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 例9 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0
典型例题
例.妈妈买来一只鸡,一只鹅,一只鸭,一共重12千克.已知一只鸡和一只鸭共重7千克;
一只鹅和一只鸭共重9千克,问:鸡、鸭、鹅各重多少千克?
分析:因为根据一只鸡和一只鸭共重7千克(鸡+鹅=7千克);一只鹅和一只鸭共重9千克(鹅+鸭=9千克),所以就可以知道鸡+鸭+2只鹅的重量是7+9=16(千克),再根据一只鸡,一只鹅,一只鸭,一共重12千克(鸡+鸭+鹅=12千克),就可以知道一只鹅重用16—12=4(千克);把鹅的重量代入鸡+鹅=7千克中求出鸡的重量是7—4=3(千克),同理,把鹅的重量代入鹅+鸭=9千克中求出鸭的重量9—4=5(千克).
解:①鸡+鸭+2只鹅的重量:7+9=16(千克)②一只鹅重:16—12=4(千克)③鸡的重量是7—4=3(千克)④鸭的重量9—4=5(千克)答:鸡、鸭、鹅各重3千克、5千克、4千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附加题解析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例1】三(1)班37名同学到动物园参观,其中,参观金税猴馆的有25人,参观斑马馆的有17人,金丝猴馆和斑马馆都参观的有一部分同学。
(1)请你画韦恩图把题中的信息表示出来。
(2)既参观金.税猴馆乂参观斑马馆的有多少人?(请你写出解答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包含与排除,通过韦恩图可以直观的看出来。
第一题就要求学生画韦恩图;第二题,让学生知道参观两个馆人数之和比班级人数多,原因就是有人参观了两个馆。
解答:(1)略(2)25+17=42(人)42-37=5(人)答:既参观金丝猴馆又参观斑马馆的有5人。
【例1】每个乒乓球重多少克?解析:解答该问题的关键是知道等式的左右两边各减去一个相同的数仍然相等。
要想知道每个乒乓球重多少克,需要先观察情境图,读懂图意。
图中有两架天平,而且天平的指针都正好指着中央的刻度线,说明两架天平都处于平衡状态,天平左右两边相等,右边的砥码克数就是左边物品的质量。
天平①:1个皮球+2个乒乓球+3个羽毛球=96克1天平②:1个皮球+4个乒乓球+3个羽毛球=104克>=>天平②的左边-天平①的左边二天平②的右边-天平①的右边J2个乒乓球二104克-96克c----->2个乒乓球的质量是8克I,8/2=4(克)广>1个乒乓球的质量是4克解答:104-96=8(克)84-2=4(克)答:每个乒乓球重4克。
【例2]有一辆油罐车,油和车一共重3吨,倒出一半油后,车和油共重2000千克。
车上原有油多少千克?车重多少千克?解析:解答该问题的关键是找准“不变量气由题意可知,油和车一共重3吨,即:油的质量+车的质量二3吨,倒出一半油后,车和油共重2000千克,即:一半油的质量+车的质量=2000千克,倒油的过程中,油的质量减少了一半,而油罐车的质量是不变的,原来重多少千克,现在还重多少千克,由上面两个等式可知,一半油的质量是3-2=1(吨),所以车上原有油1X2二(吨)=2000(千克),那么油罐车重3-2=1(吨)。
吨的认识——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潘钰红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33例9和做一做。
例9呈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用学生问答的形式提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方式。
以解决“怎样安排恰好运完”为问题主线,让学生采用列表格的方法解决问题。
对于列表法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初步的接触。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如果方案中有不符合题意的方案应该舍弃。
学生在列举时可能会有遗漏,指导学生通过表格顺着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有序且完整地思考问题。
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核心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三)学习目标1.运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体验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四)学习重点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五)学习难点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解决问题》教学课件、《解决问题》练习纸二、学习设计(一)小考验让我们一起帮生鲜店解决一些问题吧!完成下列填空:2×()+3×()=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想三步:已经算了多少?还差多少?能填几?(3)这样想的好处是: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填空题答案的过程,一方面为后面的分析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大考验出示课本例9①明确题意(1)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帮助理解关键的字词句。
【设计意图】:由于新知识探究中,在“比较两个表格”环节得出从大车入手列举可简化方案,因此,“做一做”中学生从5元入手,只需列举3种方案,因为当5元3张时,2元6张已经不够了。
而从2元入手,要列举7种方案。
从优化的角度出发,应先从5元列举,这种优化的思想为“练习七”第7题的解决做好了铺垫。
综合应用。
完成教科书P35“练习七”第7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完成出色,老师为了奖励大家,计划带领同学们去湖中心玩,看,这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大船限坐6人,小船限坐4人,我们一共28人,我们该如何租船呢?
