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 格式:pptx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62
油菜是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重要油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是继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占居重要地位,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根据地理位置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可将我国油菜产区划分为春播区和冬播区2个生态区[2]。
春摘要:春播油菜生育期短,除了籽粒用于榨油外,植株还可以作为早春蔬菜或青饲料,能够缓解北方早春蔬菜和青饲料的紧缺状况。
以来源于国内外不同区域的48份甘蓝型油菜为试材,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进行春播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各材料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的气候环境适合春播甘蓝型油菜的生长,参试的48份甘蓝型油菜在3月播种后均可正常出苗,6月成熟,生育期68~96d 。
不同的油菜品种,籽粒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也不相同,表明参试材料遗传变异丰富且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差异较大。
种植密度对春播油菜的千粒重和含油量无明显影响,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
春播油菜在石家庄地区引种成功,对于油菜北移及示范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春播;生育期;产量;品质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8)06-0041-06收稿日期:2018-11-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134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0200);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料创新团队项目(HBC2018090204)作者简介:高桂珍(1977-),女,湖北鄂州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油菜种质资源研究。
Tel :************;E-mail :*****************。
通讯作者:付雅丽(1975-),女,河北唐山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十字花科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
Tel :0311-********;E-mail :******************。
一、实验目的为了提高油菜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食用油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实验室分析和田间调查,对油菜品质进行评价,为油菜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油菜品种为我国常见品种,包括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等。
2. 实验方法(1)样品采集: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油菜田中采集样品,包括种子、植株和土壤。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油菜种子进行清洗、晾干,然后进行样品制备。
(3)实验室分析:① 油菜籽含油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
② 油菜籽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油菜籽蛋白质含量。
③ 油菜籽油脂酸价测定:采用酸价测定法测定油菜籽油脂酸价。
④ 油菜籽油脂过氧化值测定:采用过氧化值测定法测定油菜籽油脂过氧化值。
⑤ 油菜籽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菜籽脂肪酸组成。
⑥ 油菜籽品质感官评价:由专业评鉴人员对油菜籽的色泽、气味、口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4)田间调查:① 采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油菜田样品,进行实地调查。
② 记录油菜植株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③ 对油菜籽产量、品质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室分析结果(1)油菜籽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平均含油量为45.2%,白菜型油菜平均含油量为35.6%。
(2)油菜籽蛋白质含量:甘蓝型油菜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2.3%,白菜型油菜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8.7%。
(3)油菜籽油脂酸价:甘蓝型油菜平均酸价为1.2,白菜型油菜平均酸价为1.8。
(4)油菜籽油脂过氧化值:甘蓝型油菜平均过氧化值为0.1,白菜型油菜平均过氧化值为0.2。
(5)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均为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
(6)油菜籽品质感官评价:甘蓝型油菜色泽金黄、气味清香、口感细腻,品质较好;白菜型油菜色泽偏黄、气味较淡、口感较粗,品质较差。
2. 田间调查结果(1)不同品种油菜的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相似。
氮和钾肥施用方式对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氮和钾肥是油菜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研究氮和钾肥的施用方式对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一、氮肥对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油菜相对于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合理施用氮肥可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片面积、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从而增加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1. 施氮量的选择油菜的氮肥需求量与生长阶段有关。
在生长初期,油菜对氮肥的需求较小,因此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而在生长中后期,油菜的生长速度加快,氮肥的需求量增加。
一般来说,油菜产量和品质较好的施氮量为每公顷施用氮肥80~150千克。
过量施氮会增加植株体积,但降低产量和品质。
2. 施氮时间的选择油菜对氮肥的吸收集中在幼苗期和苗期后期,因此在这两个时期施氮肥效果较好。
在幼苗期,油菜的根系较小,通过叶片吸收氮肥的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的方式补充氮肥。
在苗期后期,油菜的根系已经发育完善,通过土壤吸收氮肥的能力增强,因此可以通过根部追肥的方式提供氮肥。
常用的施氮方式有基础追肥、追肥和分膜施肥等。
基础追肥是在播种或移栽时一同施入培土中,以满足早期生长所需要的氮肥;追肥是在油菜生长期间,根据生长状况合理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分膜施肥是将氮肥分为多次施用,根据油菜的生长需求进行分期施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氮方式,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二、钾肥对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肥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
适当施用钾肥可以促进植株叶片的绿色度和光合作用效率,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1. 施钾量的选择油菜对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合理施用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每公顷施用钾肥50~100千克效果较好。
过量施用钾肥会降低油菜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油菜的营养平衡,降低产量和品质。
2. 施钾时间的选择油菜对钾肥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中后期。
第七章油菜品质及检验凡是栽培的用于收籽榨油的十字花科(Cruciferac)芸薹属(Brassica)植物,统称为油菜。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近几年世界油菜生产面积0. 22~0. 25亿公顷,年总产2400万吨~2700万吨。
中国2005年油菜种植面积万公顷,总产1305. 23万吨,平均单产1793. Okg/公顷。
中国油菜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30%,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
长江流域面积、总产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是最大的油菜产区。
油菜种子含油量占自身干重的35%~50%,菜油含有十多种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长期食用菜油。
普通菜油结过脱色、脱臭、脱脂或氢化等精炼加工可用于制造色拉油、人造奶油、酥油等产品。
普通菜油芥酸含量在45%以上,可直接用于加工高温绝缘油和选矿工业的矿物浮选剂等。
低芥酸菜油则是良好的食用油,色泽清淡,味香无臭,不浑浊。
高芥酸菜油(芥酸含量55%以上)是理想的冷轧钢脱模剂及喷气发动机的润滑剂,还是金属I业的高级淬火油。
菜油还可以将其硫化、氢化及硫酸化的产物用于橡胶、油漆、皮革生产。
菜籽榨油后得到约60%的饼粕,成分与大豆饼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
菜油的自然沉降物和水化脱磷残渣(油脚),可加工提取磷脂,用于食品加工,并用作磁带、胶卷、橡胶、塑料等多种工业原料。
油菜还是能源作物。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快了柴油替代燃料的开发步伐。
利用油菜开发生物柴油,是目前油菜生产国的研究重点之一。
低芥酸菜油的脂肪酸碳链组成与柴油分子十分相近,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
菜油经过脱甘油甲脂化处理后生成的生物柴油,可以任意比例在柴油机上混兑使用,具有燃烧充分、抗爆性好以及贮存、运输、使用安全等优良性能。
第一节油菜品质及其评价一、菜籽的化学组成油菜种子主要含有水分、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固醇、酶、磷脂和色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