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 上海家化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50
上海家化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上海家化是一家在中国境内外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但在2024年却因为内部控制不严密而引发了一起重大案件。
该案件不仅对上海家化公司造成了财务和声誉上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对整个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监管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案件发生的背景是,在2024年初,上海家化的一位员工突然辞职,并向公司高层举报称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
调查人员随即进入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并最终发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公司存在着财务造假的行为。
通过调查,发现上海家化存在以下主要财务舞弊行为:第一,产生了虚假销售收入。
调查表明,公司高层为了实现业绩目标,设置了一套虚假销售订单的体系。
这些虚假的销售订单使得公司的销售收入看起来更加有吸引力,从而欺骗了投资者。
第二,进行了虚增库存。
为了提高公司的资产规模,上海家化虚增了其库存数量。
公司高层利用内部人员编造的虚假收据和出入库记录,增加了公司的账面库存量。
第三,进行了虚假资本开支。
为了将资金流向的轨迹混淆,上海家化高层通过编造虚假的资本开支项目,将公司的资金转移到了无关的项目中。
这一系列财务舞弊行为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根据调查结果,上海家化公司因为这些舞弊行为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其股票价格也在短时间内暴跌。
此外,该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对于公司的信任度也大幅降低。
造成上海家化内部控制案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公司管理层的弱效管理。
上海家化公司在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管理层对操作的不重视和监督不严的情况。
公司高层出于业绩考核的需要,对于下属部门存在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导致了财务舞弊行为的长期存在。
第二,公司内部审计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上海家化公司的内部审计和监管机制缺乏有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独立报告给董事会,而是直接向高层汇报,容易受到高层的干扰和压力。
第三,员工激励措施不合理。
上海家化公司存在过于强调短期业绩的激励机制,致使员工不择手段地追求业绩目标。
上海家化:高层恩怨难解业绩临近大考■本刊实习记者李壮上海家化辞退原总经理王茁案已经二审落锤,但整件事情却未因此了结。
近日,王茁的代理律师更将二审代理词全文公开,其用意与王茁重返上海家化后被“没有诚意”地安排至“低薪”岗位有莫大关系。
王茁称要继续“维权”,这也让他与上海家化的关系更加势同水火。
劳动纠纷正变为私人“恩怨”王茁与上海家化的劳动合同纠纷起因于上海家化董事会辞退王茁的决定。
而在辞退王茁之前,上海家化接连曝出两个问题。
一个是2013年11月20日,上海家化收到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的《责令改正的决定》,该决定指出上海家化在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期间,没有尽到与关联方沪江日化及与其发生的关联交易进行披露的义务。
另一个是在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后,上海家化委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了公司2013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个多月后,普华永道中天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指出上海家化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关联交易管理不善的重大缺陷。
2014年5月12日,上海家化召开董事会,认为公司总经理王茁在以上两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审议并通过关于解除王茁总经理职务及提请股东大会解除王茁董事职务的议案。
第二天,上海家化辞退王茁,终止劳动关系。
上海家化在辞退理由中称,王茁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普华永道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且经媒体报道后对公司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
同年6月4日,王茁向上海市虹口区劳动仲裁委申请恢复其与上海家化的劳动关系并补偿一个月的工资。
因为王茁在上海家化前后工作了16年,以及上海家化要求解除与王茁劳动关系的理由依据不足,王茁的两项申请均获劳动仲裁委的支持。
上海家化不服此项裁决,并上诉法院要求撤销劳动冲裁委的裁决。
在一审法院维持“原判”后,上海家化再度上诉至上海二中院。
今年9月25日,上海二中院做出终审判决,支持王茁恢复其与上海家化的劳动关系,并按照上海家化平均工资水平支付王茁2014年6月1日至6月24日的工资10520.77元。
关联方来往财务舞弊及其审计风险防范对策探究——以上海家化为例摘要: 本文以中国化工龙头企业上海家化为例,探究关联方来往在财务舞弊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起首,分析了关联方来往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财务舞弊中的详尽作用。
随后,通过以上海家化为案例,详尽探讨了关联方来往在企业中的存在和问题。
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审计风险防范对策,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审计工作程序,加大对关联方来往的审计力度等。
通过本探究,期望能够增强对关联方来往财务舞弊风险的熟识,并为相关企业及审计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关联方来往、财务舞弊、审计风险、上海家化一、引言关联方来往是指企业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经济来往。
关联方来往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商业行为,对企业的运营和财务报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滥用关联方来往也成为了财务舞弊的蓄意手段之一。
审计风险防范对策是保障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以上海家化为案例探究对象,探讨关联方来往在财务舞弊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二、关联方来往的定义和作用关联方来往是指企业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经济来往。
由于关联方来往一般不受市场竞争和定价机制的制约,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容易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
关联方来往在财务舞弊中的作用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虚增或虚减关联方来往金额,控制企业利润分配和税金申报,以达到避开税收和转移利润的目标;二是通过关联方来往操纵企业财务指标,美化公司业绩,以蒙蔽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吸引资本市场的投资;三是通过关联方来往得到非法利益,滥用企业资源,损害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
三、以上海家化为例的关联方来往问题探讨上海家化作为中国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不行轻忽。
然而,由于市场监管不力和内部控制不够完善,上海家化在关联方来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起首,上海家化与其控股股东存在复杂的控制干系,关联方来往潜在风险较大。
