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共价键的分类与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定义、本质与特征(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的重叠)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的重叠)。
(3)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着分子的立体构型,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着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2.共价键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型共用电子对数单键、双键、三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极性键、非极性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σ键、π键σ键、π键的区别共价键σ键π键3.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多原子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它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键参数的关系4.等电子原理①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如N2与CO、O3与SO2是等电子体,但N2与C2H2不是等电子体。
②等电子原理: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此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例如CO和N2的熔沸点、溶解性等都非常相近。
③常见的等电子体:N2与CO,CO2与N2O,O3、2NO-与SO2,23CO-、3NO-与SO3,34PO-、24SO-与4ClO-,与B3N3H6(硼氮苯)等。
二、分子的立体结构1.杂化轨道理论当原子成键时,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②杂化过程③杂化轨道理论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杂化类型杂化轨道数目杂化轨道间夹角立体构型典例sp2180°直线形BeCl2sp23120°平面三角形BF3sp34109°28'四面体形CH4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①含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价层电子对是指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未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
第12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李仕才第二节分子结构与性质考点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本质与特征(1)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的重叠)。
(2)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着分子的立体构型,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着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2.共价键的分类3.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1)概念(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①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化学键越强、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4.配位键(1)孤电子对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称为孤电子对。
(2)配位键①配位键的形成:成键电子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形成共价键。
②配位键的表示方法如A→B,其中A表示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表示提供空轨道的原子。
如NH+4可表示为,在NH+4中,虽然有一个N—H键形成过程与其他3个N—H 键形成过程不同,但是一旦形成之后,4个共价键就完全相同。
(3)配合物①组成:以[Cu(NH3)4]SO4为例②形成条件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3+、Cu2+、Zn2+、Ag+等。
配位体有孤电子对,如H2O、NH3、CO、F-、Cl-、CN-等。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不能绕键轴旋转。
( √)2.气体单质中一定存在σ键,可能存在π键。
( ×)3.只有非金属原子之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 ×)4.在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化学键。
( ×)5.σ键比π键的电子云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 √)6.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
( √)7.碳碳三键和碳碳双键的键能分别是碳碳单键键能的3倍和2倍。
( ×)8.键长等于成键两原子的半径之和。
( ×)9.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 ×)10.O2分子中仅含非极性键。
( √)11.CH4与NH+4互为等电子体。
( √)1.s轨道与s轨道重叠形成σ键时,电子不是只在两核间运动,而是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较大。
共价键(高考总复习)共价键1.共价键的形成(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4)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①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②用电子排布图表示HF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形成如下:③由以上分析可知,F原子与H原子间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HF。
同理,O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2个N原子间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
(2)方向性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外,其他原子轨道在空间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
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愈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的特征及应用(1)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2)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例1下列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D.两原子体积大小要适中【考点】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题点】共价键的形成与判断答案D解析两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发生重叠,即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概率更大;两原子电子云重叠越多,键越牢固,体系的能量也越低;原子的体积大小与能否形成共价键无必然联系。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把H2S分子写成H3S分子,违背了共价键的饱和性B.H3O+的存在说明共价键不具有饱和性C.所有共价键都有方向性D.两个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后,电子仅存在于两核之间【考点】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题点】共价键的特征答案A解析S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根据共价键的饱和性,形成的氢化物为H2S,A项对;H2O 能结合1个H+形成H3O+,不能说明共价键不具有饱和性,B项错;H2分子中,H原子的s 轨道成键时,因为s轨道为球形,所以H2分子中的H—H键没有方向性,C项错;两个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后,电子只是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概率大,D项错。
第三节 化 学 键梳理基础 一、化学键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键。
