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与国际力量博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南海问题浅谈摘要: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
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
南海问题争端不断,南海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逐渐向多元化,国际化演变,特别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介入使南海这一地区的矛盾再度升级,各方关系持续紧张。
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问题,海洋政治社会中的大国博弈等等。
关键词:南海问题、海权、现状、成因、中国对策、海洋政治。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背景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自古以来南海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二战期间,日本在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侵占了我国大部分领土,其中包括南沙群岛。
但是二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海域蕴藏着数量可观的“可燃冰”。
在丰富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的诱使下,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企图以武力强占南海地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六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者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其侵占意图更加明显,军事活动也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这就触及了中国政府的底线,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及问题(一)南海诸岛的目前状况目前,除了东沙群岛基本不存在争议外,其他三大群岛周边的有关国家与中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
在这其中,西沙群岛为中国所完全控制,但越南对西沙也提出了主权要求;中国和菲律宾主要围绕着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存在着争议;南沙群岛问题最为复杂,几乎涉及争端的东南亚国家都对其提出了各自的主权要求,呈现出一派错综复杂的乱象。
南海争议对地区稳定的影响
南海争议对地区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紧张局势:南海争议导致了南海地区的安全紧张局势。
争议引发了军事化的行为,包括军事演习、设立防空识别区和加强边防力量等。
这些行为增加了误判和冲突发生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氛围。
2. 经济合作受阻:南海是一个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渔业资源区域,拥有丰富的海上能源资源。
然而,南海争议对地区经济合作造成了阻碍。
争议引发了贸易限制、资源争夺和投资不确定性,影响了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3. 外交关系复杂化:南海争议涉及多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争议,引发了相关国家之间的外交紧张。
争议的复杂性使得南海周边国家在处理与中国以及其他争议当事国的关系时面临诸多复杂的政治、外交和安全考量。
4. 区域合作受影响:南海争议对区域合作机制产生了负面影响。
争议使得地区合作机制(如东盟等)在推动南海问题上出现分歧,导致区域合作难以达成共识和推进。
5. 影响国际关系:南海争议牵涉到多个国家的利益,也成为了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区内外的大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介入,进一步复杂化了南海争议的解决进程,对地区稳定产生了不确定性。
为了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重要的是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寻求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和达成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同时,所有当事方都应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和冲突的行动。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导读:南海问题涉及国家多,关切的国家利益复杂,近年来有持续升温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越南、菲律宾将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举措,加剧了南海的不稳定性。
面对复杂的南海问题,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需要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是要坚持南海群岛及其海域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二是坚持和平解决的战略方针;三是强调南海问题不应国际化,区域外势力的介入无益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一、新时期南海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南海争端问题个人信息:摘要:目前,就我国海洋政治形势而言,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复杂的历史变迁、激烈的资源争夺、海上航路的维护、长期无法落实实权等原因造成南海问题不断升级。
为了抑制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发展趋势,笔者提出几点意见,希望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尽快圆满解决南海争端问题。
关键词:南海国际越南近年来,作为世界上具有战略、经济地位的南海成为周边各国和某些大国争抢的对象,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和趋向国际化。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
能否快速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已成为中国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南海问题的产生南海问题主要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争议。
