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行语现代汉语规范化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提供完整版的各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网络流行语与现代汉语规范化关系研究姓名:学号:201001100020学院: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年级班级:2010级2班指导教师:2014年05 月20日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网络流行语与现代汉语规范化关系研究作者单位:文学院作者签名:(201001100020)2014年5月20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前言 (1)一、网络流行语 (2)二、网络流行语的表现形式 (2)(一)语音谐音化 (2)(二)符号象形化 (3)(三)首字母缩写 (3)(四)常义指代法 (3)三、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一)创造性 (3)(二)方便性 (3)(三)娱乐性 (4)(四)不规范性 (4)四、网络流行语存在的问题 (4)五、网络流行语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5)(一)网络流行语与现代汉语规范化关系 (5)(二)网络流行语规范的措施 (6)结语 (7)参考文献 (7)致谢 (9)网络流行语与现代汉语规范化关系研究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滥用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随意遣词造句等现象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关注。
因此,国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规范,使人们规范使用语言。
文章主要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为标准,与网络流行语相比较,同时运用例证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二者的关系。
尊重语言规范网络用语作文900字网络用语,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符合时代潮流。
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出现在了正规场所之中——比如银行、快递点等地方。
那么为什么会发展到这种程度呢?究其原因,就是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与人们的主观意识使然:自由、平等的表达环境并不能让每个人都拥有,而多样化的表达需求却总也得不到满足。
长此以往,自我选择变成必须,最终导致了各类奇葩网络用语横空出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许多外来词汇传入国内,而汉字文化毕竟博大精深,对于外来语并非都可以明确准确的翻译出来,很容易造成“中国式英语”“ chinglish”等问题。
像“屌丝”这一词便被许多网友诟病。
作为一名90后,我认为这一词虽然具有极强的调侃色彩但同时又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社交状态和心理状态。
这一特定群体在中国,起码占据70%以上。
如今许多人处于忙碌且压力巨大的工作之中,却又怀揣诗和远方,既渴望爱情,也期待梦想,他们经常会感叹:“要是可以重来,我要做个富二代!”如果有机会从头再来,我希望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我只想做一条咸鱼,混吃等死。
”这是众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而将它放在语言层面则无疑是最贴切的一句,没有谁愿意去争取所谓的上进,亦或者家庭背景给予了他们绝对的优势,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
因此在这种环境影响之下,网络用语无论怎么看都显得滑稽可笑,更何况还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就算被骂,被吐槽,也阻挡不住它的高速扩张,不知道这又算不算一件好事呢?生活中要讲普通话,在公共场所要用文明语。
只有充分尊重语言本身的存在价值,才能够保证社会秩序稳步向前推动,否则说者、听者皆难受。
只有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累丰富的素材积淀,才能够进一步提升网络语言文化水平,从而避免一味地追逐潮流,随波逐流,做真正适合自己的风格,不违法,不违德,不触碰红线,坚守底线,才是语言学习应该把握的基础原则。
网络用语与语文规范化有这样一个时代,那里文明礼貌已然没有踪影,只有花花绿绿的网络用语填满街头巷尾。
不仅如此,就连“马勒戈壁”、“屌丝”等新鲜词汇也成了一种时尚的代表。
然而当人们开始享受这份乐趣时,却发现自己的母语在悄然改变,从地方特色到普通话,再到家乡话,甚至是普通话夹杂着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竟然越来越听不懂我们的母语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未曾用过新潮的网络用语,但为了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一直努力学习和使用着这些词汇,他们便是“推广普通话”的志愿者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流行语带给了人们一阵阵欢声笑语。
但是,就是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流行语,却也反映出了语言文字的混乱。
可能因为它们更接地气吧,于是很多年轻人争相模仿,并且越传越远,从“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到“亲,你看着办吧!”再到“北京烤鸭,请你吃全聚德”,无论何时,这些幽默搞笑的段子都能迅速走红,当大家对这些网络语渐渐习惯时,殊不知,一股汹涌的流行风暴正在席卷而来,“不管是否喜欢,是否真的觉得恰当,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交流中。
”或许是因为流行语和时代的结合,所以它们总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网络语。
但是,无论是哪个时代,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语言系统来支撑,这样才能彰显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最近有一档节目,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和名人做嘉宾,探讨一下网络语的事情,他们的观点也是十分令人认同。
在现代社会,网络语言的出现是必然的,它就像一根针,虽然微不足道,却刺痛了社会的神经。
随着网络语的出现,也代表着人们越来越脱离汉字,不重视汉字的作用,慢慢消磨汉字的文化含义,使得我们汉字的魅力大打折扣。
8。
12日,是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今天,各大电视台相继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布,今年12月20日,第五届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成果公布,河南省18个地级市均达到标准,省内部分城市也超额完成了任务。
国家语委主任、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宣布:“由于河南省达标率超过90%,他们成为首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达标省份。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摘要:网络语言特征鲜明:广泛运用数字符号、缩略语,通俗简明,等义词现象普遍。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乱造、滥用汉字,滥用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随意遣词造句,以及表现出的色情、暴力倾向等,有碍现代汉语的健康、规范化发展。
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语言加以引导和规范,倡导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规范意识,加强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规范化发展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融入现代汉语,成为汉语普通话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方面,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的感觉;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显,在网络交流中,“词不达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时常发生。