答案: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根据成键原子间的价电子共用或转移可将化学键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共价键 离子键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旧化学键的________和新化学键的________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
1.认识化学键的定义。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3.能识别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答案:断裂形成二、离子键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2.成键离子:阴阳离子。
3.成键实质:电子转移。
4.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如ⅠA族、ⅡA族中的金属与ⅥA族、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5.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答案:由离子键构成6.离子键的表示方法。
电子式:在________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表示的物质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①Na2S:;②CaCl2:。
(2)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答案:元素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2的电子式为N⋮⋮N()答案:×2.Na2O2为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答案:×3.Na2SO4是离子化合物()答案:√4.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答案:×5.共价键既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又可以存在于单质中() 答案:√6.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答案:×7.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答案:×8.HClO的电子式为H Cl O )答案:×9.NaOH、HNO3、NaNO3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离子,都属离子化合物()答案:×10.化学键破坏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答案:√三、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或化学键)。
共价键的分类与判断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B.元素周期表中的第IA族(除H外)和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可能形成共价键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D.H—O键的键能为467 kJ·mol−1,即18 g 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934 kJ【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一般来说,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结构越稳定,故A选项错误。
查表知Li的电负性为1.0,I的电负性为2.5,其差值为1.5<1.7,所以LiI中存在共价键,B选项正确。
水分子中O—H的键角是104.5°,是V形分子,故C选项错误。
D项中,H—O键键能指的是气态基态氧原子和氧原子形成1 mol H—O键时释放的最低能量,则拆开1 mol H—O键形成气态氢原子和氧原子所需吸收的能量电为467 kJ,18 g H2O即1 mol H2O中含2 mol H—O键,断开时需吸收934 kJ的能量形成气态氢原子和氧原子,再进一步形成H2和O2时,还需释放出一部分能量,故需知H—H键和O=O键的键能,D选项错误。
解题必备共价键的一些规律共价键的存在范围(1)非金属单质分子中(稀有气体除外)。
如O2、F2、H2、C60等。
(2)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
如H2SO4、CO2、H2O2、有机物分子等。
(3)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
如BeCl2、HgCl2、AlCl3等。
共价键强弱的判断方法(1)由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数判断:成键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小,共用电子对数越多,则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共价键的分子越稳定。
如原子半径:F<Cl<Br<I,则共价键的牢固程度:H—F>H—Cl>H—Br>H—I,稳定性:HF>HCl>HBr>HI。
(2)由键能判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破坏共价键消耗的能量越多。
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一.共价键1.共价键是常见的化学键之一, 共价键主要存在于电负性差较的原子之间, 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也有少数共价键存在于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 如中的化学键。
共价键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
2. 表示法3.分类(1)σ键和π键由两个原子的某能级上的电子以_________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称为_________。
其特征称为__ ___对称。
由两个原子的某能级的电子以_______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称为 , 其特征是_________对称, σ键比π键的强度_______。
成键电子:σ键: S-S 、_____、______.π键:______。
单键都是______、双键中含有______σ键和______π键, 叁键中含有______σ键和______π键,σ键和π键总称 , 是分子结构的价键理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电子对 , 是极性键, 两个键合电子, 一个呈性,一个呈性;电子对不发生偏移的共价键是键。
共价键的极性强弱与成键原子的有关, 某种意义上说, 离子键可看成极性极强的共价键。
4.键参数1、键能概念: 态态原子形成_________化学键所释放出的_________能量, 或破坏化学键形成态态原子所吸收的最能量。
单位: _________(1)键能越大, 化学键越______、越______断裂, 越生成。
(2)成键原子的半径越 , 键能越(3)两个原子间形成单键键能双键键能参键键能(4)比较: C≡C键能 C-C键能, N≡N键能 3 N-N键能。
(5)化学反应的△H= 键能之和 - 键能之和2、键长概念: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键长越_________, 往往键能________, 共价键越_______, 形成的物质越稳定3.键角: 多原子分子中的_______ __之间的夹角。
共价键的分类共价键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1)从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成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从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成单键、双键和叁键;3)从共用电子对的形成方式,分成一般共价键(电子对来自成键原子双方,即两个原子都拿出相等的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和配位键(电子对来自一方,即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4)从电子对形成时的重叠方式,分成σ键和π键.①σ键:a、σ键的特点:由两个原子轨道沿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概率增大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σ键,可以简记为“头碰头”.σ键属于定域键,它可以是一般共价键,也可以是配位共价键.一般的单键都是σ键.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后形成的共价键也是σ键.由于σ键是沿轨道对称轴方向形成的,轨道间重叠程度大,所以,通常σ键的键能比较大,不易断裂,而且,由于有效重叠只有一次,所以两个原子间至多只能形成一条σ键.b、σ键的分类:s﹣s(2个s电子)、s﹣p x(1个s电子和1个p电子)和p x﹣p x(2个p 电子).如图所示:②π键:a、π键的特点:成键原子的未杂化p轨道,通过平行、侧面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π键,可简记为“肩并肩”.π键与σ键不同,它的成键轨道必须是未成对的p轨道.π键性质各异,有两中心,两电子的定域键,也可以是共轭π键和反馈π键.