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十九二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41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消费与投资、出口相协调。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高考总复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编稿:周丽萍 审稿:张艳英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关注热点: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考查相关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温饱到小康 ②生活质量 ③低水平 ④艰苦奋斗 ⑤持续健康 ⑥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⑦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⑧指导思想 ⑨发展 ⑩以人为本 ⑾全面协调可持续 ⑿统筹兼顾 ⒀经济结构 ⒁环境三、考点聚焦考点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经济⑤______发展 ⑥______ ⑦______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全面小康的目标 全面 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⑧______第一要义:⑨______核心:⑩______ 基本要求:⑾______ 根本方法:⑿______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⒀______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⒁______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总体小康。
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但是,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
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高考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归纳2017年高考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归纳◆考点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知识点1: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①小康的实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②总体小康存在的问题: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B、需要巩固和提高。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完成、综合国力显着提高,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3)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考点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知识点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因①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高考主要考点(知识点):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4、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征;二、主要知识点梳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表现(①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②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例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例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 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 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 18%。
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总体小康社会★★★B、全面小康奋斗目标:(五个成为)到2020年,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请适度理解)★★★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是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相关措施)(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