当前,对网络、网络语言的研究渐成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拟对网络语言及其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出一些规范网络语言的途径、方法,以促进现代汉语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是以传播媒介网络来命名的,正如其他语言样式并不仅仅决定于呈现方式一样,其特征不仅体现于独特的载体,更决定于它独特的语言特点。
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交流性、开放性、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语言不同于其他领域使用的语言。
网上交流具有快捷性、视觉性强、时效性强的特色,与此相适应的网络语言在文字、词汇、语法方面就形成了既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语的特点。
1.符号数字化。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些“面部表情”是一个个常用字符组成的画,看似一张脸。
这是一套眉目传情的文化,而且国际通用。
如:—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C(表示生气)、@:—)(表示一头卷发)、o—o(表示戴眼镜)等。
网络流行语浅析姓名:张月辉学号:2016220149班级:16级13班课程名称:中国语言文化授课教师:曹润宇王显志定稿日期:2017年2月20日摘要当代网络流行语作为信息时代潮流下的产物,大众、媒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新语言形式,它的流行与其本质属性和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从流行语的内涵、类别和发展现状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简捷性和诙谐性等特点及其对个人和现实社会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字:内涵;特点;影响;流行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流行,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们对流行语的广泛推崇和传播,使它以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网络流行语是传统语言的一种特殊变体,它通过对规范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异化,对大众观念和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今信息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和个性的时代,人们对获得的信息量的多寡和速度提出了要求,而传统规范语言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借此时机网络流行语以其简捷性和个性化打开语言市场,使它的语言优势充分得到彰显。
流行语是一定时代的产物,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形式,却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大众的心理状态,把现实社会的发展概况以一种诙谐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是多种原因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它自身的本质属性和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流行语特点和影响的简单探讨,对流行语流行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以期大众对网络流行语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解读。
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也成了人们交流的一种特殊平台,以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流行语顺应这种潮流,充当了人们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它之所以能成为网上交际的语言,是因为它具有传统规范语言所不具备的特点、影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而就是这种优势成就了它的流行,使它以一种大众约定俗成、普遍认可的语言形式活跃于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汉语网络用语的形成与规范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网络语言也不断演变和丰富,其中就包括汉语网络用语。
汉语网络用语的形成和规范化对于提高网络交流的准确性和文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汉语网络用语的形成和规范化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汉语网络用语的形成1.1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汉语网络用语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
网络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娱乐休闲方式的多样化,都对汉语网络用语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666”、“6666”等网络语言中的数字,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六六大顺”的说法。
此外还有像“瓜”、“绿茶婊”等网络用语,都是在社交场合中逐渐形成的。
1.2 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推进了汉语网络用语的演变。
从最初的文字聊天到现在的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和直播,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使得网络用语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在此过程中,表情包、动图和短视频等多元化表达方式层出不穷,成为汉语网络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年轻群体的参与中国近年来向年轻化不断迈进,年轻群体日益成为网络社交的主力军。
这一群体不仅对网络社交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极其熟悉网络技术的使用,因此对汉语网络用语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比如“小可爱”、“蓝瘦香菇”等网络用语都是这一群体的独特发明。
二、汉语网络用语规范之路2.1 公众意识的提高汉语网络用语虽然是以口语为基础的网络用语,但面对大众时也应该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文化修养。
公众意识的提高是推动汉语网络用语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推广和宣传,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网络用语。
2.2 建立规范化的网络用语标准规范化的网络用语标准对于推动汉语网络用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对网络语言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词汇规范和语法标准化外,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文件,对网络用语进行更为严格的约束和规范。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摘要当前,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剧增,网络语言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发展和传播。
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汉语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并提出了对网络语言应持的辩证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发展影响Abstract:Nowadays,the nets are very popular in use and unavoidable。