两个原子间可以形成最多2条π键,例如,碳碳双键中,存在一条σ键,一条π键,而碳碳三键中,存在一条σ键,两条π键.b、p﹣pπ键.如图所示:③σ键和π键的区别:a、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不能;b、σ键可以单独存在与两原子之间,π键不可以;c、π键的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小,不如σ键牢固.【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共价键的形成以及共价键的分类,需要重点掌握.题型一: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的判断典例1:(2014•朝阳区)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A.NaCl B.CO2C.NaOH D.N2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应为离子化合物,并且含有由多个原子组成的阴离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A.氯化钠只含离子键,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中只含共价键,故B错误;C.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正确;D.氮气中只含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题型二:σ键和π键的比较典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分析:A.σ键是电子“头对头”重叠形成的,π键是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的;B.σ键是电子“头对头”重叠形成的;C.有些物质不含化学键;D.氮气分子中氮原子间存在共价三键.解答:A.σ键是电子“头对头”重叠形成的,π键是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的,所以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故A正确;B.σ键是头碰头形成的,两个原子之间能形成一个,原子轨道杂化的对成性很高,一个方向上只可能有一个杂化轨道,所以最多有一个,故B正确;C.气体单质分子中,可能只有键,如Cl2;也可能既有σ键又有π键,如N2;但也可能没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故C错误;D.氮气分子的结构式为N≡N,所以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一个σ键,2个π键,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σ键、π键,明确σ键和π键的形成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为易错点.题型三:σ键和π键的判断典例3: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分析:乙烯中存在4个C﹣H键和1个C=C双键,没有孤对电子,成键数为3,则C原子采取sp2杂化,以此来解答.解答:乙烯中存在4个C﹣H键和1个C=C双键,没有孤对电子,成键数为3,则C原子采取sp2杂化,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有1个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还有1个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共价键的形成,注意C=C双键中有1个σ键、一个π键,π键是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形成的,题目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点拨】规律方法: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只含共价键的物质①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②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2)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K2O等.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NH4Cl、NaOH等.4)无化学键的物质:惰性气体等.5)碳碳双键中,存在一条σ键,一条π键,而碳碳三键中,存在一条σ键,两条π键.。
专题13.2 分子结构与性质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长、键能、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3.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4.了解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一、共价键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2.实质:形成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3.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4.分类【特别提醒】(1)只有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才能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当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大于1.7)时,不会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离子键。
(2)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5. δ键与π键(1)δ键:沿健轴(两原子核的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发生原子轨道(电子云)的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单键。
种类:S-S重叠,S-P重叠,P-P重叠特点:轴对称(即以成键的两原子核为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 (2)π键:两个原子沿键轴平行以“肩碰肩”方式发生原子轨道(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只有在生成σ键后,余下的p轨道才能生成π键)特点:镜像对称(重叠形成的电子云由两块形成,分别位于两原子核构成的平面的两侧,互为镜像)(3)δ键和π键比较重叠方式:δ键——头碰头;π键——肩并肩。
键的强度:δ键>π键成键电子:δ键(S-S;S-P;P-P);π键(P-P)。
成键类型:δ键成单键;π键成双键、叁键。
(4)判断共价键类型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而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
6.键参数(1)概念(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①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越稳定。
②7.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似,如CO 和N2。
分子(或离子)构型与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有时也能用来推测键角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SO2、CS2、HI都是直线形的分子B.BF3键角为120°,SnBr2键角大于120°C.CH2O、BF3、SO3都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D.PCl3、NH3、PCl5都是三角锥形的分子【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A.SO2是V形分子;CS2、HI是直线形的分子,错误;B.BF3键角为120°,是平面三角形结构;而Sn原子价电子是4,在SnBr2中两个价电子与Br形成共价键,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有排斥作用,使键角小于120°,错误;C.CH2O、BF3、SO3都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正确;D.PCl3、NH3都是三角锥形的分子,而PCl5是三角双锥形结构,错误。
解题必备利用VSEPR理论预测分子立体构型的思路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数VSEPR模型分子的立体构型。
其中正确地确定σ键数和a、x、b的值是计算价电子对数的关键,也是判断、预测VSEPR模型和立体构型的关键。
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氢为l,其他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一些常见的分子、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和立体构型如下表:特别提醒: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VSEPR模型与分子的立体构型一致;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VSEPR模型与分子的立体构型不一致。
