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算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名称】第三章第4节——递归法【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探源斐波那契数列的生成规律,理解递归函数的构造技能。
2.过程与方法:认知用归纳法对探索规律的技巧,掌握递归函数的编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免子问题认知由递推公式所表达的数列的某项数值求解的方法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免子问题的分析与递归函数编写的正解。
难点:递归函数的调用运行的根本原理。
【策略与方法】通过对免子繁殖的逐月分析,归纳每月免子总数的生成规律,进而获得一个递推公式,由此作为编写递归函数的重要依据。
最后通过一个较小数5为例来分析递归函数调用的根本原理。
【实施过程】一、提出问题一位农夫养了一对小兔子,他发现小兔子在出生的第二个月就长成了大兔子,每对大兔子每月可繁殖一对小兔子。
如果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的话,那么一年后这个农夫将有多少对兔子?能否编程来帮助农夫求解答案呢?二、问题分析1.尝试列出每个月的兔子对数:第n个月 1 2 3 4 5 6 7 8 …小兔子 1 0 1 1 2 3 5 8 …大兔子0 1 1 2 3 5 8 13 …总数 1 1 2 3 5 8 13 21 …2.仔细观察,推断出其中的规律。
假设Fn表示第n个月的兔子对数。
F1=1,F2=1,F3=F1+F2,……,则有 Fn = F n-1 + F n-2三、设计算法。
输入月数n如果n=1或n=2,那么 Fi(n)=1否则 Fi(n) = Fi(n-1) + Fi(n-2)打印Fi(n)四、编写编程。
1. 新建工程,完成界面设计。
2. 编程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n As LongDim result As Longresult = Fi(n)Text2.Text = result End SubFunction Fi(n As Long) As Long If n = 1 Or n = 2 Then Fi = 1 ElseFi = Fi(n - 1) + Fi(n - 2) End If End Function五、调试运行程序。
递归算法儿童智力开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递归算法的概念;2.能运用递归算法解决问题;3.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绘图纸;2.针线、珠子、积木等教具;3.图书《编程原理与实践》。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导孩子们了解递归的概念和应用;2.用一个故事形象生动地介绍什么是递归。
第二步:理论探讨1.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递归概念,比较递归和循环的区别;2.通过图解,帮助孩子们理解递归算法的运行过程;3.通过示例指导孩子们掌握递归算法的编写方法。
第三步:实践操作1.引导孩子们通过编写递归函数,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如:楼梯上的珠子、蛇形填数、汉诺塔等;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递归算法的妙处。
第四步:总结延伸1.引导孩子们总结递归算法的应用;2.通过回顾递归算法的应用实例,引导孩子们对递归算法有更深刻的理解;3.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孩子们对递归算法的掌握。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孩子们掌握递归算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深层次理解递归算法的使用方法及具体实现。
五、教学评价及反思评价标准:1.孩子们能够准确理解递归算法的概念;2.孩子们能够掌握递归算法的编写方法和应用;3.孩子们能够有效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
反思:1.增加与孩子们实际情境相关的实例,更好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2.注意针对不同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水平进行适当的引导;3.加强老师与孩子的交流,确保教学效果。
递归算法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3章第4节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递归算法,学会用递归算法的思想分析问题
能够应用自定义函数方法实现递归算法的编程
2、内容分析:本课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靠后的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需
要详细讲解;同时本节内容比较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课时逐步进行授课。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水平大增,应能很好掌握。
4、设计思路:本节课逻辑思维比较复杂,需循序渐进,通过打比方等方法逐步讲解递归算法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 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
2. 增加一个课时效果会更好。
3.该算法理解较难,讲解时语言要精练简洁,不可重复,否则会让学生理解困难。
《递归算法与递归程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运用递归算法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递归程序的编写方法;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递归算法的概念和原理;2.递归程序的编写方法;3.递归算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递归程序的编写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递归算法的原理;2.掌握递归程序的编写方法。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计算机实验室。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递归算法的定义和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逐步讲解递归算法的实现过程(15分钟)1.首先,教师通过实例讲解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
例如,实现一个计算n的阶乘的递归函数;2.其次,教师演示如何通过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Step 3: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递归算法的应用场景,并提出问题。
Step 4:学生进行实践操作(2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自行编写递归程序;2.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递归算法的应用。
Step 5:教师总结并展示优秀作品(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实践情况,并邀请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件和实例讲解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编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小组讨论: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探索递归算法的应用;4.总结分享:教师总结学生实践情况,并邀请优秀作品进行分享。
八、教学评价:1.学生在编写递归程序时的操作是否规范、正确;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提问能力;3.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
九、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递归算法的应用场景,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2.学生可以进一步优化递归程序,提高效率;3.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其他高级算法,如动态规划等。
“递归算法与实现”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递归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3.能够运用递归算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递归定义、递归函数、递归终止条件;2.递归算法的设计思想: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递归求解;3.递归算法的实现方法:递归调用、递归返回;4.递归算法的应用:阶乘、斐波那契数列、汉诺塔等问题的递归解法。
三、教学策略1.理论教学结合实践,通过具体问题引入递归算法的概念和设计思想;2.课堂互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递归算法的实现方法;3.编写实例程序,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递归算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递归算法的概念和设计思想,如计算阶乘;2.理论讲解:介绍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3.示例演示:演示阶乘、斐波那契数列、汉诺塔等问题的递归解法;4.练习训练:让学生编写递归算法解决具体问题,并进行实践操作;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探索更多递归算法的应用场景,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手段1.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理解递归算法的概念和设计思想;2.演示:通过实例程序演示递归算法的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3.练习:布置适量的编程练习,让学生巩固递归算法的知识和技能;4.讨论:开展讨论环节,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评估1.定期测验:通过考试和作业检查学生对递归算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参与度;3.项目评估:对学生编写的实例程序进行评估,检查其对递归算法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2.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3.教学效果的评估: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递归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递归算法代码讲解教案教案标题:递归算法代码讲解教学目标:1. 理解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递归算法的编写和调用方法;3. 能够运用递归算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编程环境(如Python、C++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递归算法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递归算法的兴趣;2.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例,讲解递归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2. 