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或后腹腔镜下各种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疗效。
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开放性或后腹腔镜下各种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186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法)111例(其中后腹腔镜下18例),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75例(其中后腹腔镜下12例)。
结果:本组186例中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11例,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75例,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 二、手术方式的选择: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最能满足上述要求,恢复正常连接处的漏斗状;而非离断性的各种肾盂成形术尽管扩大了连接处的管腔,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原因。
本组接受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者111例随访其中99例肾积水明显减轻,12例肾积水为明显改善但未加重,后者中肾积水未恢复原因为发病后不及时就诊,肾盂积水扩张,最后肾盂代偿不了,引起肾盏积水,肾盏扩张时间长而纤维化,术后仍是不能缩小所致。
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随访75例中,1例积水加重,2例后腹腔镜下v-y性肾盂成形术者漏尿,更换双“j”管后漏尿逐渐停止,肾积水加重,开放进去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后临床治愈,26例术后无变化。
李健等【2】报道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69例有效率60.9%,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有效率88.6%。
曽甫清【3】等认为粘连带或纤维带压迫,多数情况下并非upjo的原发梗阻因素,可能为肾盂积水后移位成为继发性梗阻性因素,而长期的压迫可导致输尿管壁异常,仅行血管或索带离断的成形术不能解除已发生病理改变的输尿管段的问题,因此主张对此情况也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三、术中注意事项:1.狭窄部远端还有梗阻时争取同期处理;2.切断输尿管前,于自然状态下辨清其内侧和外侧,以细丝线在外侧面缝合1针作为标志,以防与肾盂唇状瓣吻合时输尿管扭转;3.输尿管斜形吻合口应正对肾盂内侧,以利于输尿管蠕动波的传递和尿液引流;4.输尿管斜面纵向切开以加大吻合口口径,确保连接处成漏斗状吻合且通常;肾盂扩展成囊状直径大约5cm者要行肾盂前后壁裁剪最低位与输尿管呈漏斗状吻合;5.用4-0可吸收线无张力吻合,避免缝合过多造成向内突出的皱壁,肌层对合需整齐,以利于输尿管的肌原性传到,肾盂成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梗阻和泌尿系感染,预防的关键在于术中精细操作,彻底切除病变部位,缝合严密,留置支架管和肾盂造瘘管,防止吻合口漏尿及输尿管扭曲,术后加强抗炎加强治疗。
腹腔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形术适应症:肾盂与输尿管的连接部分,由于有一纤维肌肉环或偶尔同时存在异位血管,可造成狭窄,引起肾盂积水。
如肾实质尚属正常,肾功能有恢复的可能者,应用手术方法解除梗阻。
若肾盂积水严重,肾实质已萎缩,而对侧肾功能正常时,应做肾切除术。
麻醉方式:全麻手术体位:侧卧位手术切口:侧卧位。
于腋后线第12肋缘下长约2.0cm切口,切开皮肤后,用大号血管钳钝性分离腰部肌肉至腰背筋膜,手指进入腹膜后腔作钝性分离,置入自制扩张气囊进入腹膜后腔,充气或水400~600ml,保留3~5min后,退出扩张气囊。
在手指引导或腹腔镜明视下,于腋前线肋缘下及腋中线髂骨上2cm处,分别置入5mm及10mm套管。
腋中线套管置30°观察镜,另两个套管置入操作器械。
充入CO2气体,压力一般在1.3~2.0kPa消毒范围:上至腋下两侧至前后中线下方至臀裂定点连线处物品准备:外腔镜包泌外腔镜器械超声刀高清镜头成像系统保温杯吸引器管引流管引流袋50毫升注射器11号刀片大皮针7号线腔镜小伤口贴vcp602 vcp311 术前评估:1,因为侧卧位评估局部皮肤情况和一般身体状况2、评估好患者的体型对肥胖者或偏瘦体型者做好固定3、有无其他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1消毒皮肤铺单2 准备腔镜物品3 做第一切口递11号刀片切开,小弯钳一把,干纱布一块试血4钝性分离肌层至腹膜后间隙,5置入球囊扩张器,撑开腹膜后间隙,建立腹膜后空间6在第一切口置入穿刺套装,向腹膜后间隙注入二氧化碳气体7置入内镜观察腹膜后情况8在可视下在肋腰点做一10mm戳卡,在腋前线肋下交界处做一5mm戳卡9 以超声刀纵形切开肾周筋膜,暴露肾下极,分离肾下极内侧,显示肾盂及输尿管上段,寻找并确定狭窄部位,完全游离输尿管上段及扩张的肾盂扩张积水切除狭窄段输尿管,剪去扩张的肾盂壁,切缘距肾实质1cm,使肾盂口成漏斗状。
保持肾盂内侧部分不完全离断,剪开狭窄部以下约1cm的正常输尿管。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 总结诊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方法。
方法:UPJ梗阻患者20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逆行肾盂造影和利尿性B超检查。
外科治疗采用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
结果:B超和逆行肾盂造影对UPJ梗阻的确诊率分别为80.2%和100%。
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后吻合口更通畅,无狭窄或漏尿并发症。
结论:在UPJ梗阻的术前诊断中,逆行肾盂造影明显优于IVU,B超检查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疗效满意。
【关键词】尿路梗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肾盂成形术【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84-02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引起原发性肾积水的常见病因。
我院自2004-2010年共手术治疗由连接部狭窄所致肾积水患者20例。
现将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共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7~36岁,病程5天~4个月。