This leads to the arouse of net-languag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We studie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and the shocks they have brought to the modern Chinese,to which we ought to pay much attention reasonably Keywords:net-languages; modern Chinese;development; influence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全然不同于任何方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人类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
伴随网络出现而产生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广泛传播于社会。
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传统语言与现代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是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一种深受社会的影响的社会方言。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其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一)表达方式新颖、简约、形象、幽默网络语言中所使用的各类词汇大多借助于汉字、数字、字母和键盘符号的缩略、谐音、比拟、借代、反语、叠音、讹变、联想、比喻等修辞方式,衍生出与传统字(词)面意义有别的独特表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委婉简约、幽默讽刺之妙用,故得以在网络中广为使用。
2004年第2期(总第78期) 语言与翻译(汉文)L anguage and T ranslation(Chinese) N o.2,2004G eneral N o.78社会流行语与现代汉语规范化曹春梅(新疆职业大学中语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本文对社会流行语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针对社会流行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
[作者简介]曹春梅(1963—),女,汉族,四川人,新疆职业大学副教授,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普通话推广工作和双语教学研究。
关键词:社会流行语;现代汉语规范化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823(2004)02-0028-04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
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网络信息时代,社会流行语不断出现,大量侵入普通话,破坏了普通话的纯洁、健康发展。
同时,网络、信息时代又必然要求语言有更严格的规范,只有规范统一的汉语,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才能顺利进行,网络、信息才能准确、顺利地传播,我国各少数民族及外国人学习汉语时,才能有一个标准可循。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运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对社会流行语加以规范,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对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流行语的语音表现形式与规范化(一)社会流行语的语音表现形式1.异读词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读音,即同形、同义、异音词。
如果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内读音不同,或者不同的读音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这些都不算是一词两读,不属于异读词的范围。
从网络语言看汉语规范化摘要:网络语言特征鲜明:广泛运用数字符号、缩略语,通俗简明,等义词现象普遍。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乱造、滥用汉字,滥用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随意遣词造句,以及表现出的色情、暴力倾向等,有碍现代汉语的健康、规范化发展。
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语言加以引导和规范,倡导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规范意识,加强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规范化发展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融入现代汉语,成为汉语普通话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方面,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的感觉;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显,在网络交流中,“词不达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时常发生。
当前,对网络、网络语言的研究渐成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拟对网络语言及其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出一些规范网络语言的途径、方法,以促进现代汉语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网络流行语对汉语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意义和社会价值网络语言实践塑造了迥异于传统的网民精神气质,但这是多元文化发展和个性解放的必然景象,而且在中国当下的社会情境中,网络民意的政治作为尽管偏离精英们的期待,但考虑到传统媒体的舆论一律,网络流行语即便缺乏深度和严肃性,作为松动舆论空间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方式,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社会前进动力。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是汉语言最具活力的生长点,它的产生和传播符合现代社会现实,其存在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网络流行语并非中国特产,实际上,在世界各地都有网络流行语/网络俚语现象。
网络流行语对汉语的影响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同样应遵循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标准,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论文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全文如下:一、目前网络语言不规范的几种表现从网络语言的类型来看,字母、符号、繁体字混合搭配,中西语言结合使用的现象随处可见,网络语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书面语的规范,造成了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在语音不规范、用字不规范、用词不规范、用语不规范和道德不规范等。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不规范网络聊天是一个模拟“面对面”虚拟的网络交际平台,网民们常常使用错误的语音吸引对方的注意。
例如故意使用错误的读音也可以凸显出词语的笨拙可爱,这类词虽然幽默可爱,但是错别字太多,难以让不了解网络语言的人理解。
可耐可爱、米有没有、帅锅帅哥、霉女美女、咕狗google、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等。
酱很不错啊!这样很不错啊!、表嘛不要嘛、酿怎么行?那样怎么行?。
网民们为数字赋予了新的含义,随意排列组合0-9之间的数字,可以表达出其中的意思。
再比如:520我爱你、74气死、886拜拜了。
拼音有时也很不规范,用字母谐音代替汉字读音,把难以说出口的语言用拼音谐音代替,拼音谐音词和英语谐音词容易混淆。
例如:WBD王八蛋、JJWW唧唧歪歪等等。
二符号不规范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字母、数字和其他特殊符号组成了一系列具有感情色彩,生动形象的键盘符号图形。
笔者认为,这些符号词已经造成了不规范的现象,影响到人们的日常交际。
