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八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知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2)领会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感受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他们或严厉,或慈祥,或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的世界,去了解他的一些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作者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作者在文中提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些主张是什么?(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叶圣陶先生主张“写话”,重视简洁,强调语言的规范和准确。
2、通过文中所写的事例,你能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相关事例,并进行分析。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全班分享。
示例: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一丝不苟,表现了他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叶圣陶先生送客,无论怎样忙,也要送到大门外,还鞠躬,表现了他待人宽厚的品质。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明确:以小见大。
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四)拓展延伸1、交流分享: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给大家讲讲他(她)的故事。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1.2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念。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2.2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叶圣陶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关爱学生的情怀。
3.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教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1.2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念。
2.教学难点:1.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1.2如何将叶圣陶先生的精神传承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成就。
1.2提问:同学们对叶圣陶先生有哪些了解?2.课文阅读与分析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2.2.1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
2.2.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
2.2.3分析课文第三段,了解叶圣陶先生关爱学生的情怀。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3.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4.课堂活动4.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故事接龙活动。
4.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
四、课后作业1.巩固作业:1.1复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1.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2.拓展作业:2.1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事迹。
2.2以“我心目中的叶圣陶先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引导学生理解叶圣陶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新人教七下)共3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新人教七下)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新人教七下)一、教学目标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爱生活、爱读书、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1.叶圣陶先生的伟大贡献。
2.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数码多媒体课件。
2. 复印教材。
3. 学生课前阅读教材。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本节课的主题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位先生的照片,了解一下他的形象。
2. 了解一个伟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并回答一些问题。
(1)叶圣陶先生是谁?(2)叶圣陶先生的生平是什么样子的?(3)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4)你认为叶圣陶先生对人类文明有什么贡献?3. 深入了解叶圣陶先生请同学们做一些深层次的阅读并回答一些问题。
(1)读一读第三段。
你认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叶圣陶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一生难以估量的,他不但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和丰盛学校,同时还创建了“益友体”的孤儿和残疾儿童福利会,请看第四段可以了解详情。
”(2)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成果有哪些?(3)阅读第五段。
请说说你的看法。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小事做好,从一点点小事开始,渐渐地成就了大事。
4. 总结性发言请学生们就本次课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1. 听学生们的总结性发言。
2. 教师查看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
3. 教师听取学生的问题和困惑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教育思想,认识到他对中国教育事业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同时,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认识到每个人所做的小事都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通过听取学生的总结性发言和查看练习的完成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
课文用几件小事,表现出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一、导入新课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资料助读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预习检测1.生字注音丁卯年(mo)譬如(pi)朦胧(ménglóng)商酌(zhuó)鞠躬(jn)颠沛流离(pèi)感慨(ki)累赘(zhuì)拖沓(tà)2.生词注解生疏: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而不熟练。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最终五篇)第一篇: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通过公开课展现了叶圣陶先生“严格律己,宽厚待人”与“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美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稻草人》的连环画图片,请同学来讲述故事。
老师提问:“大家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那么谁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经过提问得出结论:“叶圣陶”。
然后教师接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然后,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叶圣陶先生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老师接着解释“因为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并为此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是因为有他,我们现在才可以简洁易懂地交流。
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并由此导入本课:叙事性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叙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例。
2.结合具体事例品析文中所展现的先生的优秀品质(人物形象)3.学习以生活中小事来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2023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通用6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仰慕之情。
2、《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详细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悟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擅长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生疏,除了驾驭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也有了肯定的提升。
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接着领悟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
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须要深化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须要重点引导学生思索和感悟。
4、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悟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人物美妙品德的基础上驾驭写人写文的技巧。
学情分析:七年级其次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
另一方面也慢慢起先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索。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新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应当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加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索和感悟。
教学目标: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学问。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理解文章,驾驭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案内容1. 课程名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 课时:1课时3. 教学目标:a.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b. 理解叶圣陶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c. 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意识;d. 培养学生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尊重;e. 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思辨能力。
4. 教学重难点:a. 教学重点: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b.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思辨能力。
5. 教学准备:a. 多媒体设备和课件;b. 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资料;c. 学生个人笔记本或纸张。
二、教学过程1. 集体备课阶段a.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课件;b. 教师查找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资料;c. 教师整理课堂教学内容。
2. 教学引入阶段(5分钟)a. 教师播放一段叶圣陶先生的视频或展示叶圣陶先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b. 教师提问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有什么了解,学生逐个回答。
3. 正文教学阶段(30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叶圣陶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影响;c.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d.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4. 课堂练习阶段(15分钟)a. 教师布置相关问题的书面练习,供学生在课后完成;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将答案写在个人笔记本或纸张上。
5. 教学总结阶段(5分钟)a. 教师提问学生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b. 教师向学生传达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和尊重,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著作,进一步了解其思想和教育理念;2. 学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项目,调查叶圣陶先生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并进行成果展示;3. 学生可参观相关博物馆或纪念馆,深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贡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并不陌生,他们能抓住关键词句概述文章内容,也能基本把握文章中人物特点及写作手法。
同时,这一学段的孩子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应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2、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五、教学难点: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在之前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如何写批注。
2、准备《怀念圣陶先生》的学习资料。
3、收集并分析学生批注,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教学时数: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本名绍钧,却多次改名。
他12岁入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真诚为人。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叶圣陶先生,引导学生了解其成就和贡献。
2.学生分享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二、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
三、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出修改意见。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二、课文拓展1.教师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拓展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事迹。
三、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对自己的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课堂讨论、写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过程与方法:感知形象,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揣摩语言,领会本文行文平易、感情真挚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教学难点:1、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2、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教课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
二、品读题目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三、学习字词商酌zhuó譬pì如朦méng胧累赘léizhuì别biē扭拖沓tà妥帖tiē诲huì人不倦颠沛pèi流离丁卯mǎo儒rú生沦lún鞠躬jūgōng尽瘁cuì扼è要自顾不暇xiá冗rǒng长打拱gǒng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件事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夹叙夹议、行文平易、内涵丰富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学检查预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逝世()商酌()朦胧()
累赘()拖tà()鞠躬尽cuì()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沾溉:
二、人物介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三、助读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纪念他。
2.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第三段:修改文章
第四段:送客
第五段: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耳,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重视简洁。
四、固学
再读细读,结合具体事例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
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见真挚;人物刻画方面:以小见大
五、思学本节课你学到什么?收获了什么?
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
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