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认知及参保意愿调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8
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长期护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长期护理保险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的状况,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和保险制度进行研究,本文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展开了调研。
一、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长期护理保险是指针对因意外、疾病或老年等因素而需要有人照顾的人,保险公司提供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的保险产品。
这些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照料、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和康复服务等。
长期护理保险为购买保险的人提供了一定比例的理赔金额,以在生活、医疗、康复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状况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刚刚起步,覆盖面仍然不广,但是各大保险公司都在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构建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从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主要分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两种。
商业保险主要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往往会参考其他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
社会保险主要是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的保障,由于相关机构尚未完善,受限于政府体制,社会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康复医疗护理、社会化护理、机构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
1. 日常生活护理:指为无法自理生活的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服务,如吃饭、洗澡、穿衣等。
2. 康复医疗护理:指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如康复训练、运动康复等。
3. 社会化护理:指为无法融入社会的人提供社会护理服务,如儿童、精神病人等。
4. 机构护理:指为无法自理的人提供机构护理服务,如在老年公寓、疗养院、社区照料中心等。
5. 临终关怀:指为临终的人提供护理服务,如为临终患者提供心理疏导、身体护理等。
四、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金额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金额为每天200元左右。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摘要】长期护理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旨在解决老年人和残疾人长期护理需求的经济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现状和效果评估,发现当前存在着需求与挑战并存的情况。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概述揭示了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未来发展前景中,需要解决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性和普及性问题。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定更加有效和全面的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政策、需求、挑战、效果评估、发展前景、总结、展望、政策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为了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长期护理需求而设立的专门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解决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护理问题带来的社会经济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保险金额不足等。
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部分的内容至此完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深入了解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概况,透视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与挑战,评估其实施效果,探讨其发展前景。
通过这些研究,旨在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帮助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社会福祉的提升,保障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长期护理需求。
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对长期护理制度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现状,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社会保障措施,其发展状况和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挑战及发展策略,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背景,包括人口老龄化现状、老年护理需求的特点以及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在应对老年长期护理问题上的局限性。
接着,本文详细探讨了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设计、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保障水平、资金来源、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制度设计、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等。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的理解,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老年人福祉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国际经验详细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等)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探讨如何将这些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借鉴。
讨论国际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主要挑战,如资金压力、服务质量的保障等。
在撰写这一部分时,需要结合最新的数据和研究,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应着重分析国际经验对我国的适用性和可借鉴性。
3. 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范围,为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为老年人或长期患病者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和费用支持的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医疗技术的进步,长期护理需求逐渐增加,长期护理保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推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目前,各地已陆续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方案,建立了长期护理机构和服务网络,推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实施。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保险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均等。
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服务需求增长等挑战。