上海家化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23年上半年利润总额为34,695.07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20,646.76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68.04%。
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
2023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34,611.38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20,430.96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69.41%。
二、成本费用分析上海家化2023年上半年成本费用总额为342,286.27万元,其中:营业成本为144,281.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42.15%;销售费用为157,971.56万元,占成本总额的46.15%;管理费用为30,299.71万元,占成本总额的8.85%;财务费用为-241.6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07%;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222.57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65%;研发费用为7,752.85万元,占成本总额的2.27%。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157,971.56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160,694.12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1.69%。
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在销售费用下降的同时营业收入也有所下降,但企业的营业利润却不降反增,企业采取了紧缩成本费用支出、提高盈利水平的经营战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注意营业收入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30,299.71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31,926.17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5.09%。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35%,与2022年上半年的8.59%相比变化不大。
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管理费用支出水平正常。
三、资产结构分析上海家化2023年上半年资产总额为1,246,752.8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642,969.22万元,主要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货币资金为主,分别占流动资产的36.63%、20.51%和17.83%。
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上海家化集团是一家中国化工企业,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化化工集团之一、在其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是其核心管理机制之一、本文将分析上海家化集团的内部控制案例,并对其进行评价。
上海家化集团在内部控制方面有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其中,风险管理是上海家化集团内部控制的核心。
上海家化集团建立了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预防、应对等环节。
例如,集团制定了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不同级别,并在各级别上设立了相应的责任人和控制措施。
上海家化集团还建立了风险控制框架,通过监控和评估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上海家化集团还注重内部审计的作用。
集团内部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负责对集团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业务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上海家化集团还实施了金融管理制度,包括资金运作、财务报表编制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制度和措施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上海家化集团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激励。
集团设立了员工培训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上海家化集团还实行了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考核和激励的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上海家化集团在内部控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以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安全有效。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体现了集团对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根据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本文无法对该公司的具体内控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因此,对其内控的评价相对较为概括,不能详细说明具体的案例和分析。
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关系研究——基于华锐风电和上海家化的案例分析【摘要】2011 年以来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的数量逐年递增,与此同时,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报告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
本文选取了2013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均为非标准意见的代表企业华锐风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代表企业上海家化进行案例分析。
对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审计意见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一、引言2007 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公开发布了第5 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规定了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以及内部控制的方法,准则还表示要尽量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之前找出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2008 年,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等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要求在深市和沪市上市的公司应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公开披露企业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进行审计业务时,需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活动。
2014 年,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 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构成要素,需要披露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