首先,定义难辨,这些不和文字规范的符号图形夹杂在汉字中,让没有接触过网络语言的人因为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而感到疑惑;其次,影响交流速度,还有很多复杂多变的符号表情,在打字时要切换输入法,既费时费力又难以被记忆和归纳,影响了网络交流的速度;再次,汉字符号难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提倡使用简化字,而汉字符号多为繁体字、生僻字,很难记忆和使用。
“囧、槑”二字是2021年度网络上最流行的汉字,2021年度汉字的“简繁之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一些形象特别的合体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大量增加。
论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摘要信息时代不断迈进,网民群体的规模日益扩大,致使网络词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一些充满怪异情趣、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在网络聊天中被网民们约定俗成后广泛流传,他们经常聚集在聊天室、论坛、博客等聊天、发表文章和见解,久而久之,他们彼此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圈内也出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被称为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不仅成为了网民之间交流的必备工具,而且被带入日常生活运用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对传统的现代汉语产生了影响。
本文主要写网络流行语产生对现代汉语的冲击: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的积极影响,而另一方面更要看到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辩证的看待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虽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新生物,但是部分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影响了汉语的规范化。
本文试从语音谐音、语义混乱、语法违规、词语歧义等方面来分析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现代汉语;语音谐音;语法违规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人类传播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网络的迅猛发展是信息社会到来的重要标志,它所拥有的开放、互动、自由等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其中网络流行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和普及的。
网络流行语的最大使用群体是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他们崇尚创新,追逐时尚,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语言规范的约束,追求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就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具有的娱乐性、便捷性和随意性,而这种语言的出现,对现代汉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刺激和挑战,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新生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并传播着社会中的新兴文化。
然而部分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影响了汉语规范化的进程,因此认识网络流行语对汉语的影响,规范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1 网络流行语概述“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网络流行语(Popular Internet Language)是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孕育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
流行语作文议论文引言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被人们频繁使用的语言和词汇。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反映了社会的特定时代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在当代社会中,流行语具有极高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
然而,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背后也蕴含着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引导,有时甚至会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流行语的表达方式流行语通常由一句简洁、幽默或具有特殊意义的短语组成。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如口碑传播、媒体报道、社交网络等。
在互联网时代,流行语更容易被大众获取和传播,短短几个字可以成为社会上的热潮,迅速传遍网络世界。
当代流行语的特点之一是崇尚简洁明了,以快捷、搞笑的方式表达出社会的某种现象。
这些流行语往往因其独特的表述方式和思想观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播。
例如,“996”(指每天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工作6天)就是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流行语,它一方面反映了现代人们在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加班工作问题,同时也指向了工作压力和工作时间不合理的现象。
流行语的作用与影响社会话题的传播和讨论流行语的出现往往代表了某种社会现象或事件,一经流传就能够迅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流行语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社会热点话题转化为简洁、易懂的口号,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例如,“吃瓜群众”这个流行语,形象地表达了大众在观察、评论或猎奇他人的行为时的心理状态,成为社交媒体上热门话题的代表。
形塑和宣传价值观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它们往往能够快速传达和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
例如,“佛系青年”成为了流行语后,它所体现的放松、随缘、无欲无求的心态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然而,流行语所传达的价值观也可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某些流行语过于膨胀或单一,使人们盲目追求一种极端的情绪或行为态度,导致社会风气的失衡。
因此,我们在接受流行语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的判断和思考。
流行语中的中国社会_高一议论文800字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流行语通过网络传遍中国的大街小巷,为人们所共识。
“点赞”“正能量”“中国式”等流行语都反应了中国好坏交织的社会现状。
说到流行语,不得不一提“点赞”一词。
“为……点赞”一语在网络上流行至今,人们都习惯了看到好的报道或其他富含正义感的文章、视频等,就随手点赞,以抒赞赏之情。
此外,微信的朋友圈也点赞不停,不少商家还以“集赞打折”作为宣传。
朋友、家人之间也惯以“为你点个赞”作为鼓励。
这么多的“点赞”出现,不但鼓励了正能量的传播,还为商家提供了新的宣传策略。
“点赞”已经慢慢地成为了许多人的习惯。
“点赞”的风行,使更多的人去乐于助人,传播正能量。
“正能量”一词也随即成为了流行语之一,在公益广告中、大街的宣传栏上等地方都有“正能量”的身影。
人们也开始细心地去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散发着正能量的好人好事,如徒手拖住卡在窗户防盗网上的小孩的“托举哥”、抢救路人的空姐等等。
“点赞”的行列中,不仅有点赞含“正能量”的好人好事,还有包括点赞批评负能量的。
负能量中就不能错过“中国式”。
“中国式过马路”曾在网络上极为流行,“中国式”一词也就挤身于流行语之中了。