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长期护理保险的情况,为未来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2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其在现实中的运作情况,探讨其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保障效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了解各地政府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2. 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的运作机制,分析其资金来源、补贴标准和保障范围等具体细节;3. 研究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政策实施下的保障效果;4. 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5. 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进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两部分。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我们将对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媒体报道以及统计数据,了解当前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框架、运作机制、政策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我们将进行实地调研,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本文将进行一项研究,以秦皇岛市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提供1200字以上的研究报告。
研究目的:1.探讨秦皇岛市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水平;2.分析影响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意愿的因素。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秦皇岛市不同区域的老年居民进行调查。
2.数据分析: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法。
研究内容:1.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老年人是否愿意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并了解他们对该保险的看法和期望,进而分析老年人的整体意愿水平。
2.影响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意愿的因素。
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意愿的因素,如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家庭状况、社会支持网络等因素。
研究结果:1.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水平。
分析调查数据,得出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平均意愿水平,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差异性。
2.影响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意愿的因素。
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意愿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讨论与建议:1.对于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提高意愿,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保意愿。
2.提高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是增加参保意愿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补贴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参保率。
3.健康状况和家庭状况也是影响参保意愿的重要因素。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家庭照顾服务,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家庭环境,增加其对参保的需求。
4.社会支持网络是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可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增加其参保意愿。
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秦皇岛市老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老年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认知及参保意愿调查研究作者:张瑞利时明铭徐佩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4期[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群体的长期护理需求逐渐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试行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文章对南京市社区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南京市老年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及参保意愿情况进行调查,实证分析影响老年居民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意愿的因素。
研究发现,调查对象对于长期护理保险认知度不高,参保意愿不高。
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认知水平、信任程度、护理机构的入住意愿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
因此,提高制度的认知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合理设置筹资机制,加强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已成为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认知参保意愿老年居民[作者简介]张瑞利(1981-),女,陕西西安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博士生,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医疗社会保障、长期照护服务;时明铭(1994-),女,江苏南通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医疗保险;徐佩(1977-),女,湖北随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8)04-0099-09一、引言《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指出,据2010年“六普”的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经达到了1.1883亿,占全国人口总人数的11.9%。
估计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会超过4亿人次,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①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导致失能和患慢性病的老人数量也在不停地增加。
依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的失能老年人口总数为3750万;而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数正持续不断地增加,将在2013年跨越1亿人次大关。
②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南京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了73.61万人,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
③在人口老龄化和失能、患慢性病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的三重作用下,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巨大的长期护理需求。
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17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整合衔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及参保意愿能为我国建立和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依据和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价值。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探究老年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及参保意愿,更好地摸排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为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以往有关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供给、制度设计方面。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研究主要包括对需求基本面的分析和对影响因素的分析。
首先关于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基本面的研究,基本观点是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巨大。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数量越来越多,荆涛等提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以及我国家庭功能的弱化,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会急剧增加。