南沙群岛的归属是南海问题的核心。
1、复杂的历史变迁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南沙群岛。
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委派员接管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然而,日本当时公开表示的是放弃南沙群岛“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但却没有明确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后南越在国际会议上声明其对西沙南沙群岛的“权利”。
此后,使得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2、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越菲马等国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马来西亚则在南海大肆开采石油,鼓吹东南亚国家联合起来成立南沙集团,增加与中国的谈判筹码。
另外,区域外大国如美国、日本以保护航路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怂恿越菲马等国不断挑战中国战略底线。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导致南海问题矛盾重重《公约》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据此,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取“先占岛后圈海”策略和“先圈海后占岛”策略,同时,都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形势与政策——论南海争端问题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是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诸岛的归属以及海域的划分形成了冲突与争端,即所谓的“南海问题”。
一、南海战略地位南海,幅员辽阔,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其间更是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岛、礁、滩、沙等。
地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南海不仅拥有着异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深海动植物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相比较于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加不容小视。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
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二、南海的历史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
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三、南海的现状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四、南海问题的实质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国家的利益,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
南海争端及对策一、南海现状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越南占了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占了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了5个,占据得最肥。
还有印尼和文莱分别占了2个和1个。
中国实际控制9个,大陆8个,台湾1个。
现在看来此地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版图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最近,中国南海争端又起,风云突变。
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划入自家版图;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先是抗议我旅行团前往西沙群岛,又任命了西沙群岛主席。
美国调查船被围堵事件一波未平,驱逐舰“钟云”号赶来护航一波又起,短短一个月内,中国海疆频频告急,围绕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明争暗斗,让这一海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诡异。
二、南沙群岛缘何惹得各国垂涎世界上战争的原因千奇百怪,但根本原因不外乎两个:利益角逐和资源抢夺。
经济价值,南沙海域是聚宝盆。
从地图上看,这些岛都很小,很多小岛小到只有在退潮时才能露出海平面,黄岩岛也是小到搭一个平台都很困难的程度。
但根据国际法,有了这个小岛,就可以控制12海里的领海,再占据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里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更重要的,石油储量约为350亿吨,号称第二个波斯湾。
随着陆地能源的枯竭,未来能源靠海上,海上能源靠深水,对于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未来的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为中国的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其次,南沙海域是黄金通道。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再次,战略价值。
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我国能控制南沙海域,我军防御纵深将增大上千千米。
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越南、菲律宾在南海频频找事儿,挑起争端,最近越南又大搞军演,无视中国领土主权。
越南等早与美英等国家企业公司合作在此开采资源,中国政府在处理此问题上,应该是有一个底线的,软硬兼施,彰显大国风范。
学生对此热点问题比较关注,大部分同学的意见是南海摩擦不可避免,不能一忍再忍,但能不打就不打。
1、可以采取经济制裁,要做到让他们认可中国老大哥的协作和帮助。
其实他们都是看到中国不愿意打。
小国的背后肯定有大国在支持,如果引起争端和战争,就会把美俄引到南亚的争端之中,从而引发危及全球,更是危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
现在的国际环境与79年已经完全不同,而且中国一旦和越南打起来了,面对的将不止一个越南,而是所有和中国在南海有领海争议的国家,还有日本,印度以及美国在不同程度上的介入,可以肯定的说,这次美国绝对会站在越南,菲利宾一边,中国将在外交上变得极其孤立和被动。
