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检基础知识讲解:如何看尿液的显微镜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1.11 KB
- 文档页数:1
尿液显微镜检验注意事项尿液显微镜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尿液中的细胞、晶体、细菌等微观结构。
下面是进行尿液显微镜检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采集新鲜尿液:尿液显微镜检验需要使用新鲜的尿液样本,最好是早晨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液。
因为这样的尿液样本更能反映全天尿液的情况,更有利于分析和判断。
2. 保存尿液样本:如果无法立即送检,应将尿液样本保存在4摄氏度以下的冰箱中,并且在24小时内进行检查。
长时间保存可以使尿液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清洁尿液容器:使用无菌的尿液容器进行采集,容器表面应干净无菌,以免混入外源性微生物或异物。
4. 多次采样:如果初次尿液样本检查结果异常,建议进行多次采样检查以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因为尿液的组成和性质有时会因个体差异、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5. 注意尿液容器封闭性:尿液容器应具有良好的封闭性,避免尿液中的物质挥发和外界污染的影响。
6. 注意尿液的采集方法:尿液是从中段尿流采集的,在开始排尿后几秒钟再采集的尿液样本。
一般采集约20~30毫升的尿液样本,不需要采集太多或太少。
7. 检查前尿液标本的温度:在进行尿液显微镜检验之前,应先将尿液样本恢复至室温。
因为尿液样本在低温下可能出现沉淀或结晶,不利于显微镜的观察。
8. 观察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时,需要调节放大倍数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显微观察图像。
观察时,注意防止灯光反射,同时也要避免观察时间过长,以免影响眼睛健康。
9.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尿液显微镜检验结果时,应以客观、准确的方式记录每个项目的数量和形态描述。
这些记录将用于医生的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10. 注意卫生操作:尿液样本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卫生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手套,避免将尿液直接接触到皮肤或黏膜上。
尿液显微镜检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以上注意事项的遵守,可以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1)红细胞:
正常人尿液内没有红细胞或偶见红细胞,尿液离心沉淀后每个高倍镜视野下不超过3个。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泌尿道肿瘤,泌尿道结石,肾下垂,肾樱塞等,尿中红细胞增多。
出血性疾病或剧烈运动、血循环障碍等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尿内红细胞增多。
妇女月经期尿内可混入部分血液,检查时可发现红细胞。
所以妇女月经期不宜化验尿液。
(2)白细胞:
是人体内负责保卫工作的细胞之一,可对外来的细菌进行包围和消灭。
正常人尿液中可以有少量白细胞,离心后尿沉渣中每个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肾小球肾炎时尿中白细胞可以略有增加。
大量增多则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
(3)上皮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有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
尿液中上皮细胞明显增多,提示该细胞脱落部位有病变。
①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尿中出现该细胞表示尿道粘膜表面有炎症。
少量出现则无临床意义。
②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
也可来自尿路任何部位的粘膜深层。
故尿中出现该细胞时很难判定病变部位。
若于管型内见到此种细胞、则是诊断肾小管病变的有力依据。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也可出现成片的小圆上皮细胞。
③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肾盂,有时也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
尿中出现该细胞不易判定病变部位。
1 2 下页。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一、不离心镜检法方法:直接混匀新鲜尿液1滴涂片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二、离心镜检法方法: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在400g离心力(约1000转/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倾倒或吸弃上清尿液,留取底部约0.2ml尿液,混匀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三、离心染色镜检法方法:Stenheimer-Malbin染色法:结晶紫和沙黄;Stenheimer染色法:阿利新蓝和派若宁B;或0.5%甲苯胺蓝染色。
需要制备特定涂片,如浓缩涂片、印片或细胞离心涂片等。
结果:不同染色结果报告各不一致。
四、计数板定量镜检法(1小时尿沉渣计数)方法:患者先排尿弃去,准确采集3h内的全部尿液N ml。
取混匀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吸去上层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匀后,取混匀尿沉渣充入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内。
计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计数20个大方格的管型,然后换算成1h尿液中细胞和管型的数量。
计算:1小时细胞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1000/10*N/31小时管型数=2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2*1000/10*N/3式中:1000为ul换算为ml;10为尿液浓缩倍数;N为3h内的全部尿液量ml。
参考:红细胞男性<3万/小时;红细胞女性<4万/小时.白细胞男性<7万/小时;白细胞女性<14万/小时.管型<3400个/小时。
(1)红细胞:
正常人尿液内没有红细胞或偶见红细胞,尿液离心沉淀后每个高倍镜视野下不超过3个。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泌尿道肿瘤,泌尿道结石,肾下垂,肾樱塞等,尿中红细胞增多。
出血性疾病或剧烈运动、血循环障碍等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尿内红细胞增多。
妇女月经期尿内可混入部分血液,检查时可发现红细胞。
所以妇女月经期不宜化验尿液。
(2)白细胞:
是人体内负责保卫工作的细胞之一,可对外来的细菌进行包围和消灭。
正常人尿液中可以有少量白细胞,离心后尿沉渣中每个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肾小球肾炎时尿中白细胞可以略有增加。
大量增多则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
(3)上皮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有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
尿液中上皮细胞明显增多,提示该细胞脱落部位有病变。
①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尿中出现该细胞表示尿道粘膜表面有炎症。
少量出现则无临床意义。
②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
也可来自尿路任何部位的粘膜深层。
故尿中出现该细胞时很难判定病变部位。
若于管型内见到此种细胞、则是诊断肾小管病变的有力依据。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也可出现成片的小圆上皮细胞。
③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肾盂,有时也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
尿中出现该细胞不易判定病变部位。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