被出具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数量自2011 年以来逐年递减,且所占百分比也在逐年降低,然而被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的上市公司数量自2011 年以来却逐年增加,且所占百分比也逐年增加。
本文选取了2013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均为非标准意见的代表企业华锐风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代表企业上海家化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究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鲜有会计师事务所对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十分有效。
本文将以最近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一、案例介绍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家化)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是国内日化行业中少有的能够与国外企业开展全方位竞争的本土企业,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能力和品牌管理能力,创造了“六神”、“佰草集”、“美加净”、“清妃”、“高夫”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
2001年,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4年3月13日,上海家化2013年度财务报告披露。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44.69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4%,其中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9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0.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亿元,同比增长28.76%。
一同披露的,还有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给出的一份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同时,公司自身出具了内部控制无效的自我评价报告。
从会计师披露的报告来看,这三项重大缺陷分别表现在关联交易、财务报告、人员培训领域方面。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分析企业设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普华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理由包括:一是上海家化存在关联交易管理中缺少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机制,也未明确关联方清单维护的频率;二是公司没有及时识别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三是部分子公司未能在2013年年度内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影响其交易完整性、准确性和截止性。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内部控制是完成企业控制目标的进程,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连同全部职工配合施行。
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的风险作出反应,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经营业绩。
一直以来,国内外企业没有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内部控制的改善与加强上,直到美国“安然”和“世通”财务丑闻的披露引发了全球对内部控制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持续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为构建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有效的组织和机制保障。
虽然如此,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执行与监管规范,导致我国企业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使内部控制实际操作情况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
由此,出现了中航油投资金融衍生品失败、三鹿奶粉造假等一系列恶性事件,这些事件的爆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虽然这些企业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尽一致,但是内部控制的缺失是它们致命的弱点。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内部控制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部控制机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才能实现企业长久、健康的发展。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过于形式化,审计部门出具的报告也一直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导致内部控制审计的信号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直到2011年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山东新华制药的内部控制审计出具否定意见,使其成为国内第一家内控被否的上市公司,才引起了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然而,2013年仍然有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上市公司的内控被否,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上海家化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其内部控制体系出现的问题及存在缺陷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措施,实现上海家化长久、健康的发展。
同时,为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内部控制的国外研究内部控制在国外的成长主要是概念的提出、内部控制结构与整体框架三个时期。
第一次对内部控制作出定义的是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
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企业自身加强管理,而且政府也履行了监管职责,使内部控制得到快速的发展。
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案例研究——基于上海家化的分析【摘要】上海家化被普华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会计审计界引起诸多争议。
本文梳理了相关背景,并对导致内控审计否定意见的内控缺陷进行了分析解读,以期为全面认识该案例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海家化内控审计否定意见2014 年3 月12 日,上海家化(600315.SH)交出了原董事长葛文耀离任后的首份年报,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2013 年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自身也出具了内部控制无效的自我评价报告。
年报显示,上海家化2013 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8.76%,是近3 年来增长速度最慢的一年。
上海家化发布内控被否公告当日,其股价反而大涨6.58% ;而上海家化前董事长宣布辞职当日,其股价以跌停回应;上海家化宣布解聘其总经理之日,股价下跌2.25%,次日续跌4.83%。
对上海家化内控及其审计问题,市场走势反复,众说纷纭。
一、上海家化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的相关背景上海家化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是国内日化行业中少有的能与跨国公司开展全方位竞争的本土企业。
