五棱形。
有的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舞状,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许多网纹及小刺,还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一对。
质硬,刺手,切段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
无臭,味苦、辛。
3 药理学研究白蒺藜能够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用于肝阳眩晕头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刺蒺藜性微温,味辛、苦,有小毒,入肝经,功能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可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症。
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润肤嫩肤、强腰健骨等功用,可用于护肤美颜及治疗肾虚腰痛、阳萎遗精、头晕目眩、白带过多、视力减退诸病症。
其化学有效成分主要有蒺藜皂苷、蒺藜多糖、生物碱和黄酮等。
蒺藜甾体皂苷是白蒺藜的主要有效成分,共80种。
白蒺藜的功效与作用白蒺藜,学名为Tribulus terrestris,是一种生长在温暖地区的小型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它的果实形状像倒刺,触摸硬壳,一旦踩中或触碰到它,就会贴在鞋底或者衣物上。
因为这个原因,它也被称为“小牛奶刺”或者“地母刺”。
白蒺藜是草本植物,其果实被用作中药材。
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甾体皂苷、黄酮、木脑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白蒺藜许多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
首先,白蒺藜具有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蒺藜中的甾体皂苷成分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几率。
甾体皂苷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能够有效地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白蒺藜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白蒺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白蒺藜还可以提高机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加速自由基清除的速度,从而减少对机体的伤害。
此外,白蒺藜还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蒺藜中的甾体皂苷成分可以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白蒺藜还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白蒺藜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白蒺藜中的甾体皂苷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此外,白蒺藜还可以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减轻副作用。
因此,白蒺藜在肿瘤的防治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此外,白蒺藜还具有改善男性性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蒺藜中的甾体皂苷成分可以促进性腺激素的合成,增加睾酮的水平,提高性欲和性功能。
此外,白蒺藜还可以改善精子质量,增加精子数量和活力,提高男性生育能力。
此外,白蒺藜还可以增强肌肉生长和增强体力。
白蒺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的生长和修复能力。
此外,白蒺藜还可以提高运动耐力和延缓疲劳,增强体力。
蒺藜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药蒺藜中含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皂苷类、黄酮类等的化合物,具有众多的药理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蒺藜具有显著的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性强壮及提高人体中性激素含量等的作用,对肿瘤、高血压、细菌真菌感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中药蒺藜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蒺藜;成分;药理作用蒺藜又称刺蒺藜、硬蒺藜、白蒺藜等,系蒺藜科(zygophyllaceae)蒺藜属植物。
该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目前在全球广泛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及四川等地。
蒺藜的各种提取物成分目前在临床上已有较多的应用,其中以蒺藜总皂苷为主要成分的制剂心脑舒通胶囊在临床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Tribusponin等临床用于增强性功能方面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蒺藜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蒺藜的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蒺藜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有黄酮类、皂苷类、皂苷元类、酰胺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甾醇类、有机酸、蒽醌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类[1]。
蒺藜中富含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且国内也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含量高于皂苷类,但是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药效却鲜有报道。
在蒺藜中黄酮类成分按照苷元结构可分为槲皮素苷、山柰酚苷和异鼠李素苷3类。
最近从蒺藜中分离出的甾体皂苷中,螺甾烷型皂苷4种,呋甾烷型27种[2]。
李瑞海等[3]对山东、吉林等9个地区10批蒺藜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蒺藜皂苷元(25R-Spirostan-4-ene-3,12-dione),其中山西产蒺藜含量最高达2.15%。
国内学者分离蒺藜果实得到17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甾体皂苷,2个为黄酮苷[4]。
曲宁宁等[5]分离鉴定出的蒺藜中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龙胆二糖苷、山柰酚-3-O-龙胆二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