④其次,关于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曹信邦等通过比较不同区域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意愿,发现区域因素、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经济因素以及意识观念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意愿都有显著影响。
⑤丁志宏等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城市老年居民购买长期照护保险的意愿不高,并存在较高的逆向选择。
⑥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群体对长期护理保险意识不强和家庭照护的替代作用,会减少老年群体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水平。
⑦只有将长期护理保险的潜在需求得以释放,才能更好地发挥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优势。
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情况以及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意愿的影响就很有必要,便于深度挖掘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的影响路径,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进政策。
三、数据与变量(一)数据来源以南京市(选择南京市鼓楼区、秦淮区及江宁区)的老年居民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3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306份,有效率为92.7%。
问卷设计以了解南京市社区老年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认知及参保意愿为目的。
除受访者基本情况外,从认知情况、信任情况、健康情况、经济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
回收问卷并录入统计数据,运用Stata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居民基本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情况、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状况和参保意愿情况,并对参保意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二)受访者基本情况1. 人口社会学特征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南京市的老年居民。
在接受调查的老年居民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构成中,“60-80”周岁所占比例最大,为70.9%;婚姻构成上看,有配偶的居多,占80.1%;户口多为统一居民户口(45.8%)和农业户口(39.5%);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及以下”,占比为51.6%;政治面貌多为群众;退休前的工作性质以无工作或其他为主(见表1)。
2. 经济情况从经济情况自评来看,老年居民多认为基本够用;对于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护理费用,可以支付(包括勉强可以支付和完全可以支付)和很难支付的人数非常接近;65.7%的老年居民表示没有存养老钱。
由此看来,老年居民的护理服务的支付能力较弱(见表2)。
3. 健康状况如表3所示,老年居民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包括非常好和比较好)的为33.7%,自评身体情况一般为43.1%,占大多数,自评健康差(包括比较差和非常差)的占比也不容忽视,为23.2%。
在有无慢性病的调查结果显示,77.1%的老年人表示患有慢性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胃病、骨关节疾病、慢性肺部疾病、哮喘、恶性肿瘤、生殖系统疾病、其他慢性病等)。
四、实证结果分析(一)长期护理保险认知情况由表4可知,有83%的南京市老年居民表示没有听说过长期护理保险;由表6可知,有超过67%的老年居民在看过长期护理保险的解释后,仍然表示不愿意参保。
由此可见,南京市老年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度较低。
老年居民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比较信任,相信政府(包含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的人数比例为72.9%,相信监管部门(包含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的人数占比70.6%。
说明老年居民非常依赖和信任政府及其监管部门。
(二)长期护理保险参保意愿情况1. 基本情况如表6所示,在参加调查的南京市老年居民中,有67.3%的人不愿意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虽然老年居民参保意愿如此低,但并不代表他们对长期医疗护理的需求不高。
巨大的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并未转化为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需求,下文将着重分析居民不愿意参保的原因,找出制约南京市老年居民参保的因素。
2. 不愿意参保原因分析如表7所示,分析被调查者不愿意参保的原因可以发现,对制度不了解占33.3%。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并不包括南京市,因此南京市老年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了解欠缺,缺乏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本身的信任,从而导致他们目前不愿意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7.6%的被调查者目前不愿意参保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个人的自我评判对是否参加保险形成一定的影响,17%的老年居民认为目前没有必要参保,他们觉得自身目前还算健康,没有参保的必要。
最后一点涉及老年居民个人的价值观,8.2%的老年居民本身就不喜歡参保,故而不愿意参保。
(三)长期护理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分析1. 变量设定本文分别从不同维度反映老年居民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影响因素。
第一类指标反映人口社会学特征,包括性别(男性=1,女性=0)、年龄、婚姻状况(有配偶=1,丧偶=2,离婚=3,从未结婚=4)、户口(农业=1,非农业=2,统一居民=3)、文化(未上学=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学专科=5,本科及以上=6)、工作性质(党政机关=1,事业单位=2,国有企业=3,集体企业=4,私营企业5,三资企业=6,部队=7,农村集体=8,其他=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1,没有=0)。
第二类指标反映受访者健康状况,包括健康自评(非常好=1,比较好=2,一般=3,比较差=4,非常差=5)、慢性病情况(有=0,没有=1)、护理服务需求(需要=1,不需要=0)。
第三类指标反映受访者家庭情况,包括子女数量情况、家庭经济状况评价(非常宽裕=1,比较宽裕=2,基本够用=3,比较困难=4,非常困难=5)、养老钱(没有=0,有=1)、预计护理支付(很难支付=1,勉强支付=2,完全可以支付=3)。
第四类指标反映受访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情况,是受访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了解程度(不了解=0,了解=1)。
第五类指标反映受访者的信任程度,包括对政府信任程度(非常信任=1,比较信任=2,一般=3,不太信任=4,完全不信任=5)、入住护理机构的意愿情况(愿意=1,不愿意=0)。
2. 模型选择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愿意=1,不愿意=0)是一个二元选择问题,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南京市老年居民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因素。
3. 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为便于统计分析比较,将长期护理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将以上五类指标,合并为三类:人口学特征因素(第一和第二类)、家庭因素(第三类)、意识观念因素(第四、五类),并根据三类因素,分别设定了三个模型(Model1、Model2、Model3),从而比较长期护理保险参保意愿的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
表8给出了老年居民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
通过比较三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发现模型3更好地反映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影响因素效应情况,以下重点对模型3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①人口社会学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影响居民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较为显著。
具体来说,性别的回归系数为-0.807,说明女性比男性的参保意愿水平高,从优势比数值(0.446),可以看出男性的参保意愿是女性的0.446倍;婚姻状况的回归系数为0.623,说明婚姻状况越不理想的人更愿意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优势比数值显示:婚姻状况由已婚到未婚,每变化一个单位,参保意愿变化1.864倍;文化程度的回归系数为0.408,说明文化程度越高,参保意愿越强,优势比数值显示,文化程度每变化一个单位,参保意愿变化1.50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