虽然在军事上中国打败越南不成问题,但军事行动是为政治服务的,而在目前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这个军事行动无论结果如何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政治后果,和非常有限的政治利益2、东盟一体化因素。
自东盟一体化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的一个鼻孔出气的态势,导致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面对的力量从一个个小国变成了一个集团。
这在政治上造成不利于中国的态势。
虽然说美国南海政策是在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为代表的地区外大国在南海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更为南海争端添加了不安定因素。
3、在目前形势下,中国应该把重点放在巩固已经控制的岛上,采取守势,并尽可能在实际控制区开展国内旅游线路和度假区,让南海不再遥远,并让国内普通民众对这个地方的认识更深,更强,而不是只强调石油资源这些普通人没法联系到的东西。
另外,平民一旦介入,将进一步阻止其他国家试图控制这些中国已经实际控制了的岛屿的野心,任何试图抢占这些岛屿的企图,面临的将不再是军事的抵抗,同样还有平民伤亡的问题,这在争取国际舆论同情上极其重要。
讲讲南海争端的起始和目前南沙群岛的控制现状(一)南海争端的起始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基本未受到严重挑战。
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
一位美国科学家对东海和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惊叹不已,惊呼这一海域为“第二个海湾”。
此后,东海、南海的不少周边国家都陆续提出主权要求,尤其是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开始出兵抢占南沙群岛的岛屿。
至1973年8月底,南越占领了中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的6个岛屿。
1974年1月,我军以武力回击,使南越老实了一阵子。
20世纪80年代,南海的丰富资源被更多的国家觊觎,一些岛礁逐步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侵占。
这种“渐进式”的过程,大体上是以舆论造势、外交试探再到驱逐中国渔船、实际控制周边海域的方式进行的。
截至2009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抢占岛礁扩大“主权”范围的政策,转为以军事控制、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并重的方式强化对南沙群岛的“有效占领”,以逐步实现“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地纵深化”,企图谋求对南沙群岛“主权”的合法化。
就这样,所谓的“南海争端”就产生了。
(二)南沙群岛的控制现状南沙群岛虽然是我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但实际上处于我们实际控制下的并不多。
1、中国控制8个岛礁中国控制8个岛礁,其中南沙诸岛中的最大岛太平岛由台湾派军驻守…2、越南占领29个岛礁越南占领29个岛礁,已形成230海里的岛链,驻扎了一个营600人的军队,并在南威岛设立指挥部…越南,它的国土面积呈S形,北边是北部湾,和我们的广西、海南、广东大约这三省是交界的,再往南一直延伸到南海。
越南武器装备主要有两样,一个是从俄罗斯那里买的苏-30,它的作战半径很大,直接飞到三亚一点问题没有,苏-30飞机巡逻到中国的海南岛,以至整个海南都没有问题,另外一个是基洛级潜艇,可以到黄海、东海,而且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
整个南海,越南是仅次于中国的一支力量。
南海争端与国际力量博弈海洋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边界、国防和海洋权益。
近代,清王朝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了所有中国人忽略海防将导致怎样的结果。
直到今天,东海钓鱼岛、南海争端、台海问题,仍在折磨着每一个中国人。
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弱势显而易见,没有成熟的航母并不是最大缺憾,领土不完整才是中国最大的痛。
放眼南眺,祖先留下的蓝色海洋现在还好吗?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有争议的有150万,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丢失的海洋国土面积相当于上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
一半海疆被明抢,中国什么时候变成了唐僧肉?这其中,情况最严峻的要属南海诸岛。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我国自汉朝开始,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于海南设珠崖(今海南三亚市)及儋耳(今海南儋州市)两郡,此后历代都诉诸了对南海的主权。
汉、南北朝时将这一海域称为涨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渐改称为南海。
直至20世纪中期,我国历代政府一再明确宣布对南海所拥有的主权,并未引起他国争议。
目前具有不同看法的国家在上世纪中期或之前出版的地图中,事实上有一些与我国的诉求表示一致。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
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我国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
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越南占了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占了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了5个,占据得最肥。
还有印尼和文莱分别占了2个和1个。
中国实际控制9个,大陆8个,台湾1个。
现在看来此地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版图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我国对南海的主张分为两部分:主权在我,合作开发。
关于主权在我,我国是按照历史依据,并结合当代国际法的准则,来主张我国对南海地区的主权。
确切地说,我国在南海地区的陆上国土,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
我国在南海地区的海上国土,有包括上述岛屿面向海洋方向以及在南海边缘的大陆从海洋基线朝着海洋方向的各自12海里领海。
关于南海与中国矛盾最突出的是越南,越南近代在与中国交往的历史中的主旋律就是不讲理,在南海问题上更是不讲理!越南占领29个岛屿和珊瑚礁:鸿庥岛、南威岛、景宏岛、南子岛、敦谦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中礁(沙洲)、毕生礁(沙洲)、柏礁、西礁(沙洲)、无乜礁、日积礁、大现礁、六门礁、东礁、南华礁、舶兰礁、奈罗礁、鬼喊礁、琼礁、广雅滩、蓬勃堡、万安滩、西卫滩、人骏滩、奥南暗沙、金盾暗沙。