临床表现:腰腹部胀痛或肾绞痛10例、腹部包块5例、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肾积水2例;其中左侧12例、右侧8例。
肾积水轻度3例、中、重度17例,合并马蹄肾畸形1例。
1.2 手术方法取健侧卧位,升起腰桥,取患侧第十二肋缘下斜切口,充分暴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及输尿管上段,观察病变输尿管的长度,在远端离断输尿管,距肾门外2~3cm处将肾盂环形完全切断,切除病变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根据肾盂扩张程度设计剪裁多余肾盂,输尿管斜行切开1.5cm,向上牵拉输尿管,应保持与肾盂吻合无张力,若有张力,可向下游离输尿管。
然后用5/0号微乔线做肾盂输尿管无张力漏斗状吻合。
在未完全吻合之前肾盂输尿管内放一适当型号的双J管做内支架及内引流,双J管上端送入肾盂,再吻合输尿管和肾盂之前壁。
留置腹膜后引流管1根,关闭切口,保留导尿管。
1.3 术后处理卧床休息,并予抗生素治疗。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诊疗常规【概述】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小儿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
本病多见于男性,单侧或双侧发病。
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原因有连接部狭窄或瓣膜、高位输尿管开口、迷走血管或纤维条索压迫,阶段性无动力性功能失调等。
本病经肾盂成形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后,它所引起的症状多数可以很快消失,但已扩张的肾盂肾盏绝大多数不能恢复到正常形态,能够恢复正常形态者不足10%。
【临床表现】1间歇性腰腹部疼痛。
2.血尿。
3.尿路感染、高热寒战、败血症等全身中毒症状。
4.消化道症状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
5.高血压可能由于肾集合系统扩张,压迫肾内血管影响肾脏供血,产生肾素所致。
6.尿毒症双肾或孤立肾肾积水晚期引起肾功能不全。
7.肾积水破裂引起的急腹症表现。
【诊断要点】1.超声诊断可以提示肾积水程度和肾皮质厚度,对胎儿肾积水也有诊断意义。
2.IVU可见不同程度的肾盂肾盏扩张,造影剂终止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不显影。
严重肾积水可以患侧不显影。
尚可显示对侧肾盂肾盏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或肾穿刺造影可以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
4.CT可显示肾盂肾盏和输尿管在各平面扩张程度。
5.MRU可较好的显示肾盂肾盏扩张而输尿管不扩张,能较清楚的确定梗阻部位,不要求肾功能良好,无需特殊操作。
6.放射性核素肾显像在观察残余肾功能方面较IVU灵敏,有助于肾切除术与肾盂成形术的选择。
预测肾功能的可恢复性和术后随诊,观察肾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
【治疗原则及方案】1.治疗原则(1)解除梗阻,恢复尿路通道。
(2)保护肾功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肾脏2.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度肾积水(肾盂扩张、肾盏正常、肾皮质正常)和二度肾积水(肾盂扩张、肾盏轻度扩张、肾皮质正常)无继发病变,用超声诊断作定期观察。
(2)三度肾积水(肾盂扩张、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正常)和四度肾积水(肾盂扩张、肾盏明显扩张、肾皮质变薄),可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手术或其他各种肾盂成形手术。
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32例报告摘要】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诊断及治疗经验。
方法复习32例32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人,31例应用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治愈,1侧行肾切除。
结果 31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术后恢复正常。
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有效保护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peli-ureteric obstruction (UPJO) thediagnosis and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Methods: to review 32 cases and 32 sides peli-ureteric,3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bstr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nal pelvis Anderson-Hynes procedure cured,1 side nephrectomy. Results: 31 sides Anderson-Hynes renal pelvis,recover normal .conclusion: earlydiagnosis and prompt operations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renal furtherdamage.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梗阻虽为儿童先天性疾病,但在成人亦有一定的病例,多见于男性及左侧,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有效保护肾功能进一步受损,我院于1998年至2011年共收治32例UPJ梗阻患者,31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1侧行肾切除,随访4-36月,31例治愈,现报告以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26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腹部胀痛18例,肉眼血尿7例,镜下血尿10例,尿路感染12例,合并肾结石8例,双肾积水2例,单侧肾积水26例,其中1例女性患者重度肾积水患侧肾脏无功能行肾切除,32例中2例双肾积水者只做积水偏重的1例,8例合并结石者同时经肾盂取石,31例行肾盂成形术,全部放置双“J”管,术后1~2月拔除,31例获4~36月随访,临床症状消失,12例IVU检查肾功能正常,患侧肾脏形态接近正常,14例彩超显示患侧肾脏形态基本正常无积水,2例螺旋CT扫描无异常,3例MRU显示尿路无扩张,切下部分肾盂及输尿管病理检查示,连接部粘膜固有存组织/增生,并有纤维化。
