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液毒素。
在进行血透治疗时,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挑战和风险。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不安全因素:1. 感染风险:在血透过程中,患者存在着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血管通路置入和接触透析器的过程中。
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流程不当会增加感染发生的几率。
2. 血液透析器故障:血液透析器是血透治疗的重要设备,如果血透器发生故障,比如渗透,漏血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3. 静脉通路问题:在进行血液透析时,由于静脉通路的不畅通或者存在堵塞等问题,可能导致血液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受阻。
4. 过滤不足:血透过程中,如果透析液的过滤不足,患者体内的废物清除不彻底,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5. 血压控制不当:在血透过程中,患者血压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低血压,甚至是休克等危险情况。
二、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血管通路置入前和接触透析器时,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2. 定期检查血液透析器:护士需要定期检查血液透析器的性能和状态,确保它的正常运作,预防器械故障的发生。
3. 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的静脉通路,确保它的顺畅和通畅,及时解决通路问题,保证血透过程的进行。
4. 严格执行透析液净化:护士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透析液的净化过程,确保透析液的质量和过滤效果。
5. 注意血压监测和调节: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随时监测和调节,避免血压过低或过高,确保血液循环的稳定。
在血透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给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确保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得到安全而有效的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作者:黎元勤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综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心里问题、营养失衡、血管通路、贫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
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管通路的护理、贫血护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及基础护理。
使透析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终末期肾脏疾病是不可逆转的慢性渐进性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
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长。
然而,由于治疗方法和病情的特殊性,使患者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反应,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透析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MHD患者,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更应充分重视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帮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漫长的治疗过程与透析的危险性等问题时刻困扰着透析病人,护理人员如何在透析护理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获得更好的疗效,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课题[1]。
综述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并及其家庭护理。
1 影响因素1.1 患者的心理问题由于受疾病本身、透析并发症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到,血液透析患者,无论意志多么坚强,一旦患病后心理平衡会打破[2] ,再加上治疗时插管或深部静脉穿刺存有的恐惧心理,治疗方式的转变,医院陌生的环境,新的角色转换,昂贵的透析费用都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严重的甚至拒绝治疗。
这些问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引发透析并发症,从而增加治疗风险。
一旦开始透析,一生都不能中断,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易产生绝望和不安心理。
而多数透析病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紧张、沮丧等,不仅影响治疗,还会降低病人的免疫力[3]。
1.2营养失衡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生存年限、并发症的发生[4]。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特点及危险因素彭钰吴禹池周敏林启展(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特征,并探讨老年MHD 患者左心室肥厚(LVH )的危险因素。
方法100例MHD 患者分为老年组(46例)和中青年组(54例),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老年MHD 患者心脏结构特点及其与透析龄、超滤量、血压、血肌酐(Scr )、血钙(Ca )、血磷(P )、血清白蛋白(ALB )、血红蛋白(Hgb )、血清胆固醇(Tch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 )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老年MHD 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有80.4%出现LVH ,其中向心性肥厚占71.7%,离心性肥厚占8.4%;15.2%已出现向心性重构,只有4.3%结构完全正常。
10.9%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②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比,LVH 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P <0.05)。
两组相比超滤量、DBP 、Hgb 、ALB 、iPTH 水平存在差异(P <0.05)。
③老年MHD 有无LVH 组之间,SBP 、Hgb 、ALB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年龄、透析龄、超滤量、Kt /V 、TG 、Tch 和iPTH 无显著性差异。
④Hgb 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 )呈负相关(r =-0.168,P =0.048),而血压、年龄、ALB 、血脂与LVMI 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MHD 老年患者LVH 的发生率较高,以向心性肥厚为主,并有较高左室舒张功能下降,LVH 与贫血关系明显密切,可能与高血压、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3-2708-30;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3.013第一作者:彭钰(1978-),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治疗的研究。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
丁燕平(综述);石宏斌(审校)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新医学》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有120万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在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MHD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长期生存率仍较低,该文对影响MHD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
【总页数】5页(P286-290)
【作者】丁燕平(综述);石宏斌(审校)
【作者单位】530021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530021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5
【相关文献】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相关因素分析 [J], 吴志平;鲍晓辉
2.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年生存率的影响 [J], 刘俊平;武燕;张丽萍
3.高通量和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影响的Meta分析 [J], 杜梨果;徐小;胡玉刚;李晓宁
4.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 [J], 宋依奎;张萍;黄岭娥;余新跃;林洪秀
5.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 [J], 朱华;杨爱华;陈彩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危险因素研究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采用肾脏终末期疾病透析患者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对危险因素及生存质量加以探讨。
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的肾病影响、肾病负担、工作状况、认知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的等各个维度的得分明显比常模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再次健康状态是衡量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生存质量是评价患者健康状态以及医疗护理工作的指标。