“中国式过马路”是人们对中国人不守交通规则,“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是于戏谑中表达自嘲与质疑。
可不能否认的是,以前我们可以随处看见一大群在红灯闪耀下冲过马路的人,以及为求方便而翻越栏杆的“中国式跨栏”这些负能量驱动着人们对正能量的寻找和传播。
如今的中国社会,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坏交织。
虽然社会上不可避免负能量的事情发生,但我们也应该主动为“正能量”“点赞”,积极传播“正能量”,让“中国式”由调侃变成赞美。
人们应该改变不守规则的“中国式”,去践行更多值得点赞的事情,让中国的社会充满正能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遵守法律法规,不做有违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发展更好,祖国也会更加的伟大!。
汉语与流行语的作文英文回答:Chinese language and popular phrases are both important aspects of modern culture. Chinese language,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s in the world, carries with ita rich histo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n the other hand, popular phrases reflect the current trends and interests of society. In this essay, I will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both Chinese language and popular phrases in today's world.Chinese language, with its complex characters and tonal pronunciation, is a beautiful and intricate language. It is not only spoken in China, but also in various other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lies in its ability to connect people and bridge cultural gaps. As the world becomes more interconnected, the ability to speak Chinese can open up many opportunities in terms of business, travel, andcultural exchange.中文回答: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汉语与流行语的作文英文回答:Chinese language and slang are two different forms of communication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China. The Chinese language, also known as Mandarin,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China and is spoken by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It is a complex language with a rich histo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n the other hand, slang refers to informal words and phrases that are commonly used by young people in their daily conversations.The Chinese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unique writing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housands of characters. Each character represents a specific meaning and can be combin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to form words and sentences. This makes the Chinese language quite challenging to learn for non-native speakers. However, once you have mastered the basics, it becomes easier to communicate with native Chinese speakers.中文回答:汉语和流行语是中国广泛使用的两种不同的交流形式。
引导和规范流行语的作文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
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
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使世界变为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出着越来越关键的促进作用,网络使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以求顺利完成,但是,你确认做好准备工作了吗?当网络游戏使你沉沦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身心健康时。
直面这些,你真的搞好准备工作了吗?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
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
”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
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
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就是与现下盛行的事物挂勾的。
前不久的“神马都就是浮云”则就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小,所派生出的一类盛行体,用东北风趣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写了出。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
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前不久,曾存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严禁发生网络流行语,例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道他们的作法与否恰当,但是仍可以充分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做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必须保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无法一味回去反对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够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增添欢乐,我们应用恰当的眼光去对待网络盛行体。
今天,你准备好了吗?现实像是一座迷宫,当铺天盖地的讯息从四面八方坑口去,人很难努力做到不沉沦自我。
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规范问题摘要: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语言的规范使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社会生活中各类语言现象不断地像潮水般涌来。
本文结合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分析了网络语言自身的基本特征,以及对网络语言的看待及其语言有待于规范。
关键词:语言现象语言规范网络语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不断涌现,关注各类语言现象也随之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
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强调规范的重要性。
“缺乏明确规范的语言,难以充分发挥其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承载文化的功能。
语言规范的出发点是为应用而规范,决不是为规范而规范。
语言规范不能脱离语言应用的实际,也不能脱离语言发展的实际。
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这是语言规范必须遵循的原则;源自语言实践,服务语言实践,这是语言规范既定的方针。