菲律宾占领8个岛屿:马欢岛、南钥岛、中业岛、西月岛、北子岛、费信岛、双黄沙洲、司令礁(沙洲)9月22日,菲律宾召集东盟10国提议将南海明确划分为无争议和有争议的区域,无争议的地区由“独有主权国”直接开采,有争议的地区则由几个声索国合作开发。
外交部回应称中国拥有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解决争议最有效的途径是有关当事国通过直接谈判解决问题。
10月23日,美国及菲律宾军方超过2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中菲有争议的南海附近,进行联合两栖抢滩军演。
美军海军陆战队廷伯莱克将军表示,军演是在三描礼士省的沿海城镇圣安东尼奥举行,演练的内容包括灾难应变,不过,他就未有回应这起演练是否针对中国海军军力上升,只是重申这次年度演练,并非以中国作为假想敌。
同时,这起演练正好是一个机会,向菲律实展示美军先进的武备,以及互相切磋作战技巧。
这次美菲军演在10月17至28号期间举行,双方共派出近3000名士兵参加马来西亚占领3个岛屿1978年马来西亚派一支小型舰队到南沙群岛南端的部分岛礁来活动,并树立“主权碑”。
1979年马来西亚出版新地图,将上述岛礁和南沙2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
1980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文莱占领1个岛屿:文莱对外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发行了标明海域管辖范围的新地图。
文莱声称对南通礁拥有主权,并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
日本政府正在筹划与越南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起,建立一个有关南海主权问题和保障航行安全自由的协调机构。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将于11日起将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三国。
日本外务省透露的消息说,玄叶将就上述问题与几个东南亚国家进行协商。
日本媒体就此评论称,这意味着日本准备全面介入南海主权问题。
一直以来,印度海军以控制印度洋为重点,并未向东插足南海。
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海军不断壮大,并频繁穿越印度洋赴亚丁湾进行护航,使印度感到如芒在背。
印度海军开始升级东部海军司令部,并计划建立新基地,部署新型战舰以及无人战机,意图加强对东印度洋的控制。
印度海军还派舰队参加美国主导的南中国海军演,显示其存在。
同时,印度也加强了同东盟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据印度“Sify”新闻网去年10月披露,印度已接收数十名越南学员,在印度海军“基洛”级877型潜艇上实习。
南海争端升级后,印度某些战略家,包括笔者非常熟悉的某位鹰派学者,在印度主流媒体上呼吁印度要抓住机遇,及时向争议海域派遣印度舰队,和所有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立即开展紧密合作,以实现印度在南海的存在长期化甚至永久化。
这位印度战略家认为,此次南海争端对印度是天赐良机,如果印度借此实现了上述目标,将对中国未来挺进印度洋构成最大制约。
印度的理论是印度洋固然不是印度的洋,但南中国海也不是中国的海。
此次争端俄罗斯也没有袖手旁观:两头卖军火,坐山观虎斗。
越南是俄罗斯重要的武器进口国,其武器装备几乎是清一色的俄式装备。
俄罗斯向越南出口了12架先进的苏-27SK制空战机,数架苏-30多用途战斗机以及S-300防空系统,还将出口基洛级潜艇。
而这些装备,中国也都曾向俄罗斯购买。
近年来,俄罗斯军工实力已经大幅度下滑,科技人员流失非常严重,显然不愿失去越南这个重要的出口市场。
世界就好像一个俱乐部,豪华包厢只有一个,这里的位子不超过十个,接待能力有限。
本来全是欧洲人占着那里,后来他们打起来了,美国打败了几个逞凶的主儿,挤了进去,自封老大;日本勒紧裤腰带,自带粮食,也挤了进去;如今有个亚洲人埋头苦干积攒了钱也进去了,而且饭量巨大,食客们的态度可想而知。
当中国逐渐成长为一个肌肉健硕的青年时,西方人终于打翻了醋坛子,于是他们在种种问题上给中国设绊子,这套针对中国南海的组合拳被打得呼呼生风。
眼下,东南亚群狼已向我们露出了狰狞的面目,隐藏在他们背后的那几只豺狼更是虎视眈眈,枕戈待旦。
各利益攸关方频频出牌,南沙群岛岌岌可危,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正确对待争端。
“南海问题”看似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
其实背后暗藏着中国与世界一些像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之间的力量博弈!因此,中国必须找到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的方法。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
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
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二)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
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
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
(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
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
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
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建设强大的海军。
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
海军仅仅是用来进行领海和本土防御的吗?错,如果只保卫领海,我们可以称之为海上陆战队或陆地战壕在海上的延伸,这是对现代海军功能的误解。
为什么大家关注中国索马里护航,通过一个国家军队参与国际防务活动的亮相,我们往往可以判断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在战斗力的背后,是求仁得仁,求战得战的战士风骨。
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后,境外军情部门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及救灾过程,借地震窥探中国军力。
包括钓鱼岛和东海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和平方式或者不得已的战争选择,都离不开强大的海洋实力。
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保卫我国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
加大海上防御纵深,实施全方位保卫海疆战略,脱海入洋迫在眉睫。
涉足浅水者得鱼虾,涉足深水者得蛟龙。
威慑是要有力量作后盾的,军事实力就是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后盾,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才最具有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