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89.50 KB
- 文档页数:24
有理数乘法法则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过程性目标在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为负号易混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1.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可用乘法来解答,这里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623=⨯你能用数轴来表示这一事实吗?请动手画一画.如果上述问题变为:问题2.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写成算式就是:()623-=⨯-.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你能再用数轴表示一下这个事实吗?二.探索归纳1.我们来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一般地,我们有: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2.试一试:(1)3×(-2)=?;把上式与3×2相比较,则3×(-2)=-6.(2)(-3)×(-2)=?;把上式与(-3)×2=-6相比较,则(-3)×(-2)=6.若把上式与(-3)×2=-6相比较,能得出同样结果吗?3.我们知道,一个数与零相乘,结果仍为0.如 5×0=0; 0×(-3)=0.4.概括:综合上面式子(1)3×2=6;(2)(-3)×2=-6;(3)3×(-2)=-6;(4) (-3)×(-2)=6.(5)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请同学们观察(1)——(4)四个式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2)积的绝对值与因数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在学生交流后,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总结出如何正确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交流后指出:有理数的乘法关键在于确定积的符号,当积的符号确定后,有理数的乘法,实质就转化为小学的乘法运算了.三.实践应用1.练习(口答) : 确定下列两数的积的符号:(1)5(3);(2)(3)3;⨯--⨯ 11(3)(2)(7);(4)23-⨯-⨯ 2.例 计算:11(1)(5)(6)(2)()24-⨯--⨯; .注意:教学中应强调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练习 1.计算:(1)3(4)(2)(5)2⨯--⨯ ; ;(3)(6)2(4)6(2)-⨯⨯- ; ; (5)(6)0(6)0(6)-⨯⨯- ; ;(7)(4)0.25(8)(0.5)(8)-⨯-⨯- ; ;231(9)(10)2342⎛⎫⎛⎫⨯--⨯- ⎪ ⎪⎝⎭⎝⎭ ; () ;(11)(5)2(12)2(5).-⨯⨯- ; 2.计算:; )1(3)1(-⨯ ;)1()5()2(-⨯-; )1(41)3(-⨯; )1(0)4(-⨯ ;1)6()5(⨯- ; 12)6(⨯ ; 10)7(⨯.)1(1)8( -⨯四.交流反思1.做完第2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一个数与(-1)相乘,积与它有什么关系?一个数与1相乘呢? 2.由上面的练习,你能总结出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步骤吗?五.检测反馈1.计算:;)7()6()1(-⨯- ;12)5()2(⨯-;)1()26()3(-⨯-. 14)25()4(⨯- 2.计算:; )4.0(5.0)1(-⨯ ; 2.05.10)2(⨯-;)001.0()100()3(-⨯-; )25.1(8.4)4(-⨯- ; 02.06.7)5(⨯- .)32.0(5.4)6(-⨯- 3.计算:; )74(21)1(-⨯ ;)103()65()2(-⨯- ; 251542)3(⨯- . )710()3.0()4(-⨯-。
2.9.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探索新知的课,是学生们在利用数轴探索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法法则,知道思考,如何合作做到共同进步,并能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既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课题介绍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七年级)第二章第九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比、等价转化等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因而确定重、难点为: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及其符号确定.三、教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总结出法则.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四、学法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动手,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引入课题师:由小学的正数的乘法我们知道623=⨯,那么同学们学了负数后,大家知不知道 2)3(⨯-等于多少呢?引入课题:§2.9.1有理数的乘法(板书)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正确的结果,则设疑问并直接引入课题;如果学生能说出正确的结果,则追究根据.由学生所熟知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乘法运算,目的是做好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找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的兴趣.2、引导探究通过利用课本上创设的关于小虫爬行这样两个问题情境,设置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根据情境列出两个式子:623=⨯; 62)3(-=⨯-.3、归纳结论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应当创造机会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共同讨论,对比上面两式子,由此可归纳得到一个规律:一般地,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运用上面规律我们很轻易得出下面四个式子:(1) 623=⨯; (2)62)3(-=⨯- ; (3) 6)2(3-=-⨯; (4) 6)2()3(=-⨯-. 并且提出0为因数的两种情况,板书出算式,并分类探究(5) 020=⨯; (6) 0)2(0=-⨯.观察上述等式(1)—(6),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上面六个式子,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释疑.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老师展示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4、例题讲解例 计算:(1) (-5)×(-2); (2) (-6)×4;(3) (-5) × (-6); (4) 11()24-⨯.练习 计算:(1) 0)3(⨯-; (2) .43)32(⨯-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按法则计算并板书第(1)小题,其余的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让三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教师巡视课堂并进行个别辅导.例题和练习题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还可以严格学生解题规范格式,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游戏:让三位学生表演,其中一位学生说出两个有理数,另一位学生说出它们的积,第三位学生说出它的依据,其余同学做评委.这样的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5、课时小结(1)总结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步骤;(2)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反思的形式回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与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数学学习品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的概括性语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6、作业布置(1)熟读课本并复习本堂课内容,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2)完成课本51页练习2、3题;(3)有兴趣的同学思考练习题右下角的想一想;(4)预习下一节内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首先让学生巩固所学的乘法法则,进一步发现和弥补教与学的不足;然后形式多样的作业,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预习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效果,因此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整个板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我将黑板分为四版:第一和第二版是新课的讲解,第三是例题和练习,第四版用于小结及思考,这样的排版使学生一目了然.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多次表扬学生的表现,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关于课本的处理:用课件(小黑板)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基于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课本上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法则我留到下节课来探究.。
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备课时间:一、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要求: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
3.中招考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中考命题中以计算为主,主要是利用乘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乘法计算或混合运算,考察的题型多是填空题,选择题,有时也通常联系生活实际考察。
4.学情分析:本节之前,学生已学过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对符号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能说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三、评价任务:向同桌说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两类结构学习目标:能说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复习导入: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有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2×3 ×3 0×6 129×0自学指导:自学内容:自学课本P43---P45。
自学时间:前3分钟看课本,后2分钟小组讨论。
自学方法:看课本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自学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会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自学检测1.两数相乘得正,得负,并把相乘。
2.计算(-2)×3的结果是(A)(A)-6 (B)6 (C)-5 (D)53若ab>0,则必有( ).A>0 ,b>0 B.a<0,b<0C. a>0,b<0D.a,b同号4.已知a,b两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下全班90%的学生能理解并记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