1898 年,上海家化的前身——香港广生行创立。
1999 年1 月,作为上海工业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重大举措,上海家化联合公司吸收合并上海日用化学(集团)公司,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1 年,上海家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1 年,上海家化国企改制,引入新的大股东平安信托。
(一)新控股东的指控2011 年9 月,上海国资委挂牌出让所持有的上海家化集团100% 国有股权。
2011 年11 月,在上海家化原董事长葛文耀的支持下,平安旗下的平浦投资以51.09 亿元夺得上海国资委出让的家化集团100% 股权。
2013 年5 月,上海家化集团召开临时董事会议,决议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葛文耀炮轰上海家化集团新进大股东平安信托“搞政治”。
上海家化:内控问题是否小题大做、借题发挥?(2014-05-27 08:18:28)转载▼《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2014年第38期/thread-4971589-1-1.html2014年5月13日晚间上海家化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5月12日解除了总经理王茁的职务、并提请股东大会解除其董事职务。
公告表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永道中天”)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公司形象及名誉出现重大损害。
公司总经理作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事宜的主要责任人,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决定解除王茁的职务。
王茁抗辩王茁本人在董事会上对此投了反对票,随后王茁对于其投反对票的理由做出说明,认为上海家化解除其职务缺乏正当理由。
王茁的主要观点是:公司审计师普华永道中天出具的内控否定意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备受争议,尚需监管机构给出公正结论;公司内控制度的制定是公司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即便审计意见是公正的,内控被否也应该是董事会、全体董事、管理层全体人员以及各部门的共同责任,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应承担主要责任,而不应让总经理一个人来承担所有的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指出的公司内控缺陷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王茁自2012年12月18日才开始担任总经理,不是在王茁任总经理任期内发生的。
因此,王茁认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本人无论是作为董事,还是总经理,都并非主要责任人。
”笔者查阅了上海家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相关报告所揭示的上海家化内控问题都是王茁任职总经理之前发生的,且上海家化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也明确表示:“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
”由此看来,上海家化董事会以内控审计被出具否定意见为由解除王茁的总经理职务,其理由确实有过于牵强之嫌。
早在上海家化3月13日发布公告称其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就曾引发争议,其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或沦为公司政治斗争的工具。
内部控制审计与投资者保护研究--基于上海家化的案例分析肖迪凡;黄莲琴【摘要】内部控制审计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审计能提高投资者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反之,则会对投资者的决策起误导作用,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
本文从上海家化被出具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的案例入手,分析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期刊名称】《商业会计》【年(卷),期】2014(000)013【总页数】4页(P66-68,69)【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上海家化;投资者保护【作者】肖迪凡;黄莲琴【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16;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16【正文语种】中文2014年3月13日,上海家化公布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这是2014年我国公布的第一份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也是继新华制药、北大荒、天津磁卡、贵糖股份、海联讯之后我国出现的第6份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
上海家化为何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对投资者利益有何影响?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投资者保护简述(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1.内部控制审计是保证内控审计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仍处于初步建立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且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的强制披露只针对主板上市公司,众多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及广大非上市企业当前仍处于自愿披露阶段。
这使得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些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披露的内控审计报告流于形式,对内控缺陷避重就轻、避而不谈,甚至会拉拢事务所帮其遮掩。
只有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使之走向规范化,才能保证内控审计质量,避免当前存在的种种内控审计乱象。
2.内部控制审计是揭示内部控制缺陷、提高公司质量的要求。
上海家化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意见的思考与启示作者:王若诗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21期摘要:《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规定,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应在披露2013年公司年报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本文试通过对中国化妆品龙头企业——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的分析,对我国内部控制披露的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启示2014年3月13日,上海家化公布了2013年年报。
普华永道中天事务所在审计了上海家化2013年的财务报表以后,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但是对内部控制审计却出具了否定意见。
这也是2014年公布的第一份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拥有百年历史,是国内日化行业中少有的能与跨国公司开展全方位竞争的本土企业,拥有国际水准的研发和品牌管理能力。
拥有“六神”、“佰草集”、“美加净”、“启初”、“清妃”、“高夫”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
上海家化原本是上海市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2011年,上海市国资委出让其持有的家化集团100%股权,平安信托因此购得家化集团100%股权。