”现今社会出现的网络语言,客观上讲大多都是规范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语言现象是对汉语言的恶搞和污染,很不规范,也不具有稳定性,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对待网络语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乎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作为“网上通用的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即“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跟网络有关的语言。
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广大网民的智慧与幽默,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汉字丰富的内涵。
但随着网络语言文化的发展,另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网络语言亟待规范。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分类和主要特征一是数字型。
试论社会流行语与现代汉语规范化摘要社会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群内,通过一定的传播,最后在全国广为流传。
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人数多,具有时代性和动态性,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反应。
对社会流行语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积极有效的推动现代汉语的发展,促进现代汉语的推广,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流行语现代汉语规范化普遍性时代性
一、社会流行语
(一)社会流行语的内涵
对于社会流行语内涵的概念界定,现在的学术界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流行语是一个有着宽广意义的概念,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
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总而言之,社会流行语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中广为传播、快速流行的词语,具有迅速性、流行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二)社会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来源
鲜明的时代性是社会流行语的重要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在某一特定范围,某一特定时期所关注的焦点。
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社会流行语就会随着新生事物和新的社会现象的产生
而产生,同时也会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消失。
社会流行语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动态性,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社会流行语的时代性特点与动态性特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时代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社会流行语的时代性决定了社会流行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例如,建国时期的社会流行语是“三反五反”等,六七十年代是“造反派”、“大跃进”等,八九十年代是“小康社会”、“脱贫致富”等,直到最近年代流行的“给力”、“喊xx回家吃饭”等等。
这些社会流行语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动态性特点也贯穿始终。
社会流行语的来源是非常的复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源于方言词汇、源于外来词汇、源于网络、源于著名人物,作品或事件、源于新生事物的新词汇。
其中源于方言词汇包括:
(1)北京方言:“撮一顿”(去大吃大喝)、“宰人”(对服务对象拿要高价);(2)吴方言:“门栏精”(极其会算计,不易吃亏);(3)东北方言:“忽悠”(骗人,吹嘘)、“唠嗑”(聊天);(4)粤方言:“买单”(结账)、“靓仔”(美丽、酷);(5)港台方言:“热线”、“天王”。
来源于外来词汇,这个外来词汇也叫借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各地的语言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都相互吸收了各自感兴趣的词汇。
现代汉语也不例外,它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
如:“巴士”、“伊妹儿”、“黑客”、“绿卡”、
“丁克”、“优盘”等等。
来源于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的时间逐渐增多,许多在网络上的流行用语也被逐渐的引用到普通生活的交流用语中。
如:“木有”(没有)、“斑竹”(版主)等等。
来源于著名人物,作品或事件,如:“9.11”、“非典”、“陈冠希”等等。
来源于新生事物的新词汇,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会带来新的词汇。
如:“刷卡”、“炒金”、“绿色食品”等等。
作为社会流行语,它在一定的程度上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逐渐形成一种不断流变的一系列符号表征,是最能衡量社会价值和历史变迁的量尺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络用语、流行方言,以及外来词汇等大量社会流行语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大量入侵到生活用语中,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这种冲击有着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客观的看待这种现象。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社会中最直接最直观的现实便是语言,尤其是包括社会流行语在内的新生词汇,是最能快速地反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客观、公正、理性、科学地评价社会流行语,除了可以客观地认识社会现实,探析社会发展轨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则是科学地引导、规范流行语的流行和使用”。
对于社会流行语的现代汉语规范化,主要集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
现代汉语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
语音是一个由1200多个音节构成的语音系统,其内容包含了声韵、儿化、变调、轻声、韵母、声母等方面。
只要掌握了这1200多个音节的发音,语音的规范标准是很容易确定的。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则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语法规范是相对封闭和稳定的,它完全能够清除社会流行语中不规范、不合语法的词汇。
我们所讲的现代汉语规范,这个“规范”是相对意义上的规范,是动态发展的。
单纯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一系列国家有关语言规范的文件来规范社会流行语,是不全面的规范。
社会流行语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新的社会流行语的产生,证明了其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人为阻止它。
例如一些大众俗语,本身的生命力就很强大,而且对社会有着的积极的一面,对于这些流行语,我们应该予以积极的引导。
如果是些江湖黑话、不文明、粗口等不健康的流行语,我们就应当予以坚决制止。
总而言之,对社会流行语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积极有效的推动现代汉语的发展,促进现代汉语的推广,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中原.现代汉语规范化研究[j].青春岁月,2011,17(11):102.
[2]刘光婷.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05):63-66..
作者简介:
尹岗寿,1970.10-11.男,朝鲜族,籍贯:延吉,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