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导学案(无答
- 格式:doc
- 大小:427.00 KB
- 文档页数:3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分析】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1.本节课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电学中重点内容之一。
2.本节课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3.本节课的内容: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欧姆定律;(3)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于通过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揭示欧姆定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
●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结合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电阻的关系)试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电路图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电压成整数倍的发生变化,记录下对应的电压和电流。
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把阻值不同的电阻连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记录下对应对电阻和电流。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和应用: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④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R=U/I)。
⑤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⑥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关系:(分压作用)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压:U=U1=U2(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课题第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
的关系
第课时
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导学目标1、了解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学会如何寻找各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
学习要点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
系
寻找各物理量间的
定量关系
电流与电压和
电阻的关系、图
电路连接
知识链接
课前导学1、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说明通过灯泡的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
使电路中
形成电流,即导体两端有,导体中才会有电流。
由此可以猜想:所加电压
越高,电流
可能越,灯泡才越,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对电流有
作用,
由此可以猜想: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会越,
灯泡也就
越。
2、探究电压、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应该用研究方法。
课
中
导
学
【小组活动】1.探究通过电阻上的电流与电阻两端
此项探究实验中,应保持导体不变,改变导
导体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
如右上图,能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吗?为什么
提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的,它
的电压,此时电压表示数是不变的,如果在电路上
值电阻,就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了
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
(重要知识):此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实验前应注意: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2
值位置。
做实验:电阻R不变时,研究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
整数)
表一 R= Ω
实验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实验
实验次数
电阻(R/
Ω)
电流
(I/A)
实验结论
1
2
3
7.1--1
课 堂 检 测
1、有一段电阻R=10Ω,电源电压为2V ,通过R 的 电流为0.2A ,当电源电压为3V 时,通过R 的电流为 A ,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应持_____ 不变,某同学根据得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 7.1-1 所示的图像,你对 这个图像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
2、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两个因素有关,现在要单独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就必须保持_____ 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_____ ,测出对应的_____ ,通过对几次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3、一段导体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但有缺漏,请将缺漏的空格补上。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时,采用了如图7.1-2所示的电
路图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
5Ω、8Ω、10Ω,电源电压是3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O ~15Ω。
(1) 他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分两步进行:
①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 ②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
(2) 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 不变.
5、在如图电路中,若保持R 1不变,改变P 的位置,
电压表V 2和电流表A 间存在变化规律 若改变R 1,但保持V 2大小不变,你会发现R 1
律 。
图7.1-2
课堂检测6.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用到三只阻值
分别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蓄电池(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甲
(1)请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并在方框内画出对
应的电路图;
(2)实验中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端移
动____(填“A”或“B”),移动滑片的目的是________。
正确操作
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
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该实验小组同学还想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应该控制____
____不变。
7.某同学将完好仪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没有画出),
用来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合上开关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
数都不为零,但始终没有变化。
则该同学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方式可能是
___________(填写代号)
a.G与C相连,F与H相连 b.G与C相连,D与H相连
c.G与E相连,F与H相连d.G与E相连,D与H相连
(2)该同学发现了(1)中的问题并作了改正。
请
器正确接入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
(3)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在坐
U/V
0.5
1.0
1.5
2.0
2.5
R
+
-
A B
C D
S
0.5
1.0
1.5
2.0
2.5
0.1 0.2 0.5
0.3 0.4
U/V
I/A
12
3
0.20.40.6
A
V
12
3
510
15
15
3
6.03
G
H
R
C D
E F
左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