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
- 格式:ppt
- 大小:885.00 KB
- 文档页数:71
解表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疏散风热药薄荷、蝉蜕、木贼、菊花、蔓荆子、葛根、柴胡、升麻清热泻火药知母、芦根、石膏、天花粉、栀子、莲子心、竹叶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秦皮、龙胆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蚤休(重楼)咽喉肿痛药北豆根、射干热毒泻痢药白头翁、穿心莲、天葵子、紫花地丁、公英、败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青黛清热退虚药地骨皮、白薇、葎草清热明目药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清化热痰药桔梗、川贝、浙贝、瓜蒌止咳平喘药杏仁、款冬花、百部、苏子、桑白皮、蔊菜、荠苧化湿药藿香、北豆蔻、砂仁、草果、苍术行气药枳实、厚朴、木香、桔皮、青皮、佛手、香橼、乌药消食药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山楂泻下药大黄、芒硝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荜澄茄、小茴香安神药酸枣仁、黑灵芝(100公斤)、远志、夜交藤、朱砂、琥珀平肝潜阳药石决明、龙骨、白芍熄风止痉药地龙、钩藤、蜈蚣、天麻、僵蚕、全蝎开窍药冰片利水退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半边莲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萹蓄、瞿麦、石韦、连钱草、海金沙、萆薢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垂盆草、虎杖、玉米须祛风湿药独活、苍耳、威灵仙、秦艽、蚕砂、九节茶、海风藤、臭梧桐、络石藤、桑枝、木瓜、伸筋草、豨莶草、白花蛇、五加皮、鹿蹄草、狗脊、桑寄生、续断、骨碎补止血药紫珠、仙鹤草、白及、血余炭、棕榈炭、断血流、大蓟、小蓟、地榆(炭)、槐花、侧柏叶(炭)、白茅根、旱莲草、三七、蒲黄、艾叶活血药川芎、丹参、红花、桃仁、怀牛膝、川牛膝(甜牛膝21、苦牛膝16)、益母草、泽兰、王不留行、五灵脂、三棱、莪术、姜黄、郁金、降香(价格?)、乳香、血竭(800多)、苏木、水蛭、藏红花(正品1万2)止痛药延胡索、徐长卿、鸡矢藤补气药党参、五味子、黄芪、山药、白术(100公斤)、焦白术(100公斤)、甘草、西洋参补阳药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羊油炒)、杜仲(?)、肉苁蓉(软的)、山茱萸、沙苑子、菟丝子补血药当归、熟地、何首乌(制)、枸杞子、龙眼肉(鲜)补阴药北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玉竹、黄精、百合、女贞子、龟板(炙)、石斛、鳖甲(炙)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止泻药肉豆蔻、柯子、米壳涩精金樱子、桑螵蛸、益智仁、海螵蛸、莲子、银杏(白果)、覆盆子外用药樟丹、蓖麻子、蓖麻子榨油机、蛇床子、儿茶、膏药布、皂角刺。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是指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证(表浅、外在的病症)的药物。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促进体表的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邪随着汗液排出,从而达到降温解热的效果。
常见的解表药物有桂枝、麻黄、羌活、防风、葛根等。
桂枝是解表药物中的代表,能够扶正祛邪,它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络、调和营卫等功效。
麻黄也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开窍、化痰止咳等功效。
羌活具有发散寒邪、疏通经脉、止痛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葛根能够解表发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适用于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解表药物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病位、病情及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确立合理的用药方案。
另外,由于解
表药物具有发汗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解表药是一类中药,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过敏等。
以下是关于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的详述:首先,解表药具有发汗的作用。
通过发汗,解表药可以帮助解除表证,即体表的外感症状,如恶寒、发热等。
其机理在于,解表药能够刺激机体,增强新陈代谢,从而促使汗腺分泌汗液,通过汗液的排出带走体内的热量,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同时,发汗还可以帮助机体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但是,过度发汗可能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因此在使用解表药时应注意适度。
其次,解表药还具有解热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时,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导致体温升高。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致热原的产生,或者通过调节体温中枢来降低体温。
这种解热作用有助于缓解因发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此外,解表药还具有抗炎的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的损伤。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这对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解表药还具有镇痛的作用。
感冒或其他外感疾病常常伴随着疼痛的症状,如头痛、肌肉疼痛等。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疼痛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这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解表药还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过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物质的过度反应,会导致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的产生或释放,从而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这对于缓解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总之,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包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过敏等。
这些作用有助于缓解感冒或其他外感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使用解表药时应适度,避免过度用药导致身体的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时还需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解表药。
解表药的功能、主治和方法1. 解表药的功能解表药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类药物,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散发药性,促进病邪的排出,以达到解表发散的作用。
解表药通常具有以下功能:1.发散表邪:解表药具有温散表邪的作用,能够通过扩张毛细孔和促进汗腺分泌,使体内的风寒、风热等表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从而解除表层病邪的侵害。
2.舒展肌表:解表药可以舒展痉挛的肌肉,放松筋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从而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感。
3.解热降温: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降温作用,可以通过促使汗液分泌和扩张毛细孔的方式,加速体温的散发,从而将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
4.缓解头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血管张力和舒张头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2. 解表药的主治解表药在中医药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感冒风寒:解表药是治疗感冒、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的常用药物。
如麻黄、桂枝等。
2.外感风热:解表药可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咽喉红肿、咳嗽等外感风热引起的症状。
如银翘、连翘等。
3.肌肉疼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肌肉疼痛、酸痛等症状。
如川芎、桑寄生等。
4.头痛偏头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如白芷、菊花等。
3. 解表药的方法解表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敷。
3.1 内服解表药内服解表药是指将药物通过口服途径进入体内,发挥解表功效的方法。
内服解表药一般使用中药制剂,如草药饮片、丸剂、颗粒剂等。
内服解表药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煎汤:将中药用水煎煮,得到药液后,分次饮用。
煎药时需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病情的轻重,掌握好煎药的时间和火候。
2.丸剂:将草药研磨成粉末后,配合其他草药制成丸剂。
丸剂一般可以直接吞服,也可用开水冲服。
3.颗粒剂:将草药制成细粉后,制成颗粒剂。
颗粒剂可以直接冲服,方便携带和使用。
3.2 外敷解表药外敷解表药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解表功效的方法。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