完成教科书P35“练习七”第7题。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列表法有什么优点?(不重复,不遗漏,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选择方案①和④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
吨的认识教案(9篇)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情感目标: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具体质量。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运用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桶装矿泉水教学教程:一、复习旧知1.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板书:千克克)2.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千克=1000克)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
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问: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2、[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问: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单位——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三、实际体验、学习新知(一)建立“1吨”的概念1、了解“1吨”的物品有多重。
[ 出示桶装矿泉水(实物)]①请几名学生亲自搬动矿泉水,体验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运很吃力)②请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书:100千克)师:把5桶水装在1个袋子里,是100千克。
这么重的东西,就是老师也搬不动它。
可是,即便这么重的东西,它的重量也没达到1吨;得10个和它同样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总重量才为1吨。
(板书“1吨)2、巩固对“1吨”的理解(以学生体重为例)。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吨”这个重量单位,老师再打个比方。
咱们班有56名同学,有谁能说一说你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汇报)师:假设平均一个学生的重量是25千克,那就需要把咱们班40个同学都摆在大秤上,总重量才是1吨。
5吨的应用第1课时吨的应用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吨的应用。
(教材第33页例9)二、教学目标1.运用列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难点: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引入1.填空。
2吨=()千克5000千克=()吨4300千克+700千克=()吨3吨-400千克=()千克2.用载质量3吨的卡车运煤,如果每次卡车都装满,要运几次才能把9吨煤运完?师:通过这两道题目的检测,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都不错。
今天,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看看“吨”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板书课题:吨的应用)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33页例9。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9情境图)(1)情境引入。
师:请大家认真读题,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点名学生回答)生1:有两辆卡车运煤,一辆载质量2吨,一辆载质量3吨,一共要运8吨煤。
生2:每次卡车都要装满,并且恰好把8吨煤运完。
(2)学习列表法。
师:那么,如果由同学们来安排运煤,想想看有哪些方案呢?师:我们可以只用一辆车运煤,也可以同时用两辆车运煤,方案较多,为了将所有方案都考虑进去,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把不同的方案都清晰地展示出来。
师:我们就以这道题为例,来看看列表法的应用。
(点名学生给出派车方案,老师板书,方案不全的,其余学生补充)师:说说看,哪种方案是可行的,为什么?(点名学生回答)师:从刚才方案提出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不能保证一次性将所有方案全部列出。
那么用列表法展示时,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复无遗漏呢?(小组讨论)师:为了防止遗漏或重复,列表时我们应按照一个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展示,比如这个问题中我们就按照载质量2吨的卡车运煤次数递减的顺序来列表。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吨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000克=()千克5千克=()克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导入,引出课题。
回答: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情景里告诉我们了一件什么事情?限重一吨是什么意思?引出课题,板书。
2、认识“吨”:老师问“吨是个什么单位?你们知道1吨有多重吗?”1吨=1000千克,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读二次。
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动物能不能一起过桥?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将四个小动物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吨要重,所以这些小动物不能一起过桥。
3、那它们应该怎么才能完全的通过桥到达对岸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
4、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动物终于顺利的过河了,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5、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只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
等。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说说自己的体重,互相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
几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大约是1吨重。
(3)千克与吨的换算出示例题:3吨= 千克6000千克= 吨让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口答,你是怎样想的?(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1、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第1题,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还有哪些。
2、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口述想法。
3、练习三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全班交流,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14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14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1 设计说明吨这个质量单位比拟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老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理论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时机更少。
针对这种情况,光靠老师的讲解很难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承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历,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历,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提醒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
(板书:1吨=1000千克)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
吨的认识---方案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吨的认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换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有序的思考问题并能从中找到合适的方案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有序的思考问题难点: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啊?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一定不能慌,要善于动脑筋,如果能寻求到一定的办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能把这些问题和困难解决生活中如此,数学上也是如此。
看看我们会遇到些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能想出合适的方案解决吗(出示例9,引入新课)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学习例9。
1、学生读题后提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指名回答,进一步提问:想一想,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说出用2吨的车运4次正好运完8吨煤,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3、只有这一种方案吗?不想试试看其他的方法行不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组内同学试着算一算,看看大家提出的方案能不能解决问题。
4、在学生表现出比较为难的表情,或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没想到合适方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停下来:同学们讨论得怎样了?有些方案行不通吧?老师有一个能帮我们很快找出能恰好运完8吨煤的不同的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这就是列表法5、教师边讲解列表的方法,边画出表格,然后边提问,边示范填写前两种方案。
表格里要把题中的信息收集进去,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安排用车的数量,并算出运煤的吨数。
还要给这些方案标上序号,那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解决问题的几种不同方案了。
你知道接下去怎样安排吗?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说明:如果表格不够的继续往下画6.观察各组列出来的方案,看看有哪几种是刚好运完8吨煤的?请在后面画上“√”,然后再回答问题7、还有别的方案吗?再没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