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政治 6-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力目标(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2)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
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重点、难点]:中华文化的特征解析(1)明确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2)明确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3)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和史学典籍,运用事例(4)说明并理解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逻辑导入:明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讲述利用课本事例及说明,辉煌历程,并加以明确各自的地位。
利用课件,学生填图表,并辅之以相关的练习。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源远流长利用例题加以解释(2)中华文化的见证:①文字:明确文字的发展历程,加深对文字的意义及作用的理解作用使文明得以传承,书写中华文明学生利用相关联接的内容,加以明确意义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2)识记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见证。
(3)了解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两个见证。
(4)知道近代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原因和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1)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作业反思】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当堂达标】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2、作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 )A.陶瓷 B.文字 C.史书典籍 D.汉字3、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是()A、甲骨文B、文字的发明C、火的发明D、电的发明4、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怎样理解“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课后练习】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2、(江苏 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 包容广纳B 推陈出新C 博大精深D 源远流长3、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在敦煌等地挖掘到了大量汉代简牍,轰动了世界。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历史。
2.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1)上溯到周时期,天命神权、“”,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意义。
(4)汉代,确立了至尊的地位。
(5)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进入了的全盛时代。
(6)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7)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与是很有说服力的。
(1)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
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趋没落和近代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的过程。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实现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耕耘。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
『精讲点拨』1.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2.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1)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标要求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知识梳理1.古代辉煌的历程我国古老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及作用时代主要成就作用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时期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发展影响较大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试判断: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提示错误。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①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①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古代史官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特点: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试判断: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提示错误。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重点突破1.正确理解源远流长(1)源远流长是从纵向角度说的,是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没有中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2018年第十五届中国艺术节宣传片。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会,艺术节上将展示所有参加艺术节的兄弟省市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并且借助艺术节的举办,我国的文化建设将再上新台阶。
艺术节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不禁也要思考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板书)二、课前自主学习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呈现)1、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结局分别是什么样的?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每个阶段的文化成就有哪些?3、文字与汉字的发明分别有什么作用?4、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5、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什么?6、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知识展示、讲解说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就必须想到世界历史这个浩瀚大海,也会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它们。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板)『多媒体展示』四组文明发祥地的图片思考:根据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结局分别是什么样的?『生』由于外族入侵,古巴比伦王国灭亡,两河流域文明最终湮灭;古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被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也因外族入侵被其他民族同化,变得面目全非;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只有中华文化走过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可见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思考: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生』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包容性、延续性,使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后都被同化。
合作探究:中华文明长河共追索思考:(1)中华文化的发展经历过哪些朝代?(2)每个朝代有什么文化思想?(3)它在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生』:多媒体展示中华文化发展里程表历程表思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及原因。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三、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发展时期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殷商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春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秋战国化思想()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意义汉独尊()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隋唐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势恢宏的()时代宋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延续)明清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衰落)上述图表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举例说明中华文化的辉煌表现。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源远流长的见证(表现、重要标志)――汉字与史学典籍(1)汉字①地位:是中华文明的。
②作用: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史书典籍①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衰微表现和原因(内因和外因)(1)内因:。
(2)外因:。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有在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续写中华文化壮丽的篇章四、课堂探究学案合作探究一、汉字的内涵总是在不断的丰富。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课标要求】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文化的没落与振兴【基本知识梳理】源远流长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全盛时代。
时期,中华文化开始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即和(定义)。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践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实现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课文知识整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敬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博采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开始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网络体系自我构建】【课堂探究】探究活动12002年12月3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
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逻辑脉络:本单元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其中后者是前者的结晶。
本单元在前两个单元讲述一般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始阐述伟大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知识结构:中华文化主要讲述三大特征、一个历程、一个作用。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其原因之一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辉煌、近代衰微、再创辉煌的历程。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主要阐明了其产生、作用、内涵、特征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具体要求。
素养要求: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有的包容性,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必要性和正确性;通过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内涵,认同党和国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理解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结合文化发展的一般知识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作用,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
法治意识:树立推动中华文化振兴和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义务意识,同破坏文化振兴的行为依法进行坚决的斗争。
公共参与:自觉进行文化创作和建设,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一脉相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两个见证。
2.解释与论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3.预测与选择: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辨析与评价:中华文化曲折的发展历程。
1.政治认同:通过感悟汉字的演变历程,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上的指导地位。
3.公共参与:增强参与意识,主动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古代辉煌的历程时代主要成就作用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时期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发展影响较大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