现代透析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的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以及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长期透析的患者来说,不仅疾病本身影响了生存质量,而且长期透析的过程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长期透析的过程中,患者的会出现各项生理不适,还会出现体能下降以及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另外,日常生活发生改变以及自己承担的经济负担等。
所以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多加交流,了解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以及患者的性格心理情况,然后耐心的对其进行说明和安慰,尽量缓解患者的忧虑不安的心情。
鼓励患者树立起自强自信的心态,努力恢复信心参加必要的社交活动,在自身病情稳定之后就可以重行回到工作岗位[6]。
尽量减轻家庭负担,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
4 讨论目前在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比较差的,其主要的影响原因还是比较多的。
近年来有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研究已经逐渐增加,但是其研究主要还是比较集中于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上,对于如何提高血液透析质量的研究还是不够多。
现如今血液透析的生活质量仍然得不到很大的改善,很多患者或多或少存在着健康问题,透析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比较低[7]。
其主要表现为心理状况比较差,出现忧虑、总体情绪不够稳定等心理上的障碍[8]。
心理状况的好坏以及性格特征与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医生应当重视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关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使患者得到家庭方面的支持,提高和保障治疗质量,尽可能的减少由于长期透析,对患者心理造成障碍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感染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透析患者通过血液透析存活时间虽有延长,但获得性感染尤其是血液性感染发生率很高,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血液透析的感染管理不可忽视。
一、血液透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自身的因素原发基础疾病病程长,机体营养不良,消瘦、体力不佳、贫血,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反复穿刺血管,频繁的血液暴露;低蛋白血症,透析不充分的患者若发生低蛋白血症,则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大、进食差、营养摄入不等情况,加大感染概率。
2 .导管留置时间感染概率与导管留置时间有明显的关系,置管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大。
3 .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执行操作时不规范(如封管方法、无菌操作)会增加感染概率,置管次数增多(尤其是股静脉置管),医院感染监测不到位、监督不力等会增加感染概率。
4 .环境及透析因素各功能室混用或交叉,三区划分不清,诊疗面积不足(透析单元、床间距)等都会造成交叉感染。
透析用水污染透析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透析机面板、透析器复用不规范、透析机及透析器消毒液不合格、透析机及管路消毒不严格、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等,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患者住院安全的重要问题,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提高患者住院安全的必要前提。
5 .其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导管相关感染史、中心静脉病变、透析导管材料有问题以及伴有导管功能不良或栓塞的情况。
危险因素二、预防措施1 .医护人员在进行置管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
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可采用腹膜透析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半永久置管的应用。
对于紧急实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可以在进行临时置管的同时进行动静脉内瘦吻合术,以便缩短临时置管留置时间,降低发生感染风险。
2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 .在置管期间,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置管状况和感染风险,密切观察穿刺点情况。
4 .保持病房内温度适宜,定期检测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以便掌握患者的凝血状态。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危险因素、诊断标准、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净化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有20%~30% 的血透人群出现过血透低血压,老年和糖尿病所致患者尤其易发,血透中低血压可致心、脑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影响透析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危险因素①无法避免的危险因素:年龄、透析、性别。
②合并症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病变。
③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高磷血症、透析前已存在的低血压或高血压、严重贫血、透析中进食、使用降压药物及硝酸酯类药物等。
诊断标准血透中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即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下降 10 mmHg 以上,并伴有低血压症状,避免仅按照透析中最低收缩压的绝对值来判定。
血透中低血压的相关症状有:困倦、头痛、嗜睡、烦躁、叹息、胸背疼痛、呼吸困难、肌肉痉挛、恶心呕吐、腹痛等,血透中频繁发生低血压与残余肾功能快速丢失相关。
预防措施①慎用降压药物、限制钠摄入建议透析当日不服用或减量服用降压药物,建议对透析中低血压易发人群透析前慎用降压药物,同时透析间期控制钠摄入,推荐每日盐摄入量 <3g。
②尝试使用药物预防左卡尼汀可改善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建议可用于预防透析中低血压,常见用法是对好发透析中低血压者,每次透析后或透析中使用左卡尼汀 10—20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 5—10 mL 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过敏等,有癫痫病史者可加重癫痫。
米多君是前体药物,其代谢产物是α1 受体激动剂,可使动静脉收缩而增加血管阻力进而使血压升高。
米多君可用在频繁出现血透中低血压现象者,2.5~5 mg 口服,每日 3 次,透析前一次可以增加到 7.5 mg。
米多君药效持续时间约为 4 h,无激动心脏β1 受体的作用,对心脏的影响不大;不通过血脑屏障,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临床研究·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唐亚1张文君1李静晶1王晓玲1王俭勤1【摘要】目的评估老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的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血液透析中心年龄≥60岁启动HD的资料完整的患者共76例,进行治疗前后资料的收集。
结果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血液透析中心老年ESRD患者启动HD时共病患病率达50%,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均值(5.71±3.23)ml/(min·1.73m2),专科干预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钙(serum calcium,Ca)、血磷(serum phosphate,P)、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的控制率均提高(χ2分别为6.930、8.528、7.617、14.729,P值分别为0.014、0.006、0.009、<0.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高水平组患者的比例减少(χ2=6.233,P=0.019)。
Hb、Ca、P、ALB、iPTH控制组及非控制组组间比较时,启动透析时eGFR水平(Z值分别为-1.841、-1.128、-0.153、-1.629、-0.402,P值分别为0.066、0.259、0.878、0.103、0.687)、性别(χ2值分别为1.690、0.472、0.471、0.091、0.169,P值分别为0.194、0.492、0.493、0.763、0.681)、病程(t/Z值分别为-0.944、-1.868、1.036、-0.223、-1.047,P值分别为0.345、0.062、0.306、0.823、0.295)血管通路(χ2值分别为0.056、0.153、0.091、2.487、0.329,P值分别为0.812、0.696、0.763、0.115、0.566)、透析龄(Z值分别为-0.040、-1.798、-0.456、-0.008、-0.914,P值分别为0.966、0.072、0.648、0.994、0.361)、透析模式(χ2分别为1.749、0.220、0.248、1.513、0.003,P值分别为0.186、0.639、0.619、0.219、0.958)均无统计学差异。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透析充足性、透析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同时改善透析充足性和并发症管理水平,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由于研究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更好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透析充足性、透析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提高生存质量、研究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对于一些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透析可以帮助他们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虽然透析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透析过程本身也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透析治疗。