介绍递归算法的三个要素:递归定义、递归出口和递归调用;3. 引导学生思考递归算法的优点和限制。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案例(如计算阶乘),通过代码演示递归算法的实现过程;2. 逐步解析代码,讲解每一行代码的作用和执行过程;3. 引导学生思考递归算法的执行顺序和堆栈的作用。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自行编写递归算法解决一个问题(如斐波那契数列),并运行代码进行验证;2.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代码实现过程,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3.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递归算法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2. 通过实例,讲解递归算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树的遍历、图的搜索等);3.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递归算法解决其他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递归算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惑,提出问题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更多递归算法的案例,并进行实践和探索;2. 学生可以尝试优化递归算法,减少递归调用的次数。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递归教案教案标题:高中递归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递归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3. 能够运用递归算法解决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递归的概念和原理;2. 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3. 递归算法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递归的概念和原理;2. 如何设计和实现递归算法;3. 如何运用递归算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了解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 熟悉递归算法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法;c. 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a. 预习相关的递归算法知识;b. 准备笔记和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概念解释(15分钟)1. 引入递归的概念,解释递归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或简单的数学问题来说明递归的应用。
Step 2: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20分钟)1. 介绍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步骤;2. 解释递归算法的逻辑和执行过程;3. 通过示例代码演示递归算法的实现过程。
Step 3:递归算法的应用和实践(30分钟)1. 介绍递归算法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2. 分析递归算法的优缺点,并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3.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递归算法解决。
Step 4:练习与巩固(25分钟)1. 提供一些递归算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2.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练习题,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递归算法的拓展应用和发展方向。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更复杂的递归算法问题;2. 提供更多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 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递归算法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成绩和讨论参与度;2. 学生对递归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3.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递归入门教案(3课时)常州外国语学校朱春华一、教材分析递归算法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紧跟在“自定义函数和过程”这一内容的后面,在详细阐述了主程序对子程序的调用以及子程序对子程序的调用的基础上展开。
循序渐进地引入递归算法,旨在培养学生“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思想。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编程兴趣班的学生,以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学生为主,前面学习了程序设计的各种结构,并已能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用计算机编程解决现实中的部分问题。
通过自定义函数和过程这两种子程序的学习,同学们已初步建立了结构化设计的思想,能熟练地在主程序中调用子程序或在子程序中调用另一子程序。
子程序自己调用自己的思想也能为学生所接受,但调用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不了解,这正是递归的难点。
子程序自己调用自己是如何进行的,如何用计算机来实现?对于任何要解决的问题是否都可以使用递归算法?如何用递归算法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急于知道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递归算法,学会用递归算法的思想分析问题;2、能够编程使用自定义函数实现递归算法;3、能够编程使用自定义过程实现递归算法;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递归算法的“递”与“归”的过程,了解递归算法的本质;通过对个别问题的讨论和抽象,让学生了解递归问题的普遍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结合数学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意识,培养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递归算法的本质,了解使用递归算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编程使用自定义函数实现递归算法;编程使用自定义过程实现递归算法。
难点:具体问题递归方程式的建立。
五、教学方法:演练法、讨论法、比赛法。
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从生活引例导入递归的概念,利用引例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对引例二中变量的全程跟踪让学生明白了递归的实现过程,并顺理成章地将这一用普通过程调用方式编写的程序改写成用递归来实现的程序。
“递归算法与实现”的教学设计引言:递归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递归算法与实现的教学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演练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递归算法的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2.掌握递归算法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巧;3.学会使用编程语言实现递归算法;4.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编程思维。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1.理论讲解(40分钟)a.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b.递归算法的应用场景;c.递归算法的设计方法和技巧;d.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e.递归算法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2.实践演练(60分钟)a.设计一个典型的递归算法例子,如计算斐波那契数列、阶乘等;b. 编程语言实现递归算法,如使用Python编写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算法;c.演示和讲解实现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递归算法的实现方法;d.练习程序调试和改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递归算法的效率。
3.互动讨论(30分钟)a.分组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并总结解决方法;b.学生分享自己设计和实现的递归算法,互相学习和评价;c.引导学生思考递归算法与非递归算法的异同以及选择的依据。
4.课程总结(10分钟)a.强调递归算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b.总结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和学习重点;c.提醒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编程能力。
三、教学手段和资源准备:1.板书和投影仪:用于展示递归算法的图形、代码和思维导图等;2. 编程环境和语言:提前安装好适合的编程环境和语言,如Python、Java等;3.实例和题目:准备一些典型的递归算法问题,供学生练习和巩固;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思路的讨论。
四、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互动:通过学生的提问、回答和讨论,了解学生对递归算法的理解和应用程度;2.实践成果:根据学生的编程实践成果,评估其递归算法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和效率;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检查学生对递归算法的掌握程度。
递归算法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3章第4节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递归算法,学会用递归算法的思想分析问题
能够应用自定义函数方法实现递归算法的编程
2、内容分析:本课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靠后的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需要详细讲解;同
时本节内容比较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课时逐步进行授课。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水平大增,应能很好掌握。
4、设计思路:本节课逻辑思维比较复杂,需循序渐进,通过打比方等方法逐步讲解递归算法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
2.增加一个课时效果会更好。
3.该算法理解较难,讲解时语言要精练简洁,不可重复,否则会让学生理解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