家化集团持有上海家化(600315,SH)27.5%股份,平安信托由此间接成为了控股股东。
上海家化与金融资本大鳄中国平安的这次“联姻”被业界誉为国资国企转制的典范。
同时,也意味着上海家化的公司治理变得复杂。
然而,在出具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的当天和以后期间,上海家化股价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对于这样的“典范”,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是否合理?又有哪些因素导致了内部控制否定意见的产生?对今后内部控制审计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出具否定意见的条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三十条规定,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的条件是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除非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
上海家化2018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一、资产结构分析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上海家化2018年资产总额为1,016,007.2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477,744.54万元,主要分布在其他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环节,分别占企业流动资产合计的34.59%、23.14%和21.57%。
非流动资产为538,262.69万元,主要分布在商誉和固定资产,分别占企业非流动资产的36.01%、22.09%。
资产构成表项目名称2018年2017年2016年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总资产1,016,007.23100.00 960,395.91 100.00 763,244.74 100.00流动资产477,744.54 47.02 436,999.1 45.50 541,313.09 70.92 长期投资98,365.8 9.68 75,565.55 7.87 64,773.89 8.49 固定资产118,892.5 11.70 29,706.29 3.09 20,652.79 2.71 其他321,004.39 31.59 418,124.97 43.54 136,504.98 17.88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23.16%,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
但应当关注货币性资产的投向。
企业流动资产中被别人占用的、应当收回的资产数额较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22.29%,应当加强应收款项管理,关注应收款项的质量。
流动资产构成表项目名称2018年2017年2016年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流动资产477,744.54 100.00 436,999.1 100.00 541,313.09 100.00 存货87,482.42 18.31 75,041.58 17.17 59,369.73 10.97 应收账款103,030.53 21.57 92,685.92 21.21 62,546.6 11.55 其他应收款3,477.25 0.73 6,357.67 1.45 10,160.24 1.88 交易性金融资产0 0.00 0 0.00 0 0.00 应收票据114.67 0.02 997.35 0.23 3,060.35 0.57 货币资金110,548.98 23.14 133,095.58 30.46 233,045 43.05 其他173,090.69 36.23 128,821 29.48 173,131.17 31.983.资产的增减变化2018年总资产为1,016,007.23万元,与2017年的960,395.91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5.79%。
公司治理令行禁止,内部控制恪勤不怠——东芝财务丑闻的启示何新宇【摘要】曾经煊赫一时的百年名企—日本东芝公司因财务丑闻而深陷危机.回顾东芝财务丑闻的全过程,本文总结东芝出现财务丑闻的主要原因有:家族式的经营理念、内外部审计失效、会计手段的操纵等,然后从公司治理角度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企业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管理信息化》【年(卷),期】2017(020)002【总页数】2页(P4-5)【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东芝;财务;丑闻【作者】何新宇【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 CORPORATION)不仅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更是享誉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
公司官网显示,截至2016年3月,公司注册资本金4 399亿日元,员工人数187 809人。
然而,这样一家以管理严谨、规范而闻名的日本百年名企,近年来频发的财务造假事件让人大跌眼镜。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市场对自动化应用和半导体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这也接连导致索尼、松下、夏普等世界级电子巨头的巨亏。
当然,东芝也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面对经营业绩的急剧下滑,日元汇率居高不下,企业核电业务阻力重重,在进行新业务的开拓和保持原有竞争优势的两难抉择中,企业的销售额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也正因如此,时任社长的西田厚聪铤而走险,选择将预测亏损由184亿日元虚构为5亿日元。
也是从那时起,东芝为后续虚构利润陷入财务丑闻埋下了祸根。
2015年初,公司股价连续跌幅超过10%引起监管者注意,随后公司内部监察员Seiya Shimaoka调查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与先前财务预测大相径庭,年度盈利减少几百亿日元,报告无果后提请了第三方调查。
第三方调查公告显示,2008-2014年,公司累计虚报税前利润1 518亿日元,其中,ETC等交通自动收费设施部门增收477亿日元,电视及电脑部门增收680亿日元,半导体方面部门增收360亿日元。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普华永道中天特审字(2014)第0510号(第一页,共三页)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贵公司”)2013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贵公司董事会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四、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重大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续)普华永道中天特审字(2014)第0510号(第二页,共三页)四、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续)贵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如下重大缺陷:1.关联交易管理中缺少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机制,也未明确关联方清单维护的频率;无法保证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被及时识别,并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事宜,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与之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失效。
贵公司在2013年12月对上述存在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进行了整改,但整改后的控制尚未运行足够长的时间。
2.部分子公司尚未建立在会计期末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
上述重大缺陷影响财务报表中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的交易完整性,准确性和截止性,与之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