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新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8
《综合探索: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综合探索: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部分内容是高中政治必修4统编版教材中的综合探索章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明确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阐述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包括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接着,通过对哲学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进行回顾,强调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最后,教材提出要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四、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素养引导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感。
2.科学精神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3.法治意识素养通过分析唯物辩证法在法治建设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的辩证性,增强法治意识。
培养学生在处理法律问题时运用辩证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4.公共参与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学生在参与社会事务中运用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水平。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实际问题。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综合探究课2.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教案设计】(一)重点难点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2.怎样做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二)教学方法阅读、回忆、讨论法,对重点难点应重点讲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辩证法的原理?它们相反的观点是什么?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与它们相反的观点是孤立观点、静止观点、片面观点。
在哲学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被称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生活实践中,这两种思想方法影响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今天我们就谈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问题。
主体内容教学二、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板书)“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
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辩论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
哲学家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
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把辩证法作为支配世界的普遍法则,把它理解为绝对精神的运动,是世间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和恩格斯丰富了辩证法的科学内容,第一次给辩证法概念以科学的规定,称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作为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联系地、发展地、矛盾地看问题。
形而上学一词也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指一本书,即《物理学之后》。
在古希腊,把有关宇宙中各种具体自然现象的著作统称为《物理学》,把论述宇宙普遍规律等抽象问题的放在《物理学之后》,是一般哲学的别称。
《物理学之后》传入我国后,近代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根据此书研究的内容,恰与我国古代《周易》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的“形而上”意思相近,故译为《形而上学》,意为研究抽象问题的学问。
作为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特征为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们有哪些表现呢?1.两种对立的世界观的表现(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了这些表现也就理解了观点)第一则材料,说的是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则材料说的是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第三则材料说的是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只看到外因的作用,否认内因的决定作用,否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属于外因决定论。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
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2、能力目标
能够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区别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来观察和思考社会政治生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危害,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生活中。
2学情分析
哲学之美在于思辨。
现阶段的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中的政治课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理解哲学的思辨精神。
而且,经过开学以来的学习,学生对联系的、发展的和矛盾的观点有了一定了解。
这节课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
3重点难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简明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知识目标1、复习关于联系、发展、矛盾的基本知识2、识记第三单元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3、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4、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5、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
5、使得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6、让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复杂错综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全面的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静止观、片面的观点。
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
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3、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促进质变。
4、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简要过程第一单元“纪昌学箭”的哲学启示情景剧部分:小明努力后成绩不见提高,为了鼓励他,父亲个他讲了纪昌学箭的故事。
哲学启示: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两边的积累,同时不失时机的促成质变,才有可能争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