肾盂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肾盂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临床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肾于连接部梗阻患者40例,采用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65~185 min,平均(110±15)min,术中出血量45~95 ml,平均(80±17.5)ml,术后尿漏4例,未处理自行康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脏器损伤,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5~11 d,平均(5.4±1.2)d。
术后住院5~12 d,平均(7.5±2.1)d。
平均行6个月的随访,B超示肾脏积水明显减少,腰部疼痛症状明显消失。
结论临床在对肾盂连接部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盂连接部梗阻;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54岁,平均27.9岁。
左侧21例,右侧17例,双侧2例。
腹部包块5例,尿路感染3例,腰部不适或疼痛26例,肉眼血尿3例,肾结石1例,其余2例为偶然发现。
患者中有27例行CT检查,提示存在程度不等的肾积水情况,均行B超检查。
其中4例为轻度肾积水,22例为中度肾积水,14例为重度肾积水。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其中17例为腹膜后途径,患者取健侧卧位,行全身麻醉,做小切口于腋中线髂嵴上2 cm处,切口为2 cm,至腰背筋膜下分离,用食指在腹膜后分出腔隙,将腹膜推开,建立腹膜后空间,分别于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处切口穿刺放入5~10 mm套管,行腹腔镜放置,对腹膜外脂肪用超声刀进行切除,沿腰大肌找到输尿管上段,松解周围束带,对狭窄部位进行明确诊断后行离断成形术。
肾盂自肾盂下角处行完全离断,若有结石存在一并取出,对狭窄断进行完全切除,对肾盂输尿管进行无张力持续缝合,做好肾盂较大切除部分的再吻合,行J管留置,放置引流管并将切口关闭。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
腹腔途径23例,行全麻,取健侧卧位,于脐部trocar处将腹腔镜置入,将侧腹膜与肾周脂肪囊在肾下极结肠外侧用超声刀打开,将肾盂及输尿管经肾下极下方分离,使肾盂及输尿管上段充分游离,将狭窄部位显露,并行切除,缝合并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65~185 min,平均(110±15)min,术中出血量45~95 ml,平均(80±17.5)ml,术后尿漏4例,未处理自行康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脏器损伤,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5~11 d,平均(5.4±1.2)d。
术后住院5~12 d,平均(7.5±2.1)d。
平均行6个月的随访,B 超示肾脏积水明显减少,腰部疼痛症状明显消失。
3 讨论
动力性和机械性因素是造成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主要原因,其中绝大部分为动力性因素,其病发机制为UPJ段肌层平滑肌明显差少,胶原及结缔组织增加,并对间隔肌细胞进行围绕包裹,使肌源性起搏冲动经平滑肌细胞不能有效传导,导致输尿管发生蠕动障碍,对尿液的输送产生阻碍,导致梗阻发生。
机械性病理机制为UPJ段管腔内的瓣膜、炎性狭窄、膜性粘连,管腔外的纤维条索、异位血管压迫。
临床主要通过影像学、功能学和形态学进行诊断,包括B 超,CT和肾盂造影,以更好的开展手术治疗。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采取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进行治疗是近年来的较好方法,可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病变去除,扩张的肾盂缩小,黏膜对黏膜完成吻合,另外可将并发的肾盂结石进行切除,对粘连的纤维瘢痕和迷走血管进行分离,手术安全简便,易于掌握,且可获得较佳临床效果,手术成功率达86%~99%[2]。
但因手术存在一定创伤,患者术后呼吸受限,疼痛,并发切口疝和切口感染,术后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进行恢复,采用输尿管内镜对狭窄段进行切除效果不佳。
目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腹腔镜手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腹腔镜下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弥补了以往手术的不足,为有效的重建性手术。
对手术操作者有较高的要求,包括入路的选择,其中腹腔入路为首选[3]。
其实施要点包括:对病变部位的分离,最好应用超声刀,以降低出血量,对输尿管狭窄分离切除后做无张力缝合。
输尿管狭窄断切除时,应做同方向斜面切除,将对应的输尿管位置沿肾盂面尖部剪开15~20 cm,后易吻合,并防止扭曲。
行输尿管吻合,双J 管的放置,肾盂并积水的处理,迷走血管压迫的处理,对是否离断血管或是肾盂进行确定等各方面,以保证手术成功进行。
腹腔镜在手术娴熟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会有更广泛的适应征,其中既往患侧有输尿管手术史的患者通常不宜行腹腔镜手术,对肾内型肾盂积水不严重的患者,效果也不十分理想。
故临床在对肾盂连接部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新路,王禾,袁建林,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选择性手术治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0(10):624-625.
[2]张忠异.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1例.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20(10):701-702.
[3]Wille S, von Knobloch R, Klose KJ, et al.Magnetic resonance urgraphy in Pediatric urology.Scand J Urol Nephrol,2003,37(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