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了解透析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治疗,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对透析充足性、透析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从而更好地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了解其生存质量的现状和特点;2.分析透析充足性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透析充足性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3.探讨透析并发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了解透析并发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及原因;4.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揭示心理社会因素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联系;5.分析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探讨患者生存质量的综合影响因素。
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冬梅刘新瑞回学军刘庆鑫许钟镐罗萍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生存率;危险因素
许多危险因素制约着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长期生存。
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进而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5年生存率为41.6%,根据长期生存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存活组52例(长期生存时间>5年),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67.8岁;死亡组73例(长期生存时间<5年),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66~81岁,平均年龄7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尿素氮 (BUN)、肌酐(SCr)、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糖(Glu)、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治疗前的水平,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透析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Fresnius 4008B 透析机,透析液主要为碳酸氢盐透析液,F6透析器透析液流量 500 ml/ min,血流量180~250 ml/ 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
透析方式相同,即维持性血液透析、间断
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血液透析滤过采用Fresnius 4008H透析机,F60 型Fresenius 聚砜膜血滤器,每月滤过 1~2次,每次4 h。
ESDN 患者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其他治疗方案两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后的BUN、SCr、Ca、P、Hb、ALB、Glu、Ch、TG的变化,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根据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 SGA ,询
问病史,检查皮下脂肪厚度、肌肉的萎缩、水肿、腹水等判定患者的营养状况:良、中、差。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透析后生化指标变化见表1。
存活组患者透析后的BUN、Ca、Hb、ALB的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而存活组患者透析后的SCr、P、Glu、Ch、TG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
由此可见,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血脂、GW及Ca、P的水平。
表1 两组患者透析后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2.2 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比较存活组52例患者中营养状态良14例(26.92%),中28例(5
3.85%),差10例(19.23%);死亡组73例患者中营养状态良15例(20.55%),中30例(41.10%),差28例(38.36%)。
死亡组的AL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均不理想,但组间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此可见,营养因素也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2.3 两组患者原发病的比较存活组52例患者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7例(1
3.46%),高血压肾病6例(11.54%),其他病因39例(75%)。
而死亡组73例患者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23例(31.51%),高血压肾病15例(20.55%),其他病因35例(47.94%)。
死亡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
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是制约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存活组52例患者中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48.08%,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1.15%,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7.31%,感染的发生率为9.62%,贫血的发生率为44.23%;死亡组73例患者中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67.12%,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9.32%,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8.76%,感染的发生率为17.81%,贫血的发生率为76.7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此可见,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也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1〕。
但是由于许多危险因素的存在,血液透析的治疗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老年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仍然受到较大的影响。
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透析技术和患者因素两方面〔2〕。
透析的时机和充分性是影响老年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早期透析治疗有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总清除率〔3〕。
而充分透析能够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有害物质及潴留水分,减轻毒素对各组织器官的损害,改善临床症状。
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又一危险因素,由于毒素的刺激造成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食欲减退,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且由于长期接受透析治疗,营养物质丢失,造成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率。
在我国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4〕。
本组资料中,糖尿病肾病是首位病因,其次是高血压肾病,死亡组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存活组。
说明原发病也是制约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而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心力衰竭、低血压、高血压、贫血、感染等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重视老年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5〕。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透析、加强营养、预防并发症,重视原发病才是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红浪,刘志红.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生存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8;17(5):4017.
2 刘惠芳,李国勤.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J〕.社区医学杂志,2008;6(9):8
3 4.
3 沈清,甘华.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2):140 1.
4 陈江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所面临的挑战〔J〕.中国肾脏病杂志,2006;22(3):133 4.
5 谢红浪,季大玺.1 2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2):1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