学霸推荐1.已知某XY2分子属于V形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原子一定是sp2杂化B.X原子一定为sp3杂化C.X原子上一定存在孤电子对D.VSEPR模型一定是平面三角形2.下列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和分子空间构型皆相同的是A.CO2和SO3B.CH4和SiH4C.BF3和PH3D.HCl和NH4Cl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磷原子是sp2杂化的结果B.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C.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形D.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4.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称为等电子原理。
共价键1.下列物质只含共价键的是()A.Na2O2 B.H2O C.NH4Cl D.NaOH【答案】B【解析】Na2O2、NH4Cl、NaOH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H2O中只含共价键。
2.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A.CO2B.H2O C.H2O2D.H2【答案】C【解析】判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标准是成键原子是否为同种元素的原子。
CO2(O==C==O)、H2O(H—O—H)分子中只有极性键;H2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而H2O2分子的结构式为H—O—O—H,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3.下列分子中,只有σ键没有π键的是()A.CH4 B.N2 C.CH2==CH2D.CH≡CH【答案】A【解析】两原子间形成共价键,先形成σ键,然后再形成π键,即共价单键全部为σ键,共价双键、共价叁键中一定含有一个σ键,其余为π键。
4.下列物质分子中一定含有π键的是()A.HCl B.H2O2 C.C2H4D.CH2Cl2【答案】C【解析】A项,HCl:H—Cl,只含σ键;B项,H2O2:H—O—O—H,只含σ键;C项,C2H4:,C==C双键中含π键;D项,CH2Cl2:,只含σ键。
5.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A.CH4 B.NH3 C.H2O D.CO2【答案】D【解析】CH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109.5°,NH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3°,H2O分子为V形,键角为104.5°,CO2为直线形分子,键角为180°。
6.下列说法正确的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由共价键形成的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分子D.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答案】B【解析】A项,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中存在共价键,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A项错误;B项,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则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项正确;C项,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也可能是单质,例如氢气,C项错误;D项,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间也能形成共价键,例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氯原子和铝原子间为共价键,D项错误;故选B。
共价键的分类与判断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元素周期表中的第IA族(除H外)和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可能形成共价键
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
D.H—O键的键能为467 kJ·mol−1,即18 g 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934 kJ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一般来说,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结构越稳定,故A选项错误。
查表知Li的电负性为1.0,I的电负性为2.5,其差值为1.5<1.7,所以LiI中存在共价键,B选项正确。
水分子中O—H的键角是104.5°,是V形分子,故C选项错误。
D项中,H—O键键能指的是气态基态氧原子和氧原子形成1 mol H—O键时释放的最低能量,则拆开1 mol H—O键形成气态氢原子和氧原子所需吸收的能量电为467 kJ,18 g H2O即1 mol H2O中含2 mol H—O键,断开时需吸收934 kJ的能量形成气态氢原子和氧原子,再进一步形成H2和O2时,还需释放出一部分能量,故需知H—H键和O=O键的键能,D选项错误。
解题必备
共价键的一些规律
共价键的存在范围
(1)非金属单质分子中(稀有气体除外)。
如O2、F2、H2、C60等。
(2)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
如H2SO4、CO2、H2O2、有机物分子等。
(3)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
如BeCl2、HgCl2、AlCl3等。
共价键强弱的判断方法
(1)由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数判断:成键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小,共用电子对数越多,则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共价键的分子越稳定。
如原子半径:F<Cl<Br<I,则共价键的牢固程度:
H—F>H—Cl>H—Br>H—I,稳定性:HF>HCl>HBr>HI。
(2)由键能判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破坏共价键消耗的能量越多。
(3)由键长判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破坏共价键消耗的能量越多。
典型有机物的化学键类型
(1)乙烷的化学键
乙烷的结构简式是CH3—CH3,在乙烷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3个氢原子形成3个σ键,2个碳原
子之间形成1个σ键,所以乙烷分子中共有7个σ键。
(2)乙烯的化学键
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2,在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2个氢原子形成2个σ键,2个碳原
子之间形成1个σ键和1个π键,所以乙烯分子中共有5个σ键和1个π键。
(3)乙炔的化学键
乙炔的结构简式是CH≡CH,在乙炔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1个氢原子形成1个σ键,2个碳原
子之间形成1个σ键和2个π键,所以乙炔分子中共有3个σ键和2个π键。
(4)苯的化学键
苯的结构简式是或。
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都以σ键与氢原子结合,每个碳原子以
两个σ键与其他碳原子形成环状结构,同时,每个碳原子各有一个垂直于分子平面的p轨道,
形成了一个以6个碳原子为中心的π键(称为“大π键”)。
苯的这种结构,使任意两个相邻碳
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和核间距完全相同。
学霸推荐
1.氨分子、水分子、甲烷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角分别为a、b、c,则a、b、c的大小关系为A.a<b<c B.c<b<a C.b<c<a D.b<a<c
2.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键角接近90°的原因是共价键有方向性
B.N2分子中有1个σ键,2个π键
C.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至少有1个σ键
D.在双键中,σ键的键能小于π键的键能
3.从实验测得不同物质中氧—氧键之间的键长和键能数据如下表,其中x、y的键能数据尚未测定,但可根据规律推导键能的大小顺序为w>z>y>x。
该规律是
A.成键时电子数越多,键能越大B.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2
3 C .成键所用的电子数越少,键能越大 D .成键时电子对越偏移,键能越大
答案
1.【答案】D
【解析】键角分别为107°18′、104.5°、109°28′。
2.【答案】
D
成的共价键,首先有一个σ键,其余为π键。
D 项,σ键的重叠程度比π键大,故键能σ键大于π键。
3.【答案】B
【解析】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22O ->2O ->O 2>+
2O ,键能大小顺序为w >z >y >x ;A 项错误;这些微粒
都是O 成键,共用电子对无偏移,D 项错误;对于这些微粒在成键时所用电子情况,题中无信息,已有的知识中也没有说明,C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